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上空的運載巨獸,蘇聯米-26多用途重型直升機

2020-12-22 菌武視界

隨著上世紀六十年代與美國之間的較量愈發白熱化,蘇聯人開始將目光投向了烏拉爾山以冬廣袤的西伯利亞地區,為了對這片區域進行充分開發,蘇軍針對當時並不發達的公路和航空交通系統研發了一款主要用於運載的重型直升機——V-12「信鴿」直升機。在此之前美國人成功研發了一種名為Ch-47「契努克」的運輸直升機,蘇聯的軍事專家認為這款直升機在設計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然而在後來的實際操作中設計人員發現美式的設計可能會減少直升機的壽命,再加上軍方的經費問題,V-12項目僅製造了兩架實驗機就宣告終止。我們今天的主角米-26直升機就是蘇聯人在V-12項目受挫之後重新研發而來的。

一、米-26直升機的研發歷程

七十年代初,蘇軍在V-12項目失敗之後痛定思痛,重新提出了任務代號為「90計劃」的重型直升機研發項目,軍方要求新型直升機的飛機自重必須小於起飛重量的一半,也就是說其承載量要大於自身重量,這對設計人員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軍方將這一艱巨任務交給了著名航空工程師迪歇切科和他的設計團隊來負責,值得一提的是,這名設計師是米爾莫斯科直升機工廠的創始人——米哈伊爾·米爾,他曾經負責設計過多款聞名世界的直升機。在前輩的豐富經驗積累之下,米-26直升機的研發階段較為順利,在1975年左右其初步設計工作就已經全部完成了。

1977年9月的一天,第一架米-26原型機進行了首次試飛工作,表現出了很高的穩定性;三年之後,在蘇聯軍方的要求下一架代號為「01-01」的米-26進入部隊開始測試服役,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軍方人士發現這種直升機的機艙載重量幾乎是米-6的兩倍,大幅度提高了運輸效率(軍方主要使用這款直升機將兩棲武裝運輸車和彈道飛彈運往廣袤的西伯利亞地區,必要時甚至還可以運送大型軍用運輸機);在經過軍方的全方位認可後,這種直升機的研發工作終於在1983年宣告結束,並於兩年後正式投入量產並開始在蘇聯軍隊中大量服役。

米-26直升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其改裝空間很大,在七十年代被成功研發之後的幾十年間,設計人員針對蘇軍不同階段的戰術要求研發出了十多種不同版本的新機型。比如增加了無線電通信導航系統的軍民兩用版本米-26T、可在高空進行液體噴灑的米-26C.增強勘探和機上實驗功能的米-26L-235以及增強自動化駕駛功能、有效精簡了機組人員數量的米-26T2,這些機型都曾經在軍隊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去年一度非常火熱的美軍《車諾比》中,就有米-26Tp直升機的「友情出演」,這種密封性能優良的消費版直升機成功進入了車諾比核洩漏事故的「風暴之眼」並成功執行了救援任務,機組人員也因為機身的嚴密保護而免遭核輻射的威脅。

二、機體結構及駕駛方式

在機身方面,米爾莫斯科直升機工廠的技術人員採用了全金屬鉚接的設計方法,這種設計可以有效增加直升機機體的整體強度;米-26位於機身底部的起落架採用了固定式、三點式,每個起落架都配備了兩個輪胎,前輪可以控制轉向,除此之外,駕駛員還可以通過液壓調節系統調整主起落架的高度,以滿足具體操作需求。而作為目前世界上所有服役直升機中體形最大、機重最重的一種,米-26的貨艙空間十分巨大,有能力裝運至少兩輛步兵裝甲車或是吊掛重達20噸左右的標準貨櫃,而必要時這款直升機也會承擔起運輸人員的任務——執行這種任務時最多可容納80名全副武裝的戰鬥人員或是最多5名醫護人員加60張擔架,除此之外,該型直升機貨艙頂部還裝有兩個起吊重量為5噸的電動絞車,以備不時之需。

作為一款直升機,旋翼自然是最重要的部分。米-26的旋翼直徑達32米,採用了帶阻尼器的鉸接構造,總共八個旋翼葉片每個都有管狀鋼製大梁和數十個玻璃鋼葉形組件,葉片前端更是安裝了固定的鈦合金防蝕條,有助於減少損耗;旋翼每分鐘的轉速最高可超過130轉,其傳動系統主要以「V-26」風扇冷卻的傳動系統為主。米-26直升機的尾槳共有5葉,由複合材料製成,設計人員為尾槳和旋翼均安裝了電加熱裝置,這種裝置可以有效防止結冰,十分符合米-26經常需要在西伯利亞等高寒地區飛行的工作環境。除此之外,這款運輸直升機也是目前為止世界上葉片數量最多的單旋翼直升機。

在駕駛方面,這款直升機的體積龐大,駕駛程序也較為複雜,最早期版本的米-26每次執行運輸任務機組人員都至少需要五人,其中兩名駕駛員、一名飛機工程師、一名領航員和一名理貨員,米-26也因此獲得了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機駕駛艙;除此之外,該型直升機的整個駕駛系統均採用俄語,即使是出口版的也是如此,這就導致很多購買了米-26的國家都需要事先對機組人員進行培訓才能順利使用。這種現象直到本世紀初才得以改善,在買方的強烈要求下俄羅斯羅斯託夫直升機製造公司(米爾莫斯科工廠曾授權多家國內製造廠參與這款直升機的量產工作)設計出了米-26T2新版本直升機,新版本的機載設備在文字選擇上趨於多樣化,更重要的是其駕駛系統也進行了大幅度精簡,大力推進了飛機的自動化飛行功能,僅需要兩名飛行員就可以順利執行各種飛行任務。

三、動力系統及油耗

米-26的主要動力來源是兩具安裝在駕駛艙上方的渦輪軸發動機,這兩具發動機來自著名的扎波羅日「前進」發動機製造設計局(位於烏克蘭境內)。這種發動機是渦輪發動機的一種,主要利用燃燒室產生的氣流帶動自由渦輪輸出軸功率,而不是像其他多種引擎一樣普遍依靠噴氣推力;在結構上則與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十分類似,不過螺旋槳發動機在運轉時排出的尾氣還是會產生一部分參與推動力;除此之外,這種引擎傳動系統的主減速器與主體是分離的,不同於螺旋槳發動機那種集成在發動機上的方式。除此之外,為了適應西伯利亞地區嚴寒的環境,設計人員為其安裝了電加熱和熱空氣兼備的雙重防冰凍裝置,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這兩具引擎的幫助下,米-26的最高時速達到了295km/h,巡航速度也可以保持在255km/h,數據十分亮眼。

為了避免直升機出現一具引擎出現故障後的不穩定狀況,米-26還裝備了可以保持機翼轉動速率的穩定系統,當其中一具引擎出現問題時另外一具就會加大工作效率,輸出更大功率使直升機保持正常飛行,直到故障解除,鈦合金製造的發動機機艙也可以有效防止故障可能引發的火災。在儲油方面,這款直升機安裝有大約10個主油箱(2個位於發動機上部,其餘均安裝在機艙底板下),還可以掛載4個副油箱,其最大載油量可達1.2萬升,在全副武裝的情況下其航程可達1920公裡。這些油箱均採用油泵為每臺發動機獨立供給燃油,如果執行任務過程中供油系統出現了故障,米-26還可以依靠重力給引擎供油,保證正常飛行。

據了解,米-26兩具發動機的動力相當於50輛法拉利跑車的馬力總和,這就意味著其耗油量十分巨大(每小時可達2.5噸),每次執行任務帶來的費用自然也是十分驚人——在某次蘇軍執行的救災任務中,一架吊運挖掘機的米-26僅飛行十公裡左右就消耗了價值幾萬盧布的燃油,要知道那個年代的盧布價格可是可以和美元掰一掰手腕的。因此,除了必要的軍事任務之外,這種直升機往往只在遇到較為緊急的狀況時才會被軍方允許使用,比如1999年有科研人員在西伯利亞挖掘出了一具猛獁象的屍體,這一發現具有十分重大的科研意義,於是軍方緊急派出米-26來運輸這具凍在冰塊裡、重達25噸的冰屍,由於其重量已經超過了該型直升機的最大承載量,機組人員甚至還提前拆除了機體中不必要的負重零件。

客觀來講,被寄予厚望的米-26十分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除了幫助蘇/俄軍隊西伯利亞、車臣等地執行大量戰略任務之外,其民用功能也較為廣泛,在森林消防、抗震救災等方面體現出了很高的價值,也因此獲得了聯合國的青睞,成為了為數不多的幾種有資格執行維和任務的直升機。而作為一款載重量巨大的多用途運輸直升機,米-26雖然還沒有退役,其研發過程中採用的技術卻已經吸引了很多其他國家技術人員的目光,可以說,這種飛機成為了目前世界直升機發展領域的標杆之一,為促進人類在這方面的發展與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

相關焦點

  • 航空巨獸:「米-26」重型運輸直升機
    米-26直升機(俄語:Ми-26)是一款雙發多用途重型運輸直升機,也是當今世界上仍在服役的最重、最大的直升機。渦軸發動機,每個 8,500 千瓦(11,399 馬力)米-26結構圖研發歷史:米-26直升機由蘇聯米爾莫斯科直升機工廠主持設計、研製。
  • 蘇聯上世紀50年代研發的米6重型直升機,我國冷戰時期曾購進3架
    每當人們談起對重型直升機的印象,很多人意識都停留曾在汶川地震堰塞湖排險行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的俄羅斯米26型重型直升機。其實,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末,中國就嘗試從蘇聯引進米26的「大哥」——米6型直升機。
  • 蘇聯直升機又一神作,米裡Mi-10直升機,開發西伯利亞的利器
    Mi-10直升機的發展背景在冷戰時期,蘇聯研發的各類重型武器經常需要在廣大的國土上進行機動運輸,而當時最好的方式莫過於運輸直升機了,相對於陸運與運輸機運輸,運輸直升機具有機動靈活,對於場地要求不高的特點,所以當時的蘇聯研發出了Mi-6運輸直升機,但是Mi-6運輸直升機在當時運輸貨物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運輸貨物尺寸過大無法運輸和自身重量與載荷之間不均衡的問題
  • 《流浪地球》中的重型運載車,都繼承了哪些蘇聯血統?
    這段話闡明了《流浪地球》的基本藝術風格,即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深刻影響我國的蘇聯軍事重工風格。重型運載車作為貫穿全劇的靈魂載具,外形和功能上必須完美契合這樣的設計理念。所幸的是,重工業發達的蘇聯在重型越野運載車領域深耕已久,設計製造了一系列外形獨特、性能強大的運載車輛,給車輛的設計提供了良好的原型。
  • 實用至上,填補空缺——起於蘇聯終於俄羅斯的米-46直升機
    # 寫在前面從1982年開始,蘇聯就開始研製一型載重量約10~12噸的重型運輸/起重直升機。其設計工作是在更早的米-38基礎上展開的,但是該型號的設計工作最終因為缺少合適的發動機被終止了。但當時蘇聯及蘇聯境外能採購的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提供一款適合米-46使用的渦軸發動機。
  • 全球最大直升機米-26有多大?支奴幹:你在我旁邊,我很沒面子
    蘇聯對大型裝備的熱衷體現在多個領域,在自身需求旺盛的直升機領域自然不可能「毫無作為」,現役最大直升機米-26同樣是地地道道的蘇聯出品。蘇聯地域遼闊且氣候環境惡劣,冬季部分地區存在通行困難,對於直升機的容量和掛吊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以便其能夠將大批量的武器、部隊和彈藥燃料快速運送到指定位置。
  • 直升機界兩「大塊頭」,米26與米12直升機對比,載重一流實戰堪憂
    首先來說說很多人可能沒聽過的米12超重型直升機,這款直升機是蘇聯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的一款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05噸的超重型直升機,最開始是作為蘇聯彈道飛彈轉運而特殊設計的,要知道像C130大力神這類固定翼運輸機的最大起飛重量不過百噸,可見米12超重型直升機最大105噸的起飛重量有多麼恐怖,而且其極限狀態下滑跑起飛時最大載重量達到了驚人的40噸。
  • 全球最重最大直升機,中國也曾進口
    米-26是一款多用途重型直升飛機,這款單旋翼帶尾槳的全世界最重、最大的直升機,其機艙和艙外負重都可達20噸。這是什麼概念呢?米-26直升機的最大可載乘員可達85人,與美國的C-130"大力神"運輸機的運載量相當。最早在1977年12月,米-26直升機完成首飛,80年代中期開始在蘇聯軍中服役,至今俄羅斯至少還有200架該型直升機。
  • 西伯利亞大火肆虐,俄羅斯巨無霸直升機緊急出動,性能讓人嘆服
    諸多最新消息顯示,在該國境內幅員廣袤的西伯利亞地區,一場規模巨大的超級山火正在持續肆虐,並對這一區域的原始森林和一部分城鎮構成了巨大的威脅。為了儘快地將這些以及肆虐多時的野火撲滅,俄羅斯官方也是組織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參與到了此次滅火行動當中。
  • 世界最大直升機再升級,米26變身米26T2V,將擁有許多特殊的技能
    相較於固定翼的飛機,直升機在高空偵查,空中運輸等方面的性能更好,特別是在面對一些地形比較複雜的地區時,直升機具備很大的優勢。根據直升機的載重量不同,直升機可以分為輕型直升機和重型直升機兩種,其中重型直升機主要指的是起飛重量大於20噸的直升機。
  • 俄羅斯米26直升機,運輸大力士,中國為何才進口了4架?
    首先,我們聊聊著名的米26直升機。米26直升機是蘇聯在80年代初期裝備的一種重型直升機,米26直升機的最大起飛重量56噸。依靠兩臺動力強勁的發動機,這種直升機的運輸能力達到了20噸,這個標準甚至超越了部分中型運輸機的水平。例如我國的運8運輸機,運8初期型號的運輸能力就是在20噸左右。米26運輸機的出現,當時,極大的加強了蘇聯軍隊的垂直打擊能力和機動運輸能力,堪稱大力士。 米26運輸機不僅能夠運輸官兵,還能運輸各種火炮和步兵戰車,這是當時其他直升機做不到的。
  • 終於不用再羨慕美帝的超級種馬直升機了,中國新型重型直升機曝光
    中國新型重型直升機模型在今年的直博會上,中國新型重型直升機終於公開了它神秘的面紗,由於俄羅斯米裡設計局已經下馬的俄羅斯新一代重型直升機米-46也採用和此前曝光的新型直升機基本一致的旋翼,而米-46的設計運載能力為10到12噸。
  • 全球最大直升機——米-26重型運輸直升機參與陽新富水圍堵潰口
    楚天都市報7月16日訊(記者梁傳松 通訊員向能來)7月9日9時30分許,陽新富河幹流率洲管理區(軍墾農場)葵賽湖段下垸出現一處潰口,逐漸擴大至40米,致12000多畝農田被淹。為儘快完成封堵,16日,湖北省應急管理廳協調一架米-26重型運輸直升機和兩架小型直升機參與封堵潰口。
  • 阿帕奇不是威脅,印度這3架直升機才是主角,專業回收飛機殘骸
    不過,相比象徵意義的「阿帕奇」,印度空軍另外3架重型直升機倒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研究,它們就是大名鼎鼎的米26「光環」。印軍部署在高原地區的米26說到米26,大家都知道它是世界現役最大的直升機,運輸能力驚人,能夠調運一架支線客機或者CH47「支奴幹」。
  • 打造兔版空中大力士:中俄重型直升機研製計劃啟動,這次我唱主角
    重型運輸直升機,是直升機家族中的大力士,通常承擔運輸重型裝備和成建制運送人員的任務,自從1960年代出現以直升機為核心的"蛙跳"作戰後,重型直升機就成為蛙跳作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直升機出現之前,空降作戰主要依靠運輸機直接空投傘兵,或者使用滑翔機成建制投送士兵。
  • 為貧困村修路動用米-26,超級直升機還能為中國脫貧致富做貢獻?
    這不是P圖,該圖是2019年12月,新華社拍攝的發生在中國西部上空,一架重型直升機吊運一臺挖掘機飛往四川涼山偏遠山區修路的畫面。從畫面對比中不難發現,平時看起來很大的挖掘機在這架直升機面前弱小無比。這是什麼情況,又發生了什麼?
  • 探訪俄羅斯託夫直升機廠:世界先進武裝直升機都誕生於此
    俄羅斯直升機公司下屬羅斯託夫直升機製造廠位於頓河畔羅斯託夫,成立於1939年,既生產軍用飛機,也生產民用飛機,目前是俄羅斯最主要的旋翼機生產單位。羅斯託夫直升機廠具有75年以上的航空技術生產經驗,俄羅斯許多著名的直升機都是從這裡誕生的,包括米-28N「暗夜獵手」、米-24、米-35M武裝直升機以及米-26重型運輸直升機等。圖為羅斯託夫直升機廠正在組裝的米-35武裝直升機,這是一款中型多用途武裝直升機,是蘇聯米-24直升機的改進型。
  • 世界最大直升機,頂三個美國最大直升機,可惜被拋棄
    大家都知道,全世界目前最大的直升機是俄羅斯的米26,那麼如果拋開量產這個限制,全世界最大的直升機是哪一架呢?這就是今天要說的米12重型運輸直升機,一架比很多固定翼運輸機還要強悍的超級直升機。米12直升機是一種串列式雙旋翼直升機,嚴格來說它是一種介於普通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之間的飛行器。這架飛機擁有兩個大直徑旋翼,直徑達到35米。
  • 中國直升機發展報告:只剩下最後一塊拼圖,重型直升機
    導讀: 沒有直升機無法上高原,於是我們買了黑鷹直升機民用版,買了米171,兩次中東戰爭我們看到了武裝直升機的威力,因此我們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發展武裝直升機,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中國直升機的發展多線布局,多線開花,武直10橫空面世,成為亞洲第一款武直直升機,直20突破旋翼除冰技術,已經開始規模化量產
  • 世界上曾經最大的直升機!米26在它面前就是小弟
    米-26是蘇聯研製的多用途重型直升機,是當今世界最重最大的直升機,機長40米,機高11.6米,寬3.2米,旋翼直徑32米,貨倉容積120立方米,空重28噸,最大有效載荷20噸,最大起飛重量56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