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科普】孩子喜歡眨眼、聳肩、做鬼臉,不是賣萌是抽動!

2020-12-23 騰訊網

「目前已有100000+的家庭關注我們」

「寶寶,不要一直眨眼睛。」

「寶寶,不可以一直做鬼臉哦。」

「媽媽已經和你說了很多次哦,不可以在公共場合做奇怪的動作。」

在廣州天使兒童醫院門診大廳裡,一位媽媽在「教育」寶寶,隨著寶媽的一聲嘆息,感受到她的耐心已消耗完畢。

這位寶媽說,孩子抽動症一年多了,剛開始沒重視,後來越來越嚴重後,才帶孩子看病,在老家治病花了五六萬了,反反覆覆也沒痊癒。於是便帶孩子過來廣州看看,希望孩子能儘快康復。

孩子眨眼、吸鼻子、清嗓子、扭頭……面對這些抽動症的怪異表現,家長偶爾擔心:孩子的這些小動作是正常的嗎?會不會被人笑?

其實眨眼睛是抽動症的初期症狀,此時常常被家長忽略及誤解為孩子的習慣性「小動作」,導致抽動症病情加重,進一步的引發孩子其他部位的無意識抽動,如皺眉、歪嘴、聳肩等,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動行為改變。

時曉俠主任表示,不自主、無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縮,是抽動症的表現。家長不要忽視。

抽動症的危害,可能比你想像中要大

1.身體變化:

長期抽搐會導致兒童的眼睛,嘴唇,頸部,四肢和其他肌肉變形或僵硬。恢復正常需要很長時間;嚴重的病例甚至可能影響骨骼的正常發育,從而錯過矯正的機會。

2.精神問題:

抽動症的兒童常被同學嘲笑和奚落,導致兒童自卑,時間越長,孩子會變得孤獨,不願與他人交往,乃至對訕笑者發生報復、敵視心思,成年後甚至發展為精神分裂症。

3.學習困難:

抽動和不自主發聲導致注意力渙散,嚴峻抽動使患兒的眼睛很難盯在書本上,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影響課堂秩序,遭到同學、教師的歧視或訕笑,逐步厭學、逃學。

4.溝通障礙:

隨著年齡的增長,社交和人際交往的規模逐漸擴大,兒童會有一些高層的的情感體驗。如果孩子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特別是如果抽動症沒有得到控制,就會出現自卑感。社會畏縮,行為不成熟,溝通困難,口吃以及道德和紀律問題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社交互動和人際關係。

幫助孩子樹立對抽動症狀的正確認識

有過抽動的孩子,他們會遇到同學模仿抽動的症狀、並且把抽動的症狀當作好玩的遊戲。正確的認識可以幫助他們應對同學的「小作弄」——我爸爸媽媽說了,我這是抽動症,是生病了,需要看醫生的。

抽動症會影響孩子的身體,思想和觀念,並且這些損害會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對孩子的損害非常嚴重。如果不小心,將引起更大的問題。家長應該高度重視抽動症的傷害,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和及早康復。

家長可以這樣和孩子說:「你現在總是眨眼/清嗓子...就像感冒發燒一樣,是個疾病。這個病需要定期去看醫生,還需要調整一些日常的生活習慣,才能快一點好起來。」

時曉俠主任提醒

小兒抽動症每年都在逐步的增長,原因是因為家長對於抽動症的危害的忽視和不重視。抽動症之所以損害大就是因為醫治不及時、不徹底,孩子病況逐步惡化。現在關於抽動症醫治,有一條公認的原則,那就是:早發現,早醫治,早恢復。

求醫路上,總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選擇

康復可以離您很近也可以很遠

關鍵在於您如何來選擇

勿讓健康毀在選擇

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不自覺聳肩、眨眼,警惕抽動障礙
    原標題:不自覺聳肩、眨眼,警惕抽動障礙   10歲的小明(化名)最近一直不自覺地聳肩、扭脖子,喜歡眨眼睛,家人以為他電視看多了,眼睛乾燥,特意買了抗疲勞的眼藥水,結果仍然不見好轉。爸爸媽媽以為他故意做鬼臉,多次訓斥他,也仍舊沒有奏效。爸媽只好帶他來到江蘇省人民醫院婦幼分院兒童保健科。
  • 做鬼臉、頻繁眨眼、發出怪聲……警惕抽動症給孩子「搗蛋」
    清嗓子、頻繁眨眼、聳肩、異常發聲、做鬼臉……這群孩子在開學第二天就被老師「請家長」,說是擾亂了課堂紀律,太不聽話。可事實真是如此?案例我們不是「搗蛋鬼」,只是得了「抽動症」開學季,本該是開心、充滿希望的日子,然而在鄭州市中醫院兒科門診,一位家長卻「火冒三丈」。
  • 孩子經常眨眼搖頭,是抽動嗎?
    東東這樣的狀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他平時做事情總是拖拉,注意力分散,比如做手工經常是做一會兒,就去那其它東西玩,玩一會又回來繼續手工,經常別人都弄好了,他才剛剛開始;別人和他說話時,他也常心不在焉;平時粗心大意、丟三落四,經常會把家裡的東西翻得亂七八糟。在跟小朋友一起玩的過程中,他還喜歡挑眉毛、聳肩、眨眼、搖頭,大家都覺得他太愛做「鬼臉」了。
  • 不停搖頭、聳肩、擠眉弄眼,警惕抽動症
    孩子總是經常不自主的搖頭、聳肩、不聽話、嗷叫、甚至打人,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很多家長認為這是孩子調皮的表現或是在外面學來的壞習慣,抱著僥倖的心理,認為孩子懂事後自然會改。同時我們也發現部分家長會及時幫助孩子糾正,但有些孩子不但沒改,反而變本加厲。
  • 【抽動症】發現自家孩子頻繁眨眼,我們該怎麼辦?
    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 Q: 經常有家長諮詢天使君,自家孩子頻繁眨眼是怎麼回事,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個問題。
  • 泉州:8歲男孩一直做鬼臉清嗓子 沒有同桌成績下降
    閩南網11月25日訊(閩南網記者 尤燕姿)8歲男孩一直做鬼臉、聳肩,還一直清嗓子、眨眼睛,上課的時候不停地扭動,不僅影響同桌,還影響到自己的學習,同桌換了一波又一波,學習成績也不斷下降。原來,這是小兒抽動症在作祟。
  • 孩子頻繁清嗓子、眨眼、說髒話…警惕是抽動症找上門!-重慶小米熊
    國內超百萬人患「抽動症」有人1分鐘扭頸62次小兒抽動症又稱抽動穢語綜合症、妥瑞氏症(Tourette症候群)。>口出穢語2 、動作抽動動作上的抽搐表現為一些不自主的運動,通常發生於面部和頸部的肌肉,比如:聳肩、眨眼,以及甩手臂、踢腿、甩頭等
  • 孩子頻繁出現眨眼、嘴角抽動、發怪聲,家長一定要注意!
    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 「醫生,我家孩子最近老是眨眼、搖頭、清嗓子,家裡人都跟著難受,說了他也沒用,這到底是怎麼了?」 在門診室,經常有家長焦急地詢問。
  • 寶貝頻繁刻板眨眼,是在賣萌嗎?警惕兒童抽動障礙!
    可能不是「熊孩子」,而是生病了。 開啟今天的小科普前,請大家先看下面幾張圖片,寶貝眨眼睛是不是非常萌、非常可愛?有沒有發現視頻裡的孩子眨眼睛、努嘴等動作非常刻板且有不適感? 沒錯,這個男孩以頻繁且持續地眨眼、擠眼,伴面部抽搐為主要表現,是典型的Tourette症候群(TS),該病最早於1885年由法國醫生Georges Gilles de la Tourette報導和描述,是抽動障礙的主要亞型。
  • 秋季抽動症高發期,孩子頻繁眨眼清嗓子?可能是患了抽動症!
    在10個孩子中:有2個孩子是老師不建議上學,在家不自主罵家裡人,喜歡跳舞或總是無故大笑,無法融入集體;有7個孩子是因為抽動症狀的存在被學校同學嘲笑、霸凌,產生嚴重的社交性迴避和退縮,不願去學校;有4個孩子是因為在學習剛開始,課業壓力導致了疾病加重,父母擔心孩子身心健康。
  • 7歲男童愛「擠眉弄眼」 原來是患上抽動障礙
    記者徐睿捷 李文秀,通訊員薛源,編輯溫碧瑩孩子總是愛擠眉弄眼「做鬼臉」、搖頭聳肩、沒事還總清嗓子,不少家長認為這些「小動作」是孩子故意調皮,家長制止無效後甚至責罵。武漢兒童醫院專家表示,這些愛「擠眉弄眼」的小孩並不是故意調皮,而是患上了「抽動障礙」。
  • 患有抽動的症狀是什麼
    患有抽動的症狀是什麼 時間:2020-11-18 14:13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 抽動症的症狀有哪些,怎麼判斷有抽動症,家長不知道兒童抽動症的症狀表現,就不能及時發現孩子患有抽動症,也會因此耽誤抽動症兒童的治療,因此,了解兒童抽動症的症狀表現是治療的基礎.下面讓太原天使兒童醫院醫師就為大家詳細介紹抽動症的表現
  • 重慶抽動症的治療:孩子頻繁眨眼、皺鼻子、咧嘴是怎麼回事?
    孩子五官抽搐,擠眉弄眼,成為「表情帝」; 孩子無心學習,焦躁不安,每天渾渾噩噩;孩子飽受同學的排擠和嘲笑,越來越孤僻;別讓這些無法控制的怪動作,影響孩子正常的生活和健康的成長!
  • 5歲男孩總愛搖頭聳肩清嗓子,原是抽動症在作祟
    楚天都市報5月17日訊(記者 鄭晶晶 通訊員 陳彥西)總是不自主地搖頭聳肩,不停地眨眼睛、吸鼻子,喉嚨裡發出怪叫聲......近段時間,5歲男孩青青的這些連續不斷的「惡作劇」令家人頭疼不已。日前,家長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後,才知孩子原來是患上了小兒抽動-穢語症候群。
  • 孩子總愛擠眉弄眼?不是調皮可能是抽動症作祟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然而有些孩子總愛「擠眉弄眼」,怪動作頻頻,甚至發出各種怪聲,家長就要重視了,這可能不是天性使然,而是兒童抽動症的表現。家長可能會疑惑,調皮、貪玩不是小孩子的正常行為表現嗎?抽動症的特徵是患兒全身肌肉不自主地、快速、反覆的抽動。從症狀表現來說,分為運動性抽動和發聲性抽動。眨眼睛、皺眉、襟鼻子、聳肩、搖頭、鼓肚子、甩胳膊、甩腿等,是運行性抽動的症狀表現;清嗓子、發怪聲、學動物叫聲、罵人等發生器官的抽動,也就是所說的發聲性抽動。結合臨床症狀和病程來看,抽動症又分為三大類。
  • 北京天使醫院 抽動症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危害?
    核心提示:抽動症患兒很多時候都會因為一些怪異表現遭受很多歧視,比如擠眉弄眼、搖頭聳肩、甩手點頭、踢腿扭動身體、愛說髒話等,嚴重的患兒還伴有喉頭作響,常不由自主地發出「哼」、「啊」、「咳」等異常聲音。隨著病症加重,孩子將多動、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焦慮,甚至傷害自己。
  • 孩子出現這些怪癖,要小心:兒童抽動-穢語症候群
    爸爸說:「老師反饋孩子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怪動作也多,眨眼睛、聳鼻子,搖頭扭肩膀」。正在爸爸描述孩子怪異行為的時候,孩子不停地擠眉弄眼,爸爸瞬間惱怒,揮手對著孩子的肩膀就是一巴掌:「哪來那麼多毛病!」當時就把孩子打哭了,可是沒過幾分鐘孩子又開始頻繁眨眼。
  • 4歲男童擠眉弄眼說髒話 醫生:是抽動穢語症候群
    但最近,多多開始出現頻繁眨眼、噘嘴等小動作,有時候還經常說髒話,教育、勸阻都不管用,讓家人覺得很奇怪,就帶他到醫院就診。經過一系列檢查,醫生初步診斷,多多是患上了「抽動穢語症候群」。醫生表示,這種病情可能與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家庭管教過嚴等因素有關係,希望家長可以和孩子多多溝通。
  • 孩子經常眨眼睛做鬼臉,真的還因為調皮嗎?聽聽兒童主任怎麼說!
    近些年來,看診抽動症的孩子增多了,遇到這樣一個小女孩:特別可愛,但有個毛病,總眨眼睛,總做怪動作,診斷是抽動症。孩子媽媽嚇壞了,說:「滴了眼藥水,吃過藥,總不見好,醫生這可咋整啊?」家長先別著急,我這邊給家長分析一下。
  • 中醫治療抽動症 給孩子一個健康童年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有些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不自覺的眨眼、噘嘴、搖頭、聳肩、清嗓子等表現。「這很可能是小兒抽動症在作祟。」威海市中醫院兒科主任李霞提醒家長,遇到上述情況應及時帶孩子就診,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