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打假人「知假買假」,要求「三倍賠償」,法院為何不予支持?

2020-12-15 瀟湘晨報

職業打假人「知假買假」,

究竟是維權還是唯利?

其行為能否得到法律的支持?

近日,

瀏陽市人民法院在審理一起

茶葉買賣合同糾紛案時,

就表明了鮮明的立場:

鑑於原告謝某紅為職業打假人,

其維權動機並非為淨化市場,

而是意圖通過懲罰性賠償為自身牟利,

違反誠信原則,

一審判決駁回其全部訴訟請求。

01

起訴廠家虛假宣傳,要求「三倍賠償」

日前,原告謝某紅向該院沙市法庭提交訴訟狀,狀告瀏陽市一茶葉公司涉嫌虛假宣傳,並主張要求獲得賠償。

謝某紅稱,自己因看中了該公司生產的茶葉標註了「綠色食品標誌」,遂出資2.21萬元購買了該公司一系列茶葉產品,但事後卻發現,該系列產品所標註的「綠色食品標誌」是質量證明商標,並未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授權,涉嫌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宣傳。

謝某紅提供的證據表明:通過查詢國家農業部公開的綠色食品標誌權的相關信息,被告生產的系列茶葉產品確實未獲得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屬於冒用綠色食品標誌的違法行為,構成欺詐消費者。

此外,謝某紅還提出,涉事的200克盒裝黃金茶及80克盒裝紅茶,外包裝上沒有標註食品有效生產日期,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規定的「應清晰標示預包裝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同樣涉嫌違法。

綜上所述,謝某紅請求法院判令被告退還購物款,並給予其6.6萬餘元的賠償。

02

調查過程發現異常,原告請求不予支持

案件在進入審理階段後,該院經審理查明,原告謝某紅所提交證據來源合法,且真實有效,足以證明被告公司存在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

案件脈絡十分清晰,謝某紅也翹首以盼法庭的一審判決。不過,在案件調查過程中,謝某紅職業打假人的身份被揭露,案件結果與他的期望也相差甚遠。「事實和理由都很充分,按照正常程序,應對原告訴求予以支持,但本案存在兩個焦點問題,一是需查明原告是否系職業打假人,二是本案是否適用懲罰性賠償。」主審法官汪先珍表示,經過調查,他發現原告謝某紅曾以類似情形多次向法院提請訴訟,可以認定其為職業打假人。

鑑於謝某紅為職業打假人,法院經審理認為,其動機並非為了淨化市場,而意圖通過懲罰性賠償為自身牟利,違反誠信原則。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買受人要求賠償的前提條件為其屬於消費者,但在本案中謝某紅通過故意大量買入,數量超過合理自用範圍,並非為了生活所需,不能認定為消費行為。」汪先珍說,職業打假人知假買假,不存在主觀上受到欺詐的情形,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普通消費者的立法本意不符。

據此,該院審理認為,相關的產品標籤內容不符合規範標準要求,應屬於標籤瑕疵問題,不宜直接確認相關食品為不安全食品。本案中,謝某紅未能舉證證明涉案產品標籤瑕疵影響食品安全並對其造成了誤導,故其主張被告賠償三倍購物款的訴求缺乏充分依據,且其在庭審中不同意退貨,故要求退還貨款的訴訟請求,法院亦依法不予支持。

一審宣判後,謝某紅不服判決向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不久後,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看新聞學法律

以打假維權之名行牟利之實嚴重違背誠信原則,浪費司法資源

應該說,職業打假人的出現,對於增強消費者的維權意識、鼓勵群眾運用懲罰性賠償機制打假、打擊經營者的違法侵權行為等方面,產生了一定積極作用,但就現階段情況來看,職業打假人群體及其引發的訴訟,出現了許多新的發展和變化,其負面影響日益凸顯。

正是基於這一考慮,在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回復人大代表關於引導和規範職業打假人的建議時首次指出,一些職業打假行為嚴重違背誠信原則,無視司法權威,浪費司法資源,不應支持這種以惡懲惡,飲鴆止渴的治理模式。

事實上,在涉及職業打假人的認定及處理問題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相關規定:在普通消費產品領域,消費者獲得懲罰性賠償的前提是經營者的欺詐行為,即經營者故意告知虛假情況或者隱瞞真實情況,使消費者作出錯誤意思表示。

汪先珍表示,對於職業打假人而言,不存在主觀上受到欺詐的情形。同時,職業打假人主要是針對同類市場質量相對有保障,管理較為規範的生產經營主體,其動機並非為了淨化市場,而是意圖通過懲罰性賠償為自身牟利,該行為嚴重違背誠信原則,浪費司法資源,不應得到法律的支持。

延伸

「鴨腿」、「鴨翅根」之爭,「維權」還是「為利」

近日,湖南省株洲市蘆淞區法院一審宣判了一起「鴨腿」糾紛,依法駁回原告陸某要求株洲市天元區市監局、株洲市天元區政府撤回答覆、撤銷行政複議決定書的訴訟請求。

2019年12月31日,原告陸某在天貓上買了20包滷鴨腿。收貨後,陸某以產品實際是鴨翅根,但標註為鴨腿,且產品未按照企業標準加入醬油成分,向被告株洲市天元區市監局進行舉報,要求查處違法行為。

接到舉報後,天元區市監局立即對產品經銷商湖南省戴永紅商業連鎖有限公司進行了現場檢查。經查驗,天元區市監局認為產品包裝雖標註為「鴨腿」,但不存在誤導消費者的問題,並針對產品標籤中未標註醬油的標籤瑕疵問題,作出《責令改正通知書》:湖南省戴永紅商業連鎖有限公司停止銷售並召回相關產品。陸某不服,向天元區政府申請行政複議,被駁回。遂起訴至蘆淞法院。

法院審理認為:「鴨翅根」俗稱「鴨小腿」,屬於廣義「鴨腿」的範疇。《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鴨肉等級規格(NY/T1760-2009)》中雖對「鴨腿」和「鴨翅根」進行了區分,但該標準系行業標準,屬於推薦性標準,不具有實施的強制性。因此,被舉報產品標籤上標示「鴨腿」不違反法律規定。被告天元區市監局在收到原告陸某的舉報後,及時進行核查,並作出相應的處理及回復,符合法律規定。天元區政府在收到行政複議申請後,依法進行審查,並作出複議決定,並無不當。

法官說法:

本案中,原告陸某意圖通過行政訴訟迫使監管部門對其舉報的產品進行檢驗檢測,從而拿到向商家索賠最關鍵的證據鑑定證書,其訴訟的根本目的有別於一般的消費者。

據悉,原告陸某今年在全省各地投訴了30餘起案件,有職業索賠的嫌疑。不可否認,職業打假在打擊經營者違法行為,淨化市場不良風氣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職業打假人通過「一買、二談、三舉報、四複議、五訴訟」的路徑,頻頻向商家索要高額賠償,由此產生可觀的利益收入。職業索賠負面社會影響日益凸顯,已經影響到商家、平臺、監管部門、司法部門等多方面,破壞了市場營商環境,侵佔了消費者正當維權的司法執法資源。

來源:瀏陽市人民法院 株洲市蘆淞區法院

點分享

點點讚

【來源:湖南高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職業打假人「知假買假」,賠償要求被一審、二審判決駁回法院:意圖...
    職業打假人「知假買假」,究竟是維權還是唯利?其行為能否得到法律的支持?近日,市人民法院在審理一起茶葉買賣合同糾紛案時,就表明了鮮明的立場:鑑於原告謝某紅為職業打假人,其維權動機並非為淨化市場,而是意圖通過懲罰性賠償為自身牟利,違反誠信原則,一審判決駁回其全部訴訟請求。
  • 青島中院支持「知假買假」十倍賠償贏讚譽
    青島中院支持「知假買假」十倍賠償贏讚譽職業打假人也是消費者□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陽□ 見習記者 張守坤知假買假,是指消費者在明知即將購買和使用的商品是假貨的情況下,仍然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的行為。
  • 塗欣:知假打假應否支持十倍賠償
    ,亦與誠實信用原則相違背,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的規定,「知假買假」行為並不影響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同時,該條規定也未排除職業打假人對權利的主張,故該條規定對於打擊不良商家,維護市場秩序,尤其是對於事關人民生命安全的食品、藥品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 職業打假人知假買假索賠是否受到法律保護?
    黃某向法院起訴要求被告商場針對其購買的所有商品承擔退還貨款12000元並支付三倍價款36000元的懲罰性賠償責任。法院判決商場退還所有貨款12000元並支付其第一次購買產品時所花費商品價款的三倍賠償款12000元。
  • 知假買假,可否要求商場賠償?
    問:明知商場裡賣的是假貨,購買後能否向法院起訴,要求商場進行三倍賠償?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因此,你可以就此產品標價的三倍賠償。
  • 讓10倍賠償支持打假人的判例再多些
    近日,濟南市鋼城區人民法院審結一起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判令通過網絡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銷售者退還貨款並十倍賠償,依法維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這為10倍賠償支持打假人再添一例。胡某起訴至鋼城區人民法院,請求退回貨物,退還胡某所付價款17000餘元,賠償胡某所付食品價款的十倍17萬餘元,共計19萬餘元,判令某寶公司對上述義務承擔連帶責任。廣州某公司辯稱,胡某「以維權之名,行牟利之實」的職業打假行為,企圖不勞而獲高額賠償金不應當得到支持。一審法院認為,應返還所購價款,並予以十倍的賠償。胡某要求某寶公司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證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中院經審理維持了一審判決。
  • 職業打假人也是消費者
    青島中院支持「知假買假」十倍賠償贏讚譽  職業打假人也是消費者  知假買假,是指消費者在明知即將購買和使用的商品是假貨的情況下,仍然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的行為。  職業打假人,就是專門進行「知假買假」的人。
  • 買茅臺酒,竟然都是假的,索賠十倍賠償
    「假酒不一定質量不合格、假商標不意味著假產品」南充的甄先生花了24000餘元買了9瓶53度的茅臺,後發現是假茅臺,就將商家告上法庭索取10倍賠償。一審法院以上述理由認為該酒尚不存在質量問題,不予支持甄先生的索賠請求。
  • 「職業打假人」受到法律保護嗎?
    日常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消費,也自然都是消費者,所以消費者權益的保護與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但如今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令人擔憂,就是製售假貨與知假買假問題大量發生。自201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改後,上述知假買假問題呈現井噴式增長,新《消法》在加大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同時對市場經濟產生了一定影響。案情概述2017年10月1日,「職業打假人」王某某,明知某商場售賣的茅臺酒為假冒貴州茅臺酒。
  • 食品領域職業打假與懲罰性賠償實務分析
    職業打假人並非法律術語,是指以打假為職業,以牟利為目的,知假買假並向生產者、經營者主張懲罰性賠償的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組織。職業打假人知悉法律規定、熟悉訴訟程序,通常針對規模較大、質量控制較嚴、償債能力強、自我約束要求較高的零售企業。職業打假人是否屬於消費者,《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此未作規定。
  • 3萬多元買380盒崴瑪咖告上法院要求10倍賠償 獲法院一審支持
    記者 柏立誠雲南網訊上個月,報導了鄒先生購買3萬多元「崴貨」瑪咖酒要求10倍賠償的訴求得到法院支持。》》》相關報導《《《近日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來自河南的陳女士在昆明某超市買了3萬多元的瑪咖片,認為生產廠家沒有按食品要求相關規定進行包裝,要求退貨退款並進行10倍賠償,五華法院一審支持了陳女士訴訟請求。去年3月,陳女士在昆明某知名超市花33820元買了380盒瑪咖片(單價89元)。
  • 陝西榆林一超市現過期食品被職業打假人索10倍賠償法院:不支持知假...
    發現食品過期,李某向商家提出了索賠購物款10倍的要求未果。很快,商家收到了起訴書,一審法院沒有支持李某的10倍賠償請求,官司打到了榆林中院。2019年,榆林中院審理認為,職業打假人的行為嚴重違背誠信原則,無視司法權威,浪費司法資源,這種以惡懲惡,飲鴆止渴的治理模式不能得到支持,榆林中院判決駁回上訴。
  • 2.4萬買到假茅臺酒10倍索賠被駁回 法院:未能證明存在食品安全風險
    買茅臺酒送禮,結果卻被朋友告知所購茅臺酒系假酒。這是去年底發生在甄先生身上的購酒經歷。假涉事酒,系甄先生在四川南充市南部縣城一商家處購買,一共9瓶,事後,甄先生將涉事商家告上法院,要求其退還購貨款並按購貨款10倍作出賠償。
  • 職業打假人可否以消費者身份主張賠償
    一、消費者主張權利的法律依據 假一賠三的法律規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
  • 帶貨直播被職業打假人盯上,「知假買假」有錯嗎
    按理說,買貨的人指控賣貨者虛假宣傳或銷售存在質量問題的產品,本是一項再正當不過的消費者權利。對此,同為消費者的普羅大眾,沒有理由不對其加以支持。然而,在最近幾起帶貨直播領域的「打假」中,公眾的情緒卻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 四川男子買到9瓶「假茅臺」要求10倍賠償法院沒有支持
    近日有媒體報導,去年11月份的時候,四川省南充市的甄先生在當地商貿部購買了9瓶53度的飛天茅臺,總共花費24,192元,之後卻發現是假茅臺。之後,其向法院提起了訴訟,甄先生要求商家退還買酒的錢,並且作出10倍賠償。
  • 女子花3萬多元買瑪咖片要求10倍賠償 一審獲支持
    女子花3萬多元買瑪咖片要求10倍賠償 一審獲支持 2017-08-21 11:03:41來源:雲南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新消法提高欺詐賠償 職業打假人獲利空間有望倍增
    憑藉《消法》這把「尚方寶劍」,職業打假人從最初的「小打小鬧」到今天的「重磅發力」,打假領域也逐漸發展到食品、保健品、醫療器械、家用電器、通訊產品等各個領域。隨著新《消法》實施,「知假售假退一賠三」的懲罰性賠償條款,未來可能給這一特殊職業帶來更大的「獲利空間」。
  • 花兩萬買9瓶假茅臺!索賠10倍被法院駁回,「假的不一定不合格」
    事後,甄先生選擇起訴商家,要求退還貨款的同時,按購貨款10倍進行賠償。近日,南部縣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涉事商家退還貨款,但駁回了甄先生10倍賠償的訴求,理由是:無證據證明案涉茅臺酒質量不合格。無奈下,甄先生進行了上訴。
  • 青島中院支持「知假買假」十倍賠償「驚世判決」再審判決...
    韓某某要求退還貨款20160元,有事實及法律依據,予以支持,但同時韓某某應當將購買的12瓶紅酒退還A超市。爭議焦點之三對於韓某某主張十倍賠償金應否支持。關於職業打假者是不是消費者的問題。二審認為,一、判斷消費者的標準,不是以購買主體的主觀狀態,而是以標的物的性質為標準;二、難以給職業打假者下定義。消費者打假有指標嗎?普通打假者打假多少次就轉變成職業打假者,難以給出這樣的標準;三、打假是好事不是壞事。法律規定成功的打假者有權主張懲罰性賠償金,表明法律鼓勵打假,打假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