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韓國女演員自殺身亡的事情越發明顯,且大多是女藝人,為何韓國的女藝人都走了不歸路?
去年短時間內,崔雪莉、具荷拉相繼去世,而她們的隕落一次次刺痛了粉絲和普通觀眾。
有人說雪莉之前是在求救,卻被看作是放飛自我,不愛惜自己的羽毛。
可人間水蜜桃就是隕落了,人們都醒悟得太晚,可哪怕是提前知道,也並不能將她們拯救出這個骯髒的泥潭。
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就改編自震驚韓國的張紫妍事件,也揭露了韓國娛樂圈的黑暗與骯髒,電影就是——《玩物》!
頂住壓力和威脅才得以上映的電影
《玩物》於2013年在韓國上映,由肌肉男馬東錫主演,這次他將演一個記者,試圖挖掘真相。
女主則由韓國清純玉女李丞涓主演,她早前與裴勇俊等人都合作過,也拿下收視冠軍,還主演過金基德導演的《空房間》。
而在這次的《玩物》中,她則是出演大法官之女,是一名特別正義的檢察官。
而受害者,也就是現實裡的張紫妍,電影裡則由新演員閔智賢飾演,主演遭受欺凌自殺身亡的女演員,這是她的第一部電影,並獲得了大鐘獎提名,也是對她演技的肯定。
據說一開始閔智賢猶豫了,其實誰都知道,拍這樣的片子得罪人,但她最終還是接了這部戲,說是希望驚醒韓國更多女星,希望韓娛圈更乾淨。
而因為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張紫妍事件也持續發酵,風頭正緊,導演兼編劇的崔承浩受到多番打壓,作品好不容易完成,也被閹割得七零八落,片子評分只有6.1。
但該片的影響力很高,也讓被遺忘的張紫妍被大眾關心,案件也一次次得到重審。
先來說說電影的故事吧!
想成為演員,卻淪為玩物
韓國女演員鄭智熙(閔智賢飾)在家中吃安眠藥自殺身亡被曝光,韓國警方本想以正常的自殺事件結案。
但很快,一個記者(馬東錫飾)卻公布了之前鄭智熙給自己發的郵件內容,迅速引起波瀾。
鄭智熙自殺前曾給記者發了郵件尋求幫助,可惜記者出國沒看,當他看到郵件,鄭智熙已經死去,這讓他愧疚和遺憾,並希望完成鄭智熙的遺願,揭露韓國娛樂圈的黑暗。
鄭智熙作為新人演員,經紀公司故意不給工作,沒錢連吃飯都難的她只得跪求經紀公司。
但這也掉進了經紀公司挖好的陷阱,一開始要她陪酒,付出後給她一些廣告代言,之後就越發過分。
直接是陪shui,甚至是在臨時加chuang戲,假戲真做,這和侵犯有何區別?
鄭智熙也想過辭職,可因為籤了合同,如果她臨時走掉就要償還巨額債務和違約金,作為沒背景沒依靠的普通女孩,哪裡還得起?
所以她只能一再忍受不堪的遭遇,希望有一天能迎來光明,能一炮而紅。
可她被迫服務新聞會長時卻遭受了虐待,同公司的女演員看到了,為了明哲保身選擇沉默。
她將自己的遭遇寫進日記裡,裡面詳細記錄了毒害自己的人員名單,大多是韓國商界和政界大佬。
一次次的侮辱和侵害讓她不堪重負,她選擇用自己的死來抗爭。
負責這起案件的檢察官(李升妍 飾)因為以前也受過侵害,所以對這起案件特別上心,但因為後續的挖掘中涉案人員眾多,且都是得罪不起的,法院也遭受到了壓力。
法官等人員都被收買,明明物證人證具在,但法庭最終還是以證據不足,經濟公司負責人僅判1年,其他名單上的人也都沒有受到懲罰。
所以有人說,這是一部正義無法戰勝邪惡的電影,也真正是讓人看的絕望。
可電影背後的張紫妍事件,更讓人寒心,下面就和大家說說張紫妍吧!
涉案30名大佬無一獲刑
據說韓國娛樂圈40%的女明星都陪過酒,60%的被迫陪shui。
而張紫妍,就在這二者之中。
張紫妍的作品不多,一開始是拍餅乾廣告受到關注,後來進入演藝圈,雖然出道晚,但卻因身材好受到觀眾喜愛。
在2009年大火的《花樣男子》裡,她就曾演惡女三人成員而受到關注,雖然是個壞角色,也受到一些觀眾的指責,但她的確是收穫了不少人氣,這部作品也成為她的代表作。
這部劇當年是收視冠軍,但她在劇裡的戲份卻比預期的要少,加上那年與經紀公司鬧不和,之後她的作品更少甚至沒有,結合《玩物》的劇情,可能是反抗被雪藏了吧。
張紫妍被爆上吊自殺身亡後,有人覺得可能是她抑鬱症導致的,她父親是大公司的社長,但她16歲那年父母卻因交通事故雙雙去世,她受到沉重打擊,多年沒走出來,而她去世時僅26歲。
正因沒有,她才不得不踏入骯髒的娛樂圈。
她去世後,家人(還有個姐姐)表示在沒取得進展情況下不同意屍檢,警方也打算以自殺事件結案。
她的葬禮也在2009年3月9號舉行,具惠善、韓彩英等50名韓國演員都曾出席。
但2011年3月6號晚上,韓國SBS卻公布了張紫妍的遺書,裡面透露她曾被迫向31人提供一百多次特殊服務,而涉及的31人包括了金融界和廣播屆等行業的知名人士。
她表示哪怕死掉也要報復惡魔。
後來更多證據被相繼挖出,但2014年,韓國最高法院卻宣判,張紫妍經紀公司45歲的代表金某向張紫妍方賠償2400萬韓元(約合14萬RMB)。
因為沒有目擊證人,加上張紫妍已經去世,法院以證據不足判處名單上的人都無罪。
但這個案子還沒完,2018年有人到青瓦臺請願,希望重審張紫妍案,還獲得了超過20萬人的聯署,按韓國法律規定案件重審,張紫妍去世9年後,曾遭受過侵害和潛規則的受害者站出來,指控韓娛知名人士。
案件進一步挖深,涉及的娛樂圈集團也更多,涉案人數多達30多名,但最終只判了陪酒老闆金社長一年,其他30個大佬逃過一劫。
2019年3月18號,張紫妍去世10周年,超過57萬人再次請願重新調查張紫妍事件,韓國總統都曾親自下達命令,要求徹查真相。
同年4月27號,韓國電視臺報導了張紫妍案件,還公布了疑似張紫妍生前5天與同事對話的錄音。
張紫妍表示自己陷入了被人殺害的恐懼中,服用藥物都難消除恐懼,自己只是按公司說的做了,沒有後臺沒人支持,一無所有,甚至說有人要殺自己,窮光蛋的她與社長鬥爭無疑是以卵擊石。
但哪怕如此,2019年5月50號這天,張紫妍案迎來了最終結果,依然是現有線索無法查明該案內容的真實性,罪惡者依舊逍遙法外。
後來韓國好像還出臺了「張紫妍法案」,規定了經紀公司與藝人合同的問題。
但這沒什麼用,韓國娛樂圈太複雜太陰暗,就像《玩物》裡大佬說的,不就是死了一個演員麼?以為是多大的事?
在他們的眼裡,小人物命如草芥,不足以珍視,甚至可以隨意玩弄致死。
權利和金錢到了一定的高度,窮人和無權者,只能淪為權勢之人的玩物,張紫妍走了,崔雪莉走了,具荷拉走了,也許以後還有很多「自殺者」,但她們離世背後的真相又有誰關心,又有誰能還她們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