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愛喝茶是世界聞名的。茶的故鄉並不在英國, 而是在中國。中國是種茶、制茶和飲茶最早的國家。據說茶是查理二世的王后凱薩琳帶到英國的。凱薩琳出嫁時從東印度公司購買了中國紅茶,把它帶到英國王宮。她把喝茶當作一種宮廷樂趣。
不久,英國朝廷大臣、貴族、社會名流紛紛效仿喝茶的風氣逐漸遍及全英國。到今天飲茶已經是英國人所喜愛的消遣方式。一位英國劇作家曾經說過:「While there is tea, there is hope.」有茶就有希望。喝茶在英國已成為一種習慣一種風俗。
茶的重要性也體現在英語中並逐漸融入到英國文化中。英語中經常出現許多與tea 有關的短語如: sb『s cup of tea 指正合口味、正中下懷。for all the tea in China指「無論……也不……」。
英國人喝茶比較定時不像中國人那樣隨時隨地都可以喝茶。英國人習慣於三餐兩茶。每天人們工作、學習一段時間後需要停下來休息一刻鐘左右喝杯茶吃點東西,這段時間叫 Tea Break茶休。茶休分為Morning Tea上午茶和 Afternoon Tea下午茶。
上午茶一般在上午10點半左右,下午茶一般在下午4點左右。喝下午茶的習 慣 源 於 一 位 女 公 爵Duchess of Bedford,她每天在午餐和晚餐之間總感到有點餓於是就在每天下午4點左右喝點茶吃點點心。
這種習俗馬上在英國盛行起來成為今天的Afternoon Tea。英國人喝茶與中國人不同。中國人大多喜歡喝清茶即不往茶裡加任何東西;而在英國人們主要喝奶茶衝茶時先在茶裡放少許牛奶,再放熱開水。
講究的英國紳士認為英國人在小飯館或快餐店一邊吃飯一邊喝茶是不文雅的他們認為吃飯時不能喝茶。英國人和朋友交往時最喜歡請朋友喝茶。一些家庭喜歡在周末下午請朋友共享茶舉行一個小小的Tea Party茶會。
這種非正式的茶會少則二三人多則數十人。主人在廚房將茶和各色點心準備好後用茶車( Tea Wagon)推 到 客廳或戶外供客人們享用。客人們一邊品茶一邊聊天一起度過一個愉快的時光。
前不久,英國劍橋大學校盯長亞歷克·布羅厄斯爵士訪問北大,與北大許智宏校長共同作客《實話實說》。從兩位學者的侃侃而談中,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和平民百姓不僅領略到東西方大學文化對話所迸發出來的精妙與睿智,而且被世界頂級名校的精神和風採所深深折服。
下午茶是劍橋已經保持了一個多世紀的傳統,堪稱該校的神來之筆。這種由校方出資、安排,讓教授們在安逸的氛圍下,一塊吃點心、喝茶、聊天的形式,表面看來是一種休閒,但教授們一起喝茶時產生的創意卻實在不可小覷,有些價值連城的成果,其創造的萌芽就是在喝下午茶時產生的。
桑格教授坐在劍橋校園那紅褐色磚樓裡悠然地品著下午茶。他一邊聽著其他系教授們高談闊論,一邊若有所思地想著什麼。桑格曾因為成功地測定了胰島素的分子結構而榮獲1958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
如今,他正致力於核昔酸結構的研究,即破譯DNA的密碼,該項研究在生物化學領域具有革命性意義,而這項研究到目前為止基本上還一籌莫展。
此刻,桑格教授的目光被窗外一幢建築上葉子快要凋零的爬山虎吸引住了,他喃喃自語;「爬山虎雖然凋零了,但明年春天它還會發芽的。可是核著酸的結構會是什麼樣子,會不會是像爬山虎那樣沿著一個方向向前延伸的。桑格忽然似乎有點什麼靈感。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劍橋很多教授許許多多的靈感就是在喝下午茶時產生出來的,劍橋的學者們都有著深深的「下午茶」情結。下午茶讓校方和學者們各得其所。
當然,喝下午茶所產生的創意並不可能都獲得諾貝爾獎,甚至並不都具有真正科學的價值,但這種自由自在,任思維馳騁的方式,以及喝下午茶時提出的創意的潛在重要性卻是不可低估的。
亞歷克·布羅厄斯校長曾驕傲地說:「光是喝下午茶我們就喝出了六十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