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街區與開放街道——馬塞納街區城市設計

2021-01-16 微計策

一直以來,巴黎以統一、豐富又經典的城市空間著稱於世。

在保護基本城市肌理、城市空間輪廓完整性的原則下,城市建設者對巴黎的城市空間進行了著力的創新。

今天我們將以巴黎的馬塞納街區城市設計項目為研究對象,分析案例中如何創新性傳承巴黎城市空間特色,營造城市生活空間品質。

馬塞納街區位於巴黎左岸協議開發區,在改造前,這裡曾經是為首都巴黎供應物資的「城市後臺」,擁有著眾多功能類型的用地,諸如火車站、鐵路、港口、倉儲、物流、廠房等。

巴黎市政府計劃在這片工業與鐵路用地中,進行有步驟的整體再開發,形成融合文化、教育、辦公、居住等多功能的、富有吸引力和活力的綜合片區

那麼,如何在這樣複雜的一片區域內,將住宅、寫字樓和大學等多種活動空間集中起來,和密集的城市地區共同發展?打造屬於城市自己的特色?

讓我們一起跟隨著馬賽納街區的設計師克裡斯蒂安·德·包贊巴克的思路來看他的答案

歷史文脈的傳承與創新是貫穿馬賽納街區設計的理念,從巴黎傳統的圍合街坊,到開放街區的實踐,每一步都是有跡可循的探索與創新,下面我們將從馬賽納街區對於巴黎歷史文脈「先承.後破.再立」的角度,來一覽馬賽納城市設計的獨特之處。


沿著塞納河這根城市軸線,巴黎的艾菲爾鐵塔、榮軍院、大小皇宮,奧賽美術館羅浮宮、巴黎聖每院等重要歷史建築群沿著成網的幹道從塞納河向城市四周展開,構成平行於塞納河的城市空間骨架

垂直於塞納河的城市道路,則緊密聯著系塞納右岸與左岸各個主要建築物,構成重直於塞納河的城市空間骨架,也是塞納河兩側城市空間最重要的空間軸線。

Massena街區:縱向與橫向街道序列作為街區空間布局的骨架。

基於這樣的傳統空間結構,馬賽納街區城市設計強化了垂直於塞納河與法蘭西大道的聯繫,向西南方向建立了塞納河和巴黎十三區歷史街區的空間連續性,向東北方向建立了塞納河右岸的空間聯繫,稱其為第一層次軸線(圖a)。

在街坊層面,梳理了平行於塞納河與法蘭西大道、建立南中北3個街坊的內部聯繫,並在街區內部,圍繞公共綠地組織公共建築群,稱其為第二層次軸線(圖b)。

圖a(左圖)第一層次空間軸線:垂直於塞納河和法蘭西大道

圖b(右圖)第二層次空間細線:貫通各個街坊內部縱向聯繫

對於馬賽納街區,包贊巴克並沒有設定嚴格的總體規劃,而是提出了一套規則,允許靈活變化


規劃邀約了36個不同的事務所參與建築、景觀和藝術設計實現了一個個保持各自獨立性又聯繫緊密的建築。

建築相互獨立且分離,這使得街道以朝向花園所在的開放式街坊的內側開放

建築各個立面都能獲得陽光照射。沿街道實體分布著各種類型的項目單元、體量和材料。

該設計不再僅僅將綠地與公園作為植入城市空間的獨立元素,而是作為一種強大的黏合劑,使它們介入現代城市的空間構成、流線組織-功能布局,使城市空間具有更強的吸引力。

從功能上來講,該規劃充分保留基地內原有的傳統工業建築如巴黎麵粉廠廠房(Grands Moulins)等歷史建築,並將其改造為巴黎7大教學樓和圖書館,並配備商業、住宅、辦公等項目。這樣複雜而巨大的城市項目為巴黎的城市空間帶來了新的可能性,是巴黎十三區面對塞納河的窗口,也是老城區和塞納河之間的聯繫紐帶。

馬賽納街區作為巴黎新型街區的代表,體現了開放的城市空間結構。虛實的分布體現了城市與建築的關係,開放的街區在這裡重新定義清晰可讀的街道和花園,強調了光線穿越的建築之間的間隙。公共空間成為聯繫各個單體的規則,解放了傳統的建築體量、材料、線腳,使風景和光線從花園、露臺這樣的實體凹陷處進入建築內部。

包贊巴克採用了他在20世紀80年代形成的「開放式街區」的概念以及由此衍生出了清晰的、多樣化的「開放式街道"

該理論採用同時包含現代性和傳統性的城市空間形式——城市的肌理平面如同幾個街坊共同組成的、複雜的巴黎傳統街區,而在內部空間上打破了原有圍合式街坊、由建築物邊界限定分明的私人-公共空間的傳統,採用內部街道和花園為空間邊界,將公共空間網絡作為聯繫各個單體的骨架。

採用了將大尺度的城市空間組成方式「壓縮」到地塊內部的設計方法,強調街區局部空間的混雜性和矛盾性,但又不失城市整體空間秩序的統一性。

「開放街區」的最大特點就是各自獨樹一幟的單體建築,各不相同,自成一派。這種單體建築提供了視覺缺口,便於陽光、自然光線和空氣的進入。這使人們脫離了黑暗幽閉的室內庭院和走廊式的街道。每間公寓都有三面朝向,可以獲得各不相同的、或遠或近的視野。


這種視覺缺口是由建築中間的空體空間創造的,共佔據了約30%~40%的街區外圍空間。但是,街道依然清晰可辨。體量空間遵循嚴格對齊的平面規劃,將不連貫的立面連接起來。各個空間依據總面積中的一定比例進行調整對齊。

(左圖)馬賽納街區建築組合及立面設計原則 (右圖)街道實景


單體建築的設計為創造多種項目單元和建築類型提供了無限可能——建築體量、覆層和立面各不相同。建築師並沒有遵循傳統的平面圖設計來建造建築,而是將它們想像成是在一個虛擬的比可構建體量稍小的「體量外殼」的內部。這就產生了朝向四個方向的多種建築形式。按照這一邏輯,建築高度受變化形式的影響,並不遵循任何普遍的水平線或凹線。這種高度上的變化賦予了街道以垂直動力。在有了更好的照明環境的前提下,可以縮短寬度,保證隱私。



從馬賽納街區的「承,破,立」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城市脈絡的傳承既是要保持、也是要創造性地改變。這種改變不應是粗放式抹平我們曾生活、感受的空間載體,即使它早已不是容納現代生活方式的合理容器。

我們先要從發現一個城市空間美感的規律出發,調整並確立新創造的準則,從而使歷史悠久的傳統城市結構與現代生活、現代建築形式相互融合,在城市空間中容納歷史環境和與歷史文脈相關聯的「形式要素」營造僅僅屬於這個城市本身的城市空間。

因此,在我們在城市設計中,應形成多元化的城市空間品質控制建築群體的群體感與均質性、保持建築單體的獨立性、應用「非實體」元素來強化空間邊界,以此來創造統一豐富的城市面貌,形成可識別的城市空間意象,創造出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參考文獻:

[1]開放街區_以歐路風格住宅和馬塞納新區為例_克裡斯蒂安_德_包贊巴克

[2]巴黎左岸協議開發區規劃經驗與啟示 《中外建築》2016年12月刊

[3]周儉,張仁仁.傳承城市特徵,營造生活品質——法國巴黎的2個城市設計案例分析[J].上海城市規劃,2015(01):37-42

相關焦點

  • 開放街區的多樣性(業態專題7)
    本期主題:開放街區什麼是「開放街區」 為什麼現在提開放街區?什麼是開放街區(開放式街區、開放性街區)?可實現城市公共資源共享、與城市功能空間有機融合,營造富有活力的城市氛圍和完善城市功能的住區,與傳統的封閉式小區的做法有本質的區別——《綠色住區標準》開放街區和我國傳統街區的差異?
  • 開放式街區居住_2020年開放式街區居住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加強街區的規劃和建設,分梯級明確新建街區面積,推動發展開放便捷、尺度適宜、配套完善、鄰裡和諧的生活街區。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優化街區路網結構,解決交通路網布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
  • 街區改造正當時,看創意頂棚如何讓街區變身城市新「打卡點」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加之疫情防控常態化,盒子式商業模式已然難以滿足消費者的休閒體驗需求,而主打開放式、親近自然、強體驗的街區正逐漸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開放」的另一面,是開放街區對於天氣有著極差的抗性,面臨著不得不「靠天吃飯」的困擾。有數據表明,因天氣的幹擾影響遊客出行消費的客群約有60%。
  • 西班牙巴塞隆納Sant Antoni的超級街區景觀設計 | Leku Studio
    ▲巴塞隆納拓展區城市肌理超級街區計劃目標宏大,通過將街區合併為更大的城市單元來重新定義城市秩序。在這一過程中,設計單位採用了一系列測試性的,臨時的,可逆的及可適應性策略。在過去的幾年中,Leku studio也為此不斷調整其規劃手段。Sant Antoni是超級街區計劃中的一處示範區,它很好地展現了社區中的超級街區模型,是如何逐步在靈活的城市環境中自適應地發展。
  • 巴西利亞100萬方規劃,卡洛·拉蒂設計『修復氣候』街區
    卡洛·拉蒂建築事務所(CRA)於近日公布了其為巴西利亞所設計的擴建項目。該項目名為BIOTIC,旨在將盧西奧·科斯塔和奧斯卡·尼邁耶所設計的現代主義規劃,發展成一個與自然融為一體的高科技創新街區。建築師與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共同合作,在2018年正式開始了這個超級街區的暢想與設計。
  • 你的街區上新了!成都35處公園城市示範街區亮相
    從「最差街道」之一到公園城市示範街區,這條街經歷了怎樣的蝶變?……如今,走在成都大街小巷,不少街道已換了「新顏」。今年初,我市啟動了園林綠化建設行動,在全市打造了35處「公園城市示範街區」點位。記者從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獲悉,目前這35個街區均已打造完成。12月16日,記者走進了成華區、武侯區等「公園城市示範街區」點位,實地感受「新街區」帶來的全新體驗。
  •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下月開街,改造後的街區有這些亮點.
    每一座城市總有一個標誌性綜合體聚集著一座城市的目光,如上海有新天地,成都有太古裡,那麼南昌也將會有這樣一個獨有的綜合體,它就是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
  • 活化再生——扎蘭屯市中東鐵路歷史街區城市設計實踐
    今天,扎蘭屯中東鐵路歷史街區面臨著保護與發展的博弈問題:時間上,歷史環境風貌與現代城市景觀之間融合的博弈[4];空間上,傳統街區肌理與城市擴張之間的博弈。故此,這個歷史街區的城市設計方案以人為核心,從時空維度建構了維繫「歷史」與「未來」的和諧關係,促使該歷史街區在未來的城市發展與更新中獲得永續活力。
  • 看成都首個公園城市示範街區「和美」答案
    今天開始推出第一個系列——公園城市場景營造系列,首站走進成都首個公園城市示範街區——成華區保和街道和美社區,一起看看對於公園社區的打造,和美是怎麼做的。2019年8月,成華區保和街道和美社區公園城市示範街區作為成都首個公園城市示範街區亮相,引人關注,「我們的家園像公園」成為和美社區居民的心聲。
  • 街區商業怎麼就突然「火」了?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由蘇州萬科聯合萬科城市研究院共同改造的全新淮海街一經亮相便刷爆網絡,一舉成為年輕人爭相打卡的城市微度假地標。緊接著,杭州天目裡也成為文藝圈和建築圈的焦點。或許相對於盒子式購物中心,街區式商業更能體現一座城市的底色與「氣質」。尤其在疫情後,開放式街區商業越來越受到關注,成為城市運營商和消費者的「新寵」。
  • 伯雅創思|街區式商業模式,賦予城市生活自由休閒的購物體驗
    主打開放式、體驗式的街區商業逐漸成為商場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放眼國內,商業空間不再停留於傳統街鋪的簡單排列和聚集,而是賦予了整個街區更多的關於空間、場景、體驗、藝術、文化等概念,成為城市內一塊濃縮精華的區域。較於傳統封閉商業空間,街區商業以開放式的建築形態,通過獨特的造型與布局,讓顧客在大自然中漫步、購物、娛樂。
  • 上海徐匯:打造「會思考的街區」治理樣板,片區一體化描繪417街區...
    凌雲街道「417街區」位於滬杭鐵路、虹梅南路與梅隴港河形成的封閉區域內,街區內包含了多種空間類型和社區類型,面臨著小區異質性強、物質設施陳舊、公共空間分散、房屋產權複雜、物業服務欠缺等問題。由於空間治理低效、社會治理缺位,碎片化老舊小區成為了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攻堅之地,亟待通過治理創新來破題。
  • WA|家琨建築設計事務所| 「文裡·松陽」街區保護與更新| 當前社區...
    建築設計:家琨建築設計事務所 Architects: Jiakun Architects 「展品–展臺」概念草圖 基地原狀 文廟城隍廟街區位於松陽縣城正中,自古就是松陽人的公共活動場所與精神中心。
  • 成都市35處公園城市示範街區亮相
    成華區長天路公園城市示範街區一條背街小巷,如何搖身一變,成為讓居民滿意的「回家路」?麻將館擾民、餐館佔道經營該怎麼整治?從「最差街道」之一到公園城市示範街區,這條街經歷了怎樣的蝶變?…… 如今,走在成都大街小巷,不少街道已換了「新顏」。
  • 城市街區如何創意開發?看它們是怎麼做的
    當我們進入一座陌生城市探索,最先想到的就是去看看這個城市最繁忙的街道,領略其展現出的街頭和社群文化生活,那是城市最接地氣的地標。然而隨著城市化的發展,承載城市特色的老街道卻在靜悄悄的消失。街區是體現城市風情面貌、文化底蘊、景觀特色的重要城市單元,對街道空間的提質升級無疑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
  • MVRDV為奧運提案一座串聯街區、讓城市呼吸的水上運動中心
    在這次的競圖中,荷蘭建築事務所 MVRDV 卻並不以過往奧運宏偉壯觀的外型為考量,反而把這裡規劃為如同公園般,擁有寬敞的人行道與豐富植栽,成為連結周遭鄰裡的城市「綠肺」!MVRDV 的設計卻也顛覆了我們對奧運場館的想像,一起看看它的三大特色!
  • 城市街區如何創意開發?看它們是怎麼做的!
    當我們進入一座陌生城市探索,最先想到的就是去看看這個城市最繁忙的街道,領略其展現出的街頭和社群文化生活,那是城市最接地氣的地標。然而隨著城市化的發展,承載城市特色的老街道卻在靜悄悄的消失。
  • 南昌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_2020年南昌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資料下載...
    如何解決老城保護建築、場地的保護要求與開放需求之間的矛盾是老城中心區面臨的重要難題。老城中心區既肩負著保護歷史的重擔,也承擔著續寫歷史的責任,在其更新規劃中應賦予其時代功能。城市中心區可以為市民提供多樣性活動的場所,老城中心區的更新應注重空間開放性,保證市民在區域更新後可以更好地利用城市資源,從而充分發揮歷史元素的價值。
  • 豫園將變身沉浸式國潮主題街區,三大明清式街區廣場夜間開放
    7月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豫園商城獲悉,豫園將打造沉浸式國潮主題街區——「食玩校場」,並根據節氣和檔期不斷變換內容。從7月3日起至12月底,「豫園六點半」集市的三大組成部分:煥彩燈光、演藝活動和花車集市都將全線煥新。
  • 觀瀾國際化街區服務中心正式啟用
    、多元、融合、共享的「六核同一」良好街區氛圍,打造國際化城市新風貌。「觀瀾國際化街區服務中心將採用更和諧開放的國際化視野,共同打造面向外國友人、港澳青年、高端人才、街區居民、社會組織等不同主體的共享服務空間,將發展為集服務、展示、交流、學習、培訓、休閒、會務、創業等功能於一體的國際化、綜合性服務樞紐平臺。」「觀瀾國際化街區服務中心的建成可謂是觀瀾國際化進程中的大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