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劉三姐」影視裡有多少歌曲?

2021-01-10 百系全音

哎.......唱山歌也 這邊唱來那邊和 那邊和 山歌好比春江水也 不怕險灘灣又多嘍 灣又多。小時候大街小巷都會經常聽到別人家放的這首歌。

「劉三姐」這部電影,想來20以上的人都應該知曉,八九十年代,那真是家喻戶曉,特別是六七十年代的老人,都會哼唱影片的幾句歌詞。「劉三姐」電影主要是唱「山歌」對山歌,歌詞哲理清晰,曲調單一配上歌詞卻生動感人。

那麼看過「劉三姐」電影,有人還知道裡面的歌曲有多少?

其實,影視裡面歌曲大都沒有曲名,歌曲是」三歌的風格「劉三姐影視有兩集,上集和下集;

上集的曲名:1.序曲 (1:49)2.山頂有花山腳香 (7:00)3.漁船雖小能翻身 (1:29)4.小小鯉魚不吞鉤(3:22)5.蜜蜂過嶺為花開(4:15)6.只在山歌敬親人(3:01)

7.我家不是財神廟(1:20)8.不種芝麻他吃油(3:19)9.採茶姐妹上茶山(3:02)10.心想唱歌就唱歌(4:23)11.今天看見飯煮鍋(4:52)12.眾人水來眾人山(4:18)13.對白(6:2114.山歌不唱愁憂多(1:06)15.對白(2:49)16.隔山唱歌山答應(3:19)17.你歌哪有我歌多(3:06)

下集的曲名:1.財主請來當奴才(2:30)2.勸你莫進聖人門(3:09)3.富人只會吃白米(2:00)

4.這裡是條清水河(3:285.財主心腸比蛇毒(2:11)6.姐妹二人梭對梭(1:50)

7.對白(3:08)8.花針引線線穿針(1:54)9.對白(1:58)10.財主有把鐵算盤(2:02)11.砍柴過嶺又過坡(2:26)

12.對白(7:09)13.砍來虎頭墊柱腳(2:24)14.這裡原是老虎口(2:14)15.眼望青山難出籠(2:46)16.對白(3:09,17.才把金鉤丟下水(1:10)

18.好籃從來不裝灰(0:46)19.一隻小船輕悠悠(1:38)20.刀切蓮藕絲不斷(4:34)21.世上哪見樹纏藤(3:06)

影視介紹:講述了廣西壯族地區一個流傳很廣的民間故事。傳說在風景如畫的桂林茶山上,漂亮的壯族姑娘劉三姐喜歡和姐妹們一邊採茶一邊唱歌。財主莫懷仁霸佔了茶山,禁止人們採茶。劉三姐帶領鄉親們拔掉了禁止採茶的牌子,她與莫懷仁打賭,如果在對歌中取勝,鄉親們就可以隨意採茶。莫懷仁不服氣,請來了三個秀才與劉三姐對歌。鄉親們紛紛前來觀看。劉三姐機敏過人,用自編自唱的山歌戰勝了三個秀才。莫懷仁氣急敗壞,狼狽逃走,可他不甘心失敗,把劉三姐搶到家中,百般威脅。一直喜歡劉三姐的船工阿牛闖進莫懷仁家,救出了劉三姐。莫懷仁帶領家丁乘船追趕,可是劉三姐在鄉親們的幫助下已經逃走了。劉三姐和阿牛離開家鄉來到了新的地方,兩人彼此相愛,繼續用歌聲鼓舞人們與惡勢力鬥爭。

如今社會發展很快,影視一代隔著一代,越來越淡漠了那些經典的影視,那些陪伴我們童年的老電影,你還想起多少,

相關焦點

  • 黃婉秋與電影《劉三姐》
    電影《劉三姐》拍於上世紀1960年,文革時期遭到停播禁演,黃婉秋也被投入監獄。文革後復映,又導致萬人空巷。記得《大眾電影》雜誌曾經報導過,一部《劉三姐》有好多人都看過超百遍。 新時期的改編熱讓經典的《劉三姐》題材也不能倖免,比如蘇有朋的《尋找劉三姐》,張藝謀的《印象劉三姐》以及舞臺藝術片《劉三姐》等等,但是這麼多的版本,影響和藝術成就都遠遠不如蘇裡導演,黃婉秋主演拍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劉三姐》。 據說劉曉慶曾經對黃婉秋說:「你一個「劉三姐」吃了一輩子,值了!我們多少演員一輩子忙碌拍片無數也難以讓人們記住!」
  • "劉三姐"傅錦華去世 曾為電影《劉三姐》配唱(圖)-廣西新聞網
    2005年,崔永元曾隨電影《劉三姐》的導演蘇裡去探望傅錦華。2月4日上午10時30分,傅錦華老師的追悼會在南寧舉行,她來自南寧、柳州、桂林、融安等地的200多位親友、同事、學生一起,送別這位唱了一輩子彩調,影響了幾代調子人的「劉三姐」。迴旋在追悼會現場的,是她生前演唱過無數遍的歌曲《藤纏樹》。
  • 電影《劉三姐》裡的莫懷仁原型真有那麼壞嗎?土司古城·浪漫忻城
    電影《劉三姐》的故事結構取材自廣西上世紀50年代同名彩調劇,影片的主創者將財主莫懷仁與劉三姐的壓迫與被壓迫的關係作為矛盾核心,通過對歌的形式,將劇情推向了高潮,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山歌內容。電影裡的莫懷仁只是一個小小的土財主,現實裡的莫氏家族卻曾經雄霸一方將近500年,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土司家族之一,其祖籍地在南丹。值得一提的是,南丹的莫氏家族是中國歷史上實行土司制度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地方,從公元974年開始,一直到公元1905年結束,歷時931年。
  • 1961年版劉三姐扮演者不是黃婉秋?電影劉三姐主演後來如何?
    《劉三姐》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根據壯族民間故事劉三姐改編,1961年蘇裡導演執導的中國大陸第一部風光音樂故事片。因為魚魚是桂地的小朋友,再加上小時候娛樂消遣的方式很有限,那時候還是流行VCD這種東西,家裡的長輩們特別喜歡《劉三姐》這部故事片,所以魚魚從小到大聽了無數遍《劉三姐》。
  • 電影《劉三姐》配唱傅錦華離世 堪稱時代的好聲音
    20世紀50年代開始,因為《劉三姐》《龍女與漢鵬》《一朵小紅花》等劇目,傅錦華的名字為戲劇界逐漸熟悉。但最近這些年,這個本應該被記住的名字似乎慢慢淡出人們的記憶。直到2005年,在「紀念中國電影百年華誕當代中國電影音樂慶典」中,傅錦華榮獲「當代中國電影歌曲(《劉三姐》)優秀演唱獎」的殊榮,這位當時已經年近七旬的老藝術家才再次進入公眾的視線。
  • 還記得《劉三姐》嗎?扮演劉三姐的黃婉秋的傳奇經歷也很吸引人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有一部根據廣西壯族民間傳說改編而成的音樂電影《劉三姐》,故事是這樣的。在美麗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流傳著一個非常優美的故事,一個名叫劉三姐(黃婉秋)的砍柴女有一副非常動人的歌喉,喜歡唱山歌,她的歌曲可不是路邊的閒花草,而是高山的紅辣椒,對無惡不作的財主嬉笑怒罵,暢快淋漓而名聞四鄉,卻也因此被視她為肉中刺的財主陷害。
  • 電影《劉三姐》60年後演員現狀:女主角健在,八位演員已離世
    傅錦華出生於融安常勝街的一個曲藝家庭,父母都在業餘劇團演出,在耳濡目染之下,她從小就會學會了唱劉三姐的歌曲。後來得到了為電影《劉三姐》配唱的機會,片中那些經典歌曲,包括最後的那首《藤纏樹》皆出自她的演唱。1979年,傅錦華出演了桂劇版的《劉三姐》,受到觀眾的好評。
  • 電影《劉三姐》故事,主角背後另有高人,喬羽躺槍惹上官司
    為什麼是歌劇而不是那部我們熟悉的電影呢,因為馬季在相聲裡唱了一段《山歌好比春江水》,而事實上歌劇《劉三姐》和電影《劉三姐》之間還存在著很多恩恩怨怨的故事。電影劇本比起歌舞劇《劉三姐》來要稍微簡單一些,而且沒有特別正式的結局,按照喬羽原來的想法這部電影能拍兩個半小時多,但寫到大榕樹下拋繡球之後他覺得這就夠了,可以結尾了。他的想法也得到了蘇裡的贊同。
  • 《劉三姐》:除了主演黃婉秋,「劉三姐」的背後到底有幾個替身?
    《劉三姐》1961年在全國公映後,連續兩年影院上座率保持在200%以上,這意味著有一部分觀眾是站著看的,可見它的火爆程度。這部電影更在風靡東南亞各個國家,在馬來西亞,《劉三姐》當年被評為「世界十部最佳影片之一」;在新加坡,一次上映120天,在當時是破了電影放映時間的世界紀錄的。
  • 「劉三姐」眼裡的灕江
    喬羽攜手著名作曲家雷振邦從廣西民歌山歌裡吸取營養,傾力打造的每一首插曲都非常優美,充滿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在海內外廣為傳唱。歌曲內容豐富,但主題集中:歌唱生活、歌唱愛情、歌唱美麗的大自然,歌唱人們與封建勢力作鬥爭的智慧和勇氣。  音樂元素與畫面巧妙交融又相互映襯補充,是電影《劉三姐》的一個顯著藝術特色。
  • 人人都知道《劉三姐》的扮演者,卻少數人知道背後真正的音樂人!
    哈嘍,大家好,說到壯族的民間傳說人物,大家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劉三姐」了。劉三姐是古代民間傳說的歌手,她聰慧機敏,歌如泉湧,優美動人,有「歌仙」之譽。人們對劉三姐無比的喜愛,有關她的故事與記載有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當成節日來紀念她。
  • 記得老電影《劉三姐》中演舟妹的張文君嗎?晚年照曝光,變化很大
    1961年,電影《劉三姐》終於與觀眾見面了。結果一上映,便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連導演蘇裡也沒想到,這部表現壯族歌仙劉三姐反抗財主莫懷仁的影片,會引起那麼大的反響。許多影迷不僅一遍一遍地觀看《劉三姐》,甚至還有人專門跑到廣西桂林,去尋找傳說中的劉三姐。我想,這部影片之所以產生如此巨大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有三個方面。
  • 「歌仙」劉三姐
    1960年蘇裡執導電影上文說到廣西的彩調劇《劉三姐》風靡全國,同時電影《劉三姐》也登上銀幕。電影《劉三姐》創作背後故事多1959年,詞作者喬羽來到廣西採風,正值廣西為打造「劉三姐」這個文化品牌在全區開展一次大規模的《劉三姐》匯演,各個劇團的「劉三姐」在舞臺上各顯神通,尤以彩調劇《劉三姐》最有韻味,喬羽由此萌發了用對歌藝術形式來表現劉三姐的創作構想。
  • 1961年《劉三姐》主演近況 劉世龍梁音等已去世 77歲黃婉秋仍美麗
    59年前,一部取材於廣西壯族「歌仙」劉三姐的故事,被搬上了電影銀幕。電影《劉三姐》一經上映,便引起巨大轟動。學唱《劉三姐》中歌曲的活動,也迅速在全國範圍內起來起來。除了優美的歌聲和迤邐的風光,給我們帶來了視聽上的優美體驗,而充滿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的故事情節,也讓我們深深地產生了共鳴。
  • 一部翻拍不了的電影,劉三姐唱絕了山歌
    《劉三姐》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貧苦農民的女兒劉三姐從小失去父母,和哥哥劉二相依為命。生性愛唱山歌的劉三姐因為唱山歌而遭到當地財主的仇視,在山上打柴時被牛員外派人砍藤落水,大難不死的劉三姐不但沒有屈服,反而更加堅定了唱山歌的決心。
  • 黃婉秋:一家三代「劉三姐」
    據載,劉三姐每次演唱時「觀聽者環繞數山,圍堵重重,於三日夕竟忘寢食,而歌者不歇,人人絕賞。」不僅在廣西,「劉三姐」的故事還流傳到廣東、湖南、湖北、雲南、貴州、四川等地。 「劉三姐」的故事先後被編成山歌、彩調戲、桂劇等。1960年,長春電影製片廠赴廣西拍攝了電影《劉三姐》,這部電影由蘇裡導演、喬羽編劇、雷振邦作曲。 「我出生在桂林,13歲開始學桂劇,藝名叫"藝群"。
  • 一部無法重拍的電影,劉三姐唱著一首山歌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貧窮農民的女兒劉三姐在她小時候失去了父母,和哥哥劉二住在一起。***在順江漂流途中的劉三姐被老李漁民收留,他們唱著民歌。貧困農民因為愛唱著民歌,圍著劉三姐聚在一起。顯然,劉三姐已經成為一個標誌。
  • 2020年《中國影視歌曲》歌手大賽全球拉開帷幕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深入學習宣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由文旅部中國藝術節基金會指導,文旅部中國藝術節基金會影視藝術委員會、文旅部中國文化藝術人才管理中心、中宣部中國臺港電影研究會、中宣部中國電影評論學會、中華網、國家電影局中國電影報社等單位共同舉辦
  • 她用一生演繹劉三姐的歌
    她主演的《劉三姐》不僅成為當時拷貝發行量最大的中國電影,還走出國門在歐美、東南亞等許多國家上映,僅在新加坡一地,就創造了連續兩次各上映120天的電影放映紀錄。她一生的命運和全部的情感,已經和劉三姐完美地融匯到了一起。無論經歷多少風風雨雨和歲月的沉積,她所扮演的劉三姐早已在觀眾心中完美定格,成為中國幾代人心中的經典記憶。
  • 乘風志|帶你看懂《印象·劉三姐》!
    1961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彩色故事片《劉三姐》,影片上映後,美麗的山歌、美麗的山水、美麗的劉三姐徵服了中國以及東南亞的觀眾,最大限度地吸引了當代受眾的注意力,成為了那個時代的銀幕偶像,毫無疑問這些「中國情調」已經成為了那個時代中國人記憶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山水聖地桂林山水實景作為舞臺與觀眾席,以經典故事《劉三姐》作為母題與素材,以文化英雄張藝謀為總導演,中國當時最有號召力的三大品牌聯手打造出大型山水實景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