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車開進布拖縣阿布洛哈村!全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村通車了

2020-12-22 澎湃新聞

點擊「涼山日報」關注我哦

車來了!

首趟鄉村客運小巴開進阿布洛哈,

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

「車路雙通」!

至此,

四川全面實現交通脫貧攻堅「兩通」目標。

阿布洛哈通村公路竣工通車。記者 楊樹 攝

6月30日上午10時許,「金通工程」客車司機楊保安駕駛著金黃色塗裝的鄉村客運小巴,沿著全新的通村公路駛進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時,他特意按響了喇叭,這個小小的舉動,換來的是早已等候在招呼站的村民們陣陣歡呼。

天空下著雨,人群中,一頭捲髮、一身紅衣、今年已經66歲的四川省教育廳退休幹部林強格外激動。在過往的17年中,林強曾先後20多次來到過阿布洛哈,但這一次將記入歷史—-只有這一次,他是開車進入的。而之前,都是爬懸崖、過溜索,單程都要四五個小時,種種艱難,永生難忘。「夢寐以求!無比開心。」面對記者,林強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通路通車,對於群山深處的阿布洛哈來說,無疑是歷史性的時刻。對於整個國家而言,同樣意義非凡。在此之前,阿布洛哈曾經是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其通村公路全面建成通車,標誌著中國大地上,公路將貫穿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更好融入全國經濟大循環。

60秒震撼對比

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全面完工,鄉村客運小巴開進深山、開到了家門口。

這裡三面環山、一面臨崖,曾經進出村子至少需要徒步4個小時,走過懸崖絕壁上的碎石路。如今「車路雙通」,從村口坐客車40分鐘就能到鄉裡。

獨家影像,見證這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十三年間的巨變。

阿布洛哈在彝語中的意思是「高山中的深谷」「人跡罕至的地方」。阿布洛哈村坐落在金沙江畔西溪河峽谷中,三面環山,一面臨崖,因歷史原因,該村一直以來沒有通公路。

脫貧攻堅,交通先行。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被列入了全省「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範疇,並於2019年6月正式開工建設。2019年12月31日,交通部門通過「硬化路+纜車擺渡」永臨結合的方案,打通了阿布洛哈村的對外通道,基本滿足老百姓日常客貨運輸需求;經過半年建設,剩餘1公裡左右的永久性路段全面建成。

公路項目起於拉果鄉布歪村,止於烏依鄉阿布洛哈村小學,全長3.8公裡,絕大部分路段都位於接近垂直的峭壁上,其中包括3座隧道、1座戰備鋼橋,橋隧比近30%。

承建通村公路的四川鐵投下屬四川路橋項目經理趙靜介紹,公路全線位於高山峽谷地帶,地質結構複雜,巖層破碎,施工難度極大。

3D還原阿布洛哈「雲端公路」

3D動畫模擬了過去的道路與如今的新路——與過去需要攀爬懸崖徒步4小時出村來比,這條公路更像一條鑲嵌在山谷中的絲帶。

四川在線聯合川報觀察,推出3D模擬動畫,還原這條阿布洛哈通村「雲端公路」,帶你一組數據認識它。

2019年7月18日,通村公路的施工人員在阿布洛哈村陡崖夾溝地勢中作業。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將該項目作為交通脫貧攻堅重中之重,抽調專業技術骨幹現場服務指導;四川路橋投入博士、教授級高工等10餘人,相當於修建高速公路特長隧道或特大橋的技術隊伍,解決施工難題。

為加快進度,增加施工作業面,項目建設期間,還首次從省外專門調運全世界當前仍在服役的最大直升機米-26吊運機械設備。

從動工到通車,整個工程歷時一年,平均每天只能進展10餘米,完全是在峭壁上一口口「啃」 出來的。公路旁邊的懸崖下,至今還能看到修路過程中掉落下去的大型施工機械的「殘骸」。

當天開通的阿布洛哈村至拖覺鎮客運班線全長35公裡,是涼山州首條按「金通工程」標準實施並開行的鄉村客運班線。記者看到,客運小巴荷載7人,車身是涼山州鄉村客運統一的金色塗裝,印有鄉村客運、監督電話等字樣和標識,車輛安裝有4G視頻監控系統。「40分鐘就能到拖覺鎮。」客車司機楊保安說,他每日往返1班,遇拖覺鎮趕集日增加至往返2班。

「這條鄉村客運班線的開通,標誌著四川100%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比計劃目標提前3個月。」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局長許磊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累計投入資金1734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17萬公裡,全面實現了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車。

在「兩通」的基礎上,四川正依託「金通工程」全面提升鄉村客運服務品質,讓群眾出行的「最後一公裡」又好又優。

客車開到村子裡,從所未有過的「好日子」,讓阿布洛哈村支書吉列子日對未來充滿希望。作為全村首個大學生,他離開村裡然後又毅然回來,最大的夢想就是村子能夠早點脫貧,眼下,路通了,他也開始著手未來的產業發展,其中之一,是要發展鄉村旅遊。

相比之下,村民且沙色聰的想法就簡單很多:考個駕照,買個車跑運輸,讓家裡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

四川全面實現交通脫貧攻堅「兩通」目標

6月30日,涼山州布拖縣阿布洛哈村「金通工程」鄉村客運班線正式開通,此舉標誌著四川全面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建制村100%通客車。2019年底,四川已經提前實現了具備條件的鄉鎮、建制村100%通硬化路,至此,四川全面實現交通脫貧攻堅「兩通」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全省交通運輸系統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來抓,著力打通交通運輸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累計投入資金1734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17萬公裡,新建橋梁987座,新增346個鄉鎮、1.65萬個建制村通硬化路,新增351個鄉鎮、1.2萬個建制村通客車,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奠定堅實交通保障。

四川是農業大省,底子薄、欠發達,且地形地貌複雜、人口分布不均。因地制宜,交通運輸部門採取適合地方實際的發展模式和服務方式開通客車,其中班線服務(含區域經營)31928個、佔比71.3 %;公交服務 5801個、佔比12.9 %;預約響應服務 7101個、佔比15.8%。

同時,我省拿出結構性調整省級交通專項資金4.49億元,專項用於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工作並全覆蓋新改建村級招呼站(牌),確保「開得通、留得住」。並在全國率先建成鄉村客運監管服務平臺,通過車輛軌跡比對和行政許可信息核查的方式,做到通客車情況「可視可查」,督促鄉村客運「開起來、不停運」。

「截至今天,除因常住人口不足100人、需求不足等原因而不具備通客車條件的36個鄉鎮、671個建制村外,全省具備條件的4215個鄉鎮、44830個建制村全部實現通客車,提前3個月完成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100%通客車目標。」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說,我省農村交通運輸實現了從「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的歷史性轉變。

今年3月,在全省基本實現鄉村客運100%覆蓋的基礎上,省交通運輸廳又在全國率先實施鄉村客運「金通工程」,以統一鄉村客運標識、統一招呼站(牌)、統一車輛外觀、統一從業人員管理「四統一」為抓手,建設美麗清新、安全綠色、便捷優質、精細管理鄉村客運服務體系,推進鄉村客運服務提質,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據介紹,「金通工程」作為2020年省政府30件民生實事之一,目前57個縣的試點工作基本結束並取得初步成效,10月轉入示範創建階段,「十四五」期將實現 21個市(州)、183個縣全覆蓋。

內容來源:四川在線

主編:蔣映春

原標題:《客車開進布拖縣阿布洛哈村!全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村通車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客車開進阿布洛哈!全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村通車了
    2020年6月30日,對於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的村民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阿布洛哈村至拖覺鎮的「金通工程」鄉村客運班線正式開通,這標誌著四川全面實現100%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
  • 首趟鄉村客運小巴開進阿布洛哈,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
    6月30日上午10時許,「金通工程」客車司機楊保安駕駛著金黃色塗裝的鄉村客運小巴,沿著全新的通村公路駛進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時,他特意按響了喇叭,這個小小的舉動,換來的是早已等候在招呼站的村民們陣陣歡呼。天空下著雨,人群中,一頭捲髮、一身紅衣、今年已經66歲的四川省教育廳退休幹部林強格外激動。
  • 今天,客運小巴通向阿布洛哈
    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頭一次有客車進入司機按響的喇叭在大山中迴響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今天「車路雙通」了!觀看微紀錄片《通向阿布洛哈》↓↓從人跡罕至的「深山孤島」到對外通道打通再到客運小巴開進村莊這一刻,幾代人夢想成真6月30日,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將迎來重大進展,通村公路全面完工
  • 全國最後一個!阿布洛哈村通車了……
    由於歷史原因,該村交通閉塞,一直以來都沒修建對外出行通道,村民需沿陡峭山路步行3小多小時才能走到公路。12月31日,大涼山深處傳來好消息,通往阿布洛哈村的硬化路主體工程基本建成,基本滿足老百姓客貨運輸需求。這不僅令阿布洛哈村告別出行難的歷史,更標誌著四川打通最後一個建制村對外通道,提前一年完成交通脫貧攻堅兜底性目標,確保小康路上不落下一村、一戶、一人。
  • 客車開到我們村啦!現場見證四川涼山阿布洛哈村公路通車!
    封面新聞記者 姚箬君 涼山阿布洛哈村攝影報導隨著「兩隧一橋」全面完工,6月30日,位於四川大涼山深處的阿布洛哈村「金通工程」鄉村客運班線正式開通,客車開進了高山彝村寨!這條客運班線的開通,標誌著四川全面實現了100%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鳥瞰新建公路涼山州布拖縣的阿布洛哈村,位於距離布拖縣城60公裡的西溪河峽谷中。因歷史原因,該村一直以來未專門修建對外出行通道,村民需沿陡峭山路步行近4個小時才能到達對外通道公路。
  • 阿布洛哈村通車了
    尹 鋼攝(人民視覺)6月29日,俯瞰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2、3號隧道之間的鋼橋。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6月30日,兩輛四川鄉村客運麵包車在阿布洛哈村等待乘客。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本報成都7月1日電(記者宋豪新)金沙江大峽谷深處的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阿布洛哈村,6月30日開通了「金通工程」鄉村客運班線。阿布洛哈村三面環山、一面臨崖。在全國具備條件通硬化路的建制村中,該村最後一個通了公路。過去,沿著羊腸小道出村要走3個多小時。如今,村民坐車10多分鐘可出村,2小時就到縣城。
  • 米-26直升機吊運挖掘機,這個村通車了!
    6月30日,一輛四川鄉村客運麵包車行駛在阿布洛哈村新完工的村道上。據了解,阿布洛哈是全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具備通硬化路條件的建制村,這次正式開通到鎮上的客運班線。這標誌我國農村公路建設取得歷史性跨越,總裡程達420多萬公裡。
  • 攬景聽風,阿布洛哈通村「雲端公路」 一路謳歌奔小康
    2020年6月30日,對於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的村民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天,一輛標有「四川鄉村客運」的麵包車蜿蜒穿過兩個隧道、一座鋼橋又一個隧道,駛進了布拖縣阿布洛哈村新建安居小區,此時,村民載歌載舞慶祝。
  • 中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建制村:池塘終於融入大海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 見習記者 趙麗梅 母建鑫)「村裡有的老人一輩子都沒想過會有這麼一條公路。」8月30日,談起兩個月前剛剛正式通車的通村公路,19歲的阿達牛色感慨萬千。8月30日上午,11歲的阿達伍拉和小夥伴在阿布洛哈新村內玩耍。新村房前屋後的空地成了孩子們玩耍的樂園。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攝阿達牛色所在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是金沙江畔一個三面環山的彝族小村。阿布洛哈在彝語中的意思是「高山中的深谷」。因為不通公路,這個村莊幾乎與世隔絕。
  • 【打通農村出行最後一公裡】阿布洛哈村:全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行政...
    央視網消息: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的阿布洛哈村2019年底打通對外道路,成為全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行政村。阿布洛哈,在彝語中的意思是人跡罕至的地方,它坐落在金沙江畔西溪河峽谷之中,村莊三面環山一面臨崖。過去村民們出村有兩條路,一條需要翻山,另一條需要坐溜索過河。因為路不好走,村民除了患大病重病外一般都不外出。  記者:以前沒有路沒有車的時候怎麼出去啊?
  • 我國最後一個具備條件通硬化路的建制村阿布洛哈村通車了
    本文轉自【新華網】; 6月30日,一輛四川鄉村客運麵包車行駛在阿布洛哈村新完工的村道上(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本文轉自【新華網】; 6月29日,阿布洛哈村村民身著彝族傳統服飾載歌載舞慶祝通村公路通車。
  • 公路通村 幸福延伸(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徵文)
    阿布洛哈,在彝語中的意思是「高山中的深谷」。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阿布洛哈村,三面臨山、一面臨崖,是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我第一次來到阿布洛哈,是來勘探地形,為通村公路項目建設做準備。當時,我們步行了3個多小時,才從山頂走到村裡。當地村民對解決交通出行難有著迫切期望。
  • 阿布洛哈村車路雙通後 阿達當洛開啟「創業夢」
    原標題:放下馬尾,阿達當洛開啟「創業夢」「3箱雪花(啤酒)、4瓶可樂、23個冰糕……」8月30日12時許,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村民阿達當洛在新居——一座2層小樓堂屋裡,清點貨架上的商品。修路建房,3個月有了創業金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公路修通前,阿布洛哈村人要出山尤為艱難。「以前出去趕集,要靠馬馱、肩挑背扛,揪著馬尾爬懸崖峭壁3個多小時才能走出村。」阿達當洛回憶說。去年6月起,村上開始修路建房。
  • 全國最後一條通村硬化路主體完工
    2019年歲末,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阿布洛哈村村民望著那段平直的公路激動不已。這段公路為全體村民送來了寶貴的「新年禮物」——一臺三開門的冰箱,未來,也將為他們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坐落在金沙江大峽谷深處的阿布洛哈村,三面環山,一面臨崖,全村65戶、263名村民要想出村,需要翻越高差1000米的懸崖路,或者走長2公裡、坡度近70度的山路下到谷底,都需要3個多小時。2019年12月31日,阿布洛哈村不通公路的過往成為歷史——全長3.8公裡的通村硬化路主體工程建成、峽谷擺渡車正式投運,老百姓出行更方便了,客貨運輸需求也得到了基本滿足。
  • 央視《焦點訪談》聚焦阿布洛哈脫貧路
    本網訊 12月10日,央視《焦點訪談》聚焦涼山州布拖縣阿布洛哈村因路脫貧、因路致富。節目介紹了阿布洛哈村惡劣的自然環境與生活條件,這裡的村民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交通條件的改善是阿布洛哈村實現脫貧的關鍵,四川交通人發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不屈精神,克服修路的重重困難,在今年五月底,成功打通了通往阿布洛哈村的最後一公裡。阿布洛哈村成為全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建制村。道路通則百業興,公路打開了阿布洛哈通往外界的大門,也讓村民有了走出貧困的勇氣。通過發展特色種植業和養殖業,阿布洛哈村順利實現脫貧,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 阿布洛哈通車記:懸崖峭壁上修路,動用直升機吊運挖掘機
    米-26重型直升機吊運一臺挖掘機準備飛往布拖縣阿布洛哈村。(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曦2019年12月5日攝)俯瞰懸崖絕壁間的阿布洛哈的通村公路。根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信息,這個金沙江大峽谷深處的彝族聚居村,是全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具備通路條件建制村,曾經因動用直升機修路而成為「網紅村」,如今終於徹底打通了對外通道,首次在村口迎來客運班車。為65戶253個人在絕壁上修建一條3.8公裡長、4.5米寬的通村公路,耗費多少成本才划算?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布洛哈村——通了村公路 走上致富路
    位於四川布拖縣東南部的阿布洛哈村,2013年被納入極度貧困村,直到2019年底,全村還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9戶,182人未脫貧,貧困發生率71.94%。改變,始於修建通村公路。村黨支部書記吉列子日至今還記得,兩年前,通村路剛開始修建時,他帶著村「兩委」挨家挨戶動員,鼓勵貧困戶到公路施工隊務工的情景。
  • 國新辦發布|四川涼山阿布洛哈村:全國最後一個通車村莊
    9月28日,國新辦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交通保障發布會,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廳長羅佳明在會上表示,今年6月30日,隨著四川涼山州布拖縣阿布洛哈村開通了「金通工程」客運班車,標誌著全國最後一個行政村通了公路。
  • 記者航拍中國最後通公路建制村:懸崖變通途
    【解說】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坐落在金沙江畔西溪河峽谷中,三面環山,一面臨崖,全村幅員面積4.04平方公裡,共263人。阿布洛哈在彝語中的意思是「高山中的深谷」「人跡罕至的地方」。過去,村民們想要外出,需沿陡峭山路步行約3小時才能到達對外通道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