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翻拍不了的電影,劉三姐唱絕了山歌

2020-12-22 捕影錄

《劉三姐》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貧苦農民的女兒劉三姐從小失去父母,和哥哥劉二相依為命。生性愛唱山歌的劉三姐因為唱山歌而遭到當地財主的仇視,在山上打柴時被牛員外派人砍藤落水,大難不死的劉三姐不但沒有屈服,反而更加堅定了唱山歌的決心。

撐伐順江漂流途中的劉三姐被同樣愛唱山歌的漁夫老李頭父子收留。窮苦農民因為愛唱山歌而聚集在劉三姐周圍,顯然,劉三姐已經成為一面旗幟。這令當地財主莫懷仁極為驚恐,因為上次民變就是唱山歌引起的。他先後採取收買、對歌、綁架等手段,企圖封住劉三姐那張會唱山歌的嘴。但一切均告枉然,劉三姐的歌聲依然迴蕩在廣西大地,成為窮苦民眾精神上的一種寄託。

電影主要反映人民強烈的反抗、鬥財主精神。

在《劉三姐》電影中,莫懷仁是個可惡至極的大財主,要農民交各種無理的稅,六十年代了,農民還受著財主的欺壓,過著貧苦的日子。宜山的父老鄉親,住在這好山好水的地方,性情溫和,卻不懦弱。一開始,影片中劉三姐就唱道:「若還有人來阻擋,衝破長堤泡九州。」這顯示出了與財主反抗到底的精神。

壯鄉歌仙劉三姐,領著窮人唱山歌、抗財主。莫懷仁也怕這劉三姐,將她比喻成「高山上的紅辣椒」,他怕的並不是山歌本身,而是山歌唱到百姓的心裡而掀起那股反抗的力量。

但是,無論莫懷仁採取什麼樣的方式,都阻擋不了農民唱山歌,正所謂「種田辛苦要唱歌」、「山歌不唱憂愁多」。山歌,成為了抗地主的一種厲害武器,唱得充滿力量,唱得地主直害怕。人民那種強烈的反抗,鬥財主的精神,深深震撼著我們。

作者:青草

相關焦點

  • 一部無法重拍的電影,劉三姐唱著一首山歌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貧窮農民的女兒劉三姐在她小時候失去了父母,和哥哥劉二住在一起。***在順江漂流途中的劉三姐被老李漁民收留,他們唱著民歌。貧困農民因為愛唱著民歌,圍著劉三姐聚在一起。顯然,劉三姐已經成為一個標誌。
  • 劉三姐:唱山歌與封建惡勢力作鬥爭,流芳百世的「歌仙」
    劉三姐唱山歌喜歡以「哎(拉長聲)……」開頭,先把問題拋出來,然後對歌的人要把問的問題以歌的形式給對出來,慕名前來與她對歌的人絡繹不絕,最初個個鬥志昂揚,對了幾首歌后,個個又罄腹結舌,無歌相對,無言以答,羞赧而退。劉三姐的山歌,豐富多樣,隨時隨地,以民為本,以窮苦人民的生活為體裁,唱出窮苦人民的苦難,幫助窮苦人民解氣。
  • 彩調劇《新劉三姐》致敬經典 「跨界」壯鄉山歌唱進上海
    彩調劇《新劉三姐》劇照(央廣網發 廣西戲劇院彩調團提供)彩調劇具有300多年的歷史,是廣西各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地方戲曲之一。提起廣西,電影裡劉三姐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其實,先有彩調劇《劉三姐》,再有電影《劉三姐》。」廣西戲劇院彩調團團長蔣劍說。
  • 黃婉秋與電影《劉三姐》
    電影《劉三姐》拍於上世紀1960年,文革時期遭到停播禁演,黃婉秋也被投入監獄。文革後復映,又導致萬人空巷。記得《大眾電影》雜誌曾經報導過,一部《劉三姐》有好多人都看過超百遍。黃婉秋也自豪的說:「如果有人叫『劉三姐』,那一定是在叫我,我就是『劉三姐』。」黃婉秋的名片也一直是「廣西劉三姐黃婉秋」簡單幾個字,縱然她有包括桂林文化局副局長等等非常多的政府及社會頭銜。 在東南亞,人們所知道的中國電影可能只有《劉三姐》,在馬來西亞,曾經有人因為看《劉三姐》坐牢15年,(當時馬來西亞還沒有和我們建交),後來他出獄後見到黃婉秋還直說不後悔。
  • 傳歌人劉三姐的山歌,唱出了多少農家人的理直氣壯
    劉三姐的山歌,唱本心,唱一切所見,唱所思所想。聽劉三姐的山歌讓人感覺清爽,不自覺的會心而笑。其實這是個很長遠的過程,我孩子時陪媽媽看《劉三姐》這部電影時,我是聽不懂聽劉三姐的山歌的。你不種麻,你吃油你不種桑,你穿絲有話不能直說,但是可以唱出來。唱出委屈,唱出怨恨,唱出農家人的共鳴,唱出了萌瓏愛情,唱出原生態的藝術。劉三姐的山歌開口即是藝術,開口就是民聲,像清泉明亮歡快。
  • 1961年,劉三姐家鄉的「歌墟」,擺歌臺,唱山歌
    「年年3月是歌節,歌聲唱得月兒圓」……你還記得劉三姐歌劇裡的這兩句歌詞嗎?如今,劉三姐家鄉的「歌墟」,真正唱出了勞動人民的心聲。廣西,這個祖國南方的風光綺麗的僮族地區,古來素有「歌海」之稱,劉三姐就是著名的山歌手。
  • 電影「劉三姐」影視裡有多少歌曲?
    哎.......唱山歌也 這邊唱來那邊和 那邊和 山歌好比春江水也 不怕險灘灣又多嘍 灣又多。小時候大街小巷都會經常聽到別人家放的這首歌。「劉三姐」這部電影,想來20以上的人都應該知曉,八九十年代,那真是家喻戶曉,特別是六七十年代的老人,都會哼唱影片的幾句歌詞。
  • 60年前,一部《劉三姐》唱遍大江南北,裡面的女主演現在怎麼樣了
    《劉三姐》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61年攝製的一部故事片,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風光音樂故事片。影片在全國公映後,立刻就引起了巨大轟動,被譽為是一部人美、歌美、景美的「三美」影片。也正是因為電影《劉三姐》在全國的熱映,讓黃婉秋開始被全國觀眾所熟知,也正式開啟了她的演藝生涯。可惜天有不測風雲,正當年輕的黃婉秋的演藝事業開始走向巔峰的時候,席捲全國的十年動亂忽然開始了。
  • 1961年版劉三姐扮演者不是黃婉秋?電影劉三姐主演後來如何?
    現在《劉三姐》裡的山歌對唱一響起,就能讓魚魚想起回不去的童年時光。說了那麼多,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老電影《劉三姐》中的主演們後來怎麼樣了吧!劉三姐在大家的印象中,出演劉三姐的演員就是黃婉秋。但是《劉三姐》是一部音樂故事片,跟一般的電影不一樣。
  • 鶴山鶴城劉三姐花炮會:​ 客家山歌響徹雲宵
    據當地客家人傳誦,劉三姐為唐代壯族農家女,年幼聰穎過人,十二歲能誦經傳,指物索歌,開口就唱,故有「歌仙」之譽。為逃逼婚,與情郎出走,來到鶴城鎮崑崙山石人坑,後來雙雙升仙而去。為紀念劉三姐,當年的村民在劉三姐升仙的地方建廟供奉。時至今日,崑崙山大崑山頂尚存劉三姐廟和嬸仙姑壇。
  • 黃婉秋:「劉三姐」 山歌唱醉觀眾的心!
    提到黃婉秋,不能不想起她扮演的「劉三姐」!黃婉秋,1943年1月17日出生於廣西桂林市永福縣,演員、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長。她14歲登臺演出,1961年在電影《劉三姐》中飾演劉三姐,代表作品有蘇裡導演的經典音樂片《劉三姐》、《春蘭秋菊》、《長城大決戰》等;出演電視劇《爸爸媽媽的孩子》、《黃山情》(黃梅戲)、《戲迷盛老樂》等。其中《黃山情》榮獲「金鷹獎」「飛天獎」及華東六省市最佳戲曲片獎。1995年,她導演的曲藝《灕江行》獲中國第二屆曲藝節「牡丹獎」導演獎及自治區優秀獎;1997年導演的《春蘭吟》獲全國「文化新節目」獎。
  • 《劉三姐》:除了主演黃婉秋,「劉三姐」的背後到底有幾個替身?
    有人說,劉三姐受歡迎是因為影片故事有趣,劉三姐和地主鬥歌,她表現出來的睿智跟地主出的那些洋相對比起來,實在令人開心;有人說是因為電影裡的山歌接地氣,朗朗上口;還有的人說是因為有「三美」,人美,歌美,景更美。那麼,這樣一部傳奇的經典影片當年是怎麼出爐的呢?當時為什麼會拍這部影片呢?拍攝當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背後故事呢?
  • 電影《劉三姐》故事,主角背後另有高人,喬羽躺槍惹上官司
    有意思的是,有一種說法是,馬季寫這段相聲其實是為了打廣告,當然是自發自願的,其廣而告之的「廣告主」則是歌劇《劉三姐》。為什麼是歌劇而不是那部我們熟悉的電影呢,因為馬季在相聲裡唱了一段《山歌好比春江水》,而事實上歌劇《劉三姐》和電影《劉三姐》之間還存在著很多恩恩怨怨的故事。
  • 坐高鐵看中國|一家三代「劉三姐」,貴廣線上唱山歌
    對於她的名字,大家可能並不熟悉,但如果提到劉三姐,不少人都會感嘆一聲:「是她扮演的」!隨即就會道出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唱上一曲《山歌好比春江水》。「拍攝《劉三姐》時,是1960年,那時候我才17歲。」
  • 《劉三姐》獻禮建國70周年 動人舞蹈傳唱山歌韻律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舞劇《劉三姐》作為「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扶持項目」、「南寧市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扶持項目」中的精品之作進行全國巡演。此次來京演出是《劉三姐》巡演過程中的第一站。  「山中只見藤纏樹,世上哪有樹纏藤。青藤若是不纏樹,枉過一春又一春。」
  • 花瑤嗚哇山歌、劉三姐歌謠與乳源瑤歌等,這些都是民歌中的絕唱
    1、花瑤嗚哇山歌花瑤嗚哇山歌是田野山崗勞動時自我愉悅的一種山歌號子,主要流傳於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演唱有獨唱、對唱、多聲合唱等多種形式,常用大鑼大鼓來伴奏。花瑤嗚哇山歌內容豐富,涉及到的題材十分廣泛,常用瑤語和漢語演唱。內容主要涉及瑤族遷徙、農業勞作、深山狩獵、婚姻嫁娶等。
  • 「劉三姐」眼裡的灕江
    「劉三姐」是壯族民間傳說中的歌仙,其故事在八桂大地流傳甚廣。新中國成立十周年之際,廣西各地以彩調劇、桂劇等形式演出不同版本的《劉三姐》,深受群眾歡迎。中國歌劇舞劇院編劇喬羽來到廣西,被「劉三姐」的故事和廣西秀麗的山水深深吸引,與長春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蘇裡一起策劃拍一部電影。兩位著名藝術家的想法得到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 黃婉秋:一家三代「劉三姐」
    上世紀60年代,電影《劉三姐》問世,這部集合了廣西自然風光、山歌文化、充滿真善美的作品一經問世,就在國內引發轟動效應,甚至漂洋過海受到東南亞、歐美地區華人的喜愛,成為廣西乃至我國的文化符號,架起了中外溝通的橋梁。幾十年來,《劉三姐》的影響經久不衰,引發的關注延續至今。近年來根據「劉三姐」故事改編的文藝作品更是不斷推陳出新,催生出獨特的「劉三姐」文化現象。
  • 「歌仙」劉三姐
    自編自唱,歌如泉湧,優美動人,不失音律,故有「歌仙」之譽。十五歲時聘於林氏,唐開元十年(722年),為抗拒林氏逼婚,與情人張偉望出奔,不知所終。民間多以為雙雙成仙而去。更有廣西宜山(宜州)壯族傳說,劉三姐生於唐中宗神龍元年(703年),從小聰慧過人,能歌善唱。12歲即出口成章,妙語連珠,以歌代言,名揚壯鄉。後曾到附近各地傳歌。
  • 電影《劉三姐》裡的莫懷仁原型真有那麼壞嗎?土司古城·浪漫忻城
    電影《劉三姐》的故事結構取材自廣西上世紀50年代同名彩調劇,影片的主創者將財主莫懷仁與劉三姐的壓迫與被壓迫的關係作為矛盾核心,通過對歌的形式,將劇情推向了高潮,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山歌內容。其實,《劉三姐》的故事早在明、清時期就廣為流傳,影片上映後更是家喻戶曉。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劉三姐的原型劉三妹是唐朝天河縣人,而莫懷仁卻是明末清初的人物,兩者相隔時空數百年。不過,故事中莫老爺的人物形象也並非完全虛構,其人物原型很可能取材於廣西忻城首屈一指的豪門——莫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