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眼含淚水、笑容黯淡,沒想到這會是他和周總理最後一次握手

2020-12-23 小鳳論人文

在我國的歷史上,如果我們提到「革命」一詞,大家腦海裡面便會不由自主地想起「辛亥革命」「民主革命」以及「社會革命」這些詞,這時候我們又會隨著這些名詞的映入腦海,而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為人的名字,比如說引導全國人民奪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毛主席,在萬隆會議上大膽、創新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的周總理,還有無數為革命獻身的烈士們,他們用錚錚鐵骨點亮後世,讓人們充滿崇敬之情地敬仰這些歷史偉人。

毛主席和周總理兩人可以說既是知心好友,又是工作上的好夥伴,他們二人的存在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全體人民的驕傲,我們慶幸曾經能有兩位頂天立地的為人支撐著中國的半邊天。

在遵義會議以前,周恩來在黨內的地位高於毛澤東。但是遵義會議後,周恩來則成為毛澤東的主要政治助手。

其後的四十餘年,他們一直維持著這種合作的格局。雖然在這期間,很多事情都在變化,比如國內外形勢等。但這二人卻沒有一些別的事情生出嫌隙,一直都在這種互相扶持的狀態下使得新中國不斷地走向光明和希望之路。

他們二人之間的合作可以說是天衣無縫,這也讓外國人不禁羨慕起我們中國有他們二人,更有人比喻毛澤東和周恩來之間的關係就好比劉備和諸葛亮,一個是掌控者,一個是指揮者,在各自的崗位上竭盡所能地發光發熱,不斷為中國的革命和民主發展事業殫精竭慮。

兩人的友誼早已經超越了生死,無論是誰的離開,另一位都會是痛心疾首,就像是丟了半條命一般悲痛欲絕,但這「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相處幾十年的摯真好友最終也難免飽受病痛的折磨。

周恩來總理真的可謂是用生命在對祖國、對人民無私奉獻著,他每天只睡幾個小睡,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忙於工作,甚至早就疾病纏身的他還是為了人民而選擇忽視自身的病痛。

周恩來總理往常都會陪伴著毛主席一同會見各國總理以及各位重要來賓。每次他都會微笑、沉著冷靜地將各位來賓帶到毛主席的書房裡面,一個一個地給毛主席介紹並握手,來表示兩國之間誠摯的友誼關係,而他自己則和往常一樣,默默地站在了攝影機之外的地方,靜靜地聽著他們之間的交談。等到會談快結束之後,周總理都會提前並靜悄悄地先行離開書房,之後便在外面等候,再和來賓們一起離開,整個過程,周總理完美地詮釋了待客之道,他用最真誠的態度對待這些尊貴的客人,整個過程表現得不卑不亢,謙遜有度。

可5月29日這天,正當毛主席與其他國家總統會談結束之後,攝影師發現這次周總理卻還留在書房裡面,這和往常的他很明顯有著不同之處。

往常的周總理總是站在攝像頭之外,以至於攝影師幾乎都捕捉不到他的身影,可今天留在書房裡面的周總理似乎在期待著什麼,當毛主席送客到門外的時候,看見了正站在一旁默默等待他的周總理,這時候主席的眼裡面瞬間沒了光一般,臉上的笑容也開始黯淡,籠罩著一股淡淡的憂傷,攝影師看到這一幕覺得很詫異,於是立刻拿起相機拍下這一幕,當周總理與毛主席兩人的目光相對視的時候,毛主席慢慢的伸出了手,這時候周總理也慢慢地移步上前,兩人握了手,而攝影師也將這一幕永遠地定格了,這也讓人民群眾有幸看到這張圖片。

原來這時候的周總理早已病危,生命也即將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毛主席也正是因為這樣,眼神中才會滿是悲傷神採,這時候就連了解這最後一個握手含義的我們都不免潸然淚下,何況是主席和總理二人在風雨中互相攜持走了幾十年,他們內心都滿是不舍和傷感。

後來周恩來總理在醫院逝世了,全場的醫生護士沒有一個不痛哭哀悼的,這樣偉大的人物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我們感恩於總理為祖國所做出的一切奉獻,全國上下的人民無不痛聲哀悼。

當國家處於水深火熱的時候,是歷史偉人們不顧自身的安危努力地為祖國的存亡作鬥爭,中華兒女自豪生活在中國,他們的領導和奉獻讓中國像一條巨龍般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感恩!

相關焦點

  • 罕見「絕版」照片:周總理與毛主席最後一次握手,蔣介石吐舌微笑
    【罕見「絕版」照片:周總理與毛主席最後一次握手,蔣介石吐舌微笑】罕見「絕版」照片:中國十大元帥最後一次合影1974年,5月29日,周恩來陪同馬來西亞總理拉扎克會見毛澤東。會見結束時,人們都走出了書房,然而周總理卻一反常態,一動不動的沒有離開,似乎在等待什麼。
  • 美記者跟周總理握手後,掏出手帕擦手,周總理一個動作讓對方難堪
    然而我們的周總理在很多外交中讓很多人折服 ,他的回答和他的應變能力也代表著中國的地位。          尼克森在與周總理的接觸中,被總理的胸懷還有具有民族自信心所折服,可以看出周總理的影響力是多麼的巨大他就代表著中國的形象和精神。
  • 章士釗:建國後四次赴港和談,最後一次乘專機前往,他憑什麼?
    這一次香港之行,章士釗還幫助思念家鄉的于右任和他大陸的親人取得聯繫,深受感動的於老,同樣關心兩岸關係,他在臨終遺言中提到:「臺灣與大陸,合則國家興,分則民族損。」三次奔赴香港充當兩岸關係和事佬的章士釗,這一時期已經是七八十歲的高齡老者,但是他憑藉早年的革命經歷、極高的威望和人緣,為兩岸關係建立了暢通的溝通渠道。
  • 他才是周總理臨終前召見的最後一個人
    原國務院副秘書長、國家安全部部長羅青長,曾經寫文章,記敘了周總理臨終前的召見。那是1975年的12月20日,周總理在和他交談中間突然昏厥,他不忍心讓病中的周總理再增勞累,悄悄地離開了病房。所以人們多把羅青長,稱作周總理最後召見的一個人。
  • 毛澤東最後一次回韶山,隱居滴水洞11天,臨終遺願:再回滴水洞
    一號樓最引人注目,這是一棟青磚、流簷飛角、古樸自然的平房別墅,帶有蘇聯風格。一號樓裡設有毛澤東的辦公室、臥室、會議室等。當時為了安全考慮,一號樓後面還挖了一個防空洞,裡面配備了防震室、指揮室,洞口處更是安裝了厚重的鉛制鐵門,能夠抵禦一定當量的核爆。1964年,滴水洞正式開始接待中央領導人。很快,毛澤東來到這裡,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回到韶山沖。
  • 周總理病逝,主席流淚,朱德敬軍禮!鄧穎超花圈寫:小超哀獻
    圖:尼克森訪華毛澤東身體也很不好,在參加陳毅追悼會以後,他由於過度悲傷,病情加重,有一次休克過去,經過醫務人員奮力搶救才搶救過來,他的視力嚴重下降,看書看文件非常吃力。周恩來一邊處理繁重政務,一邊關心著毛澤東的身體狀況,他說:「這個國家的擔子重,不能沒有毛主席。」醫生只能採取保守治療,囑咐周總理多喝水,每天喝十大杯水。
  • 《毛澤東詩詞》中的山和水
    他信步來到離母校湖南第一師範不遠的湘江之畔,遠觀麓山,近睹湘水,依依往事頓時浮上心頭,立馬揮毫寫下這首詞,讓「山、水」二字閃現其間:「看萬山紅遍」「指點江山」「到中流擊水」。看山指山,蘊含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到中流擊水」則是「與天地人三者奮鬥其樂無窮」的形象寫照。毛澤東青年時期的遠大理想由此可見一斑。「山」「水」在《毛澤東詩詞》中最活躍的時期是在1928至1936年。
  • 胡宗南宴請周總理,席間三次勸酒,卻被周總理巧妙拒絕
    黃埔軍校是民國時期培養了很多軍事人才的高級軍校,是由孫中山和我黨共同創辦的,這所學校走出的很多學生都成了後來著名的抗戰將領,因為當時蔣介石擔任校長,所以很多人都被稱為「天子門生」,而胡宗南就是其中最受重用的人。
  • 78張照片走過周總理一生,看到最後已是熱淚橫流!
    作者:北洋君51歲的周總理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眺望著他深愛的土地和人民……這是他和李維漢(右)、郭沫若在中共代表團駐上海辦事處門前合影。疲憊不堪的周恩來在孩子們中間都失去了笑容,沒有人知道他的身體已經發生了變化。
  • 雖然醫療組極力反對,周恩來仍飛赴長沙見主席,這成為他的最後一次...
    周總理又能坐飛機了,說明總理的病好了。翌日下午1點多鐘,周恩來的專車徑直開到了飛機旁邊。以往,周總理都是在候機室大樓門口下車,而後在候機室與送別人員作短暫的話別後再登機。這次周總理走出汽車後,沒有與任何人交談便向登機梯走去。坐在駕駛艙裡的汪雲等人發現,總理步履艱難,需要人攙扶。臉上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不僅十分憔悴,而且長滿了黑色的斑點。
  • 99%的人沒見過……
    11 最後一次握手 1974年5月29日當晚,周總理住進了305醫院,這是當天兩位偉人的握手告別,沒想到成為最後的握手。
  • 陳永貴生前曾和他翻臉,葬禮卻只有他前來送別,三鞠躬後含淚離去
    1975 年1 月, 正值新中國第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陳永貴也前往北京參加此次會議。會議中,周恩來結束了《政府工作報告》之後,立刻聯繫了陳永貴。見到陳永貴之後,周總理直接對他說,想讓他擔任國家的副總理一職。這突如其來的消息,讓陳永貴十分震驚。陳永貴連忙回答周總理說:"我文化水平不行, 實在是當不了這個副總理! "
  • 美國記者與周恩來握手,故意掏手帕不停擦手,周總理一招輕鬆反擊
    當時的中美關係其實並不理想,但是周總理認為不應該將人民扯入政治,於是暖心地回握了美國記者的手。沒想到美國記者握完手以後並沒有繼續提問,而是掏出手帕不停地擦拭剛剛和周總理握過的手,嘴裡還大聲的對周圍人說道:"我怎麼能跟中國的好戰者握手呢!真不該,真不該!"
  • 周恩來與陳丕顯最後一次談話:沒罷官之前,照樣工作
    他曾在一篇回憶周恩來的文章中這樣寫道:我和我的許多同輩人一樣,越來越感覺到:周總理是參天的大樹,我們只是在他的濃蔭下生長的矮小灌木。周總理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前輩,我們只是在他的培養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後人。周總理是德高望重的師長,我們只是在他的領導和指引下擔負一定工作責任的學生。
  • 毛澤東最後一次回湖南
    本文是作者關於毛澤東最後一次回湘的回憶。1974年10月13日凌晨5:02,毛澤東主席乘坐的專列由北而來,駛進長沙火車東站(老東站),站內燈火通明。參與這次任務的公安警衛人員、接待部門工作人員以及鐵路系統的固定作業人員,在各自的崗位上秩序井然地忙碌著。靠近鐵軌邊的站臺上停著四輛紅旗牌轎車,還有幾輛為工作人員準備的上海牌轎車和拉行李的解放牌卡車停在較遠處。
  • 拍「被玷汙戲」的演員,湯唯的眼含淚水,她被人心疼三十七年之久
    拍「被玷汙戲」的幾個女演員,湯唯的眼含淚水,她被人心疼三十七年之久在拍戲的時候,很多演員要出演高難度的情節,比如武打片。在香港電影鼎盛時期,李連杰、甄子丹都會選擇親自上陣,堅決不使用替身,而這也體現了他們的高度敬業精神。
  • 周恩來在生命最後階段都想到了什麼?
    從1974年6月1日起,周恩來不得不告別工作和生活了20多年的西花廳,來到中國人民解放軍305醫院住院治療,從而開始了偉人生命的最後階段。周恩來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想到了什麼?高振普回憶說,周總理在信中雖沒有寫上要鄧小平同志任黨內「第一副主席」和「國務院第一副總理」,但明眼人一看就知,是要把小平同志提拔到「二把手」――接班人的位置。這是周恩來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拼盡全力舉薦鄧小平的最後一搏。周恩來的這封信寫好後交給了鄧穎超,由她轉交中央,並向鄧小平通報了信的內容。
  • 60多年前的那場金門炮擊是蔣介石和毛澤東的最後一次合作
    老美的目的是:使臺灣永遠不要與大陸統一,而老蔣的目的是:,他不安於偏安一方,等待時機反攻大陸,統一中國,老蔣還是有民族大義的,在這一點上老美和老蔣有了分歧。老美早就對老蔣沒有信心了,於是想要扶持孫立人,取代蔣,但孫立人對蔣介石忠心耿耿,無意取代,就把這件事告訴了蔣介石,蔣介石知道後可想而知。隨後又發生了劉自然的事件,1957年,美軍顧問團上士,羅伯特.雷諾在臺北,無故將少校軍官劉自然開槍打死。
  • 毛澤東吻菲律賓總統夫人舊照
    1974年,毛澤東在長沙接見伊梅爾達及兒子。   章含之沒有具體記述馬科斯夫人見到毛澤東以後的具體情形,但是毛澤東的專職攝影師杜修賢卻看到了難忘的一幕。據杜修賢回憶,當時毛澤東站在客廳的門口迎接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