記者航拍中國最後通公路建制村:懸崖變通途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解說】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坐落在金沙江畔西溪河峽谷中,三面環山,一面臨崖,全村幅員面積4.04平方公裡,共263人。阿布洛哈在彝語中的意思是「高山中的深谷」「人跡罕至的地方」。過去,村民們想要外出,需沿陡峭山路步行約3小時才能到達對外通道公路。

  【解說】2019年12月31日,作為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阿布洛哈村通村硬化路主體工程基本建成,加上橫跨峽谷的索道,這座交通閉塞的村莊,終於打通了對外通道。

  【解說】春節前夕,記者來到阿布洛哈村,探訪通村公路給村民帶來的變化。四川路橋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項目總工程師宋鏡介紹,通村公路全長3.8公裡,但最後一公裡的修建尤為艱難。通路後,村民們到達對外通道公路只需30分鐘。

  【同期】(四川路橋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項目總工程師宋鏡)我們為了保障春節前阿布洛哈村村民的通行,所以我們臨時採用的是一個峽谷擺渡車。峽谷擺渡車長三米,高兩米,寬兩米,它能保障人員的通行。不僅如此,還能保障阿布洛哈村村民的一些農用物資,三輪車等等一系列的農作產(用)品能夠順利到達縣城。

  【解說】宋鏡說,原設計方案是從懸崖邊修一條C字形隧道,但是由於圍巖破碎、不穩定等問題,存在極大的安全風險,於是轉為修建全隧道。

  【同期】(四川路橋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項目總工程師宋鏡)布拖岸採用的是710米的全隧道和阿布洛哈岸採用的是339米的全隧道,中間在溝谷地區採用的是30米的幹變橋。我們目前的施工方案就是從阿布洛哈岸和布拖岸同時隧道掘進,保證在今年5月底前完成通行。

  【解說】臨近中午,懸崖邊的索道還排著長龍。當天是初一學生且沙子日放寒假的日子,他提著行李盯著索道上滑行的擺渡車,神情顯得有些焦急,他的哥哥和弟弟正在索道對岸等他回家。

  【同期】(阿布洛哈村村民且沙子日)以前就是走上去,在路上有飛石,特別地危險。出行變得越來越方便,然後人們出去看病的時候更方便,希望村上的那些桃子、核桃之類的都可以賣出去賺錢,讓村子發達起來。

  【解說】比弟弟且沙子日早一天放假回家的且沙史日告訴記者,因道路不便,在到縣城讀初中以前,他出村的次數屈指可數。如今,村子進出都很方便,且沙史日開始憧憬未來。

  【同期】(阿布洛哈村村民且沙史日)我媽一直就是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坐一下火車、飛機之類的。現在我還在讀書,我想我以後讀完書,長大後帶父母看一下外面的世界。

  【解說】眺望著對岸即將修到村口的硬化公路,兄弟倆的母親吉子么子作為鼠年做好了打算。

  【同期】(阿布洛哈村村民吉子么子作)以前就是栽核桃什麼的,送不出去賣,現在修了路,吃不完的肯定要拿去賣,賺點錢來補貼家用,現在過得比以前好多了。

  【解說】阿布洛哈村村支部書記吉列子日說,村裡的房屋大多是就地取材修建的土坯房,由於交通不便,過去物資都靠人背馬駝,建築原料太重,很難帶進來。

  【同期】(阿布洛哈村村支部書記吉列子日)我們現在的規劃就是,開始在修這個安全住房,村民的安全住房。因為以前的房子的話都比較小,然後人口又比較多,現在政府是準備規劃給他們修一樓一底的那種,下一步要規劃這邊走原生態的旅遊。後面我們村裡面的話,以合作社的這種模式,把這個土地,村民的土地拿來流轉,然後以土地的入股方式來進行合作社的產業規劃種植。

  【解說】據了解,2013年以來,涼山州累計投入170多億元人民幣,新改建農村公路21000多公裡,新增217個鄉鎮和2897個建制村通硬化路。2012年以來,四川省累計完成交通扶貧投資6000億元,新改建貧困地區各類公路11萬公裡,推動貧困地區交通建設實現歷史性跨越。

  陳選斌張浪四川涼山報導

責任編輯:【盧巖】

相關焦點

  • 探訪涼山阿布洛哈村:懸崖變通途 孤村煥新顏
    (新春見聞)探訪涼山阿布洛哈村:懸崖變通途 孤村煥新顏中新社四川涼山1月16日電 題:探訪涼山阿布洛哈村:懸崖變通途 孤村煥新顏作者 嶽依桐 湯雁「這學期開學時我還要走路翻山,沒想到放寒假回家就能坐擺渡車了。」
  • 中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建制村:池塘終於融入大海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 見習記者 趙麗梅 母建鑫)「村裡有的老人一輩子都沒想過會有這麼一條公路。」8月30日,談起兩個月前剛剛正式通車的通村公路,19歲的阿達牛色感慨萬千。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攝阿達牛色所在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是金沙江畔一個三面環山的彝族小村。阿布洛哈在彝語中的意思是「高山中的深谷」。因為不通公路,這個村莊幾乎與世隔絕。若要出村,村民們需花三至四個小時攀上村莊背後高聳的懸崖,再尋找其他交通工具往外走。
  • 首趟鄉村客運小巴開進阿布洛哈,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
    而之前,都是爬懸崖、過溜索,單程都要四五個小時,種種艱難,永生難忘。「夢寐以求!無比開心。」面對記者,林強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通路通車,對於群山深處的阿布洛哈來說,無疑是歷史性的時刻。對於整個國家而言,同樣意義非凡。
  • 全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村通車了
    首趟鄉村客運小巴開進阿布洛哈,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車路雙通」!至此,四川全面實現交通脫貧攻堅「兩通」目標。阿布洛哈通村公路竣工通車。而之前,都是爬懸崖、過溜索,單程都要四五個小時,種種艱難,永生難忘。「夢寐以求!無比開心。」面對記者,林強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通路通車,對於群山深處的阿布洛哈來說,無疑是歷史性的時刻。對於整個國家而言,同樣意義非凡。在此之前,阿布洛哈曾經是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其通村公路全面建成通車,標誌著中國大地上,公路將貫穿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更好融入全國經濟大循環。
  • 阿布洛哈村民阿達:路通了,想考個駕照看看外面的世界
    阿布洛哈在彝語中是「人跡罕至的地方」,從前,村民出村,只有兩條路可選——攀爬垂直落差2000米左右的懸崖,或是通過溜索跨越西溪河,耗時四小時才能到達通往外界的公路。2020年6月30日,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全面完工,鄉村客運小巴開到村口,阿布洛哈從此實現「車路雙通」,這也標誌著四川全面實現100%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
  • 通麥天險,再度自駕,天塹變通途,為你講述天險的過往故事
    對於心懷西藏夢的自駕愛好者來說,繞不開的話題是從通麥到105道班的那段規模最大的災難路,由於土質疏鬆,天氣多雨,塌方、泥石流、落石時有發生,車輛通行艱難,短短14公裡的公路見證了太多的生死別離,故一度被稱為「通麥天險」。通麥天險,在波密和八一之間,是川藏線上最險的路段,號稱「亞洲第二大泥石流群」,起於通麥大橋,止於排龍鄉,全長14公裡,通行時間要3小時左右。
  • 西藏74個縣(區)2050個建制村全部通客車
    西藏74個縣(區)2050個建制村全部通客車 2020-08-27 1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聚焦熱點難點] 永豐所有建制村全部實現通客車
    吉安新聞網訊(曹孝平、記者吳廣城)8月15日9時,一輛城鄉小公交徐徐開進永豐縣中村鄉龍頭村,由此結束了龍頭村不通客車的歷史,這也標誌著永豐縣所有建制村實現「村村通客車」。「七座的車,除了司機,能帶六個人,我們這一趟坐滿了。」
  • 2020年交通扶貧成效顯著 全年新增1146個建制村通客車
    原標題:2020年交通扶貧成效顯著 全年新增1146個建制村通客車   記者從2021年全國
  • 渦陽縣297個建制村全部通公交
    「十三五」以來,渦陽縣加快實施「四好農村路」建設,狠抓城鄉公交一體化運營,297個建制村全部通公交,群眾「出門水泥路、抬腳上公交」的美好願望變成現實。「以前一到下雨天,路上都是泥,晴天汽車一過,路上塵土飛揚。
  • 通麥天險|西藏最危險的路段已經天塹變通途
    ,因為那個曾視為「通麥天險」的路段,被嶄新的路面和橋隧取代,從此變為通途。川藏公路至開通後,通麥路段幾乎就沒有平靜過,它也因其兇險而名聲在外。 色季拉山觀魯朗林海   從林芝出發,過魯朗,翻過色季拉山。從東久開始,過拉月、排龍,直到通麥,約30公裡路程。
  • 總裡程1556公裡 陝西漢濱村村通客車
    中國經濟周刊一經濟網訊     「以前進城很不方便,一來一回,一走就是好幾個小時,有時候當天還趕不回來,現在好了,說走就走,說回就回,現在可是方便的多了。」花果村村民丁禮琴說。地處漢江沿岸的花果村,毗鄰316國道,與旬陽縣交界。
  • 我市1818個建制村 全部完成村通客車任務
    日前,記者從六安市交通運輸局了解到,我市130個鄉鎮、1818個建制村全部完成建制村通客車任務,全面提升農村客運服務能力保障城鄉居民出行。(網絡配圖)據了解,六安市7個縣區共計130個鄉鎮、1818個建制村,截至目前全部完成建制村通客車任務,在所有建制村通客車的基礎上,再推進村村通公交建設,目前共有1586個建制村實現通公交目標。2020年新增城鄉公交線路34條和旅遊專線1條,調整延伸城鄉公交線路17條,共開通城鄉公交線路322條,全力打造惠民全域公交網絡體系。
  • 通路通車通幸福 大道如虹逐夢行——曲靖市「十三五」交通建設發展...
    2016年底,滬昆高鐵順利建成通車;2017年底,全市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806公裡,實現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2019年底,全市公路總裡程達31912.8公裡,路網密度達110.4公裡/百平方公裡;鐵路運營裡程629.7公裡;有道路旅客運輸車輛4430輛,客運線路848條,建成農村客運站822個,全市所有縣(市、區)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發展評價為AAA級及以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布洛哈村——通了村公路 走上致富路
    改變,始於修建通村公路。村黨支部書記吉列子日至今還記得,兩年前,通村路剛開始修建時,他帶著村「兩委」挨家挨戶動員,鼓勵貧困戶到公路施工隊務工的情景。「懸崖峭壁上能修出路?白費力氣!」「不如種種土豆,還能保收成。」大家心裡打鼓,不願邁出家門。
  • 甘肅修建7.1萬公裡農村公路實現「村村通」
    新華社蘭州12月18日電(記者郎兵兵、張百慧)記者18日從甘肅省交通運輸廳獲悉,近5年來,甘肅省累計新建改建農村公路7.1萬公裡,實現了具備條件的建制村100%通硬化路。甘肅鄉村快速告別山水阻隔,「行路難」漸成歷史。
  • 全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村通車了
    2020年6月30日,對於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的村民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阿布洛哈村至拖覺鎮的「金通工程」鄉村客運班線正式開通,這標誌著四川全面實現100%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
  • 隴南:天塹變通途 行路不再難
    連續3年,隴南每年建成一條高速公路,至今,高速通車裡程已達380公裡,全市九縣(區)中有六個縣(區)通了高速。蘭渝鐵路建成通車,隴南人民實現了「鐵路夢」。  自1985年開始,國家對貧困地區實行「以工代賑」修建縣鄉公路,隴南全區範圍內掀起全民修建縣鄉公路的高潮,為迅猛發展的公路事業打下了基礎,至「七五」末,全區以蘭重、福蘭、江望、略武等12條公路和主要縣鄉公路為骨架的公路網絡初步形成。「八五」時期,經過5年持續性油路工程建設,隴南地區油路普及率和路網密度大為提高。
  • 廣西預投資463億,確保年底所有鄉鎮通二三級公路
    廣西今年預計實施463億元普通公路項目建設 確保年底所有鄉鎮通二三級公路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南寧訊(記者 吳麗萍 通訊員 梁榮海)1月5日,記者從2021年第一季度全區普通公路項目建設攻堅推進會獲悉,我區將以「奮戰一季度 加力開新局」的新態勢推進普通公路項目建設,全年預計完成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