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密羅織經》:我們與邪惡之間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2020-12-17 讀書廣記

人性之善惡是一個古老的哲學話題,孟子曾立足於「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的光明面,提出了性善論;而比他稍晚的荀子,則指出每個人都有「好利」、「疾惡」以及「耳目之欲」的本能,認為追求利益、厭惡他人和充滿欲望乃是人性之所在,倘若不及時用禮義來教化人心,那麼人與人之間必將相互爭鬥。

荀子的弟子韓非也繼承了老師的思想,認為人性是自利的,不同的是他主張用賞刑與法度來取代禮義,對人性進行規範和引導。在法家看來,法度與繩墨是規範人性的東西,也就是司馬遷說的「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能夠遵循法律來糾正人性之惡的官吏便被稱為「循吏」。然而,在另一種情況下,法度與繩墨卻變成了助長人性之惡的工具,許多官吏利用法令來羅織犯人、陷害政敵,刑罰又十分嚴酷,故而被稱為「酷吏」。

二十四史裡,基本每一部都列有《酷吏傳》,裡面集中地展現了權力在不受制約的情況下,人性可以陰暗的何種程度。其中在武則天統治的前期,吏治達到了一個高峰,出現了來俊臣這樣的人物。他生前殘害無數忠良,死後又留下了一部《告密羅織經》,成為分析人性之惡的絕佳材料。閱讀這本書不是要讓我們去學習酷吏的價值觀及行為做法,而是要弄明白他們究竟惡在何處,以便能夠在直面惡的同時,在良心中測量自己與惡之間的距離。

01來俊臣與《告密羅織經》的由來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剛登基的時候,就受到了大批唐朝舊臣的反對,朝野上下都不得人心。為了維護統治,她特別倚重酷吏集團,利用他們來剪除李唐宗室、清洗官場舊員,製造恐怖的氛圍,以便震懾人心。

自從徐敬業起兵造反後,武則天日益懷疑身邊的人都想謀害自己,便大開告密之門,規定只要是有密可告者,都可以騎上官府的驛馬,親自到武后面前告發。只要所言屬實,或者稱了武后的心,告密者便可得到官做,即使所告的事情不實,也不會追究其責任。一時間「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

在眾多告密者裡,有兩個人最為著名,一個是周興,另一個是來俊臣。他們秘密組織了一個多達數百人的告密組織,專門做羅織政敵罪狀的勾當。其中來俊臣與萬國俊還合寫了一本《告密羅織經》,詳細地向下屬傳達如何告發罪犯、羅織罪名的辦法。他們還發明各種殘酷的拷訊刑罰,取名為「定百脈」、「死豬愁」、「求破家」和「突地吼」等。

周興自幼熟習法律,屢次參與決獄,妄殺數千餘人。武則天登基後,看中了他殘酷的辦事風格,提拔為尚書左丞。他曾主導多場大案,迫害死無數官員。天授二年,有人告發周興與丘神勣通謀,武則天便秘令來俊臣進行審訊。有一天,來俊臣正與周興同桌對食,他故意問周興說:「囚多不承,當為何法?」

周興回答道:「此甚易爾。取大甕,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來俊臣受到這個惡人前輩的點撥,便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堂中置一大甕,四周烤起火把,對周興說:「有內狀推史,請兄入此甕」。周興頓時惶恐,叩頭服罪,這便是請君入甕的典故。對來俊臣這種擅長告密的大惡人進行研究,一方面有助於我們認清人性中的陰暗之處,另一方面也能驚醒我們,知道自己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來俊臣黑吃黑,以惡制惡

02《羅織經》對人性本惡的判斷

每個人都生活在人類社會之中,故而需要通過觀察來加深對人性的認知。《羅織經》的首篇便是《閱人》,闡述了來俊臣對人性的判斷。

《羅織經》承襲了荀子與韓非的觀點,認為「人者多欲,其性尚私」,肯定了人因充滿欲望而自私自利的本性;同時它又說「人之情多矯,世之俗多偽」,認為人們總是傾向於通過矯飾與偽裝來掩蓋自己邪惡的本性,在別人面前裝出一副安分的樣子。百姓害怕遭受刑罰,官員擔心不慎遇禍,所以都會收斂言行,隱藏得很深,導致我們看不清他們的真面目,所以說「人心多詐,不可視其表。」

為此,告密便成為一種必要。通過聽取告密者的資訊,我們才能準確知曉一個人內心中的真實想法,弄明白他是假意奉承還是真心追隨——《羅織經》認為告密是掀起虛偽面紗、窺視人性不可或缺的手段。

身處於虛偽的人群之中,我們一方面要通過告密來刺探他人的想法,另一方面又要樹立起「信人莫若信己」的觀念,懂得加強防備,通過不信任所有人來規避任何可能的告密者,以免自己的本性被暴露出來。這個世道,君子們都很愛惜名聲,小人們則以利益為重。經驗告訴我們,只要名聲不顯著,毀謗就不會接踵而來,所以小人們能夠悶聲發財,日益爬上高位;而君子們卻疲於應對世俗的攻擊,很快就會被庸眾給搞垮。因此,懂得處世之道的人都要以「弱則保命,不可作強;強則斂翼,休求盡善」為原則,不要強出頭,也不需善惡分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好。

壞人心術之權謀書

顯然,《羅織經》把武則天大興吏治的那段歷史當做了分析人性的背景,並且認為所有時代都這樣,總是懂得自私自利的小人才能得志,而匡扶正義的君子必然遭殃,並說這就是世道。但是,它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把某一段特殊的黑暗歷史時期當做了所有時代的共性,所得出的結論必然是片面的。《周易》有「否」「泰」二卦,認為君子與小人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在朝政渾濁時,小人會混得好些;在政治清明時,只有正人君子才能得到重用。其次,每個人的觀點都是多變的,我們無法根據某人在某時某地某種情況下說的某句話來判斷他的一貫想法,他可能只是一時口嗨,並不能說明什麼,更不能由此而給他定性。

最後《羅織經》判斷人性本惡,認為誰都不可信,所以才需要用告密來刺探人心。這便是把告密者當成了一個例外,我們既然覺得任何人都不可信,為什麼唯獨去相信告密者呢?難道告密者是唯一的那個善良之人,他不會說謊、沒有私心,總是實情相告嗎?

03《羅織經》裡媚上欺下處世法則

這個社會惡人多而善人少,我們生活在其中,如果還堅持善惡分明的原則,必將惹禍上身。因此,《羅織經》要對善惡進行重新定義,它說:「惡無定議,莫以惡為惡者顯;善無定評,勿以善為善者安。」既然善惡都是相對的,那麼就不應該忌諱世俗所譴責的惡行,能夠不在意惡評的人才能夠揚功顯名;同樣,不執著於善名、不積極匡扶正義的人也才能活得安穩,不捲入危險之中。

這個社會分為許多層級,除了最底層和最頂層之外,每個人都生活在上下層之間。上層的人掌握權力,決定了下層人的地位。生活在團體裡,只有與上級搞好關係,才能得到恩寵,進而提升自己的階層;下級則會威脅到我們的地位,如果不能駕馭他們,就會被其篡奪和取代,使自己往下跌。因此,處世的關鍵在於如何討好上級和怎樣駕馭下級。

《羅織經》認為要與上級始終步調一致才不會被其嫌惡,能夠免除禍患。其中,最好的辦法就是時刻保持忠順,而且要做到「順不避媚,忠不忌曲」。混得好的人,懂得揣摩上司的心理,並順著他的意思辦事;愚直者喜歡固執己見,逆著上級的意志去直言進諫,所以不得晉升。一個人的榮辱地位都是上級給的,要想做人上人,就不應在乎世俗的評價,甚至要做到「至親亦忍絕,縱為惡亦不讓」的地步。

至於下級,那就要用威權來壓制他們,使其畏懼而不敢有妄念。對於上級來說,與其讓人愛戴,不如令人畏懼。因為愛戴是建立在施捨恩惠之上,一旦哪天施捨不到位,愛戴就會轉變為輕蔑,甚至是覬覦;而畏懼卻不需如此,只要鞭子甩得足夠高,恐懼之心能常在,便無人敢懷有異心了。

04《羅織經》對敵人構陷的手段

「人皆有敵也」,所謂的「敵」就是與我們存在利害衝突的人。人的本性是好利的,當有人來妨礙或者直接損害到我們的利益時,敵對關係就建立了。

《羅織經》認為社會的公敵不一定是我的敵人,例如某地的一個殺人犯,他並未直接觸犯到我的利益,跟他較量是毫無意義的。但我們可以將自己的私敵轉化為國家的公敵,利用社會的力量來消滅他,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根據法令來羅織他的罪名。其中,上級的權力是最可靠的力量,而上級最痛恨的就是被欺騙與背叛。來俊臣說:「致人於死,莫逾構其反也」,只要抓住一個人的把柄,誣陷他背君叛國,就可以藉助上級與法令的力量來將其處死。

《羅織經》直言不諱地說:「人皆可罪」,只要通過殘酷的審訊,就可以編造出敵人的罪名。因為任何人都處於一定的社會關係中,所以只需逮住一個不經打的,便可供出所有人的罪名,先坐成其罪,然後再藉助別人的權力來將其清除掉,這招曾被來俊臣反覆使用,而且屢試不爽,直到遭遇了太平公主,才因疏不間親而失敗。

05敢於直面罪惡才能認清人性之惡

周興與來俊臣也像荀子和韓非一樣,認為人的本性是邪惡的。但他們不是用禮義或法度去糾正人性之惡,反而藉助法令來助長自己的罪惡。他們承認人性本惡的目的不是為了杜惡,而是更加大膽、問心無愧地去作惡。

《羅織經》是一個告密者寫的自白書,是對罪惡價值觀的坦白,它充分地將人性之陰暗面暴露在世人面前。我們分析這本書,不是為了教人作惡,而是要弄明白作惡的手段,以便用來抵禦惡人的進攻。

當我們讀完這本書後,還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著類似的觀點或者相同的做法。通過直面罪惡、認識罪惡來評估自己與惡之間的距離究竟還有多遠,如果人的本性是邪惡的,那麼我們就可以問心無愧地去作惡嗎?

相關焦點

  •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我們與惡的距離離這裡有多遠?這次我喜歡選角,劇中飾演法律援助律師的吳慷仁就是我一直認為非常樂觀的男演員,當他玩《下一站,幸福》時,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只是個男性。當他在首映式結束後接受採訪時,我認為他對這個問題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答案:「不是邪惡的惡,也不是指邪惡跟善良的標準,其實,就是我們跟「自己」的距離。」
  • 《我們與惡的距離》,只在一念之間
    網易雲音樂推薦的新歌《別讓我走遠》,借著其慵懶但不失深刻的聲線一下洞穿了耳膜,再細細琢磨歌詞,順藤摸瓜,第一時間注意到了《我們與惡的距離》。但人的無知程度卻又高低的差別,這就是所謂美德和邪惡的分野。而最無可救藥的邪惡是這樣的一種愚昧無知:自認為什麼都知道,於是就認為有權殺人。殺人犯的靈魂是盲目的,如果沒有真知灼見,也就沒有真正的善良和崇高的仁愛。
  • 跑步,我們距離猝死有多遠?
    去年跑圈猝死事件屢見不鮮,差不多平均一月就要出現一例,而今年四月份,跑團攝影師一米陽光的離去,令人唏噓,讓人不得不感嘆,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個先來,我們總以為自己很強大,在某些時候,脆弱得宛如一根飄浮不定的樹葉,讓人身不由己。面對劇烈運動,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忠於內心,清醒成長。
  • 富二代設計師用兒童脊椎製作包包: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動用多方手段徹查兒童的脊椎骨究竟從何而來,欲將接近病態的設計師送入牢獄之中。眾所周知,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存在,當這種幾乎病態的消費需求真的受到追捧後,就會有無數商人為之瘋狂,不惜觸犯法律威嚴。
  • 一光年的距離究竟有多遠?若人不藉助任何工具,走多久才走完?
    在我們的認知裡面,米、千米、百公裡都是測量距離的常用單位,但這些單位只適用於地球上的一些距離,並非適用於各個星球之間的距離單位計算。因為我們知道宇宙是非常大的,這些單位是遠遠測量不出宇宙的距離,所以用地球上的單位去測量宇宙中的距離顯然是不適合的。
  • 我們怎麼知道星星有多遠?
    )星星離我們有多遠?舉例來說,假設有一條難以渡過的大河,三角測量的方法可以讓我們在河的這一邊測定出到對岸建築A的距離。在河岸這邊找兩個不同點B和C,分別測量建築A在哪個方向,如此我們可以得到角CBA和BCA的大小。已知BC之間的距離,測量點B、C加上建築A可以畫出一個三角形。利用正確的比例尺即可由畫出來的三角形求出AB之間實際的距離。
  • 毒品距離我們有多遠?請看赤峰的禁毒戰果
    毒品距離我們有多遠?來源:紅山晚報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毒品距離我們有多遠?
  • 我們與外星文明之間,究竟有多遠?
    外星文明,究竟是否存在? 雷達是一個可供選擇的方法,事實上它也是眾多可以更好監測到我們的(外星人所擁有的)方法,儘管它們需要在很近的距離中,大約在一百光年之內,且確實需要一個極大的射電望遠鏡才可以接收到信號。當然,除非它們意外地接收到阿雷西博信息。但阿雷西博信息發出的聲音就像老鼠的叫聲一般微弱。
  • 「綠水青山」距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比如,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往往在生產與發展中就成為了汙染排放的較大來源,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自然也應擔起相應責任。朗汀園林作為一家有文化、有溫度的生態家具服務商,也一直在踐行著「敬畏生命,尊崇自然」的生態理念。 合肥包公祠生態空間裝飾▼
  • 致敬人類對未知的探索:從地球到月球,究竟有多遠?
    美國東部時間1969年7月20日16時17分43秒(北京時間21日4時17分43秒),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駕駛的鷹號登月艙著陸在月球表面,距離燃料耗盡僅剩20秒。他們與休斯敦之間,隔了一個地球到月亮的距離,平均數值為384 400千米。這樣的距離對常人來說毫無概念,因為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生活經驗。
  • 賽龍舟距離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究竟還有多遠?
    競技性,觀賞性還有沁入其中綿延不斷地中華民族濃濃文化的獨特性,賽龍舟這項很中國的民俗加競賽的項目正在呈現更多的內涵,龍舟競演活動和賽事對於舉辦地地經濟發展的拉動以及文化助推都有更出色的表現。盛世龍舟,已經成為共識。
  • 我們和佛菩薩的距離有多遠?
    仁波切藥師佛節日的開示《我們和佛菩薩的距離有多遠?》
  • 你距離「好皮膚」究竟有多遠?如何一步步接近好皮?
    你距離「好皮膚」究竟有多遠?如何一步步接近好皮? 這款BB霜雖然只有2個色號,可是這是專門針對亞洲小仙女肌膚的,絕對可以滿足小仙女的需求。有一定的防曬功能,比較輕薄,很適合夏天使用哦。本來我覺得水粉霜就已經很滋潤了,結果人家不滿意又做了一個升級,在更加滋潤的前提下加強了持久度和遮瑕力!不過遮瑕還是不要抱太大希望,畢竟是一個水潤輕薄型BB霜,還要求那麼多幹嘛呢。粉質非常細膩上妝非常清薄,遮瑕度大概就三四成吧,這種保溼粉底就不要要求太多了。
  • 我們與惡的距離和那些隱秘的角落
    法律人羅翔在他的《圓圈正義》中說,正義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概念,有其自在屬性,並非人主觀設計。人們離正義或者邪惡有多遠,一個人行善或作惡,那份敬畏之心如何養成如何守護?包括來惠利案件真相大白後,緊跟著出現的令人咋舌的"兩噸水伺候"、"化糞池警告"之類的貌似戲謔實則惡臭的網絡梗,背後又是怎樣的一群人,甚至一大群人?今天人們的悲歡是如何相通的?
  • AirPodsMax多遠距離有效 最長接收距離是多少
    AirPodsMax多遠距離有效 最長接收距離是多少 蘋果AirPods Max是一款無線藍牙頭戴式耳機,和其他大多數藍牙耳機一樣
  • 天空中的大勺子,北鬥七星,它們有多大?距離我們有多遠?
    我們都知道,每顆星星都有自己的名字,那麼組成北鬥七星的每一顆星星都分別叫什麼名字呢?它們分別距離地球多遠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夜空中,我們能夠看到的星星(肉眼可以觀測)一般都是恆星因為它們自己就會發出光和熱,所以我們能夠在黑漆漆的夜晚看到它們,通常情況下,它們發出光和熱的原理和太陽類似,一般都是進行核聚變。
  • 愛能克服遠距離,多遠都要在一起
    電影《遠距離戀愛》中的一句臺詞如是說道,「天各一方又如何?我在這裡,你在那裡,我們遠遠的相愛就是了。」我不知道其他異地戀的情侶們看到這句話是怎麼想的,應該是覺得很暖心吧。鄧紫棋的《多遠都要在一起》裡的歌詞說,愛能克服遠距離,多遠都要在一起。
  • 距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這個預測的雲團可能擴展到三分之一太陽到下一個1000到100000個天文單位星系那麼遠的距離,我們沒有確切的知道它從哪開始從哪結束,大視角來說,地球距離太陽大約是一個天文單位(大約9300萬英裡或1.5億公裡)。圖解:奧爾特雲和太陽系各大行星及最接近的兩顆恆星的相對距離示意圖。圖中橫軸以地日距離(1 天文單位)為比較基準,依對數尺度繪製(非等比例的線性尺度)。
  • 高速路上,大貨車的剎車距離究竟有多遠?卡車司機:離我遠一點好
    高速公路有多大的距離?卡車司機:離我遠一點好。大卡車是常見的問題,開車的人都知道,在路上遇到大型卡車時要儘量遠離,否則危險很重,特別是在高速公路上,大型卡車幾乎都是危險源,很多司機經過大卡車司機旁邊都會嚇破膽戰鬥,事實上,如果遵守交通規則的話,請不要隨意改變道路,大型卡車也沒那麼可怕,大型卡車本身質量大,裝載量大,剎車的距離變長的話,每年在高速公路上都會發生數不清的大型卡車交通事故,高速公路上大型卡車的剎車距離到底有多遠?
  • 一分鐘了解「6英尺」的社交距離到底有多遠?
    Max Pepper/CNN | CNN Wire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我們與他人保持6英尺的距離,以降低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但是——我們要如何判斷我們與他人的距離足夠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