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北宋楊家將的故事,千古流傳,可謂家喻戶曉。據《楊家將演義》北宋初年,宋遼對峙,遼王在幽州擺下鴻門宴,邀宋王赴「雙龍會」,欲滅宋室君臣。出徵之前,五臺山智聰方丈曾洩漏天機,提醒抗遼名將楊業此戰慘烈,七子去六子回。
宋太宗繼位後,於雍熙三年(986年)再次執意北伐,收回燕雲十六州。楊家軍作為西路主力先鋒,一路所向披靡。蕭太后見楊家軍作戰勇猛,遼兵屢次攻打都為其所敗,就想出「以退為進」的計謀,請宋太宗到幽州談判,想要藉此機會一舉拿下宋太宗跟楊家軍。
此計被抗遼名將楊業識破,便令長子楊大郎替宋太宗赴宴,因其體格樣貌都與宋太宗十分相像,而蕭太后也命天慶王代她去金沙灘談判。
前往幽州之前,楊業帶著七子到五臺山拜佛,方丈智聰禪師見楊業以天下為己任深受感動,知道楊家這次兇多吉少,不忍楊家遭受滅頂之災,但又不敢道破天機,便勸楊業解甲歸田。
但楊業卻認為此時正是宋遼的關鍵時期,如果不逼退遼兵,百姓將生靈塗炭,此戰並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天下的百姓。
楊業嘆道:「我並非貪功好戰之人,只因遼兵屢犯邊疆,不單我大宋子民,就是遼國百姓也是深受其害。我唯有以戰止戰,逼迫遼國退兵,為天下百姓謀福祉。若宋遼兩國平息幹戈,友好往來,我定解甲歸隱,不問功名利祿。」
智聰禪師見勸不動楊業,便嘆道:「我有一言,留給將軍——金沙灘雙龍會,七子去六子回。」楊業以為是有一個兒子回不來了,便向智聰禪師尋求破解之法,智聰禪師只能搖頭不答,楊業也不勉強,就帶著七子下山了。
楊家英勇抗戰 寡不敵眾
楊家軍作為西路主力先鋒,一路所向披靡。圖為北宋疆域圖(圖片:玖巧仔 )
在之後的雙龍會上,兩軍對峙,殺機四伏,天慶王看出皇帝是楊延平假扮的,所以就下令開戰。楊大郎用袖箭射死天慶王,遼臣見狀,即命四下伏兵包圍了赴宴的宋室全部人馬。
楊業則令楊家軍分成三路攻擊,左路由大郎、二郎、三郎率領,中路由楊業自己、六郎楊延昭、七郎率領,右路由四郎、五郎率領。
楊家軍奮力迎戰,但奈何遼軍兵士突增如潮水洶湧,楊家軍的三路人馬被擊散,左右不能相顧。金沙灘一役,大郎、二郎、三郎慘烈戰死,四郎被俘失落番邦。
五郎單身匹馬闖出重圍,面對後面的追兵,五郎想到當時在五臺山的時候智聰禪師曾經給過其一個盒子,並囑託危急的時候可以打開,五郎打開盒子後發現是一把剃刀還有度牒,五郎會意,所以脫下戰甲剃了頭髮,轉身往五臺山去了。
七郎奉父命到雁門關搬救兵,但潘美痛恨楊家,所以不肯出兵,還把七郎灌醉綁在了樹上,命軍士亂箭射死了七郎。
楊業帶領軍士邊戰邊退,一直退到陳家谷的時候,還沒有援軍到來,此時的楊業身邊只剩下不到一百人,雖然他奮不顧身,英勇抗戰,終因寡不敵眾,身負重傷,墜馬被俘,最後不屈絕食,為宋室江山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金沙灘之戰後,楊家七子,回到天波府的只有六郎一人,所以這「七子去六子回」不是說七個兒子同去,六個兒子回來,而是說七個兒子去了,只有六郎能夠回來,應了智聰禪師的告誡。之後,楊延昭忍受失去親人的劇痛,繼續肩負起保護宋朝百姓的重任。後傳說五郎曾經悄悄的回到過楊家,將楊家的血脈帶上了五臺山,將楊家棍、楊家刀、楊家三十六路梨花槍等楊家傳統武術傳於楊家子弟,以此來保證楊家武學和楊家血脈的流傳。
金剛酊精油1號簡介
金剛酊精油2號簡介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