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寫作課「江湖」:你炮製10萬+爆款文,我在深圳工廠流水線看夕陽

2020-12-16 中國青年報

「從深圳福田流水線望出的夕陽,不及惠州沙田窗外的荔枝紅。」在學員青陌交來的在線寫作課作業中讀到這樣的句子,高翔用「驚訝」形容自己的感受。

2019年5月,上海大學創意寫作博士、即將入職上海政法學院成為「青椒」(青年教師)的高翔決定開辦在線寫作課,作為對自己專業的一種實踐和觀察。疫情期間,他的第四期在線寫作課正在進行。

不同於一些標榜「學會10萬+爆款文」的寫作課,高翔把課程取名為「在線文筆蛻變課」。「教文筆的課挺少,大多還是教職業寫作。文筆的本質是語言的駕馭能力,而語言的輸出需要前端的輸入。」

疫情期間,在線教育被視作迎來風口。高翔感到,網課的技術化確實得到了推廣和提升,但教育的「生命」仍然是內容。「在線教育的IP化、社群化,或許是未來的方向。」他想將自己的課程向公益化推廣,「網課無拘於時空,如果不能利用這一點優勢,可能就失卻了技術革新的根本意義。」

拍形象照的西裝、手錶,都是租的,「來聽我的課吧,就能像我一樣成功」

「開課前的第一件事是去照相館拍了一張形象照。西裝、手錶……都是租的。」高翔笑道。這是他觀察到的網課「套路」之一。授課者的形象照有著這樣的暗示,「來聽我的課吧,就能像我一樣成功」。

與疫情期間轉向線上的在線教育不同,包括寫作課在內的網課「原住民」,沒有線下延伸,本質上屬於知識付費範疇。2016年開始,一系列標誌性事件讓知識付費漸成時尚。2016年5月,付費語音問答平臺「分答」上線。隨後,「得到APP」打出「省時間的高效知識服務」旗號。小鵝通、千聊、荔枝微課、網易雲課堂等平臺興起。隨之而來的另一種聲音是——付費了,就真的能得到知識嗎?

「寫作課開始流行,是因為它的門檻比較低。要是編程課,對教學雙方來說,都有局限性。」高翔坦言,關注寫作課最初的好奇是,這樣真能賺到錢嗎?「你能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很多開寫作課的人,本身並不靠寫作掙稿費。」

「網課重新定義的能力特別強,你能想到的需求,只要去平臺搜,基本上都有課。」就拿寫作課來說,後綴是寫作,主題十分多樣,「朋友圈寫作——為什麼你當微商不如其他人成功?是你不會在朋友圈寫故事;劇本寫作——抖音時代,怎麼寫帶劇情的短視頻?親子溝通,怎麼陪孩子寫做作業?怎麼成為在飯局上所向無敵的銷售?寫作其實就是用書面的方式表達和溝通,比如文案是說服力的寫作,寫情書是吸引力的寫作……」

「三舅姥爺」們帶著豐富的故事資源,創意寫作是向下的寫作教育

「2019年5月到11月,我的在線文筆蛻變課開了三期。五湖四海、天南地北,有退休老幹部、海外留學生,賣面膜的、賣車的、送快遞的,還有電子廠、服裝廠工人,雜誌編輯……其中有位塑料廠工人告訴我,寫作是他最快樂也最能獲得力量的事。」第四期在線寫作課開始前,高翔在朋友圈寫下這樣一段感言。他評價,自己的課「還是偏文學性,目的性不太強,受眾面或許比不上教怎麼寫爆款文的」,但的確讓他「對社會、對文學的認識,從籠統變得具體起來」。

上海大學創意寫作在讀博士信世傑也在開在線寫作課,形式是非虛構工作坊。除了對本專業的實踐,信世傑的動機與一次回鄉見聞有關。「2015年冬天我回老家,曾是文學青年的三舅姥爺正在寫家族史。他是60後,現在當保安。」長輩希望讀中文系的信世傑指導一下寫作,「那時,我剛從中文專業考上創業寫作碩士,面對已經寫了6、7萬字的三厚本『作品』,無從下手。」

「後來逐漸出現秀英奶奶、姜淑梅這樣的寫作者,她們的知識積累可能還不如我的三舅姥爺,是從學寫字開始學寫作。」信世傑說,創意寫作本身就是向下的寫作教育,「三舅姥爺」們帶著豐富的故事資源,如何整合、表達出來,寫作的過程也是梳理的過程,帶有自我紓解的功能。

高翔曾在英國利茲大學參加創意寫作工作坊,「國外教從事創業寫作的老師也不是特別知名的作家,但師資力量很龐大。創意寫作的學生一大部分屬於弱勢群體,他們有故事乃至傷口,創意寫作是一個出口。我去訪問的班裡有一位坐輪椅的學生,很小就得了漸凍症,平日的工作是寫兒童劇、繪本。對他來說,寫作是力所能及並能謀生的。」

突如起來的「疫情寫作」,每個人的記錄,也有其價值

信世傑的第三期在線非虛構寫作坊開第一次課時,一位男學員直言不諱地告訴他:「我是一個包工頭,但不願意被這樣稱呼和定義。有很多寫農民工的作品,其實並不了解農民工,把他們的生活看小了、看窄了。」

開課的時間恰好在春節前,原本定下的主題是「非虛構返鄉書寫」。1月下旬,疫情緊張起來,學員原定的一些調查、訪談計劃中斷了,「一部分改成了『疫情寫作』,主要是從個人化的視角觀察身邊疫情帶來的影響」。30位學員交出了14篇結課作品,部分已經陸續發表,比如《疫情下的盲人推拿師:想讓村裡人看到他和女兒好好生活的樣子》《疫情下,二十多年不曾來往的父女找回了溫情與愛》。信世傑評價,「疫情寫作」要真正寫好很難,對之前準備不太充足的他的學員們來說,更多的還是停留於記錄層面,「但每個人的記錄,也有其價值」。

「我的課上,直接寫疫情的不多,寫回憶、虛構居多。」高翔的第四期文筆蛻變班開出了很長的書單,教授學員如何從寫作者的角度拆解作品,從仿寫入手,一步步嘗試、提高。「有意識地共讀共寫,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比較多,像是王十月的《喇叭褲飄蕩在1983》、嚴歌苓的《灰舞鞋》、畢飛宇的《兩瓶酒》。」疫情帶來的變化是,學員交作業的質量比往常高,數量也大大提升,「可能是居家學習的時間變多了,三分之一學員交出了結課作品,累積15、6萬字。」

深圳的夕陽與惠州的荔,8人間的工廠宿舍裡,有人讀著茨威格

青陌是連續兩期參加寫作課的學員,一開始讓高翔留下印象,是因為她總是在接近午夜時分乃至凌晨三四點匆匆發來課程反饋。「看她的朋友圈,會曬一些漢服、cosplay的照片,一直以為是大學生。後來才知道,那是她在服裝廠做的產品。工作兩班倒,有時凌晨收到她的消息,她總是歉然地說,之前在上班,現在吃飯才有時間打開手機看。」

深圳的夕陽與惠州的荔枝,出自青陌的作業《向著夕陽奔跑》。那是高翔在講解阿乙的中篇小說《模範青年》後布置的。《模範青年》寫一個人兩種可能的人生,作品裡的「我」和另一個人物,實際上是鏡像的關係。青陌寫在《向著夕陽奔跑》裡的兩個人物,一個是「古典」,一個是「俗女」,兩個女生一同落榜南下打工,輾轉深圳、惠州、蘇州多地工廠,見證彼此的戀愛、婚姻,她們「嘲笑」彼此的價值觀,但仍是共同看夕陽的摯友。

「最大的亮點是對話,帶著嬉笑怒罵,很有生活氣。在工廠工作本來是單調而辛苦的勞動,但作者發現了深層的詩意和美。」高翔在作業點評中提出修改意見,「結構上太散,可以嘗試整理出明晰的時間線;敘事方式可以考慮從第三人稱全知視角的轉述,用第一人稱『我』來寫。」他鼓勵青陌,「餘華寫了《兄弟》,你可以寫《姐妹》。特別是工廠生活,可以多寫點。」

青陌的回覆是在23點29分發來的,「寫這篇是利用轉班休息那天一口氣寫下來的,其實我就是文中那個『古典』,一個很飄很不現實的人」。她評價自己是個「沒什麼上進心的人」,「一線操作工,每天面對同樣的人、重複的事,之前沒有寫作的概念,更不會去觀察,要寫的時候才感到素材太單薄了」。對「多寫一點」的鼓勵,她答道:「我會努力的,雖然零起點,也只是當成興趣愛好,會堅持下去的。」

「我的本科專業是人類學,大三那年一直在做社會調查,在佛山一個工業區裡請年輕的工人們做問卷。」當時,有位工友問:靠這些問題真的能了解生活的真相嗎?

「過了很久我才理解這個問題的含義。往下看的視角,也許很難觸及生活最真實的面向。」高翔說,「當我們聲稱文學衰亡時,8人間的工廠宿舍裡,有人正一本一本讀著茨威格、卡夫卡、艾麗絲·門羅,這難道不是文學的力量?」

記者手記:在寫作課的春天裡,遙望春天

誰會對創意寫作博士開的寫作課感興趣?開課前,高翔覺得,可能以大學生為主。後來才發現,恰恰是看起來離文學、離寫作有些距離的人,成了他的學員。可能是興趣,或者是夢想,甚至只是為了加入一個志同道合的群體。

採訪前,吸引記者的是高翔的寫作課名稱——文筆蛻變。在網絡下單一件商品或一門課程,往往憑著一瞬間的衝動。文筆蛻變背後,會不會有更多蛻變的可能性?如果說取名也是寫作的一部分,這門課應該開了一個好頭。

然而,也有學員上了第一節課就要求退費。那節課分析的是哈金的小說《等待》,一個關於離婚的故事。要求退費的學員說,不是老師講得不好,而是她的婚姻正好觸礁,聽得傷心,「別的網課都是挺勵志的」。

「文筆蛻變班」的學員裡,遠的在新疆、貴州、雲南。學員「不甜」發來《在高塔下聽風的日子》故事構思,來自她在邊遠地區戍守信號塔的親身經歷。「大多數人不是為了『變現』,甚至也不為了發表。往深裡挖掘,是一種自我表達的需求和自我療愈的作用。」高翔說,純粹意義上的寫作,應該本身就是非功利的。

網際網路越來越發達,提供自由寫作的平臺越來越多,為什麼還需要寫作課?「有學習的目標、內容,閱讀的輸入、輸出,教學的互動,還是很多人所需要的沉浸感。」開在線寫作課的經驗讓高翔意識到,寫作教育在社會體系中處於缺失狀態,不光是文學寫作,也包括職業寫作。「一方面,高校的文科專業面臨危機,另一方面,社會對寫作的需求很旺盛,但欠缺專業、系統性的教育。很多人一旦進入職業環境,就會焦慮,就要補課。這也造成目前市面上寫作課魚龍混雜的情況。」

信世傑的理想是,做到全民化的寫作教育,「只要技術不算太差,有自己的故事資源,就能寫出不錯的非虛構作品」。「高校創意寫作只是其中一環,最活躍的寫作力量應該在社區、在民間。疫情之後,更多人接受在線模式,對寫作教育的推廣應該是一件好事。」

高翔給記者發來學員所寫的一首小詩,最後一句寫道,「春已暖,我從未像現在這樣,在春天裡遙望春天。」他說,「一種文學照進現實、關注日常生活的詩意感,是在最近的課程中慢慢發現的。」

對創意寫作的博士們來說,這可能也是一種教學相長。

來源:上觀新聞

相關焦點

  • 深圳打工者:在工廠流水線已經麻木了,每天像機器一樣
    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話流遍深圳的大街小巷。只是理想好豐滿,現實好骨感!深漂中好多人的夢想都不能實現,到最後都是以離開而告終!堅持在深圳10多年了,也就解決溫飽的問題,其它一無所獲。打工者小劉在深圳流水線幹了有6年了。
  • 寫作課套路:學了上千元的課程,卻發表了一篇「作文」
    這下她懵了,實在找不到問題出在哪裡,最後開始自我懷疑,覺得自己可能不適合寫作。……李小小並不是個別案例,在寫作課的江湖裡,幾乎每個報名寫作課的人都會遇到。資本並沒有看上寫作課這個小眾的圈子,所以這個圈子從14年開始一直都是自由發展著,沒有一家寫作平臺真正做到讓大家放心。目前講課的基本都是老師自己招生,自己講課,最多帶一個助理。但是有內容的老師不一定會做營銷,會做營銷的不一定課講得好。於是真真假假的江湖套路就這樣出來了。
  • 「我,90後,月薪3000,副業2萬」:自媒體寫作變現靠爆款
    文 | 小奕一轉眼,2020年已經過去11個月了。疫情剛開始的時候,30多天閉門不出的宅家生活,有人擔心失業,有人求職無門。也有人快速發展起了自己新的副業,開啟了"在家輕鬆賺錢"的新模式——寫作。譬如我身邊的好友然然,就在春節期間找到了一份這樣的"美差"。
  • 從深圳郊區工廠到谷歌程式設計師,流水線女工孫玲如何實現階層跨越
    少年時因家窮,她兩度面臨輟學;僥倖高中畢業後,在深圳龍華郊區的工廠裡成為一名女工;此後,她的生命線一路上揚,從郊區工廠躍升到福田CBD,再跳到美國,最終進入紐約曼哈頓中心區。但此時此刻,她被卡住了。流水線當流水線的嗡嗡聲在腦海裡消失,意味著你真正沉入了車間的世界。孫玲的職業生涯從這裡開始。2009年,孫玲高中畢業後,進入深圳龍華區郊外的一家手機電池工廠,成了一名女工。每天,她坐在流水線旁用儀器檢測電池正負極。
  • 嫁接、買號、蹭熱點……爆款假文是如何炮製出來的?
    成為爆款,網絡點擊量超1000萬次。乍一看標題,許多人都以為這又是一篇關於疫情的輿論監督報導,忍不住先睹為快。然而,文章內容不僅與疫情毫無關聯,更是一篇徹頭徹尾的虛假報導。此類文章如何炮製?為何炮製?又怎樣獲取超高點擊量?半月談記者對此灰色產業展開深度調查。
  • 深圳某工廠流水線太快員工準備跑路,主管:還出來打工幹什麼
    位於深圳龍崗的某家工廠,最近正在進行精益改善,工廠為了提高產能,把原來的車間重新規劃,說簡單點就是為了滿足工廠訂單數量的增多,讓每一道工序更加緊湊組合在一起,比如打螺釘工位,必須緊湊點膠工位,減少員工的動作浪費。
  • 必讀|掌握了這9個角度,人人都能寫出爆款文
    每個人對爆款文的定義不一樣。對我來說,我心裡有大爆款文和小爆款文之分。 大爆款文是閱讀量超百萬級的,比如《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你和頭等艙之間,差的不只是錢》。幾百萬閱讀量意味著文章發表後那一兩天,你的朋友圈,你朋友的朋友圈,都是你的文章。一天能夠漲粉5萬、10萬,這個叫大爆款文。我一直認為,這種現象級的出現,有太多偶然的因素。
  • 嫁接、炸群、買號、蹭熱點…… 爆款假文是如何炮製出來的?
    成為爆款,網絡點擊量超1000萬次。乍一看標題,許多人都以為這又是一篇關於疫情的輿論監督報導,忍不住先睹為快。然而,文章內容不僅與疫情毫無關聯,更是一篇徹頭徹尾的虛假報導。此類文章如何炮製?為何炮製?又怎樣獲取超高點擊量?記者對此灰色產業展開深度調查。
  • 靠寫作月入過萬,18個在線寫作app分享
    我承認,我羨慕了。因為我目前還沒有達到那個級別,不過我會衝著那個目標繼續努力的。 我知道很多關注我的朋友都是從小紅書、知乎或者B站過來的,大家也希望有一份副業,或者想要通過寫作賺一些零花錢。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就給大家推薦18個在線寫作平臺,非常乾貨,記得收藏哦!
  • 流水線工廠的小鎮青年:在家鄉生活更快樂
    在畢業之前,他曾經去過對口專業的工廠實習,負責簡單的拋光機操作,剛去實習,他就發現車間內粉塵很大,於是不到十天就決定辭職。畢業時,他跟著幾個同期同學一起去深圳闖蕩,在一家戶外電纜公司做接線的工作。在深圳打工,他一月可賺5000塊,「比想要的都多」。但張建現在回憶起這段日子,最鮮明的印象是「深圳天空特別藍」,此外便是打工生活的枯燥乏味以及身在異鄉的孤獨感。
  • 深圳電子廠大量招工,新員工看一眼就跑路。這流水線、速度太快了
    前語:在深圳華強北附近坂田,聚集大大小小。各類中小型電子加工廠,生產產品也主要是3C產品,得益於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讓很多電子廠訂單爆滿,而很多中小公司老闆,為了讓利益效率最大化,往往會讓員工,加班加點更是常事。
  • 《大家寫給大家的寫作課》|如何系統地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我在最絕望的時候,我跟自己說,你還有一支筆,你怕什麼!寫作,絕對是這個時代,增值自己最好的方式。文字讓我有機會可以抓住新媒體這個風口,投稿賺錢、在平臺上運營自己的帳號賺錢,文字讓我可以不那麼狼狽的跟拋棄我的旅行社揮手告別,文字讓我可以有底氣的面對今後的生活。
  • 穿過流水線去谷歌的女孩
    但顫抖的聲音洩露了突然成為焦點的緊張:「感謝深圳,感謝你曾經給我帶來的所有改變。」一年多前,當耳機裡TED Radio Hour的聲音,把她從紐約布魯克林的清晨中吵醒的時候,她不會想到,自己很快將站在TEDx的舞臺上。
  • 爆款作品日趨多元,文創 IP 能否成下一個爆款載體?
    在內容領域,文創 IP 可以說是一匹黑馬,像曾經逢出品必爆款的故宮文創、被奉為 IP 樣本的熊本熊、小黃人、專注創意營銷的網易文創等等,因鮮明的認知與突出的情緒感知,探索出了獨有的爆款邏輯。文創 IP 的爆款是如何打造的?文創IP 帶來的爆款有什麼樣的特殊價值?
  • 東評丨探墓、打槍、煉丹……看到中國高校這些「爆款課」,我難道上...
    文丨萬宏蕾國內各高校開設的新穎特色課程,此前我們見過不少。比如大致分遊戲、競技、生活等幾大類:「戀愛課」「生死課」「新女性課」「爬樹課」「DOTA團隊分析」等。現在,這些「爆款課」越來越呈現出百花齊放、包容多元的特質。小編先來安利一波,新的好玩酷炫課程,在線探墓、海上破浪、打槍、煉丹……讓人羨慕。
  • 如何通過業餘寫作打造副業收入?這3個方法,教你提升寫作技巧
    更讓我意外的是,頭條後臺的工作人員聯繫我,問我願不願意與平臺籤約,每月供稿,有穩定收入。我當然願意了,馬上跟平臺籤訂了合同,而這無疑是對我堅持寫作最大的激勵。從那之後,我就一直堅持每月更新文章,迄今已寫了超過30萬字。這篇文章我想跟大家分享下寫作路上容易遇到的問題,以及我自己的一些經驗,希望能對愛寫作的你有所幫助。
  • 網文寫作靠「算法」變工廠?低質流量泛濫不可取
    原標題:模仿相似套路寫就的「流水線小說」逐熱而生,導致網文內容同質化加劇  網文寫作靠「算法」變工廠?低質流量泛濫不可取近日有媒體報導,成立3年多的國內某網際網路公司主營網絡文學創作,擁有全職作者40多個、線上作者上百個。該公司有一套不同於傳統網文創作的「算法」邏輯,即用大數據為讀者需求畫像,精準定位「寫什麼」。
  • 深圳工廠人:想要賺錢,全靠加班
    ///在深圳,有人坐在寫字樓的辦公室中,敲著電腦拿著相對來說理想的薪水。但也有一群人,他們坐在車間裡,在悶熱的環境中,聞著刺鼻的味道,忙碌於流水線前。我想,只有在工廠上過班的人,才能知道其中的滋味吧。很多未完成學業,輟學出來打工的年輕人,因為學歷不高,只能跟著親友在工廠裡。所以,一個車間總會有那麼幾個人是相熟的老鄉。
  • 就算深圳廣州工廠工資再高,還是勸你儘量不要進工廠做普工
    寫作緣由昨日路上偶遇一位帥氣的小哥哥,和老爺爺閒聊的時候知道小哥初中未畢業就出來奔生活,老爺爺感慨他已工作6年還一事無成且無一技之長,感慨之餘也多了很多惋惜,聊天得知小哥在工廠做洗床工作,問他對於車床的結構懂不懂?看不看得懂圖紙?
  • 教一位在工廠流水線上的女工學習英語,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學習方法?老師和教材是不是都是最棒的?今天不分享英語知識,而是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關於我的一個特別特殊的學生的故事。聽完以後你一定會覺得你的條件比她好得多,那為什麼不可以比她學得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