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歷史上,如果我們提到「革命」一詞,大家腦海裡面便會不由自主地想起「辛亥革命」「民主革命」以及「社會革命」這些詞,這時候我們又會隨著這些名詞的映入腦海,而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為人的名字,比如說引導全國人民奪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毛主席,在萬隆會議上大膽、創新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的周總理,還有無數為革命獻身的烈士們,他們用錚錚鐵骨點亮後世,讓人們充滿崇敬之情地敬仰這些歷史偉人。
毛主席和周總理兩人可以說既是知心好友,又是工作上的好夥伴,他們二人的存在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全體人民的驕傲,我們慶幸曾經能有兩位頂天立地的為人支撐著中國的半邊天。
在遵義會議以前,周恩來在黨內的地位高於毛澤東。但是遵義會議後,周恩來則成為毛澤東的主要政治助手。
其後的四十餘年,他們一直維持著這種合作的格局。雖然在這期間,很多事情都在變化,比如國內外形勢等。但這二人卻沒有一些別的事情生出嫌隙,一直都在這種互相扶持的狀態下使得新中國不斷地走向光明和希望之路。
他們二人之間的合作可以說是天衣無縫,這也讓外國人不禁羨慕起我們中國有他們二人,更有人比喻毛澤東和周恩來之間的關係就好比劉備和諸葛亮,一個是掌控者,一個是指揮者,在各自的崗位上竭盡所能地發光發熱,不斷為中國的革命和民主發展事業殫精竭慮。
兩人的友誼早已經超越了生死,無論是誰的離開,另一位都會是痛心疾首,就像是丟了半條命一般悲痛欲絕,但這「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相處幾十年的摯真好友最終也難免飽受病痛的折磨。
周恩來總理真的可謂是用生命在對祖國、對人民無私奉獻著,他每天只睡幾個小睡,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忙於工作,甚至早就疾病纏身的他還是為了人民而選擇忽視自身的病痛。
周恩來總理往常都會陪伴著毛主席一同會見各國總理以及各位重要來賓。每次他都會微笑、沉著冷靜地將各位來賓帶到毛主席的書房裡面,一個一個地給毛主席介紹並握手,來表示兩國之間誠摯的友誼關係,而他自己則和往常一樣,默默地站在了攝影機之外的地方,靜靜地聽著他們之間的交談。等到會談快結束之後,周總理都會提前並靜悄悄地先行離開書房,之後便在外面等候,再和來賓們一起離開,整個過程,周總理完美地詮釋了待客之道,他用最真誠的態度對待這些尊貴的客人,整個過程表現得不卑不亢,謙遜有度。
可5月29日這天,正當毛主席與其他國家總統會談結束之後,攝影師發現這次周總理卻還留在書房裡面,這和往常的他很明顯有著不同之處。
往常的周總理總是站在攝像頭之外,以至於攝影師幾乎都捕捉不到他的身影,可今天留在書房裡面的周總理似乎在期待著什麼,當毛主席送客到門外的時候,看見了正站在一旁默默等待他的周總理,這時候主席的眼裡面瞬間沒了光一般,臉上的笑容也開始黯淡,籠罩著一股淡淡的憂傷,攝影師看到這一幕覺得很詫異,於是立刻拿起相機拍下這一幕,當周總理與毛主席兩人的目光相對視的時候,毛主席慢慢的伸出了手,這時候周總理也慢慢地移步上前,兩人握了手,而攝影師也將這一幕永遠地定格了,這也讓人民群眾有幸看到這張圖片。
原來這時候的周總理早已病危,生命也即將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毛主席也正是因為這樣,眼神中才會滿是悲傷神採,這時候就連了解這最後一個握手含義的我們都不免潸然淚下,何況是主席和總理二人在風雨中互相攜持走了幾十年,他們內心都滿是不舍和傷感。
後來周恩來總理在醫院逝世了,全場的醫生護士沒有一個不痛哭哀悼的,這樣偉大的人物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我們感恩於總理為祖國所做出的一切奉獻,全國上下的人民無不痛聲哀悼。
當國家處於水深火熱的時候,是歷史偉人們不顧自身的安危努力地為祖國的存亡作鬥爭,中華兒女自豪生活在中國,他們的領導和奉獻讓中國像一條巨龍般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