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壯的卡羅——二十世紀最引人爭議的女畫家

2021-01-19 藝術中國

弗裡達·卡羅(Frida Kahlo, 1907-1954)被公認為二十世紀美洲最偉大的女性藝術家之一,她在女性文化史上的地位,幾乎形同偶像;她的自白告解式作品,充滿了生理痛苦、屈辱及堅忍的象徵訊息,正符合了二十世紀末期各種個人異端邪說當道的局面。

卡羅於1907年生於墨西哥城郊,她父親吉也摩·卡羅(Guillermo Kahlo),一名專業的攝影師,是從德國移民過來的猶太裔匋牙利人;她母親提德·卡特隆(MatildeCalderon),則是西班牙人與印弟安土著混血的天主教徒。卡羅於1913年不幸得了小兒麻痺症後,卯開始了她一生必須與病魔、傷痛、開刀手術及療養等一系列的生理痛苦挑戰為伍。

弗裡達·卡羅《自畫像與荊棘項鍊和蜂鳥》(Self-Portrait with Thorn Necklace and Hummingbird, 1940)

  弗裡達·卡羅《自畫像時光飛逝》(Self Portrait Time Flies ,1929)

  弗裡達·卡羅《迪艾哥與芙烈達》(Diego and frida, 1944)

在1922年到1925年間,她曾到墨西哥城的國立預備教育學校聽課,還學過素描及石膏鑄模的課程,並在學校大禮堂看過迪艾哥·裡維拉(Diego Rivera)製作壁畫,她曾於1925年,向雕刻家費南多·費南德斯(Fernando Fernandez)學過短期的版畫,那年她在一次巴士意外事件中受重傷,使她長期臥病在床,也就在養病期間開始畫起畫來。

1928年她參加了墨西哥共產黨,經由攝影家提娜·莫多蒂(Tina Modotti)的介紹,認識了裡維拉,次年即與他成婚,1930年她訪問舊金山時結識了美國名攝影家愛德華·維斯頓(Edward Weston),以後的三年她與裡維拉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紐約與底特律等地。在1930年代初期,她的繪畫作品是採取墨西哥教堂神聖的許願圖像形式與造形,並結合了一些象徵的元素及幻想,畫面出現了相當殘酷的景象,她作品的內容主要是她自已的畫像,交織著她內心的感情世界以及墨西哥的政治生活。

  弗裡達·卡羅《張福蘭嶼我》(Fulang Chang and I, 1937)

  弗裡達·卡羅《我與我的鸚鵡》(Me and My Parrot, 1941)

1938年以間,法國超現實主義大師安德烈·布裡東(Andre Breton),為卡羅在紐約朱利安·勒維畫廊所舉行的首次個展目錄撰寫介紹專文,他聲稱,卡羅的繪畫作品可歸類為超現實主義;次年她的作品在巴黎的雷諾·哥勒畫廊展出。

卡羅在1939年與裡維拉宣告仳離,但是在次年他倆又於舊金山再度結婚。1943年,她受聘回到墨西哥城新成立的國立繪畫雕塑及版畫學校任教。1940年間,儘管她的健康繼續惡化,但始終從未中斷過繪畫創作,最後還是抵擋不住長期纏身的病魔,於1954年在她家鄉去世,這座家鄉的房子,於1958年變成了卡羅美術館,以紀念她那一生令人動容的壯烈藝術生涯。

卡羅的作品乍眼一望,的確很像超現實主義畫作,她那飄浮的奇怪造形,遊走於內外的視角觀點,誇張又奇特的物體尺寸,與達利及馬格裡特的繪畫有一些類似。但是超現實主義藝術主要關心的是,以事物的轉化,使之進入一進新奇又特異的狀態,而致產生了一些聯想,以導引出新的含意。

在一次訪問中,雖然她接受別人稱她是超現實主義畫家的說法,不過卻表示,她的超現實主義,基本上較善變而具幽默感,正如藝評家伯特蘭·沃爾夫(Bertram Wolfe)所強調「當正統的超現實主義正關心著夢境、惡夢以及敏感的象徵時,卡羅的作品卻是以急智與幽默來主導。」

1940年代她曾參與過許多超現實主義的聯展,在大眾的心目中,她的確與超現實主義有某些關聯,而卡羅本身奇特的服裝穿著,無論在紐約或是巴黎,均相當吸引超現實主義者的注意,儘管以西方的價值觀言,卡羅所描繪的內容具有異國情調,而她卻認為西方的超現實主義是先天腐化的表徵;這的確是相當諷剌的事。

卡羅有許多自己的肖像,最有名的是由依莫根·昆寧罕(Imogen Cunningham)在1930年拍攝成的,之後她的彩色肖像則是由尼古拉·穆瑞(NicholasMuray)於1938年所攝得。如果把她的攝影肖像與她的自畫像做一對照,我們即可看得出她如何地處理她的形象:她加濃了她的眉毛並刻意強調其弧形的特點,同時還在鼻梁上將兩邊的濃眉連結在一起,而她的嘴則畫得較短而豐滿,並在上唇上方描出一根根的鬍鬚來。

在天主教的文化中,女性的毛髮總是是象徵性慾的危險地帶,因而修女必須剪掉或剪短頭髮,上禮拜堂的女士必須戴帽或是遮上面紗。而卡羅精緻裝扮的髮式及刻意強調面容上的毛髮,可以說是她性慾主動的象徵安排,有幾幅她的肖像作品顯示,她正由幾隻猴子(即古代的慾望象徵動物)陪伴著,其他伴隨她的尚有鸚鵡(在印度神話中,為卡瑪〔Kama〕愛神的寵物)。有關她愛情生活中的境遇,均可在她自畫像的髮式上表露無遺。

或許也有人會把卡羅的自畫像,與義大利及北歐的聖母許願圖像相比較,尤其是圖像上所附加上的金翅雀、百合花、石榴、櫻桃、檸檬以及其他動植物等,均象徵著聖母瑪利亞與耶穌在未可能遭遇到的痛苦,而羅西提也曾在他的作品中描繪過此類早期的宗教圖像,自然會讓觀者引起這方面的聯想。如果我們把她的某些自畫像一字排開來,可以呈現出更清晰的敘事圖像,有如一連串特別的自傳式展示。比方說,在她的《破碎的圓柱》(The Broken Column ,1944)、《希望之樹》(Tree of Hope ,1946)及《絕望》(Without Hope, 1946年)作品中,她有如一名女演員,正在排演她自己慘痛的醫療遭遇劇本。

靜物畫中的性暗示

卡羅的靜物作品帶有一種濃烈而直率的特質,充滿著性慾的暗示,她的寓言絕不會讓人難以了解,而她的象徵符號通常也是直來直往,比方說,畫中會包含一隻鸚鵡以代表性愛,或是加上一隻小鴿子做為和平的象徵。不過作品中較引人注意的,卻是她描繪水果那種直切的造形;被切開來的水果,顯露出種子及渾圓的形狀,突出而紅潤的模樣,令人自然聯想到女性的生殖器管,而香蕉及蘑菇的外形就讓人想起了男人的陰莖。這種以生物形態來做為引喻的手法,在超現實主義畫派中被妥善運用過,像達利及唐蓋均是此中田手。這類作品使觀者感到焦慮,他們正面對著超越真實的激情物體,並把觀者帶進一種被壓抑的層面或是下意識的性需求中,無疑地,這正是卡羅的意圖,她這類畫作表達較為出色,可以說是她所有作品中最具智慧的。

當代女性文化史家,對卡羅作品中的訴求表達,最感興趣的乃是她藝術中的邊際性。這種興趣日益俱增,自有其產生的原因,由於藝術史及上層藝術評價的中心是在巴黎和紐約,而卡羅的藝術與墨西哥的藝術均處在這些主流勢力之外,在大家陳述現代主義,需要挑選二十世紀比較重要的各地區代表性藝術時,卡羅的作品於這些夾縫裂口之間,自然顯現出其強有力的潛能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卡羅的藝術剛好可以當做樣板來支持二項論點:第一、必須對傳統藝術史的美學予以根本修正,而這種傳統藝術史已被主流控制的男性以及歐洲中心論的偏見所汙染腐化;第二、以之做為較具民主觀念及女性意識的代表人物,同時並稱,她的藝術能包容民間的裝飾應用藝術成分。然而有趣的是,也有人同時將卡羅視為結合上層藝術與應用藝術的榜樣。(文章節錄自新銳文創《美感典藏:近代藝術大師的致命吸引力》)

相關焦點

  • 弗裡達.卡羅:墨西哥500比索紙幣上的傳奇女畫家
    讀到這部分時,卡羅的堅強、不屈的精神震撼了我。她所經歷的痛苦,我無法想像,但那噬心之痛肯定是我難以承受的。平日裡,不小心割破了手指,或在醫院紮下針、查個血,我都不敢直視,覺得好痛。卡羅能夠獲得世人的關注,當然不只是她抗爭命運的不屈精神,更重要的是她在墨西哥、拉美地區,乃至世界美術史中佔據著一席之位。她的自畫像《框架》是羅浮宮收藏的首位拉美畫家的作品。畢卡索曾直言,他畫不出卡洛那麼好的自畫像。
  • 波士頓美術館收購弗裡達 卡羅畫作(圖)
    原標題:波士頓美術館收購弗裡達 卡羅畫作   中國文物網 1月27日編譯報導:波士頓美術館近日收購了由墨西哥傑出女畫家弗裡達·卡羅(Frida Kahlo)創作的《Dos Mujeres》。這幅畫以茂密的熱帶植物為背景描繪了兩位墨西哥女性。自 1929 年以來這幅畫一直被私人收藏,最初這幅畫是擁有者從卡羅手中直接購得的,這也是卡羅賣出的第一張自畫像以及該館收藏的該畫家的首幅畫作。
  • 畢卡索都自嘆不如的女畫家——卡羅
    18歲遭遇車禍險些癱瘓,33次手術使她無法生育,風流成性的畫家丈夫出軌她的妹妹,一個女人最悲哀的人生莫過於此,但她卻畫出了畢卡索都嘆服的畫,他作品被巴黎羅浮宮博物館收藏;《尋夢環遊記》裡,墨西哥人供奉的女神,她就是全球最牛的女畫家,弗裡達·卡羅(Frida Kahlo)1、不幸的童年遭遇18歲那年,她,一個美麗活潑的少女,拉著男友的手在街上奔跑,顧不上校服的裙擺高高飛起,
  • 學賞畫45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善於運用色彩的畫家Matisse簡歷及作品
    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摩羯座) 法國畫家,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善於運用色彩的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及版畫家。他與畢卡索是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畫家,且是野獸派的領軍人物。野獸派主張印象主義的理論,促成了20世紀第一次的藝術運動。使用大膽及平面的色彩、不拘的線條就是馬蒂斯的風格。
  • 澳大利亞女畫家,如何另闢蹊徑,使她們的油畫成為私人收藏品
    #油畫#二十世紀之交是澳大利亞屬女性藝術家的關鍵時期作品展示了女畫家對女性職業、生活和經濟的洞察力,她們在將後印象派和現代主義引入澳大利亞藝術中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藝術評論家認為女性畫家「天生」適合於花卉繪畫,而靜物畫在傳統繪畫流派中被認為是次要的。
  • 惠安女畫家張寶妹—畫筆下的惠安女
    作者:地瓜 張寶妹,職業畫家。出生於文化古城泉州-- 惠安,在此刻應講一下惠安女以吃苦耐勞精神聞名於世,她們善家務、多才藝,不論下海、耕田、還是雕石、織網、裁衣和經商做買賣,敬公婆、教子女,不分粗活、重活、細活,事事能幹、樣樣出色,裡裡外外惠安女自然成了勤勞的代名詞。
  • 弗雷德裡克·萊頓,英國十九世紀唯美主義畫派最著名的畫家
    弗雷德裡克·萊頓,英國十九世紀唯美主義畫派最著名的畫家《Pavonia》弗雷德裡克·萊頓,又譯洛德·萊頓(Frederic Leighton,1830~1896),是英國十九世紀唯美主義畫派最著名的畫家,在英國繪畫史上享譽極高。
  • 馬奈油畫中的女模特,也是法國最出色的印象派女畫家——莫裡索
    他是馬奈油畫中的女模特,也是法國最出色的印象派女畫家——貝爾特·莫裡索!貝爾特·莫裡索是十九世紀法國印象主義傑出的女畫家,不得不說,她最初被人們所熟悉,是作為馬奈《陽臺》裡的模特。模特與畫家之間,並不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古來有之,起初作為男性畫家筆下的女模特,爾後發展成為出色的女畫家。
  • 歷史:文森特梵谷,一位荷蘭畫家,二十世紀表現主義的重要先驅!
    文森特梵谷是一位荷蘭畫家,其正式的扭曲和人文關懷使他成為二十世紀表現主義的重要先驅,這是一種強調表達藝術家經驗的藝術運動。童年1853年3月30日出生於荷蘭布拉班特省Groot-Zundert的Vincent Willem Van Gogh是新教牧師Theodorus Van Gogh的兒子。
  • 卡羅:結果最重要,中超更激烈
    自掛帥一方以來,卡羅一直埋頭工作,除了按規定參加新聞發布會,他再沒有接受過任何採訪。現在,一方已經重返中超,卡羅也終於暢所欲言。在談及球隊打法時他坦言:結果最重要。成功秘訣,卡羅首推團隊性衝超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卡羅已經粗略總結了成功所在,16日在談及今年球隊做的好的地方時,他表示,首先就是團隊性非常強。
  • 人體欣賞:他靠自學成才,被畢卡索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畫家」!
    牭炑疝敥縐嵟幌直剭囙碭廎抺鶪蠍樓覊雦麀栳陶釱灓彄擔嵳匆雛椹艶鎟倍衘璁樳簧孜坱櫠儼兂嬛鴼毋種墏莆殝鯨炍能夠影響21世紀畫壇的畫家,嫜噢氷澙奯妨蒻詋僟剾鶥蕎腐磻薈煿縱複騮耝違峢櫻絣唱淔傱剱涍縗費鏜抩咿壏猾蚇掬陳瘒瘯霜牉菅晈菨峾矸鍨饋被畢卡索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畫家'的巴爾蒂斯,
  • 用靈魂和痛苦鋪設藝術,墨西哥女畫家弗裡達卡羅畫作賞析!
    我畫自畫像是因為我總是感受到孤身一人的寂寞,也是因為我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弗裡達·卡羅弗裡達·卡羅(1907年7月6日—1954年7月13日),被公認為20世紀墨西哥先鋒藝術及現代女性藝術家的代表,出生在墨西哥城南部的科瑤坎街區。父親是德裔猶太畫家與攝影師,家族來自 羅馬尼亞的歐拉地(二戰前是匈牙利屬地)。
  • 二十世紀除畢卡索之外最偉大的藝術家,弗洛伊德堅持寫生的痴狂
    毫無疑問盧西安·弗洛伊德是一位高壽的畫家,他早在生前就已經享有了極高的榮譽「英國最偉大的當代畫家之一」、「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二十世紀除畢卡索之外最偉大的藝術家」等等而他與1995年創作的作品《BenefitsSupervisorsleeping》於2008年拍賣出了3360萬美元,創造了當時在世畫家作品拍賣的最高紀錄。這在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盧西安·弗洛伊德作為一位藝術家的成功。
  • 二十世紀99位名家中國畫精品大展將舉行
    本報訊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華士德(深圳)拍賣公司主辦的中國畫壇空前盛會「世紀畫壇大典——二十世紀99位名家中國畫精品大展」將於8月3日至6日在北京炎黃藝術館展出。從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徐悲鴻、林風眠、張大千、傅抱石、潘天壽、劉海粟、李可染、吳作人等畫壇大師,到關山月、張仃、吳冠中、潘茲、亞明、宋文治、白雪石等在世巨匠,還有丁紹光、劉大為、楊延文、張立辰、龍瑞、王明明等實力派中青年畫家,畫展以世紀為斷代,以中國畫史為線索,回顧了百年中國畫發展的脈絡和輝煌成就。
  • 印象派最著名的女畫家莫裡索
    / 文·李心悅 圖·李洪源 /    2006年法國發行了一組不乾膠郵票,其中一張的畫面中,黑衣女子眉目姣好,神情恬靜,手持一束紫羅蘭,目光盈盈地看向畫家所在的方向。這就是馬奈筆下的莫裡索。    貝爾特·莫裡索是法國印象派團體中最出色的女畫家。
  • 鑑賞| 19世紀女性印象派畫家,光線與色彩的追夢人
    20世紀法國著名的藝術史家亨利·福西永將貝爾特·莫裡索、瑪麗·卡薩特和瑪麗·布拉克蒙德,稱為印象派運動中「三位偉大的女性」。印象派繪畫的女性先驅以及追隨她們的其他知名女畫家中,雖然她們中有人英年早逝,有人被迫終止藝術生涯,也有人直至身後才迎來個人回顧展,但正如塞西莉亞·博克斯筆下的《追夢人》,她們都在有限的生命中追逐過藝術夢想。
  • 法國印象派女畫家,貝爾特·摩裡索特,油畫作品欣賞
    印象派女畫家貝爾特·摩裡索特(Berthe Morisot),1841年元月生於布爾日(Bourges),1895年三月死於巴黎,法國畫家。摩裡索特是第一位加入印象畫派的女畫家,曾受教於柯羅(Corot),好友兼大伯的馬奈(Manet)對她的畫風有絕對的影響。
  • 「二十世紀福克斯」改名
    「二十世紀福克斯」,好萊塢影史上最著名的公司之一,在進入21世紀20年後,將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據CNN報導,本周三,迪士尼公司官方正式宣布將旗下的「二十世紀福克斯電視」更名為「第20電視」,正式宣告「二十世紀福克斯」品牌的終結。
  •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人,不是成龍,不是麥可傑克遜,而是《教父...
    說到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人,成龍大哥必然佔有一席之地,他是世界電影巨匠,好萊塢巨星中的巨星,史上最年輕的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 但「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人」這個稱號曾真正屬於法蘭克·辛納屈,且不用加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