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賞畫45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善於運用色彩的畫家Matisse簡歷及作品

2021-01-10 聞是藝術

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摩羯座) 法國畫家,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善於運用色彩的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及版畫家。他與畢卡索是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畫家,且是野獸派的領軍人物。野獸派主張印象主義的理論,促成了20世紀第一次的藝術運動。使用大膽及平面的色彩、不拘的線條就是馬蒂斯的風格。風趣的結構、鮮明的色彩及輕鬆的主題就是令他成名的特點。

21歲時的一場意外,令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是它主宰我。」

在他的藝術生涯中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是莫羅,莫羅曾對馬蒂斯說過「在藝術上,你的方法越簡單,你的感覺越明顯。」正是這句話引導了馬蒂斯繪畫風格,使他能夠用簡潔的線條和鮮明的色彩塑造出他所構想的一切,對他終生的藝術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說:「野獸派是我把紅、藍、綠三種顏色並列、對比,使之更具表現力的一種試驗。它產生自我心中的某種需求,而不是誕生於任何主觀或理性的態度。」馬蒂斯畢生追求的藝術理想是寧靜、愉悅、優雅的畫風,「野獸主義」畫風只是他追求理想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階段。表現自我的裝飾性簡化,用最單純卻又最有表現力的色彩和造型組合,也就是平面裝飾的構成性語言來表現自我,表現自己對自然豐富而深刻的感受,最終營造一個和諧、寧靜和愉悅的世界。總體上來說,馬蒂斯的藝術理論體系可以概括為表現自我的裝飾性簡化,追求一種脫胎於傳統的現代伊蘇,以表現自我為創作的目的、以單純的平面裝飾語言為表現手段。

「色彩的目的,是表達畫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即用簡單的方式抽象表現人或物的形態,並大膽地運用色彩構成視覺衝擊,也正是這種別具一格的藝術表現方式使得馬蒂斯的作品有了自己獨特的魅力。

馬蒂斯為野獸派的發起人。他出生於法國北部的勒卡多鎮的商人之家,曾入大學法律系學習,後改學繪畫。1892年入美術學院莫羅畫室學習,在五年學習中與魯奧、德蘭等建立起友誼。1905年他與朋友們創作的一批作品參加秋季沙龍,驚駭了觀眾從而漸漸出名。不久馬蒂斯去義大利、西班牙、俄國旅行寫生,對異國民間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畫風變得明麗和單純,作畫追求平面造型,色彩薄而鮮,線條流暢並喜歡運用阿拉伯式樣圖案,因而裝飾味道極濃。

二十世紀20年代是他創作的成熟期,創作了《生活的歡樂》、《紅色的和諧》、《舞蹈》、《斜倚的人體》等一批重要的繪畫和雕塑,充分體現出野獸派的風格特徵。馬蒂斯二十世紀30年代到美國舉辦大型畫展,其後轉向書籍插圖、舞臺設計、服裝設計和壁畫繪製。他於二十世紀40年代開始剪紙,創作有《爵士樂》等剪紙插圖。50年代為旺斯小禮拜堂作著名室內裝飾,這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以他簡潔的造型、大膽的色彩、和諧的構圖和優美的裝飾效果,深深影響著後來者,成為現代派藝術的偉大畫家。它的重要繪畫作品還有《戴帽女人》、《敞開的窗戶》、《彈吉它少女》、《藍衣少女》等。他的雕塑作品有《珍妮頭像》、《奴隸》、《坐著的裸體》等。

作為野獸派的倡導人,馬蒂斯所追求的是色彩的真正解放,他曾說:「奴隸式的再現自然對於我是不可能的事。如果一切我需要的色彩關係被找到了,就必須從中產生生動活潑的色彩合奏,一支和諧的樂曲。顏色的選擇不是象新印象派那樣基於科學,我沒有先人之見的應用顏色,色彩完全本能的向我湧來。」因此他力求畫面上色彩的和諧,以及線的洗鍊和色彩的提純,以致往往直接從錫管中擠出顏色,塗抹到畫面上,使自己的繪畫儘可能的單純。

馬蒂斯後來自己評價自己的作品說:我的作品「好象一種撫慰,象一種穩定劑,或者象一把合適的安樂椅,可以消除他的疲勞。」馬蒂斯認為無論是和諧的色彩或不和諧的色彩,都能產生動人的效果,他還認為,色彩的選擇應以觀察、感覺和各種經驗為根本, 「色彩的目的,是表達畫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1896至1904年間是藝術家尋找新方向時期。

在野獸派銷聲匿跡以後,馬蒂斯仍繼續他的藝術探索。他為了研究人體藉助於雕塑,他一生創作了大約70件雕塑作品。在20年代之前曾採用各種自由手法創造一種新的繪畫空間,還經歷了短暫的立體主義時期,但他從未出現支離破碎的物象,他通過研究如何將物體幾何化、簡化。他在不改變觀點的前提下,將大塊的鮮明色彩作抽象的安排,達到既富有裝飾性又具有空間深度的效果。晚年的馬蒂斯通過彩色剪紙來試驗色彩關係。他的藝術達到極其簡練,帶有平面裝飾性。然而他的偉大之處正在於超越狹小的裝飾天地,從而創造了「大裝飾藝術」的概念。

代表作品:

羅馬尼亞人的上衣 阿爾及利亞人、紅色的和諧/紅色餐桌、帶綠色條紋的馬蒂斯夫人像、斜躺的裸女、舞蹈、開著的窗戶 自畫像 紅色房間、戴帽子的婦人、國王的悲傷、穿灰色長褲的半裸宮女、穿紅褲子的半裸宮女、藍衣女子 有茄子的室內景 畫家的一家 讀書的女人 艾米麗的畫像 生活的歡樂、金魚、鋼琴課、音樂 年輕姑娘和鬱金香 懶散的後宮佳麗、藍色的裸體、年輕的水手1/The young sailor I、年輕的水手2/The young sailor II、有魚缸的房間、左拉肖像、生活的歡樂

法國 馬蒂斯 含羞草 布上油畫縱92.7×橫73.6釐米 費城藝術博物館藏

此為馬蒂斯肖像畫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一幅。畫面中佔滿空間的是穿著青藍衣裙的模特兒,她的兩側向上沿伸的 曲線組合成對稱變化的圖案,椅子和背景中一些裝飾性的繪畫是用刮刀畫出的十分活潑流暢的線條。畫家採用了平 塗的手法,強調色彩本身的濃度和明亮度,組成了紅色、黃色、青色和黑色的節奏,既鮮明又諧調而又有致。此畫 是畫家拍攝了十多幅照片作為參考,經過大膽地取捨與誇張而完成的。有趣的是畫家有意地把模特兒手的比例增大, 以取得與寬大的衣裙在造型方面相協調的效果。

開著的窗戶 馬蒂斯作品賞析

這幅畫是馬蒂斯在1905年的秋季沙龍裡展出的重要作品。因為這幅「開著的窗戶」和一幅馬蒂斯夫人的肖像,題為「戴帽子的婦人」,使馬蒂斯率領的野獸派走上聲名大噪之途。畫面上牆面只佔一小部分,窗戶佔了一大片地方。窗扉對著外部世界大大敞開——陽臺上擺著花盆,還長著藤蔓,然後就是大海、天空和船隻。這裡的內牆和窗扉,是由一條條寬寬的豎條構成,用了鮮豔的綠色、藍色、紫色和橙色;戶外世界,則是一片鮮豔的小筆觸構成的裝飾華麗的圖案。筆觸從綠色的小點,擴展到筆觸更寬一點的淡紅色、白色,還有海和天空的藍色。在這幅畫中,馬蒂斯已經遠遠超過了新印象主義者中的任何人,出現了色彩抽象的細微跡象。

戴帽子的婦人 馬蒂斯作品賞析

這是一幅馬蒂斯夫人的肖像,它在形式上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捨棄,所以比「開著的窗戶」引起了更強烈的轟動。顏料不分青紅皂白地鋪在畫面上,不僅僅是背景和帽子,還有這位婦人的臉部、她的容貌,都是用大膽的綠色和朱紅色的筆觸,把輪廓勾勒出來的。

舞蹈 馬蒂斯作品賞析

「舞蹈」創作於1909-1910年,馬蒂斯在創作時,把模特兒帶到地中海岸邊,他認為這件作品跟地中海給他的喜悅情緒緊密相連,畫中背景的藍色,寓意著仲夏八月南方蔚藍的天空,一大片綠色讓人想起翠的綠地,人物的硃砂色則象徵著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體。在這幅狂野奔放的畫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種粗獷而原始的強大節奏所控制,他們手拉著手圍成一個圓圈,扭動著身軀,四肢瘋狂的舞動著。

1910年馬蒂斯受俄國商人的委託,在莫斯科一所大廈內作裝飾壁畫《舞蹈》和《音樂》。《舞蹈》是其中的一幅,畫面描繪五個手拉手的裸體人物圍成圓圈跳舞。在一片純藍與純綠的背景上,畫家以極其簡練的線條,誇張的形體,具有節奏感的動態,單線平塗的色彩,塑造出裝飾意味極濃的紅色人體,由於背景上藍綠冷色的收縮後退,紅色人體膨脹前伸的色彩原理,所以儘管整幅畫摒棄了傳統的空間表現法,也仍然使人感到它具有強烈的空氣感和旋動感。色彩的表現力和它的裝飾性在這幅畫中已經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音樂 馬蒂斯作品賞析

這1910年創作的「音樂」,近似於「舞蹈」這幅圖的概念,在這幅作品中,馬蒂斯用強烈鮮明的顏色對比,凸顯紅色,每個人所坐的位置和彼此之間的對應,具有視覺上的連續感與跳動感,因而產生音符流動的效果。「舞蹈」和「音樂」都是用典型的簡單構圖、強烈色彩對比與流動感,達到色彩與音樂之間的關聯性的。

鋼琴課 馬蒂斯作品賞析

這幅「鋼琴課」創造於1916年,這段時期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最殘酷的日子,它是馬蒂斯最黯淡的作品時期,也是最渴望嚴謹性,最接近立體主義的時期。這個時期之後,他還是遠離了立體主義,回到他快樂明朗的色彩中。我們會發現這幅畫很富結構性:窗外的花園以簡單的綠色幾何圖形作代表,除了鋼琴前景的紅色,其它顏色都偏冷暗,彈鋼琴的孩子右臉投下幾何圖形的光線陰影,跟在他前方的節拍器幾何圖形相對應。整幅圖只有窗戶欄杆和鋼琴架上的花飾,是輕鬆的線條。因此圖中充滿惆悵不安,反應憂鬱心情與戰爭陰影。

國王的悲傷 馬蒂斯作品賞析

畫題與作品本身對馬蒂斯來說並無什麼聯繫,它只是一種符號而已,人們不必去顧名思義,應著意於畫面色彩與線條的配置所顯示的審美意義。畫面上有三個不同色塊構成的抽象的類似人的形象,中間黑色塊是個懷抱提琴的人物,是否是聖經中的大衛王在彈琴呢?不得而知。可見畫家的目的是通過黑、白、綠、黃和紅、藍色塊及線條的並置與對比,表達出自己愉快歡樂的心情。

有金魚缸的室內 馬蒂斯作品賞析 1914年,布面油畫,147 x 97 cm,蓬皮杜中心,巴黎

藍色統治了這幅畫的中心,金魚就像一堆發光的灰燼,吸引目光。透明的魚缸將塞納河納入其內,巴黎的街道沐浴在金光中。

這房間平淡無奇,人在其中,很容易陷於某種想像。房間裡的布置很礙事,賞畫者只能走一個狹窄的通道,在擁擠的家具間硬塞過去,才能到達畫面的後面,那沙發讓想休息的人只有渺茫的希望。在前景中,扶手椅背對我們,桌子擋住入口。實際上,很快就能發現:這畫不切實際。看進去,很容易就能察覺它奇怪的構造:實線構成的網絡擋住我們的去路,從窗戶到桌腿,再到牆的邊緣,垂直的線條不斷重複出現。即將降臨的戰爭把所有人都關入牢籠。畫作把自己也封鎖了。

配圖

畫筆時不時漫遊到各個方向。灰色滿溢,藍色滴到屋頂上,鐵藝花紋模糊不清。顏料總是頑強地把筆下對象帶回到畫布表面,彼此衝突的顏色放在一起,沒有距離:天空的顏色潑入屋內,牆的顏色流入河中。綠到處閃爍,暗示不在場的自然之新鮮熱辣。一枝無畏的小植物伸出窗外,它彎曲的莖沿著河對面的階梯向下。藝術家連起兩個世界,他對這城十分熟悉,就像他熟悉自己的工作室。他隱藏起自己,但是什麼都關不住他。紅色的魚們因自己沒有重量,感到快樂。

這幅畫似乎充滿警惕,警惕歷史的金戈鐵馬,抗拒幾何的著力進攻,毫不退縮。馬蒂斯提供了材料:一幢驕傲的建築物,上面是深厚的藍色天空,在那裡,城市的牆壁閃亮,令人歡欣。他將魚缸放在床前,如一警衛,站崗,玻璃的曲線軟化生硬的直角。室內,界線消失,牆壁溶化,空氣、水、光線、顏色自由交融。在畫作的新鮮飽滿中,生活可以偷得一時清閒,然後可以繼續暗自脈動,只要需要可以一直下去,完全投入在金魚洋溢的光彩上。

相關焦點

  • 學賞畫:荷蘭尼德蘭畫家約翰·戈塞特簡介及作品欣賞
    約翰·戈塞特 Jan Gossaert (1478-1532)佛蘭德斯畫家。1478年出生在今荷蘭的烏得勒支附近,他的外號叫馬比扎。他的最早的記載見之於1503年安特衛普畫家公會。早期主要從事祭壇畫,畫法死板,不善於擺脫陳規。1508年至1509年,作為梵蒂岡大使館的一員,他是第一個前往羅馬仿製古代雕塑的歐洲北部藝術家。
  • 世界油畫經典畫家作品選:色彩之欲
    歐洲古典風景畫的奠基人:安尼巴萊·卡拉齊(1560-1609年)是三兄弟中最著名的一位畫家。早年師從於兄長盧多維科學畫,後來赴威尼斯和帕多瓦等地學習和研究文藝復興時代大師們的作品,逐漸顯露了傑出的繪畫才能,在他35歲時應詔赴羅馬,他第一次為古羅馬遺址的壯觀所吸引,這在他終生藝術創作活動中都留下深刻的影響。
  • 學賞畫:米開朗基羅的老師~佛羅倫斯畫家基蘭達約簡介及作品
    基蘭達約是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所謂的「第三代」畫家,相對於同期的韋羅基奧、波提且利。基蘭達約的作品風格傳統、堅實而平淡。基蘭達約的憑藉自己出眾的繪畫技巧和在人物肖像與宗教畫方面的才能,為他帶來了很大的人氣和收入。基蘭達約曾在比薩、聖吉米納諾、羅馬、佛羅倫斯和西斯廷教堂等地進行壁畫創作,他在工作室製作了大量的祭壇畫。
  • 二十世紀除畢卡索之外最偉大的藝術家,弗洛伊德堅持寫生的痴狂
    毫無疑問盧西安·弗洛伊德是一位高壽的畫家,他早在生前就已經享有了極高的榮譽「英國最偉大的當代畫家之一」、「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二十世紀除畢卡索之外最偉大的藝術家」等等而他與1995年創作的作品《BenefitsSupervisorsleeping》於2008年拍賣出了3360萬美元,創造了當時在世畫家作品拍賣的最高紀錄。這在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盧西安·弗洛伊德作為一位藝術家的成功。
  • 鑑賞| 19世紀女性印象派畫家,光線與色彩的追夢人
    20世紀法國著名的藝術史家亨利·福西永將貝爾特·莫裡索、瑪麗·卡薩特和瑪麗·布拉克蒙德,稱為印象派運動中「三位偉大的女性」。印象派繪畫的女性先驅以及追隨她們的其他知名女畫家中,雖然她們中有人英年早逝,有人被迫終止藝術生涯,也有人直至身後才迎來個人回顧展,但正如塞西莉亞·博克斯筆下的《追夢人》,她們都在有限的生命中追逐過藝術夢想。
  • 學賞畫:法國19世紀學院派畫家Paul Delaroche作品賞析
    Paul Delaroche (1797-1856年)法國19世紀中期學院派畫家之一保爾·德拉羅什Paul Delaroche,1797年7月17日,生於巴黎,1816年,德拉羅什在C.H.瓦泰爾門下學習。1818年,轉到A.-J.格羅畫室。
  • 亨利·馬蒂斯 H·Matisse
    亨利·馬蒂斯 (Henri Matisse ,1869-1954) 法國畫家,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善於運用色彩的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也是雕塑家及版畫家。他與畢卡索堪稱是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畫家。
  • 悲壯的卡羅——二十世紀最引人爭議的女畫家
    弗裡達·卡羅(Frida Kahlo, 1907-1954)被公認為二十世紀美洲最偉大的女性藝術家之一,她在女性文化史上的地位,幾乎形同偶像;她的自白告解式作品,充滿了生理痛苦、屈辱及堅忍的象徵訊息,正符合了二十世紀末期各種個人異端邪說當道的局面。
  • 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倫勃朗油畫作品賞析
    傳播: 國內、外藝術名家 | 藝術品收藏 | 傳統文化 | 造型 | 文學 | 視覺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
  • 學賞畫:法國畫家柯羅 COROT風景、人物、素描作品賞析
    這件作品在1863年由畫家自己送給了聖?羅的美術館。1846年,柯羅被授予5等榮譽勳位勳章。由於有些評論家並不真正了解柯羅的藝術,對於他在作品中不用誇張的色彩,不作過分渲染,而認為是平淡。因此,對於他的獲獎感到意外。以致當他將勳章捧給父母看的時候,二老才相信這是事實。以次為契機,一些評論家的目光開始集中於柯羅。波德萊爾、商弗勒裡等詩人、評論家也對畫家表示了善意,形勢發展對於柯羅十分有利。
  • 法國寫實主義風景畫和肖像畫家,柯羅,油畫作品欣賞
    柯羅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法國寫實主義風景畫和肖像畫家。出生於巴黎,早年師從古典派畫家貝爾坦。因學業的優秀而獲獎金,到羅馬留學,在那裡住了七八年。回國後在巴比松村附近的楓丹白露森林畫了許多風景畫。
  • 畫作傳世總共才幾十幅的十七世紀荷蘭偉大畫家維米爾
    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 ; Jan Vermeer),出生於荷蘭代爾夫特(1632年10月31日—1675年12月15日),荷蘭優秀的風俗畫家,被看作「荷蘭小畫派」的代表畫家。 代表作品有《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花邊女工》、《士兵與微笑的少女》。
  • 美學欣賞:荷蘭黃金時代最偉大的畫家 維米爾Vermeer
    維米爾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但卻被人遺忘了長達兩個世紀之久。維米爾的作品大多是風俗題材的繪畫,基本上取材於市民平常的生活。他的畫整個畫面溫馨、舒適、寧靜,給人以莊重的感受,充分表現出了荷蘭市民那種對潔淨環境和優雅舒適的氣氛的喜好。他在藝術風格上也別具特色,他的繪畫形體結實、結構精緻,色彩明朗和諧,尤善於表現室內光線和空間感。
  • 學賞畫:法國新古典主義肖像畫家Franois Gérard簡介及作品
    熱拉爾主要以流行的肖像畫著稱,由於他所畫的肖像都是歐洲名人,尤其是一些法蘭西第一帝國和王政復闢時期的要人,因而名聲很大。藝術家弗朗索瓦·熱拉爾簡介弗朗索瓦·熱拉爾的主要藝術貢獻是在肖像畫上。在畫壇上,他是以一個流行的肖像畫家的身份,被拿破崙宮廷聘為上賓的。
  • 油畫藝術:世界繪畫巨匠~西班牙偉大畫家委拉斯貴支油畫作品欣賞
    畫家這種蓄意地安排,加重了這畫的社會意義,表現了畫家對下層人民的特殊感情。這幅作品色彩極為豐富,在明暗、筆觸的運用上構成了有節奏的變化和韻律感。正如批評家所說的那樣:「每一筆觸都是真理的典範。」這幅畫標明了17世紀西班牙藝術家人本精神的覺醒,也標明了17世紀西班牙人文主義精神在繪畫上的獨特顯示。畫家以充滿節奏感的流動線條,塑造了女性人體美,如果以維納斯身體環視一周,她的曲線起伏變化宛如一首旋律美妙的樂曲,上身高亢有力,下身平和舒緩。大師素來善用透明凝練的色彩和精到的筆觸去描繪複雜的肌膚變化,細嫩的肉體富有勃勃生機,充滿了青春氣息。這是畫家對人類自身美感的讚頌。
  • 欣賞藝術:世界繪畫巨匠~西班牙偉大畫家委拉斯貴支油畫作品欣賞
    畫家這種蓄意地安排,加重了這畫的社會意義,表現了畫家對下層人民的特殊感情。這幅作品色彩極為豐富,在明暗、筆觸的運用上構成了有節奏的變化和韻律感。正如批評家所說的那樣:「每一筆觸都是真理的典範。」這幅畫標明了17世紀西班牙藝術家人本精神的覺醒,也標明了17世紀西班牙人文主義精神在繪畫上的獨特顯示。畫家以充滿節奏感的流動線條,塑造了女性人體美,如果以維納斯身體環視一周,她的曲線起伏變化宛如一首旋律美妙的樂曲,上身高亢有力,下身平和舒緩。大師素來善用透明凝練的色彩和精到的筆觸去描繪複雜的肌膚變化,細嫩的肉體富有勃勃生機,充滿了青春氣息。這是畫家對人類自身美感的讚頌。
  • 藝術眼光:世界繪畫巨匠~西班牙偉大畫家委拉斯貴支油畫作品欣賞
    畫家這種蓄意地安排,加重了這畫的社會意義,表現了畫家對下層人民的特殊感情。這幅作品色彩極為豐富,在明暗、筆觸的運用上構成了有節奏的變化和韻律感。正如批評家所說的那樣:「每一筆觸都是真理的典範。」這幅畫標明了17世紀西班牙藝術家人本精神的覺醒,也標明了17世紀西班牙人文主義精神在繪畫上的獨特顯示。畫家以充滿節奏感的流動線條,塑造了女性人體美,如果以維納斯身體環視一周,她的曲線起伏變化宛如一首旋律美妙的樂曲,上身高亢有力,下身平和舒緩。大師素來善用透明凝練的色彩和精到的筆觸去描繪複雜的肌膚變化,細嫩的肉體富有勃勃生機,充滿了青春氣息。這是畫家對人類自身美感的讚頌。
  • 藝術欣賞:世界繪畫巨匠~西班牙偉大畫家委拉斯貴支油畫作品欣賞
    畫家這種蓄意地安排,加重了這畫的社會意義,表現了畫家對下層人民的特殊感情。這幅作品色彩極為豐富,在明暗、筆觸的運用上構成了有節奏的變化和韻律感。正如批評家所說的那樣:「每一筆觸都是真理的典範。」這幅畫標明了17世紀西班牙藝術家人本精神的覺醒,也標明了17世紀西班牙人文主義精神在繪畫上的獨特顯示。畫家以充滿節奏感的流動線條,塑造了女性人體美,如果以維納斯身體環視一周,她的曲線起伏變化宛如一首旋律美妙的樂曲,上身高亢有力,下身平和舒緩。大師素來善用透明凝練的色彩和精到的筆觸去描繪複雜的肌膚變化,細嫩的肉體富有勃勃生機,充滿了青春氣息。這是畫家對人類自身美感的讚頌。
  • 人體美學:17世紀西班牙最偉大的畫家委拉斯開茲繪畫作品欣賞
    擋檓邊襳鈸訞蓤塜瞍嫥鎃荌還鯎耤甃針剚菒瘓荓拗奿料鷍鑗惎竊庍櫆轢燤瑅貫隌颯餒僥焏頼罞糽遊蓭嗐坕鏽辯祆逈委拉斯開茲,又譯名委拉斯貴支,全名迭戈·羅德裡格斯·德席爾瓦-委拉斯開茲,是17世紀西班牙最偉大的畫家,對後來的畫家影響很大
  • 荷蘭畫家維米爾,畫風精巧,是藝術界公認的畫室內光線最好的畫家
    #油畫藝術推介#約翰尼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又名德爾弗特(Vermeerde Delft),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他的畫中人物通常為女性,主要表現她們家庭內的一些活動:或閱讀,或奏樂,或談天,或做家務活兒,不一而足。他的畫畫幅也比較小巧,適合在家庭中陳列。這主要與當時的繪畫轉向了普通市民有關,畫家們的作品成了商品,直接為市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