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加繆,什麼是局外人,隨波逐流,對什麼都無所謂

2021-01-14 瀟湘夜雨靜翻書

《局外人》:加繆,什麼是局外人,隨波逐流,對什麼都無所謂

默爾索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就是一個局外人,什麼是局外人?隨波逐流,對什麼都無所謂,包括對於自己的前途和利益,都無所謂,哪怕是媽媽去世,他也在守靈的時候,抽菸喝咖啡,和別人聊天,昏昏入睡。

他失手打死了人,辯護律師來幫他,想讓他說明,在母親的葬禮上他的無動於衷,有潛藏的悲傷,這樣說起碼能夠解釋他的冷酷無情,讓法庭同情他的失手傷人,但他不以為然,說自己沒有心理問題,不能說謊,惱的律師拂袖而去。

法庭上,他也沉默不語,不和自己討厭的人多廢話,這是他的行事準則,即便在生死關頭,他也懶得為自己破例。他最後被判死刑,將在廣場上被斬首示眾。常人應驚懼、痛悔、絕望、號啕的時分,他居然還有心思對斷頭臺的構造,產生了好奇。

默爾索置身事外地走完了自己短暫的一生。檢察官和陪審團不知道r 是,他把母親送進養老院,一是因為賺的薪水不夠找人來照顧她。二是因為長久以來跟母親無話可說,反而在養老院裡她能找到伴兒。但這些,他懶得解釋。他的無所謂,其實有原因。

他這樣一個人,沒有強烈的愛憎,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在生活中隨波逐流,對切身利益漠然處之,什麼事都秉持著無所謂的態度。他游離在傳統價值觀的格局之外,被自認有著正確三觀的人鄙視唾棄。他也正是因了這種處世方式,把自己送上了絕路。

局外人,看似匪夷所思,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只是程度不同,甚至在我們的內心,曾有這樣一個瞬間,我們也想做局外人,不為紛繁複雜的世事所動,不為廉價的情感所累,但我們跨不出那一步,畢竟,我們還有理智。

相關焦點

  • 加繆《局外人》:不老實、演戲作假的人,會是什麼後果?
    加繆《局外人》:不老實、演戲作假的人,會是什麼後果? 加繆(1913—1960年),法國哲學家、作家、存在主義文學和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其主要代表作品有《鼠疫》《局外人》等。
  • RDV時間·北京|李洱×苗煒:作為「局外人」的加繆
    加繆在《局外人》中凸顯的世界的冷漠性、人與社會的分離已成為現代人的常態。 但是後來加繆對《快樂的死》進行了大量改動,終於寫成了《局外人》一書。這也標誌著加繆的文筆走向成熟。《局外人》被看作20世紀法國小說繞不開的作品,他在其中展現的社會之冷漠和主人公默爾索內心對幸福生活的激情構成了一幅荒誕浮世繪。
  • 局外人丨生活內外,沒有人是局外人
    《局外人》的情節架構比較簡單,主人公默爾索是一個對生活各方面都抱有「無所謂」態度的人,一次無意的殺人讓他上了法庭,最終被判斬首示眾,但這一重刑卻不完全是針對他殺人的罪行,而是針對他「在母親葬禮上沒有哭」這一行為。這一略帶荒誕性的判決卻正反映了我們社會的現實。每一個社會都有自己的準則,但準則是怎麼來的呢?是從人性深處自發的需求而來,還是從根本的自然之法而來?
  • 加繆《局外人》:以局外人的心態看人生,以局中人的姿態過生活
    「他不耍花招,從這個意義上說,他是他所生活的那個社會裡的局外人」,「他拒絕說謊……是什麼,他就說是什麼。他拒絕矯飾自己的感情,於是社會就感到受到了威脅」,「他是窮人,是坦誠的人,喜愛光明正大」,「一個無任何英雄行為而自願為真理而死的人」。
  • 從《局外人》到《誤會》,楊婷三會加繆
    今年的新冠疫情讓更多人知道了加繆的《鼠疫》,曾執導《局外人》、劇本朗讀《遇見加繆》兩部作品的導演楊婷,也將再度借舞臺與加繆對話,將脫胎於《局外人》的《誤會》搬上舞臺。昨天,大麥·超劇場宣布《誤會》將作為超劇場2021年的開年之作,於1月8日至1月17日首演。
  • 從阿爾貝·加繆的《局外人》看「荒誕哲學」的現實意義
    然而世間多數人都很難擁有這樣的智慧,他們還是會認為莊子的行為是錯誤的。無獨有偶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在其1942年出版的小說《局外人》中就為我們講述了一位因為在母親葬禮上沒有哭泣,而人們就是在這樣的理論下,被推定為人民公敵,最終被判死刑。
  • 楊婷再次執導加繆作品,話劇《誤會》脫胎於《局外人》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由大麥·超劇場出品製作,超劇場藝術總監、戲劇導演楊婷執導,演員程楓出演,脫胎於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成名作《局外人》的話劇《誤會》,宣布將於2021年1月8日-17日,在大麥·超劇場進行首輪演出。
  • 加繆《局外人》:刺眼的冷漠和陽光下,蘊含著對荒謬的無聲痛擊
    在當時那個20世紀40年代,法國當局動蕩不安,正是戰爭的爆發時期,並且由於當時法國民眾的生活氛圍荒謬而又沉悶,最終促使法國作家加繆創作了這部《局外人》,而這本書在問世的那一天起,就已經宣布了他必將成為荒誕文學的劃時代作品。
  • 加繆的《局外人》太深入人心了,欣賞這十句格言,句句富含哲理性
    在諾貝爾文學獎榜單中,加繆的名字赫然在列,獲獎的時候年僅44歲,一舉成為二十世紀法國文學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獲獎者。他早逝,一場車禍奪走加繆的生命,如彗星一樣粲然划過,永不回歸,年僅47歲。他是年青一代的偶像,被譽為「最受年輕一代歡迎的導師」,他的《局外人》舉世聞名,深入人心。
  • 局外人?
    反覆把《局外人》看了三遍,看完內心一片荒涼。我是局內人?抑或是局外人?或者是始終游離在局中的局外人?《局外人》是法國小說家加繆的中篇小說。阿爾貝·加繆,1913-1960。1942年發表《局外人》;1947年出版《鼠疫》;195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最年輕的獲獎者之一;1960年因車禍不幸離世。小說中,默爾索的母親去世,他卻並不想瞻仰遺容,沒有眼淚,也沒有默哀。葬禮結束後照舊生活,享樂,約會,拒絕升遷。
  • 加繆的《局外人》所講的並不是犯罪與否,而是人生的荒誕與虛無
    加繆是法國作家、哲學家,也是存在主義文學和「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他在1957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那一年他四十四歲。看似這不並不能說明什麼,畢竟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人不止他一個。然而我們往前數一數,在他之前,蘇利·普呂多姆在1901年獲獎時是62歲;羅曼·羅蘭在1915年獲獎時是49歲;阿納託爾·法朗士在1921年獲獎時77歲;亨利·伯格森在1927年獲獎時是68歲;馬丁·杜伽爾在1937年獲諾獎時是56歲;紀德在1947年獲諾獎時是78歲;莫裡亞克在1952年獲獎是是67歲……直到今天,加繆這個名字在文學界的分量也是極重的,不容忽視。
  • 《局外人》:叛逆者VS熱愛者,堅守真實,沒有退路可言
    從小說一開始母親的葬禮上,莫爾索就表現出一種超乎常人的冷漠,好像親人的離世並能夠讓他感覺到悲傷,他對任何事物都有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無論是是否要和雷蒙交朋友,去不去巴黎工作,又或是要不要和瑪麗結婚,甚至殺害阿拉伯人後面對審訊,他都表現出無動於衷的態度,自始至終都像一個游離於自己人生的「局外人」。
  • 再讀《局外人》:淺談其蘊含的存在主義哲學、作品內涵及現實啟發
    《局外人》是加繆的成名作,也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堪稱20世紀整個西方文壇最具有劃時代意義最著名小說之一,「局外人」也由此成為整個西方文學-哲學中最經典的人物形象和最重要的關鍵詞之一。怎麼會有人,連自己媽媽到底是哪天去世的,都不清楚?這該是一個內心多麼冷漠、沒有感情的人?小說的主人公默爾索,在作者筆下就是這樣一個不遵循、不認同社會基本規範,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的「局外人」。他看似對什麼都漠不關心,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對這個社會疏離冷漠,充滿了漠視和不屑。
  • 《局外人》無處容身的世界,你憑什麼審判我的靈魂
    加繆的這部偉大的作品同時被翻譯成《異鄉人》和《局外人》,我卻覺得《局外人》更為貼切。主人公默爾索一直是個局外人,不管是事業還是感情上,都是一種冷漠,疏離的態度。01 你的做法有悖常理,所以你有罪。面對母親去世,他沒有哭泣,沒有表現出喪母之痛。葬禮後照常上班,照常交朋友,和女朋友看喜劇。
  • 看懂《局外人》讓我落了淚,因為,我們都是無法逃脫的局中人
    對於加繆大師,本人不甚了解,所以也無從說起,而《局外人》是我了解他風格的唯一書籍,其實,由於受著個人知識面的局限性,個人對於外國名著,在心理上是有些抗拒的,怕讀不懂、讀不透、不明白其中的深意,因為,好的名著對於翻譯的水平要求是極高的,如果沒有一定的水準來讀原著,我認為譯後的作品,在內容的理解上肯定是打了一定折扣的。
  • 尋找《局外人》:這本書如何「誘騙」了這麼多的忠實擁躉?
    撰文丨吳俊燊1940年4月30日,又是一個不眠之夜,在巴黎普瓦裡爾令他抑鬱的房間裡,加繆在筆記本上寫道:「《局外人》寫完了。」在最後一頁籤上名字,精神極度興奮的他給在奧蘭的未婚妻芙蘭辛·福爾寫了一封長信。信中說道:「我已經帶著它整整兩年,我寫作的時時刻刻都能看到它,它貫穿我的靈魂。」
  • 加繆的《局外人》:西方文壇劃時代之作,不哭的人被判處死刑
    各位愛讀書的朋友們,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說一說法國存在主義文學大師、荒誕哲學代表人物加繆的小說《局外人》。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法國作家、哲學家,出生於阿爾及利亞的蒙多維。195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這本《局外人》小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我們來仔細品讀這本書的內容。
  • 成人世界,謊言有多虛偽,真實就有多魔幻;到底誰才是局外人?
    我們的耳朵總是能聽到來自各個方向的聲音,不管在什麼年齡段,都無法概莫能外。而今天為大家解讀的《局外人》,就是講述了一個「另類」的故事。《局外人》是阿貝爾·加繆創作的中篇小說,也是存在主義文學經典的代表作品。對於這位作家,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加繆是法國作家,哲學家,也是存在主義文學和「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
  • 從《局外人》到《鼠疫》:記住,就不失為一種反抗
    阿爾貝·加繆卻看到了西西弗與我們之間超出情感的關聯。在自己的著作《西西弗神話》裡,他作了這樣的對比:「假如他(西西弗)每走一步都有成功的希望支持著,那他的苦難又從何談起呢?當今的工人一輩子天天做同樣的活計,其命運不失為荒誕。」
  • 荒誕文學巔峰之作《局外人》: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他們都有一種群居意識,懼怕被疏離與被排斥,懼怕孤單無依靠。」——《局外人》但是這個局外人,並不是。他是一個以遺世而獨立的清醒姿態存在。同時又以勇敢的追求真理拒絕求同的風骨而吶喊。這部小說就是《局外人》,它不僅成為加繆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而且對於20世紀整個西方文壇都具有劃時代意義,同時要讓局外人的主人公「默爾索」成為了文學哲學中最經典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