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姐》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61年攝製的一部故事片,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風光音樂故事片。
影片在全國公映後,立刻就引起了巨大轟動,被譽為是一部人美、歌美、景美的「三美」影片。
影片中飾演劉三姐的女演員扮相秀美,表演自然,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名字叫黃婉秋,當時其實只有17歲,還是個半大孩子。
黃婉秋於1943年出生於廣西桂林,從小就喜歡歌舞藝術,14歲開始登臺演出。也正是因為電影《劉三姐》在全國的熱映,讓黃婉秋開始被全國觀眾所熟知,也正式開啟了她的演藝生涯。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正當年輕的黃婉秋的演藝事業開始走向巔峰的時候,席捲全國的十年動亂忽然開始了。
電影《劉三姐》雖然在前期獲得了不少藝術上的成就,也非常受觀眾的肯定,但因為它和當時流行的樣板戲格調不一致,所以被有心人士整頓,最終遭到了禁演。
黃婉秋作為該部電影的主要演員,自然也因為這部電影而受到了牽連,開始了長達十餘年的「勞動改造」。
在十多年的「改造」期間,黃婉秋雖然受過很多的磨難,但只要她一想到自己的藝術追求,以及全國觀眾曾經對自己的喜愛,她還是咬著牙堅持下來。
當然,在她特別困難的時期,她的家人,尤其是她丈夫對她的堅定支持,也是她能夠堅持下來的原因之一。
守得雲開見月明,十年動亂結束以後,黃婉秋終於獲得了平反。
雖然已經年屆中年,黃婉秋還是積極參與了廣西當地的文化事業,給社會繼續奉獻自己的藝術才華。
黃婉秋恢復工作後,曾經擔任過廣西壯族自治區歌舞團副團長和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長,還參演過《春蘭秋菊》、《長城大決戰》等電影,導演過《灕江行》、《春蘭吟》等藝術作品,屢獲大獎,深受觀眾的喜愛。
1998年,黃婉秋被評為廣西自治區的德藝雙馨演員,這是社會大眾對他德藝雙馨的真誠褒獎,也是對她前半生藝術貢獻的真摯肯定。
2002年,為了山歌文化的繼承和推廣,黃婉秋辭去了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長的職務,和社會公司聯合在桂林成立了「劉三姐景觀園」(後改名為「劉三姐大觀園「),傳承和展示以劉三姐文化為主題的廣西當地少數民族文化。
2017年,在央視春節聯歡晚會桂林分會場上,黃婉秋搭檔明星張信哲和鄧紫棋表演了歌舞《歌從灕江來》,成為當年春晚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2018年2月8日,在「 2018年老藝術家春節聯歡晚會」上,黃婉秋攜丈夫、女兒和外孫女一家人一起上臺表揚,為觀眾演唱了一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受到現場觀眾的熱烈歡迎和好評。
幾十年過去了,《劉三姐》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其實是代表了一種精神,一種態度,激勵著所有中國人熱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東西,做一個真誠友善的好人。
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