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書利
此前文章《環京地鐵站為什麼喜歡建在荒涼處,而不是人口密集地?》中,壹書生介紹過,目前的環京地鐵站,大多建在荒蕪地,而不是人口密集區。如平谷線的齊心莊站,周邊2.5公裡內是一片荒地,高樓站周邊是「一片半農村地」;R1霸州站和永清站周邊是一片農田地。
於是下一個問題來了:環京買房,到底該不該購買荒涼處的地鐵站周邊的樓盤呢?
A,地鐵雖好,但一個荒涼區從荒涼到成熟的建城過程需要較長時間的沉澱,羅馬城不是一天可以建成的,也不是一個地鐵站就可以快速拉來一切的。
以平谷線齊心莊站為例,目前該站周邊近2.5公裡內幾乎是荒涼地,只有幾處星星點點的農村矮房矗立其中。
首先,正常的話,平谷線到2024年底2025年初左右才可通車。
其次,平谷線齊心莊站周邊一片荒蕪,高樓站周邊是「充滿接地氣的半農村」狀態,R1永清站周邊是農村地,其教育、醫院、商場,甚至是商品房等,其建設是需要大量的時間積累的。
B,環京人口的集聚已過了繁榮期,這會進一步加劇環京內部新城造城的難度。
可以確定的是,環京的人口聚集,高潮期已過。因此環京內部的新城人口集聚,難度正在越來越大,面臨兩大挑戰:一方面,環京與全國其他地方的搶人壓力;另一方面,地鐵站所在地內部的搶人壓力,如三河內部,平谷線高樓站周邊、齊心莊站周邊與三河相關成熟區,如燕順路等之間的搶人。因此環京內部荒涼處的地鐵站邊上的新城,你得做好足夠的時間來等待其慢慢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平谷線的背景下,一些商人仍然跟隨「人口」走,而不是「地鐵」走,如大悅城目前已確定落戶燕郊,但其選址不是跟隨「地鐵」走,而是落地102國道邊上,這裡目前沒有地鐵,但該地串連燕郊北與燕郊南,因此有人口集聚。
C,因為周邊一片荒蕪,也意味著這些區域未來的土地供應量空間特別大,這也讓未來房產的增值速度受壓。
正如此前文章《環京地鐵站為什麼喜歡建在荒涼處,而不是人口密集地?》中所言,政府之所以會把地鐵站選在未開發地,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為了更大規模地賣地。而更大規模地賣地,必須會使這些區域未來的供應量非常大,這必然在較長時間內讓這些區域二手房增值空間受壓。
與此相反,一些成熟區域,如燕郊燕順路等,因為相關配套漸次成熟,且幾無新增土地空間,反而讓二手房增值空間放開。
D,環京的地鐵建設剛剛才開始,因此未來的地鐵版圖構建還存在大量的變數。
在《環京地鐵站為什麼喜歡建在荒涼處,而不是人口密集地?》中,壹書生認為,環京的地鐵構建,可能會分兩步走:
第一步,基於自身利益最大化考慮和拉開城市空間架構的需要,先期的一些地鐵,仍會優先考慮人口非密集區。
第二步,待自身的城市空間架構已立,環京近京區域的人口密集區比較成熟化,人口增量在空間層面得到機制化的控制時,再在人口密集區加建地鐵,以回過頭來解決環京現有的人口密集區的進京地鐵問題,以疏解環京內部的交通潮汐難題。
事實上,目前以壹書生的了解,未來在燕郊成熟區的燕順路、永清更成熟的京臺永清出口區域、大廠潮白及香河北部新城等環京人口集聚區,皆有地鐵規劃。
也就是說,今天地鐵帶來的排他性區域優勢,明天不一定還擁有,這是動態的、發展的。
E,環京人口密集區的進京交通難題,也是一個發展中問題,並不是靜態的。
很多人準備購買荒涼處地鐵站周邊的房產,邏輯是屆時進京方便。
不過反過來有沒有想過另一個問題:人口密集區的進京難問題是一個發展中問題。
以平谷線背景下的燕郊燕順路為例,一方面,待平谷線開通後,通過通燕高速、潮白河大橋、京秦高速進京的人口必然大幅下降,相應地,燕郊人口集聚區的燕順路上的人通過通燕高速、潮白河大橋或京秦高速進京的交通難問題不就更緩解了嘛。另一方面,伴隨通州的崛起和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的發展,環京近京人口集聚區的人,如燕郊燕順路和京臺高速永清出口區域等,可能未來的就業地會更多地轉向就近的通州或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這樣的背景下,即使無地鐵的背景下,其進京上班時間不照樣大幅下降了嗎?
因此說,建在荒涼處的地鐵站周邊的房產,是不是就值得投資,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話題。但如果簡單地認為,因為有地鐵站,所以就是同區域內最具投資之地,這肯定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