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像,在中國處於世界列強食物鏈下層的時候,一個來自強大美國的記者,竟會對一個中國的共產黨領導人崇拜至極。甚至還希望自己在死後,能夠將自己的骨灰埋在中國。今天我要說的這個人,就是民國時期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
斯諾是在1928年的時候前往中國的,在到中國之前,斯諾還曾遊過歷東南亞的其他地方,對當時的亞洲局勢有一定的了解。就在1933年他到達北京的時候,一支紅軍的隊伍出現,讓他第一次對共產黨有了一定的好奇。當時紅軍成立的時間並不長,大多數的時間都是以農村作為根據地與國民黨展開遊擊作戰,所以對於在北方大城市的人而言,這支紅軍十分陌生。
但是作為記者,斯諾有很強的好奇心,為了了解共產黨的一切,他帶著自己的工作設備前往延安採訪。而正是這次的行動,讓他從此與共產黨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到達延安後的斯諾,第一眼見到的就是毛澤東,儘管當時的毛澤東因為剛經歷完長徵,整個人的身體狀況還十分疲憊,但作為記者出身,曾採訪過無數大人物的斯諾,一眼就看出了毛澤東的非同一般。雖然兩人還沒有開始談話,但毛主席的相貌和氣色已經告訴他,這是一個異常優秀的人物,這讓斯諾瞬間對毛澤東的好感提升了不少。
之後的那段日子,斯諾除了與毛澤東進行採訪工作以外,還接觸了許多延安的人和事。在這段時間中,斯諾不但對毛澤東的生平有所了解,還對紅軍的長徵有了深入的探究,同時也看到了落後的延安所迸發出來的那種希望和生命力。很難想像,在物資極度匱乏的紅軍根據地,共產黨對教育的重視竟然比國民黨的還大。從小學到大學,從農業學校到工業學校,一應俱全。
在延安生活的這段日子,從根據地到紅軍前線,除了一些較為重要的軍事基地以外,斯諾幾乎走遍了紅軍的所有地方。在他看來,孫中山當年曾經想要讓全中國人民覺醒的心願,正被共產黨人一步步實現著。他們紮根於農村,通過新的土地革命改變曾經大地主模式的小農經濟的落後生產方式,為農民翻身做主奠定了基礎,這是當時連國民黨都無法完成的事情。
幾年的時間,讓斯諾了解到了許多曾經無法了解到的事情,之後他將採訪好的共產黨資料,整編成之後的《紅星照耀中國》。此書引起了全中國的高度關注,甚至還一度出版到了國外,也就是從那時起,世界的人們才真正對毛澤東和他的共產黨有了深入的了解。
儘管之後斯諾因為聲援共產黨的原因,而被迫離開中國,但斯諾始終沒有放棄對共產黨的關注。在新中國建立之後,斯諾作為國際友人三次來到中國,在斯諾面臨病魔折磨的時候,毛澤東還特地安排人手前往瑞典救治對方,可惜仍無法挽回他的生命。最後在他死後,中國還為他舉辦了隆重的追悼會,讓世人銘記這位為共產黨正名的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