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可怕的蝙蝠」是人類夥伴而非敵人

2021-01-08 新華社客戶端

原標題:專家認為:「可怕的蝙蝠」是人類夥伴而非敵人

參考消息網4月29日報導外媒稱,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科學家西蒙·裡珀格對「蝙蝠可能攜帶新冠病毒」的結論感到擔憂,他說:「新聞常常將它們描述為『致命的蝙蝠』,這會讓人們感到害怕,煽動他們將其殺害。我們正在破壞數十年來努力保護的成果。」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4月26日報導,裡珀格警告說,蝙蝠遠非我們的敵人,它們實際上正用一種不為許多人所知的方式幫助維護人類和生態系統的健康。

報導稱,科學家對蝙蝠處境的擔憂並非無稽之談。法國科學家多米妮克·蓬捷表示:「世界各地的蝙蝠種群正在受到威脅。在歐洲,它們的數量近百年來已急劇減少,許多種群因受到人類不斷增加的壓力而瀕臨危險。」她列舉了導致多種蝙蝠滅絕的許多原因:棲息地破壞、氣候變化、化工產品對水源的汙染、聚居的洞穴受到侵擾、遭受迫害、蝙蝠肉買賣、風力發電機的推廣以及暴發於北美並造成數百萬隻蝙蝠死亡的白鼻症候群等疾病。

裡珀格指出:「蝙蝠在世界各地的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特別是在熱帶地區。歐洲絕大多數種類的蝙蝠幾乎只吃昆蟲。而在熱帶雨林中有蝙蝠以水果和花蜜為生,這些蝙蝠通過這種方式幫助花卉傳粉和播種。許多植物依賴它們進行繁衍,因此,如果其種群下降,熱帶雨林的自然更新就會受到威脅。」

蝙蝠傳粉還給人類帶來直接好處。裡珀格說:「沒有蝙蝠就沒有龍舌蘭酒。它們幫助龍舌蘭傳粉,特別是那些用於釀造酒精飲品的品種。它們攜帶野生植物的花粉,從而維持植物間相互傳粉和基因多樣性,並令其更能抵抗環境變化。」

他補充說:「歐洲的食蟲蝙蝠幫了我們一個大忙。它們捕食大量會引發蟲災的昆蟲。美國的研究人員還對蝙蝠為該國經濟的貢獻進行了量化。它們捕食昆蟲可為每公頃的農場節省約200美元的殺蟲劑費用。根據美國《科學》周刊刊登的一篇研究,白鼻症候群對北美蝙蝠數量的影響可能意味著每年約37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如果算上減少使用殺蟲劑給環境帶來的益處的話。」

世界自然基金會保護項目協調員路易斯·蘇亞雷斯表示,西班牙有35種蝙蝠,並且均為食蟲蝙蝠,而它們的數量下降可能會導致白紋伊蚊增多等影響。「經計算,一隻蝙蝠一晚上可以捕食1500隻蚊子。如果是在城區,這一數字可達到每小時1200隻。因此,蝙蝠承擔著害蟲清道夫的重要角色,使人類免受蟲災侵擾。」除了蚊子外,蝙蝠還以飛蛾和蝗蟲為食。

相關焦點

  • 四川蝙蝠動物學家:蝙蝠是人類的好朋友
    四川在線記者 寇敏芳 此前,有專家團隊認為,蝙蝠極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宿主。此消息一出,朋友圈迅速跟上,圖文並茂的網文《一隻蝙蝠的自述》在自媒體刷屏。在這裡,蝙蝠自述為「長得醜、脾氣怪、性格孤僻,全身還攜帶了100多種病毒」的「毒王」。
  •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它 專家:蝙蝠看著可怕,但對維護生態平衡功不可沒
    &nbsp&nbsp&nbsp&nbsp韋蝠王、蝙蝠俠……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它&nbsp&nbsp&nbsp&nbsp專家:蝙蝠看著可怕,但對維護生態平衡功不可沒&nbsp&
  • 為何無法消滅蝙蝠?它從未想過傷害人類,我們應以蝙蝠為師
    在地區上,蝙蝠的種類多達上千種,人類想要消滅它們,是絕對不可能的,如果按照難度劃分的話,消滅蝙蝠與我們想要消除四害,讓老鼠、蟑螂等從地球上徹底滅絕,難度上來說是一樣的,甚至因為蝙蝠更危險,所以,或許消滅蝙蝠要更加困難。蝙蝠有多可怕呢?蝙蝠是天然的病毒傳播者。
  • 蝙蝠有「毒王」之稱,既然蝙蝠這麼毒,為什麼人類不將其趕盡殺絕
    今天要介紹的這種動物有「毒王」之稱,同時也被認為是行走的病毒庫,它就是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天然寄主——蝙蝠。說到蝙蝠,很多人會認為這只是一種常常出現在故事、電影中的動物,現實中很少接觸到。事實並非如此,野生動物學家表示蝙蝠是當今世界上第二大類群的哺乳動物,全球共有962種,除了兩極地區和大洋中的個別島嶼之外,其它地區幾乎都有分布。
  • 研究蝙蝠一周後,我發現最可怕的才剛剛開始……
    前段時間給弟弟讀新冠病毒的繪本時,弟弟突然問:「媽媽,蝙蝠傳播那麼多病毒,為什麼不能消滅掉?」這個問題問的我一愣,腦子裡瞬間飄過了好多個答案,什麼蝙蝠一般不會直接傳染人類啊,蝙蝠也能吃害蟲啊等等,不過感覺說服力都不夠。
  • 為什麼蝙蝠是萬聖節的象徵,可怕的起源故事
    飛行中的蝙蝠他們是夜間活動專家說,夜行性動物通常與死亡和黑暗有關。Brown)記錄說,在20世紀初期,許多美國人將蝙蝠與死亡或倒黴聯繫在一起。墮落的天使阿里爾(Ariel)常常被描繪成騎著蝙蝠,可追溯到莎士比亞時代。他們是一種介於兩者之間的動物蝙蝠是唯一飛行的哺乳動物,有些文化認為它們是「極限」動物-不是鳥,不是哺乳動物。還有什麼門檻嗎?。
  • 專家分析蝙蝠的優點,哪怕人類再進化數百年,也比之不及
    此時,網友們腦洞大開:假如人類能擁有翅膀,可自由飛行,那很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了。人們到底有多麼渴望擁有飛行能力?從我國的神話故事都可窺探一二。《嫦娥奔月》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民間神話故事,主要講述后羿的妻子因無意吃下仙丹,在月圓之夜,超塵脫凡,化為神仙,向月亮飛奔而去。
  • 《哈迪斯殺出地獄》蝙蝠夥伴特點分析 蝙蝠夥伴獲取方法介紹
    導 讀 哈迪斯殺出地獄蝙蝠夥伴怎麼獲得?想來很多朋友都還不是很清楚吧,本次小編帶來了哈迪斯殺出地獄蝙蝠夥伴獲取方法介紹,需要的朋友不妨進來看看。
  • 蝙蝠存在的意義?人類為什麼要「排斥」它們
    現如今一隻蝙蝠就讓我們聞風喪膽,從前人類吃蝙蝠,蝙蝠為了讓自己看上去不是那麼好吃,它們進化了幾萬年才長成了如今這副樣子,有人覺得它們恐怖「鼠不鼠,鳥不鳥」它們躲進山洞,白天屬於人類,夜晚蝙蝠才悄悄出來。
  • 可怕的蝙蝠?科學家們正在從蝙蝠身上尋找長生秘訣
    蝙蝠是所有哺乳動物中體型最小的,它們的壽命應該偏短才對。但實際上,不少蝙蝠的壽命比預期的要長。相對於體型而言,在比人類壽命長的19種哺乳動物中,其中18種是蝙蝠(包括大鼠耳蝠),另一種是裸鼠。
  • 桂子山夜話丨專家解讀,疫情漩渦中的蝙蝠——「蝙蝠俠」還是「背鍋...
    2020年一場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席捲了全國,而隨著疫情的爆發,各種病毒源頭論層出不窮,其中最受輿論矚目的當屬蝙蝠,這種生活環境其實與人類相距甚遠的生物,又一次因為攜帶的致命病毒而曝光在世人的眼中。對其憎惡有之,懼怕有之,好奇也有之,但面對陌生的蝙蝠,面對針對蝙蝠大眾出現的一些聲音,我們還是應該先傾聽專家的意見。
  • 人類如果把所有蝙蝠殲滅,會有什麼後果?科學家:會危及整個地球
    既然如此,人類發現了蝙蝠是超級病毒的宿主,那麼為何不動用科技武器,對它們進行包圍殲滅呢?將蝙蝠種族斬草鬚根,能否將問題完全解決?專家對此解釋稱,萬萬不可!不同於虛構的影視作品,冒冒然殲滅蝙蝠,必定會引來彌天大禍。有可能出現以下的情況:第一,病毒災難會更為嚴重。
  • 趣味科普:為什麼蝙蝠身上攜帶那麼多可怕的病毒
    而其攜帶者均為蝙蝠要澄清的是這真不是蝙蝠的錯最近疫情上升和爆發很可能是由於我們和我們圈養的牲畜過深侵入蝙蝠的棲息地尤其在熱帶地區例如在馬來西亞商業養豬場擴散至蝙蝠棲息的森林造成尼帕病毒首次通過豬在人類中爆發在澳大利亞人類破壞原生森林 致使果蝠飛入郊區花園
  • 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比人類更自律卻因病毒面臨被「滅族」
    2新冠病毒蝙蝠被認為可能是多種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為何蝙蝠長期攜帶冠狀病毒而不生病呢?發表於英國《科學報告》的實驗驗證了蝙蝠細胞可和病毒長期共存的假說。蝙蝠是上千種病毒的天然宿主,有研究認為每種蝙蝠平均攜帶近20種可能使人生病的病毒。蝙蝠會威脅到人類的病毒數量最多,是排在第二位的哺乳動物的兩倍。蝙蝠可直接將病毒傳染給人類,也可能會先傳染給靈長目動物,再傳給人類。另外,蝙蝠群居的習性給病毒的傳播提供了完美的環境,超高密度的群居讓病毒能夠快速地傳播。
  • 《科學》封面:蝙蝠與人類,到底是誰傷害了誰?
    例如,對於在大範圍內穿越陌生區域的遷徙動物和其他動物,這種參照系被認為是由可預測的環境梯度(例如地球磁場)提供的「地圖和羅盤」導航。但是,大多數動物會在他們熟悉的小範圍內頻繁移動。在這些尺度上,基於地圖的導航的參考框架可以通過支持內部定位和矢量計算的空間的內部同心軸表示法以及對環境時空特徵的長期記憶來提供一張「認知圖」。
  • 舌尖上的蝙蝠
    因此,能在蝙蝠身上存活的病毒可以說都是病毒中的佼佼者,當它們轉移到人類身上時,發燒——這一人類對抗病原體入侵的保護性機制也便奈何不了它們了。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馬爾堡病毒、歐洲蝙蝠麗沙病毒、梅那哥病毒、伊波拉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SARS冠狀病毒乃至最近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這些令人膽寒、造成人類嚴重損失的病毒都要追溯到蝙蝠。
  • 恭王府的蝙蝠
    吸血蝙蝠啟發作家創造了吸血鬼形象。1897年一本叫做《德拉庫拉》的小說問世,吸血鬼借屍還魂,以人的面目出現,到處吸食年輕人的血液,在暗夜裡四處遊蕩。在西方文化裡,蝙蝠被視作「魔鬼的隨從,死亡的信使」;它們似鳥而非鳥、似鼠而非鼠的「兩面派」特性,往往和負面的魔鬼、受詛咒的異教徒靈魂等形象聯繫在一起。它們能在黑暗中飛行。在早期人類看來,這種動物好象來自超自然的領域。
  • 人類一樣大小的蝙蝠真的存在嗎?
    最近一張疑似巨型蝙蝠的照片在網上瘋傳,在照片裡一隻蝙蝠倒掛著棲息在人類的房屋上,看起來體型很大,和人類差不多。一時之間,「人類大小」的蝙蝠走紅網絡,很多人驚嘆自然的神奇,也有很多人質疑照片的真實性:世界上真的存在人類大小的蝙蝠嗎?
  • 新冠病毒是人類製造?最新研究成果公布,美澳專家給出了答案
    也就是說人類製造的病毒這個結合的過程非常強大,可以用各種方式進入人體,遠非新冠病毒所能比的。研究結果顯示,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與人類細胞的結合只有兩種方式,這被認為是新冠病毒非人類基因工程產物的最強有力證據。
  • 把蝙蝠、老鼠都消滅了,人類就安全了嗎?
    這也使得蝙蝠、穿山甲等野生動物從不法分子的餐桌走進到普通公民的視野。出於恐懼,各種謠言頻現網絡。在此,小編也提醒各位小夥伴們,不信謠、不傳謠,減少外出、科學預防才是保護自己的正確做法。的確,這次疫情與蝙蝠等野生動物有關係,但是,如果將蝙蝠、老鼠等物種統統消滅,人類就真的安全了嗎?顯而易見,答案是:不!不僅答案是否定的,若將它們消滅,人類還可能面臨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