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國防戰略轉向

2020-12-22 中國青年網

7月1日,澳大利亞國防部正式發布了《澳大利亞2020國防戰略更新》與《澳大利亞部隊結構計劃》。在澳大利亞新版國防戰略中,其對當前的戰略環境與形勢進行了重新判斷。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警告稱,澳大利亞正面臨著自二戰以來從未見過的地區挑戰。他表示,印太地區是戰略競爭加劇的「震中」,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意味著雙方關係非常緊張,導致誤判甚至衝突的風險正在加劇。

莫裡森在澳大利亞國防學院發表演講時表示,將在未來10年投入2700億澳元研發與升級作戰能力,並將加強對印太地區的關注。澳大利亞國防新戰略為此制定了三大目標:塑造澳大利亞的戰略環境;阻止有損澳大利亞利益的行動;在必要時以可靠的軍事力量作出回應。

莫裡森與國防部長雷諾茲都表示,此次新版國防戰略的發布實際上意味著澳大利亞自二戰以來 「最重大的戰略調整」,而戰略調整的核心就是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擴大在印太地區的存在。澳大利亞新版國防戰略具有更強的進攻性,這意味著,其在戰略層面已經從主要為盟軍作戰準備防禦力量向在周邊地區實施常規威懾的角色轉變。

根據新的國防戰略目標,澳大利亞計劃組建一支規模更大、更具進攻能力的部隊。未來10年,澳大利亞將投入總計2700億澳元進行軍事採購與研發,它涵蓋了陸海空天網各個領域,而且武器裝備與系統的進攻性更加明顯。其中,包括耗資8億澳元向美國海軍購買AGM-158C遠程反艦飛彈;投入93億澳元用於研發高速遠程武器;耗資50億-70億澳元採購一套使用高科技傳感器的大型水下監視系統;花費150億澳元用於網絡和信息戰能力;支出70億澳元用於提高太空能力,包括用於建設獨立衛星通信網絡。

澳大利亞國防戰略的調整有兩個基點愈加突出,一是通過提高自身軍事能力鞏固與美國的戰略同盟關係;二是在印太地區對中國採取更加鮮明的遏制政策。

美澳同盟一直是澳大利亞軍事戰略的基石與核心,而澳大利亞也與日本一同被視為美國在太平洋的南北雙錨。因此,澳大利亞在政治與安全問題上,一直與美國同頻共振。川普政府上臺以來,隨著印太戰略的提出,澳大利亞在這一戰略中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成為美國在印太地區戰略布局的一個重要支點。

近年來,出於配合美國印太戰略的實施以及滿足自身利益的需要,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和平發展越來越抱以不友好的態度,甚至是惡意的解讀。2019年6月,雪梨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在名為《大國競爭時代的美澳同盟之未來》報告中,將中國實力的上升視為對印太地區的「挑戰」,認為中國正在「實際上和直接地改變地區力量格局」,「改變遊戲規則和行為標準,而很多規則及標準並不是美國和澳大利亞所能接受的。」

以這種敵視中國的思維方式為牽引,「遏華」成為美澳軍事同盟的共同目標。正因為此,澳大利亞近年來與美、日、印等國組成安全合作網絡,強化軍事聯盟,成為印太地區美國「遏華」的「急先鋒」和「馬前卒」。

澳大利亞正在以多種方式強化和鞏固新國防戰略提出的戰略目標。首先是加強區域內軍事聯盟的協同與合作。近年來,由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已成為美國推行印太戰略的一個重要聯盟對話機制。7月10日,美國彭博社報導稱,印度計劃首次邀請澳大利亞參加今年的「馬拉巴爾」海上聯合軍演。

澳大利亞還有針對性地加強區域內的雙邊關係。2018年1月,澳大利亞總理訪問日本期間,兩國籤署了雙方軍事力量到訪協議,這是日本首次與別國籤訂到訪協議,將對日本自衛隊赴澳大利亞演習鋪平道路。澳大利亞媒體認為,此舉是澳大利亞對抗中國的重要措施。

其次是加強區域內戰略前沿支點的布局與建設。澳大利亞非常重視在周邊太平洋島國選擇合適的地點設置戰略前沿支點。2018年9月,澳大利亞取得斐濟黑石軍事基地的修建權。按照雙方的合同,澳大利亞不但承包了該基地所有基礎設施的工程建設,還將派出軍事人員為斐濟軍隊提供專業培訓。兩個月後,澳大利亞與巴布亞紐幾內亞就重建馬努斯島的郎布倫海軍基地達成協議,方便為美國和澳大利亞海軍進入南太平洋、南海海域提供前沿基地支持。

最後是加強區域內有針對性的軍事活動。按照澳大利亞的戰略規劃,從印度洋東北部到東南亞海上與大陸,再到巴布亞紐幾內亞和西南太平洋的周邊地區,是澳大利亞最直接的戰略利益區。因此,要阻止「戰略競爭對手」勢力進入這片範圍廣闊的太平洋區域。其中,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在南海地區的各類軍事活動。根據澳大利亞參議院委員會公布的數據結果顯示,自2014年以來,澳大利亞海軍逐漸增加了在南海地區的活動,不但增加水面艦艇部署數量,還增多了在區域內軍事活動的頻次。據媒體報導,澳大利亞近日就派出5艘軍艦在南海和西太平洋與美國、日本開展聯合演練。

由此可見,以新版國防戰略為牽引,澳大利亞將以美澳軍事同盟為基礎,在南太平洋地區發揮自身的核心影響力,從而對亞太地區的整體安全形勢帶來不小的影響與衝擊。

(作者單位:空軍工程大學)

王鵬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0年07月30日 07 版)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又憋大招?議員要求驅逐至少100名中國外交官和領事人員
    (資料圖片)澳大利亞國防部近日公布《2020年國防戰略修訂》和《2020年部隊結構計劃》,宣布澳未來10年將投入2700億澳元(約合1.3萬億元人民幣)國防預算加強國防能力建設。澳新版國防戰略將印度洋東北部到西太平洋的印太地區視為澳直接戰略利益區,也是國防規劃的重點區域。
  • 7月1日,澳大利亞發布一重磅消息:與美聯手組建對華封鎖戰略鏈
    近日,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宣布澳大利亞將在未來10年投入2700億澳元國防預算,佔澳大利亞GDP的2%。 據觀察者網7月2日報導,當地時間7月1日,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公布了本國《2020新版國防戰略》,其中,澳大利亞為發展本國海陸空遠程作戰能力,將購入隱形戰機,大型水面和常規艦艇等眾多先進裝備。據悉,澳大利亞計劃在未來10年內投入2700億澳元(約合美元1860億)建設國防力量。澳大利亞此舉也被外界普遍認為是在「對抗中國」。
  • 澳大利亞發布消息:與美聯手組建對華封鎖戰略鏈
    觀察者網7月2日報導,日前,澳總理莫裡森公布了該國2020年的國防戰略。莫裡森還在近日的一次講話中表示,澳大利亞將會在未來10年的時間裡,投入大約2700億澳元的國防預算,這筆資金佔據了該國GDP的2%。
  • 還有「印太戰略」?局勢越來越緊張,澳大利亞在扮演怎樣的角色?
    在此之前,印度曾舉辦過一次名為「馬拉巴爾」的軍事演習,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是參加國,四個國家共同參加了印太地區的聯合演習。但也應該指出,這是澳大利亞自2007年以來首次參加以「印太戰略」為核心的軍事演習。
  • 美媒文章:澳大利亞和日本走向戰略趨同
    參考消息網7月15日報導美國外交學者網站7月14日刊發題為《在疫情衝擊下,澳大利亞和日本走向繼續戰略趨同》一文,編譯如下:疫情期間舉行的虛擬峰會似乎不像過去的峰會那樣成為媒體頭條新聞。上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舉行了一次「虛擬領導人會議」,以討論一系列問題。澳大利亞和日本——兩國互稱對方是「特殊的戰略夥伴」——近年來一直在迅速邁向趨同,它們在一些地區問題上看法一致。作為美國的盟友以及所謂「四國聯盟」的成員,兩國之間的區域協作正在迅速發展。「四國聯盟」的其他成員包括印度和美國。
  • 澳大利亞國防部長竟武力威脅
    12月1日,澳大利亞國防部長琳達·雷諾茲表示:澳洲將與美國聯合開發高超音速巡航武器,以對抗正在研製類似武器的中國與俄羅斯兩國!澳女防長琳達·雷諾茲訪美演講時照片澳女防長雷諾茲宣布,"我們將繼續投資於先進的(作戰)能力,為澳洲國防部隊提供更多的選擇,以阻止對澳大利亞利益的入侵。"
  • 毛澤東對我國國防現代化的戰略謀劃和實踐
    ,提出了關於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一系列戰略。在指導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毛澤東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對我國的武裝力量、國防科技、國防工業、國防設施、國防體制和國防管理等進行了系統的謀劃,提出了關於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戰略。這些戰略是毛澤東軍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
  • 澳大利亞反華假智庫遭大起底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一直以來打著「智庫」名號跟隨美國反華勢力炒作各種反華議題,炮製虛假涉華報告,污衊抹黑中國。近日,澳大利亞公民黨官網刊文揭批該研究所是極其虛偽的宣傳工具。這一機構現在把目標轉向了中國,進行的一系列操作就像散播「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謠言一樣。
  • 韓媒:韓中兩國時隔5年重啟國防戰略對話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劉媛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金惠真】韓國國防部20日宣布,韓國國防部次官(副部長)樸宰民將於20日至22日訪問北京,出席第五次韓中國防戰略對話,並拜見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韓媒稱,這是韓中兩國時隔5年後重啟國防部高級別會議,兩國國防軍事交流能否藉此實現全面正常化,引人關注。據韓聯社20日報導,樸宰民和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邵元明將作為兩國首席代表出席21日舉行的韓中戰略對話。據悉,在本次戰略對話期間,雙方將主要討論半島安全局勢、恢復韓中國防軍事交流等問題。韓方還將再次向中方提議增設熱線問題。目前,韓國第一中央防空管制所與中國北部戰區間已開通熱線。
  • 澳大利亞反華研究所又抹黑,汪文斌:謠言製造機
    有記者提問,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導,澳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日前發布報告稱,中國共產黨持續對澳媒進行影響和審查,與中共結盟的澳媒參與了疑似政治幹預等令人擔憂的活動。報導同時也提到ASPI接受澳國防部和美國國務院資助。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澳大利亞對華政策基準是美國亞太戰略,既可助推中美對抗亦可緩和
    澳大利亞也主動在2001年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支持美國的軍事行動,並派出軍隊直接參戰。美國則與澳大利亞共享情報和先進國防技術,增加美軍與澳軍的協同能力。在這一背景下,霍華德政府提出了「霍華德主義」,其不再對亞洲國家強調「特殊關係」,也不願對亞洲國家進行過多妥協,而是尋求與美國一道,扮演亞太地區「副警長」的中等大國。
  • 丟掉中國市場,澳大利亞轉向印度,美國紅酒市場也被日本搶佔
    在中澳貿易發生變化之後,澳大利亞就在為找下家而煩惱著。按照澳大利亞方面的說法,受中澳貿易的影響,澳大利亞至少有價值200億澳元(約1000億人民幣)的商品,不知道該銷往何方。在當今世界,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像中國一樣,持續消耗大量的產品,永遠處於「飢餓狀態」。
  • NMD牽動國際戰略格局 透視布仕國防政策
    布希政府將建立彈道飛彈防禦系統作為美國軍事戰略和外交政策的最優先任務之一。   新聞背景  美國企圖建立彈道飛彈防禦系統已經成為牽動國際戰略格局的一個大問題。上臺不久的布希政府將建立彈道飛彈防禦系統作為美國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遺餘力地重點推動;俄羅斯為化解美國的攻勢連出怪招;歐洲國家面對美國的壓力和甜頭心態矛盾。
  • 巴基斯坦的兩大盟友突然轉向印度秀親密關係,出了什麼問題?
    印度陸軍司令納拉萬周二前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沙烏地阿拉伯,進行為期六天的訪問,這是印度陸軍首長首次訪問這兩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海灣國家。印度官方的說法,陸軍參謀長的訪問被視為印度與兩國日益增長的戰略關係的反映,並有望進一步為國防和安全領域的合作開闢新的途徑。
  • 英國公布國防科技戰略爭取技術優勢 旨在與潛在對手競爭
    中國航空報訊:英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Ben Wallace)近期宣布了一項新的科技戰略,旨在與潛在對手競爭。在最新戰略發布幾周前,英國國防部推出了一個新的綜合作戰概念,旨在決定該國應如何調整其未來的軍事努力,以適應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帶來的不斷變化的安全威脅。隨著國防和安全評估的快速推出,國防部已經透露了一些關鍵的支持策略,這些策略可能會被吹捧為英國幾代人以來最根本的軍事改組。科技戰略和綜合行動概念都是計劃進行的綜合防務和安全審查的關鍵要素。
  • 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維護國家安全,軍事手段始終是保底的,是起定海神針作用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必須同國家現代化進程相適應,軍事實力必須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需求相適應。習主席著眼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需要,在作出2035年、本世紀中葉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戰略籌劃和安排基礎上,歷史性提出建軍百年奮鬥目標,根本指向是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
  • 外交部: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為其「金主」利益充當遏華反華工具
    總臺央視記者: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導,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日前發布報告稱,中國持續努力對澳大利亞媒體進行影響和審查。報導同時還提到了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接受澳國防部和美國國務院資助。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澳大利亞學者媒體:與中國經濟脫鉤將是一場災難
    個別反華智庫及政客鼓動澳中經濟脫鉤  據澳大利亞當地媒體報導,今年4月,受美國軍火商高額贊助、時常詆毀抹黑中國的澳大利亞右翼智庫戰略政策研究所開始頻繁鼓吹澳大利亞和中國經濟脫鉤。該所國防和戰略主任麥可·肖布裡奇表示,「對於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已經給我們其他人造成了不可接受的風險……我們應當減少澳大利亞對該國經濟活動的依賴。」
  •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解讀】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全會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第十四部分,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 「十四五」規劃建議指出,要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這就要求我們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治軍。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確保2027年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