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涼山日報」關注我哦
車來了!
首趟鄉村客運小巴開進阿布洛哈,
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
「車路雙通」!
至此,
四川全面實現交通脫貧攻堅「兩通」目標。
阿布洛哈通村公路竣工通車。記者 楊樹 攝
6月30日上午10時許,「金通工程」客車司機楊保安駕駛著金黃色塗裝的鄉村客運小巴,沿著全新的通村公路駛進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時,他特意按響了喇叭,這個小小的舉動,換來的是早已等候在招呼站的村民們陣陣歡呼。
天空下著雨,人群中,一頭捲髮、一身紅衣、今年已經66歲的四川省教育廳退休幹部林強格外激動。在過往的17年中,林強曾先後20多次來到過阿布洛哈,但這一次將記入歷史—-只有這一次,他是開車進入的。而之前,都是爬懸崖、過溜索,單程都要四五個小時,種種艱難,永生難忘。「夢寐以求!無比開心。」面對記者,林強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通路通車,對於群山深處的阿布洛哈來說,無疑是歷史性的時刻。對於整個國家而言,同樣意義非凡。在此之前,阿布洛哈曾經是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其通村公路全面建成通車,標誌著中國大地上,公路將貫穿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更好融入全國經濟大循環。
60秒震撼對比
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全面完工,鄉村客運小巴開進深山、開到了家門口。
這裡三面環山、一面臨崖,曾經進出村子至少需要徒步4個小時,走過懸崖絕壁上的碎石路。如今「車路雙通」,從村口坐客車40分鐘就能到鄉裡。
獨家影像,見證這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十三年間的巨變。
阿布洛哈在彝語中的意思是「高山中的深谷」「人跡罕至的地方」。阿布洛哈村坐落在金沙江畔西溪河峽谷中,三面環山,一面臨崖,因歷史原因,該村一直以來沒有通公路。
脫貧攻堅,交通先行。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被列入了全省「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範疇,並於2019年6月正式開工建設。2019年12月31日,交通部門通過「硬化路+纜車擺渡」永臨結合的方案,打通了阿布洛哈村的對外通道,基本滿足老百姓日常客貨運輸需求;經過半年建設,剩餘1公裡左右的永久性路段全面建成。
公路項目起於拉果鄉布歪村,止於烏依鄉阿布洛哈村小學,全長3.8公裡,絕大部分路段都位於接近垂直的峭壁上,其中包括3座隧道、1座戰備鋼橋,橋隧比近30%。
承建通村公路的四川鐵投下屬四川路橋項目經理趙靜介紹,公路全線位於高山峽谷地帶,地質結構複雜,巖層破碎,施工難度極大。
3D還原阿布洛哈「雲端公路」
3D動畫模擬了過去的道路與如今的新路——與過去需要攀爬懸崖徒步4小時出村來比,這條公路更像一條鑲嵌在山谷中的絲帶。
四川在線聯合川報觀察,推出3D模擬動畫,還原這條阿布洛哈通村「雲端公路」,帶你一組數據認識它。
2019年7月18日,通村公路的施工人員在阿布洛哈村陡崖夾溝地勢中作業。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將該項目作為交通脫貧攻堅重中之重,抽調專業技術骨幹現場服務指導;四川路橋投入博士、教授級高工等10餘人,相當於修建高速公路特長隧道或特大橋的技術隊伍,解決施工難題。
為加快進度,增加施工作業面,項目建設期間,還首次從省外專門調運全世界當前仍在服役的最大直升機米-26吊運機械設備。
從動工到通車,整個工程歷時一年,平均每天只能進展10餘米,完全是在峭壁上一口口「啃」 出來的。公路旁邊的懸崖下,至今還能看到修路過程中掉落下去的大型施工機械的「殘骸」。
當天開通的阿布洛哈村至拖覺鎮客運班線全長35公裡,是涼山州首條按「金通工程」標準實施並開行的鄉村客運班線。記者看到,客運小巴荷載7人,車身是涼山州鄉村客運統一的金色塗裝,印有鄉村客運、監督電話等字樣和標識,車輛安裝有4G視頻監控系統。「40分鐘就能到拖覺鎮。」客車司機楊保安說,他每日往返1班,遇拖覺鎮趕集日增加至往返2班。
「這條鄉村客運班線的開通,標誌著四川100%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比計劃目標提前3個月。」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局長許磊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累計投入資金1734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17萬公裡,全面實現了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車。
在「兩通」的基礎上,四川正依託「金通工程」全面提升鄉村客運服務品質,讓群眾出行的「最後一公裡」又好又優。
客車開到村子裡,從所未有過的「好日子」,讓阿布洛哈村支書吉列子日對未來充滿希望。作為全村首個大學生,他離開村裡然後又毅然回來,最大的夢想就是村子能夠早點脫貧,眼下,路通了,他也開始著手未來的產業發展,其中之一,是要發展鄉村旅遊。
相比之下,村民且沙色聰的想法就簡單很多:考個駕照,買個車跑運輸,讓家裡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
四川全面實現交通脫貧攻堅「兩通」目標
6月30日,涼山州布拖縣阿布洛哈村「金通工程」鄉村客運班線正式開通,此舉標誌著四川全面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建制村100%通客車。2019年底,四川已經提前實現了具備條件的鄉鎮、建制村100%通硬化路,至此,四川全面實現交通脫貧攻堅「兩通」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全省交通運輸系統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來抓,著力打通交通運輸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累計投入資金1734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17萬公裡,新建橋梁987座,新增346個鄉鎮、1.65萬個建制村通硬化路,新增351個鄉鎮、1.2萬個建制村通客車,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奠定堅實交通保障。
四川是農業大省,底子薄、欠發達,且地形地貌複雜、人口分布不均。因地制宜,交通運輸部門採取適合地方實際的發展模式和服務方式開通客車,其中班線服務(含區域經營)31928個、佔比71.3 %;公交服務 5801個、佔比12.9 %;預約響應服務 7101個、佔比15.8%。
同時,我省拿出結構性調整省級交通專項資金4.49億元,專項用於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工作並全覆蓋新改建村級招呼站(牌),確保「開得通、留得住」。並在全國率先建成鄉村客運監管服務平臺,通過車輛軌跡比對和行政許可信息核查的方式,做到通客車情況「可視可查」,督促鄉村客運「開起來、不停運」。
「截至今天,除因常住人口不足100人、需求不足等原因而不具備通客車條件的36個鄉鎮、671個建制村外,全省具備條件的4215個鄉鎮、44830個建制村全部實現通客車,提前3個月完成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100%通客車目標。」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說,我省農村交通運輸實現了從「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的歷史性轉變。
今年3月,在全省基本實現鄉村客運100%覆蓋的基礎上,省交通運輸廳又在全國率先實施鄉村客運「金通工程」,以統一鄉村客運標識、統一招呼站(牌)、統一車輛外觀、統一從業人員管理「四統一」為抓手,建設美麗清新、安全綠色、便捷優質、精細管理鄉村客運服務體系,推進鄉村客運服務提質,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據介紹,「金通工程」作為2020年省政府30件民生實事之一,目前57個縣的試點工作基本結束並取得初步成效,10月轉入示範創建階段,「十四五」期將實現 21個市(州)、183個縣全覆蓋。
內容來源:四川在線
主編:蔣映春
原標題:《客車開進布拖縣阿布洛哈村!全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村通車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