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鎮與美記者斯諾等三位著名友人的訪華內幕 (2)

2020-12-26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黃鎮與美記者斯諾等三位著名友人的訪華內幕 (2)
竇應泰
  中印邊界衝突,導致韓素音及其印度籍丈夫無法訪問中國/韓素音向黃鎮表示:我已經幾年沒有回中國了,那裡是我的第一故鄉

  黃鎮擔任駐法大使期間,還促成了另一位國際知名友人前來中國訪問。這位友人就是名噪東西方的英籍女作家韓素音。多年以後,韓素音曾經撰文回憶說:「1970年如果沒有黃鎮大使的鼓勵和支持,我和丈夫去中國訪問並會見周恩來總理幾乎是不可能的。」

  韓素音,1917年出生在中國的中歐混血兒。她的父親是中國湖南人,母親是比利時人。小時候的韓素音先後在中國北京和比利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她熟悉中英兩國語言,初中時就擅長用中英兩國文字撰寫文章。抗戰時期,韓素音在重慶結識了周恩來,那時她與第一任丈夫剛結婚不久,其丈夫為國民黨的外交官。結婚不久,韓素音即隨丈夫遠赴歐洲。在英國倫敦生活了幾年以後,1945年她又隨丈夫回到了重慶。這時,意想不到的悲劇發生了,韓素音的丈夫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身亡。喪偶後的韓素音聽從父命,改修醫學並當上了醫生。1949年,韓素音隨父母前往香港行醫。

  韓素音在香港行醫期間,時刻關注著中國內地的政治、經濟形勢。當韓素音看到新中國日新月異的歷史性巨變時,非常迫切地要求返回中國內地。1956年,韓素音希望回中國內地參訪的要求獲得批准,並在北京受到了周恩來的親切接見。正是周恩來與她的這次談話,讓韓素音對中共政權的認識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後來,韓素音回憶與周恩來的會面時說:「他的兩小時談話幾乎改變了我的一生。」

  本來,韓素音很想留在中國內地定居並從事寫作,然而,命運的安排讓她再次返回了香港。在香港,她有幸結識了一位印度籍進步人士,他後來成為韓素音的第二任丈夫。韓素音與印度籍丈夫結婚以後,很長時間都生活在倫敦。

  1962年中印邊界衝突後,由於韓素音的丈夫持有印度護照,導致韓素音多次渴望再回中國內地看一看的願望無法實現。

  1970年春,韓素音從倫敦前往巴黎。在這裡,她希望與中國駐法大使黃鎮談一談她和丈夫渴望訪華的迫切心情。此前,韓素音和黃鎮雖然在外交場合曾有過幾次會面,但那都是在官方場合,談話有限。這次她和丈夫一起來到巴黎,就是為訪華一事專程求見黃鎮。黃鎮決定會見韓素音,他知道韓素音對中國始終是友好的,而且她還是一位在西方頗有影響的著名女作家。

  在友好的氣氛中,韓素音坦率地向黃鎮表示:「我已經幾年沒有回中國了,那裡是我的第一故鄉。我的丈夫是印度人,他也非常想到中國去看一看。可是,由於1962年的邊界衝突,除受到委任的印度外交官之外,所有印度護照都加印了『去中國無效』的字樣,所以他的願望始終不能實現。至於我對中國的感情更深,沒有一天不想回去看看。希望黃大使幫助我們實現訪華的願望。」

  黃鎮理解韓素音的心情,不過他不能在韓素音面前輕易許諾。黃鎮當時只對她鼓勵性地表示:「你和你的丈夫為什麼就不能去中國呢?」

  黃鎮在會見韓素音之後,很快向國內轉達了這位女作家的訪華願望。有關部門根據黃鎮的意見,對韓素音的訪問進行了一系列安排。就在韓素音在英國等候消息的時候,她的丈夫也返回了印度新德裡,當面向英迪拉·甘地夫人說明他渴望訪華的意願,得到了這位女政治家的首肯。當年秋天,韓素音和丈夫終於在黃鎮的關照下,啟程飛往北京。周恩來在百忙中接見了韓素音和她的丈夫。韓素音後來說:「我相信我丈夫是1970年第一個以非外交官身份訪問中國的印度人,這應歸功於黃鎮的鼓勵。我們在中國會見了周恩來總理,談到了印中關係。從1970年起,由於中國不斷的努力,亦由於印度方面採取比較明智的態度,兩國間的關係出現了緩和跡象。」

  這次訪問結束後,韓素音在返回英國時發現一部描寫江青的作品《紅都女皇》,正在歐美圖書市場上銷售。她出於對中國聲譽的愛護,把這一信息及時報告給了黃鎮。國內在獲悉此事後,果斷採取了一系列維護國家聲譽的行動,從而使這部由江青授意寫作和出版的書籍的流毒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此後,韓素音又數次從英國回到中國內地。韓素音每一次回來都用她的筆寫出大量介紹中國的文章,發表在歐美各國的報刊上。正是由於韓素音公正、客觀的報導才澄清了西方某些右派傳媒散布的流言蜚語,讓一些看慣片面報導的歐美人士了解到中國的真實面貌。韓素音後來還根據她21次會晤周恩來,多次得到鄧穎超接見時所得到的第一手資料,出版了一部題為《周恩來與現代中國》的作品,這是一部在海外影響較大的周恩來傳記,也是一部獨具新聞和史料價值的優秀作品,為海內外人士了解周恩來提供了真實可信和感人肺腑的資料。

  1989年12月10日,黃鎮在北京病逝的消息傳到倫敦後,韓素音在悲慟之餘撰寫了一篇題為《他,將長留在我心間》的悼文。這位女作家始終對黃鎮促成她和印度丈夫在「文革」發生後訪華心存感激。

  李振翩一家人急於求見黃鎮的原因,僅僅是希望早一天回到祖國看一看/李振翩竟是毛澤東闊別半個世紀的學友

  1973年春天,黃鎮作為中方談判代表,在巴黎就中美建交問題與美方進行談判。經過多次秘密接觸以後,雙方決定在美國紐約和中國北京互設聯絡處。黃鎮作為中國第一任駐美聯絡處主任,於這年3月前往美國紐約。

  黃鎮赴美履新前,毛澤東在北京接見他時說:「駐美聯絡處比大使館還大使館。」黃鎮抵達紐約以後,工作千頭萬緒,忙得不可開交。初到美國時,聯絡處連個駐地也沒有,只是在「五月花」酒店臨時租房開展外交工作。那時,中美兩國關係尚屬微妙時期,國民黨的「大使館」還在,他們千方百計地阻撓黃鎮的工作。可是,黃鎮並沒有畏縮,他還像在法國一樣,來美不久即把聯絡海外友人的工作納入了議事日程。

  黃鎮到達紐約的第二天,就有一位名叫洛塔·李弛的美籍華人打來電話,聲稱自己是李振翩博士的女兒,要求與黃鎮會面。當時,黃鎮對李振翩的了解還十分有限,只知道這位來自湖南湘鄉縣的醫學博士在美國華人中較有影響,但其女兒為什麼如此迫切請求與他會見,詳情只有在與洛塔·李弛會面後才能知道。

  第三天下午,黃鎮抽出20分鐘與洛塔·李弛見了一面。這位華裔女子向黃鎮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希望他撥冗與其父李振翩見一面。黃鎮為其真誠所感,當即同意安排與李振翩的會面。

  4月中旬的一天,黃鎮在「五月花」聯絡處臨時駐地與李振翩夫婦見了面。當李振翩夫婦前來「五月花」拜訪黃鎮的時候,正是黃鎮來美後處境較為困難的時期。中美兩國畢竟對峙了20多年,而當時國民黨方面還在千方百計監視可能與聯絡處接觸的華裔人士。所以,當黃鎮見李振翩不顧有人盯梢親自前來拜訪的時候,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而黃鎮隨和慈祥、熱情有禮的風度,則拉近了李振翩與這位中共外交家的距離。當黃鎮聽李振翩說他們一家人急於求見自己的原因,僅僅是希望早一天回到祖國看一看時,黃鎮十分感動並應允把李振翩的請求馬上報告國內。

  當時美國華裔中渴望回國探訪的人很多,但是,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美籍人士的訪華受到一定限制。這種形勢讓黃鎮擔心李振翩一家的訪華請求是否會順利得到批准。然而,讓黃鎮意想不到的是,當他的報告通過外交部呈交給周恩來不久,很快就得到了回應。這時,黃鎮才知道:李振翩竟是毛澤東闊別半個世紀的學友。

  1919年,毛澤東在湖南組織學生聯合會並領導「逐張運動」時,就與時在長沙讀書的李振翩邂逅並結為摯友。李振翩景慕毛澤東出眾的組織才能,毛澤東傾心李振翩超群的才華和人品,兩人當時都是熱血青年,曾經徜徉於湘江之畔,橘子洲頭。有時,他們還面對湘江激揚文字,指點江山。正因為如此,當周恩來把黃鎮關於李振翩訪華的請示報告送到毛澤東案頭的時候,很快就得到這位中共最高領導人的欣然批示。

  1973年7月,李振翩一家在黃鎮的精心安排下,順利飛抵北京。8月2日下午,毛澤東在中南海遊泳池親切接見了李振翩一行。交談時,毛澤東開口就問李振翩是否還喜歡吃湖南的苦瓜,李振翩感動得眼中含淚。他說:「主席,我在美國連做夢都想吃湖南的苦瓜和冬莧菜呀!」會談中,毛澤東還和李振翩共同回憶起1921年以前他們在長沙的幾次見面,以及後來毛澤東前往上海從事革命鬥爭,兩人在分手的前夜曾經徹夜長談。李振翩記得他對毛澤東的表白:「潤之兄,雖然我不能追隨你前去上海,可是請你相信,我專心研究醫學也是為著愛國愛民。」次日,毛澤東和李振翩在火車站上話別時說:「雖然你搞醫學,可是我們將來也許會殊途同歸的。」李振翩返回美國以後,和黃鎮依然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李振翩在美國病逝後,已調回國內任職的黃鎮聽說華裔人士正在醞釀籌建「李振翩紀念會」時,不但發來唁電,而且考慮到李振翩生前對中美建交所作的貢獻,還建議在華盛頓舉辦一次紀念展覽會。黃鎮為此還捐獻了一幅親筆繪製的國畫。

  1989年,黃鎮在北京逝世後,李振翩的女兒洛塔·李弛專門寫了一篇悼文《緬懷一位偉人》以志紀念。洛塔·李弛說:「不論現在和將來,我們都將永遠銘記他。他是一位真正的傳奇人物。」
【1】 【2】 



  


相關焦點

  • 中國郵票上的國際友人
    綜觀中國郵票發展史,能夠有幸登上中國郵票的外國人,除了馬、恩、列、斯等幾位共產黨先驅之外,就只有白求恩、柯棣華等幾位曾經援華抗日的國際友人了
  • 為共產黨正名的美國人斯諾,和中國人是好朋友,希望死後埋在中國
    很難想像,在中國處於世界列強食物鏈下層的時候,一個來自強大美國的記者,竟會對一個中國的共產黨領導人崇拜至極。甚至還希望自己在死後,能夠將自己的骨灰埋在中國。今天我要說的這個人,就是民國時期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
  • 為何海明威、費正清、斯諾都從周恩來身上看出中共必勝?
    2月4日,《新華日報》又發表時評《再惜別卡爾大使》和特寫《惜別一位真摯的中國友人——卡爾大使訪問記》。在鬥爭環境異常複雜的國統區,中國共產黨在其機關報連續刊登三文為一位外國大使送行,足見周恩來與卡爾之間的深情厚誼。周恩來,一位在國統區的中共最高代表;卡爾,一位大英帝國在華的最高使節。原本殊非一途的兩人,到底是如何從相識、相交到相知的呢?
  • 中美札記|偕「中國通」妻子訪華,美密蘇裡州長談合作避摩擦
    但格雷滕斯此次訪華的重點是尋求合作,對於中美貿易摩擦「避而不談」。「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兩國尋找合作之道太重要了。」格雷滕斯繞開了川普對中美貿易現狀的種種批評。而在談到川普即將開展的首次訪華之旅時,他同樣以美國地方州的立場對中美貿易展現出與川普政府略顯差異的姿態。
  • 毛主席學英語很努力,幽默地寫便條給斯諾:「三塊肉餵你馬吃」
    自1936年第一次訪問延安後,1939年,斯諾再度來到延安。與上次不同的是,他為毛主席帶來了一份禮物—《西行漫記》,裡面詳細記錄了上一次訪問延安時的所見所聞,對中國革命進行了讚揚和謳歌。毛主席看到斯諾的禮物後,非常高興,當即派人回贈了一張便條,上面寫著一句話:「三塊肉餵你馬吃。」
  • 海倫·斯諾侄子潛心研究 《斯諾夫婦:中國的朋友》出版
    海倫·斯諾侄子潛心研究 《斯諾夫婦:中國的朋友》出版 西安新聞網訊由美國著名記者海倫·斯諾的侄子艾瑞克·福斯特撰寫、並由馬煥玉和魯凱麗翻譯的《斯諾夫婦 中國的朋友》一書出版,1月18日在西北大學陝西斯諾研究中心舉行了首發式。
  • 參考消息特稿 |我曾接待尼克森訪華隨行記者團
    《參考消息》「外交官回眸中美建交40周年」系列之二【原標題】回憶尼克森訪華的新聞逸事 文/江承宗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被譽為「破冰之旅」,當時我在外交部新聞司記者工作處任副處長,參與接待隨團採訪的美國記者的工作。在此過程我親身經歷了許多個「第一」,好多片段終身難忘。
  • 1972年美記者陪尼克森訪華:一路想盡辦法甩掉中國「看管員」
    「全副武裝」的美國記者隨尼克森登上長城雖然每個記者都被告知「不要採訪工作人員」,但芭芭拉不管三七二十一,帶著翻譯來到錄像室,招手讓攝影師過來,然後打開所有燈光。「翻譯說,『我不能接受採訪』,可他已經出現在電視畫面上了」。1972年的尼克森訪華,可能算得上美國新聞史上的裡程碑。
  • 黃鎮同志先進事跡
    在黃鎮的帶領下,公司自主研發出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PCV13)。該疫苗是目前世界上技術壁壘最高的細菌性多糖結合疫苗,被稱為全球最難研發的疫苗,在立項研發該疫苗之初,黃鎮作為該研發項目的負責人,毅然決定採用與輝瑞PCV13完全不同的載體蛋白開發PCV13。
  • 收購斯諾實業又是一地雞毛,國民技術瘋狂併購或有貓膩?
    斯諾實業成立於2002年2月7日,註冊資本為5,333.3333萬元,專業從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此次收購是國民技術對新能源行業的戰略布局。  國民技術的回覆公告中提到,截至評估基準日(2017年6月30日),此次收益法評估僅將斯諾實業本部、深圳市斯諾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永豐分公司(下稱"永豐分公司")、子公司江西斯諾新能源有限公司納入收益預測範圍,而內蒙古斯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內蒙古斯諾")、山西斯諾新材料有限公司、陝西斯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3家子公司因成立時間短且尚未進行實際的生產經營,開元資產並未將其納入收益預測範圍
  • 人物 | 臺北來的湖南射手黃鎮:在NBL賽場時刻準備搏殺
    本賽季加盟湖南勇勝的黃鎮(左三)在NBL比賽現場。本文攝影/羅學堯還記得你說家是唯一的城堡,隨著稻香河流繼續奔跑,微微笑,小時候的夢我知道。不要哭讓螢火蟲帶著你逃跑,鄉間的歌謠永遠的依靠,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周杰倫《稻香》從臺灣東海岸花蓮縣的小村落,到繁華都市大臺北,再到湖南長沙。
  • 歷史今日7月11日:斯諾初訪毛澤東
    美國作家和記者埃德加·斯諾(1905—1972),1928年首次到中國上海,任《密勒氏評論報》助理編輯,後兼任紐約《太陽報》和倫敦《每日先驅報》特約通訊員。
  • 著名記者愛潑斯坦:新中國成立時在紐約放《義勇軍進行曲》
    點擊進入直播頁面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6月9日電(記者 姚奕)今天上午,傑出的國際主義戰士、全國政協原常委、國際著名記者伊斯雷爾·愛潑斯坦先生的夫人黃浣碧女士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以愛潑斯坦的傳奇一生為題,與網友進行了在線交流。
  • 這頂紅軍帽,毛澤東和斯諾都戴過(圖)
    1928年,當中國大革命陷入低潮的時候,他來到上海擔任《密勒氏評論報》助理編輯和《芝加哥論壇報》記者,遍訪了中國主要城市和東北等地。「九一八事變」時,斯諾正在上海,以後又目睹了1932年淞滬抗戰和1933年熱河抗戰,結識了魯迅、宋慶齡等一批民主進步人士。1933年至1938年,他在北平燕京大學任教,並有兩年時間住在燕大校園裡。
  • 裡根總統訪華時,美方人員幹了啥?趙忠祥據理力爭:這裡是中國!
    作為一位家喻戶曉的著名主持人、播音員,他多年主持央視春晚。在央視四十餘年的工作中,趙忠祥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業務能力十分突出,他參與了央視的新聞節目、專題節目、綜藝節目等幾乎所有的節目類型的播音、主持、錄製和創作工作。趙忠祥老師不僅是主持人、播音員,他也是一位記者。
  • 紅網體育——人物 | 臺北來的湖南射手黃鎮:在NBL賽場時刻準備搏殺
    本賽季加盟湖南勇勝的黃鎮(左三)在NBL比賽現場。本文攝影/羅學堯還記得你說家是唯一的城堡,隨著稻香河流繼續奔跑,微微笑,小時候的夢我知道。不要哭讓螢火蟲帶著你逃跑,鄉間的歌謠永遠的依靠,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周杰倫《稻香》從臺灣東海岸花蓮縣的小村落,到繁華都市大臺北,再到湖南長沙。
  • 「芭蕾外交」:日本《白毛女》首次訪華的歷史背景
    除了商貿關係往來外,日本文化人士也開始對訪華和新中國萌生興趣。緊接著高良富、帆足計和宮腰喜助籤訂民間貿易協定之後,1952年10月,13位日本學者和文化人士在日本外務省未籤發護照的情況下,前往北京參加「亞洲太平洋地域和平會議」。其中,名氣最大者當屬歌舞伎名角、前進座劇團創立者中村玩右衛門。
  • 回眸:尼克森訪華與中美建交
    之後,中國邀請了各國桌球隊訪華,而關於是否邀請美國隊訪華,很多人都認為時機還不成熟。經過反覆斟酌之後,中國認為不能錯失這個以運動為名行外交之實的機會,於是決定邀請美國隊訪華。白宮收到中國桌球隊代表團的正式邀請函後,表示沒有異議。
  • 【強富美高20村】前黃鎮楊橋村:「非遺」文化讓800年古村重煥生機
    前黃鎮楊橋村 古街、古河、古橋、古井、古宅、垂柳 猶如一幅江南水墨畫 美得令人無法忘懷 楊橋村始建於南宋,興於明清,鼎盛於清末民初。
  • 美國總統訪華時,美方工作人員幹了啥?趙忠祥據理力爭:這裡是中國!
    作為一位家喻戶曉的著名主持人、播音員,他多年主持央視春晚。 在央視四十餘年的工作中,趙老師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業務能力十分突出,他參與了央視的新聞節目、專題節目、綜藝節目等幾乎所有的節目類型的播音、主持、錄製和創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