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至今未能加入歐盟,為何能成為北約成員國?

2020-12-10 泥腿看客

北約主要由歐洲國家組成,為何要吸納土耳其?

冷戰期間,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霸,作為兩個超級大國,實力強大,在世界上無人敢惹。即使冷戰結束後,俄羅斯作為蘇聯「繼承者」,其實力更不可小視。但在世界上,敢招惹美國與俄羅斯的國家卻很少,不過土耳其算一個。

土耳其可以稱得上近現代以來全球很活躍的國家之一。特別是埃爾多安總統上臺以來,土耳其在全球很亮眼,不僅頻繁動用兵力,參與敘利亞戰爭、利比亞內亂,而且誰都不服。有人說這與土耳其北約成員國身份有關。

土耳其作為一個地跨歐亞的國家,其大部分領土在亞洲,只有少部分屬於歐洲地區,但土耳其從來不把自己當成亞洲國家,而是把自己當成歐洲國家。就拿歐洲足球聯賽來看,土耳其一直參加歐洲賽區。

長話短說。土耳其始終把自己當成歐洲國家,但歐洲國家卻不認同它,直到現在土耳其想加歐盟的夢想都未實現。

1987年,土耳其就申請加入歐洲共同體(歐盟前身),至今未能實現。土耳其入不了歐盟有很多因素,首先是土耳其宗教與歐洲國家宗教有牴觸,而且土耳其與歐盟國家希臘仇恨很大。奧斯曼帝國曾統治過東歐國家,作為歐洲國家聯盟,歐洲不願讓土耳其這樣一個信仰不同,而且很強悍的國家加入。

不過土耳其卻早已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這個是西方軍事組織聯盟主要由歐洲國家組成,土耳其如何加入,為何加入呢?

地緣因素

土耳其之所以能加入北約,主要還是得益於其獨特而優越的地理因素。土耳其雖然處於中東地區,但卻是跨三洲五海兩大洋,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無人能比。冷戰時期,無論是蘇聯還是美國,誰如果控制土耳其,就將控制歐洲和亞洲。

土耳其境內有歐洲的大城市伊斯坦堡,曾是歐洲國家希臘的內心之痛。因為此城連接黑海和地中海,扼守土耳其海峽。

土耳其海峽中還有伊斯坦堡海峽及達達尼爾海峽,這兩個海峽可以說是卡住黑海的出口。土耳其控制這一海峽,實際上能有效控制東歐一些國家進出地中海要道。當年我國購買瓦良格時,就曾在土耳其海峽受阻,被土耳其扣留。但沒有土耳其的放行,瓦良格號根本出不去。

土耳其優越的位置,也是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五次俄土戰爭,俄國主要目的還是奪取地中海的控制權。到了冷戰時期,由於土耳其與俄羅斯歷史的恩怨,土耳其不可能倒向華約組織,因此必然要靠向北約。這也是土耳其加入北約的一個因素。

不過蘇聯為了能進入地中海,曾在敘利亞有一個海港。這一海港才算保存了蘇聯一點顏面。不過敘利亞戰爭初期,表面上看西方國家為了推翻阿薩德政權,實際也想把俄羅斯勢力趕出地中海,因此俄羅斯高調參加敘利亞戰爭。

不要忘了,敘利亞戰爭初期,土耳其主張阿薩德政權下臺,因此還擊落了俄羅斯戰機。

俄土之間的恩怨情仇,也讓美國認識到接納土耳其進入北約的當務之急。由此土耳其成為北約成員國很順利。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中僅次於美國的第二軍事強國。

歷史因素

土耳其獨特而優越的地理位置被美國相中後,土耳其便很自然站在美國陣營。當然除了地理位置以外,土耳其在凱末爾時期就傾向於西方,凱末爾執政下,土耳其進行了現代化改革,不斷向西方國家學習,這一點也成為西方國家認可的國家。

凱末爾去世後,二戰期間,德國與英法都想拉攏土耳其。此間,德國還給予土耳其大量軍事援助,但土耳其在此期間,能穩住自己,沒有與德國站在一起。

接任凱末爾成為土耳其第二任總統伊諾努,繼承凱末爾外交策略,奉行在大國間遊走的策略,誰也不得罪,從中獲得大量利益。

德國佔領高加索之後,曾想與保加利亞一起入侵土耳其,但後來義大利投降而告吹。面對德國虎視眈眈的戰略,土耳其改變以往在大國間互不得罪的策略,轉而與英法站在一起。

1943年,由於土耳其選擇與同盟國一起,因此土耳其參加了開羅會議,成為中東地區一個重要國家,土耳其也順利加入聯合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土耳其當時的形勢並不樂觀,此時美國對歐洲實行「馬歇爾計劃」,土耳其也接受了這一援助,跟在美國後面混。據資料記載,二戰後,土耳其參加美國發起的韓戰,與西方國家聯繫很緊密,與美國一起對抗蘇聯陣營。

但土耳其此時處境也很難受,冷戰時,該國北面和東面都是蘇聯陣營國家,就連「老冤家」希臘也經常與土耳其發生衝突。面對這種情況,土耳其順勢加入北約,減少國家面臨的威脅。

由此可見歷史與現實的因素,讓土耳其選擇加入北約,也是情理之中。

利益因素

土耳其能成為北約成員國,除了地理位置被美國相中外,還有土耳其奉行的政策與西方很合拍,因此土耳其被北約接納。當然土耳其並不是被動加入,主動因素很多,因為土耳其意識,加入北約這樣一個西方軍事俱樂部,土耳其可以順勢加強國防建設,提高地區話語權。

而且北約組織有一條規定:任何成員國遭受非組織國家打擊時,北約所有成員國都有義務幫助該國。因此,土耳其面對強大蘇聯威脅,土耳其加入該國後,不怕與蘇聯再有戰爭。因為即使有戰爭,北約就會為其提供安全保障。

由於土耳其不是擁核國家,後來即使擁有也不被認可。而北約國家則有美英法三個合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土耳其不必要因為沒有核武器而受到核威懾。土耳其可以把大量資金投入到常規武器裝備的研發和購買上。

當然土耳其加入北約後,美國也有便利條件。美國可以把武器部署到更加靠近蘇俄邊境之處,能實現快速便捷打擊。

當年古巴飛彈危機前,蘇聯就是因為美國在靠近蘇聯的北約國家境內部署很多飛彈,還有核飛彈。因此,土耳其加入北約,對土耳其有利,對美國也有利。

結語

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土耳其顯然對美國不太像以前聽話了。其實這是土耳其新戰略,埃爾多安更加注重與穆斯林國家交往,而且與俄羅斯關係改善,使土耳其獲得大量利益。這與當年凱末爾政策有一定關係。但形勢所決定了土耳其策略,主要就是獲得更多的利益。

相關焦點

  • 北約成員國都有哪些國家
    6、荷蘭,北約歐盟最早的成員國之一。曾有有著海上馬車之稱。與英國有特殊淵源。 7、比利時,從尼德蘭分出去的南荷蘭,主體民族是信仰天主教的荷蘭人和法國人。也是北約歐盟最早成員國之一,首都布魯塞爾是北約象徵性總部。 8、盧森堡,世界最著名的大公國,國家小但是資歷卻很深。
  • 以色列為何既不加入歐盟也不加入北約?難道以色列並不認同自己是...
    X 以色列為何既不加入歐盟也不加入北約,一方面是因為它地理位置上不屬於歐洲,另一方面在於其同許多歐盟國家存在分歧。
  • 南斯拉夫解體後,成員國紛紛加入歐盟和北約,塞爾維亞為何沒有?
    至於北約,塞爾維亞也有著不願加入的理由? 前南斯拉夫的成員國除塞爾維亞都加入到歐盟,有4個國家加入到北約當中,其實塞爾維亞也想與歐盟、北約一起玩,可是卻始終卻玩不到一起去,因為這其中有很多原因限制著塞爾維亞。 加入歐盟的限制條件:
  • 為什麼歐盟不接受土耳其入盟?
    可是1987年土耳其就提出申請加入歐盟(當時叫歐洲共同體),至今已經30多個年頭過去了,年復一年,土耳其是持之以恆要堅決加入。歐盟呢,並非堅決不許,但是就是不許。以至一些後來加入北約的小兄弟,東歐的羅馬尼亞、克羅埃西亞、捷克等國,申請加入歐盟的時間比土耳其要晚許多,但都早就成了歐盟成員,土耳其卻仍然還是個歐盟的候選國。
  • 歐盟峰會召開在即 土耳其:仍欲成為歐盟成員國 願改善關係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歐盟峰會召開在即,土耳其:仍欲成為歐盟成員國,願改善關係歐盟領導人針對土耳其在東地中海海上劃界和資源歸屬問題的峰會召開在即。當地時間12月9日,土耳其「喊話」歐盟,希望其用「常識」來解決這場爭端,並表示願意與歐盟改善關係。據路透社12月9日報導,土耳其外交部長梅夫呂特·恰武什奧盧在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土耳其希望作為正式成員加入歐盟,並稱歐盟指責土耳其煽動緊張局勢的聲明是錯誤的。
  • 埃爾多安:土耳其是歐洲不可分割一部分,要正式成為歐盟成員國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RT)報導,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周六呼籲歐盟遵守其「承諾」,給予土耳其正式成員國身份。埃爾多安說:「我們認為自己是歐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會屈服於對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公然攻擊、掩蓋的不公正和雙重標準。」
  • 波蘭總統說支持北馬其頓加入北約和歐盟
    新華社華沙2月4日電(記者陳序 張章)波蘭總統杜達4日說,波蘭支持北馬其頓加入北約和歐盟。杜達當天在華沙會見了到訪的北馬其頓總統彭達羅夫斯基。他在會見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北馬其頓正式加入北約的時刻即將到來,我們預計這將在未來幾周內發生。」
  • 土耳其得罪北約盟友
    相互指責 美國國務院在聲明中說,制裁土耳其的依據是《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土耳其由此成為首個被美國以該法律制裁的北約盟國。具體的制裁措施包括:明令禁止美國向土耳其國防工業局的一切出口交易;凍結德米爾以及其他3人在美國的資產,不許向這4人發放美國籤證。 S-400是扎在美土關係中的一根刺。
  • 土耳其又被孤立,受的氣還不夠?為啥不退出北約呢?
    土耳其最近又受氣了,在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戰場上,土耳其本來意氣風發,試圖大展拳腳,結果卻被俄羅斯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回家了。如今,在北約召開的會議上,土耳其卻被北約成員國集體孤立,這讓土耳其非常鬱悶。
  • 土耳其希望加入歐盟數十年,為何一直被拒之門外?這一原因很重要
    ,因此不僅加入了北約組織,而且還希望加入歐盟組織。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和北約秘書長根據相關的資料顯示,土耳其早在1987年就申請加入歐盟,但是歐盟方面對於土耳其的態度十分模糊,直到1999年,才允許土耳其成為歐盟的候選國。
  • 為北約部隊提供幾十萬人,土耳其為何還是與北約格格不入?
    而土耳其購買S-400強烈刺激了美國和北約,是因為這個系統專門對付美國的F-35隱形戰機的。 將這些因素結合起來,土耳其哪像一個北約成員國?因此近幾年西方輿論中也常有「什麼時候將土耳其開除出北約」的討論。
  • 土耳其得罪一眾北約盟友
    相互指責美國國務院在聲明中說,制裁土耳其的依據是《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土耳其由此成為首個被美國以該法律制裁的北約盟國。具體的制裁措施包括:明令禁止美國向土耳其國防工業局的一切出口交易;凍結德米爾以及其他三人在美國的資產,不許向這四人發放美國籤證。
  • 得罪俄羅斯,挑釁歐盟,土耳其能不受排擠?
    雖然這種地理位置為其帶去了優勢,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讓土耳其陷入兩難。 按理說他大部分國土在亞洲,只有小部分在歐洲。這就造成了歐洲對這個國家的認同感比較低,覺得土耳其應該是亞洲的,怎麼能夠加入北約呢?
  • 前南斯拉夫成員國紛紛加入歐盟,為何僅塞爾維亞拒絕加入?
    對塞爾維亞來說,能加入歐盟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事了。但對歐盟來說,塞爾維亞要想加入必須拿核心利益來交換,對於塞爾維亞來說,顯然只能是拒絕了。塞爾維亞目前在歐洲的處境很難受,這從抗擊新冠上便可看出。在塞爾維亞疫情暴發之初,總統武契奇向歐盟及周邊鄰國求助,但結果是沒一個國家響應。
  • 歐盟不接納窮國,為何向歐洲窮國阿爾巴尼亞招手,該國能否加入?
    作為歐洲國家,阿爾巴尼亞是一個有著悠久的歷史小國,也是最早脫離華約國家的國家,為什麼阿爾巴尼亞至今沒有加入歐盟呢?貧窮阿爾巴尼亞曾是蘇制體制國家,曾在蘇聯照應下發展。後來赫魯雪夫執政後,迅速與蘇聯交惡,然後憤而脫離華約組織,成為歐洲類似於南斯拉夫類型的國家。
  • 北約海軍出兵地中海,對利比亞實施海上封鎖禁運,土耳其心都碎了
    利比亞方面報導稱,北約集團組成的海上力量將於3月底開始巡邏,並且在4月初完成北約海軍集團的兵力集結。在北約成員國於3月26日達成利比亞武器禁運協議後,北約國家將於3月底,4月初在地中海啟動新的海軍任務,以對利比亞實施武器禁運。北約集團和歐盟27個成員國的外交部長達成協議,以「 IRINI」代號啟動海上行動,以對利比亞進行海上監視。
  • 蓬佩奧揚言:要把土耳其踢出北約?
    在他的帶領下,土耳其在中東地區的存在感很強,他們日前幫助亞塞拜然打敗了亞美尼亞,在納卡地區獲得大量利益。土耳其在和美國產生利益衝突時,依然十分強硬,美國非常生氣。在土耳其和法國發生矛盾後,美國自然站在了法國一邊,而美國政府甚至揚言,要把土耳其踢出北約。
  • 不止連續激怒法國德國,土耳其還要歐盟承認錯誤,打算硬扛制裁?
    更讓人想不到,土耳其在在聲明中強調,東地中海爭端直接關係到北約的不作為,影響了土耳其與歐盟的關係。土耳其在與歐盟的所有接觸中都強調希望進行建設性對話,但是一些北約成員國阻礙了它朝這個積極的政治方向發展。
  • 一個地處亞洲的國家,卻一心想加入歐盟陣營,努力數十年仍未成功
    有的國家,從地理上看,本來就是一個亞洲國家,然而卻一心想脫亞入歐,加入歐盟的隊伍。1987年,冷戰已經到了後期,越來越多的國家看清形勢,很多華約內部的國家,都已經開始出現了動搖。而作為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更是想進一步靠攏歐盟,向歐盟提出了加入的申請。從此土耳其就開始了漫長的脫亞入歐之路,在多個領域,都在向歐盟方面看齊。
  • 波蘭副總理:慶幸加入北約和歐盟,與俄羅斯做鄰居是不幸
    作為歐洲的反俄急先鋒,如今,反俄已經成為波蘭的政治正確,這不僅僅與歷史有關,包括冷戰中蘇聯對波蘭的控制和入侵,波蘭甚至認為一直到冷戰終結才是二戰真正結束,還與波蘭獨特的地緣政治有關,歷史上,不管是拿破崙還是希特勒,入侵俄羅斯都將波蘭當作前進基地,而俄羅斯同樣也試圖將波蘭當成自己的戰略緩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