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散文:初秋說中秋

2020-12-22 80散人

近來時常加班,所以回家總是在晚上,習慣了晚歸。初秋的夜晚,開始有了明顯的涼意。天氣好的時候,還能遇上明月當空的情景,淡淡的月色,與路燈相映成趣,慢慢走上一段路,有種很特別的心情。

細細一算,中秋已是近在咫尺,等月亮一圓,中秋節就到了。

其實,初秋與中秋,並無太大區別,都有著濃濃的秋意,只不過中秋多了一層濃濃節日氛圍。在一年的四季更替中,中秋一過很快就是重陽,深秋來臨,真正到了秋風掃落葉的時候。

因此眼下的這個時節,也可以說是最為愜意的季節,該成熟的都已成熟,該綻放的也盡情綻放,春去秋來,花開花謝,說不盡的秋天好景致。

隨著中秋節的臨近,節日的氣息開始漸濃,小街小巷商場裡月餅提前上了架,家鄉的朋友也打來電話詢問中秋回不回家過節。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若論氛圍最為濃厚的,除了春節就是中秋了,中秋節有著特別的意義,是團圓的節日。一到中秋,吃月餅、賞明月、話團圓,那時必不可少的環節,大家都可以美美地享受一回歡聚的樂趣。

在我的家鄉,中秋節前後,正是忙碌的收穫季節,門前院後的核桃、板慄、向日葵都已成熟,從樹上自然脫落。在中秋節這天,人們習慣把這些堅果、水果,還有月餅用簸箕端上來一大籮,一家人圍坐在院子裡,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也許不過如此。

對於長期在外的遊子,那種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受,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強烈。對於我來說,雖然每個中秋都會有一個小長假,但多半是不會選擇外出遊玩的,因為每年的這個時候,回家鄉就是最為愜意的事情。

還記得小時候,物質很匱乏,中秋吃月餅就是我跟弟弟心中最幸福的時刻。為了買到便宜的月餅,都是父親在中秋當天臨近傍晚的時候才上街去買,買來的月餅有五仁、棗泥、玫瑰等。那時候的月餅,印象中又硬又幹,儘管不怎麼好吃,但仍吃得津津有味。

反而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面對琳琅滿目的各式月餅,卻很少吃了。

工作以後,每年老家的月餅都是由我來購置。每到中秋,都不會忘記捎回軟軟甜甜的月餅,有鮮花餅、火腿餅、大餅,盒裝的、散裝的,都讓父親嘗一嘗。

成家以後,中秋假期,都要與愛人帶上小孩趕回老家,一來為了團圓相聚,一家人一起過中秋,二來讓父親與他的孫女多聚一聚,一解父親心中對孫女的想念。

中秋,有最真摯的親情,有最美好的回憶,也有最深情的祝福。過中秋的那種心情,或許只能用才子蘇東坡的詞語來表達:「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相關焦點

  • 【散文隨筆/李漢文】我愛遼籃
    然而,近年來遼寧逐漸落伍了。往小處說,是小夥子們在不停失敗之後的圓夢,是苦盡甘來。往大處說,這是對遼寧一省的激勵。遼寧一直是體育大省,人才輩出,但經濟水平的發展一直阻擋著他們成為職業體育時代的勝者。這就是為什麼,遼寧男籃身上承擔的期待仿佛已經超出了體育的範疇。這一夜,遼籃奪冠,這是遼寧人不屈的綻放。
  • 【散文·遊記】鸛雀樓聽鸛雀鳴
    水平(戶口簿如此,將錯就錯)30年爬格子,初通文墨,公文、新聞、雜文(詩詞、散文、隨筆),敢說安身立命,不求成名成家。華牌(拱豬)技長,太鋼比賽三連冠;收藏(毛澤東出版物、文革瓷)頗豐,家中藏書五書櫃。從小喜文藝、愛唱歌,但難遂願。近年,公園、室內中老年合唱團隊風起雲湧,哥倆樂此不疲。有文字把弄,有歌曲狂飆,平生足矣!
  • 散文情感質量的高低取決於什麼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鑑於學養的差距和知識背景的不同,新時期的散文整體上也許少了些「幽默」的品質,但卻增強了「體驗性」「內向性」品格和特徵。所以,囿於本人見識,感覺散文越來越多的是女性作家,似乎散文,特別是小散文,更能與女性的那種「柔美」相互共鳴。而大散文,多是男性的天下,要麼是大情懷的家國天下,要麼是走向式微。
  • 中秋的新意-劉先暢
    中秋的新意劉先暢9月18日,在飛機上看到2020年第9期《中國民航》雜誌,上面有一篇文章叫《秋天的新意》。文章開頭說,這個秋天,國內科技產品迎來了新一輪熱潮,對那些樂於嘗鮮的科技愛好者來說又有了不錯的新選擇。隨後,文章圖文並茂、言簡意賅地介紹了空氣檢測儀、藍牙溫溼度計、空氣淨化器、智能恆溫電吹風、智能淨水器。
  • 【散文隨筆】陳永盛隨筆二則
    主編絮語寫作真的沒有什麼條條框框,對我們百姓而言,不需要什麼技巧,更沒有什麼秘訣,你只要識字,能比較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把看到的、想到的說出來
  • 散文朗誦《故鄉的月亮》文/張蘭洲,誦/蘭公子
    原創星火文苑星火文苑文學平臺今天歡迎光臨薦賞張蘭洲佳作散文隨筆《故鄉的月亮》文/張蘭洲我熱愛我的故鄉,更喜歡中秋時節蒼穹中那光潔如水般的月亮。有人說,月亮是故鄉的影子。月光裡有母親甜蜜的笑臉,月光裡有父親如彎月般的脊梁。月光裡有村子裡的一排排小屋和小屋頂上煙囪裡冒出的嫋嫋炊煙。月光裡有許多茂密蔥綠的樹木和那一眼望不到邊的莊稼苗。月光裡有妻子在遠方的深深眷念和兒女對一位父親的深情期望。從小我生在故鄉,對故鄉早已有了密不可分的情緣。
  • 平湖秋月(散文)||山東 耿清瑞
    散文·隨筆夜幕降臨,玉兔東升,金平湖像一隻靈動的如意靜臥在月光下。 金平湖位於金鄉縣城東5華裡處,是縣域內9個湖中面積最大的。這裡遠離喧囂,連月光似乎都比別處皎潔好多。特別在這中秋季節,蒼穹墨藍,皓月當空,月光與湖水交相輝映,正是「一色湖光萬頃秋」。
  • 也談中國古典散文
    但是,儘管我們用「創造」這個狀詞來加以區別,在古代文學裡,創造文學作品的散文,可以說是不存在的。每一部中國文學史,都會從先秦文學講起,其中的韻文部分是《詩經》和《楚辭》,這是創造文學作品,散文部分講的是哲學和歷史,總的說來全不是創造文學作品。
  • 這屆年輕人怎麼不愛讀散文了?
    我問12歲的兒子為什麼不喜歡讀散文,他說,因為說雖然文字優美,但莫名其妙,最惱火的是每套卷子閱讀理解大題都是散文,絞盡腦汁去思考「這段話有什麼深層含義」、「這篇文章看似寫.....,實際寄託了作者的什麼精神?」.......
  • 上遊夜雨丨中秋的新意 - 劉先暢
    中秋的新意劉先暢9月18日,在飛機上看到2020年第9期《中國民航》雜誌,上面有一篇文章叫《秋天的新意》。文章開頭說,這個秋天,國內科技產品迎來了新一輪熱潮,對那些樂於嘗鮮的科技愛好者來說又有了不錯的新選擇。
  • 隨筆 | ​妙月:溫哥華印象
    他說可找到你了,問我是哪一家的,因為他不認識我,只能根據垃圾間監控裡的我,在樓門口看著找我。我不知發生什麼事了,就停下認真聽他說話。他說,你那天扔垃圾有問題,我說我按要求扔的呀,他說垃圾放對了,但是把垃圾倒出來後,應該把塑膠袋單獨放在另一個垃圾桶裡。我趕緊說不好意思,初來乍到,沒有注意垃圾袋的問題。他說,你的家人沒有告訴你嗎,我說我拿垃圾出來他們不知道。
  • 散文薈|阮勝明:教師和寫作
    書中說:「寫作是優秀教師的一項基本能力,能不能寫作是一個教育家和一個教書匠的基本區別。作為知識分子,一個優秀教師的全部尊嚴在於擁有思想。如果說身體是軀體的存在,那麼文字所承載的思想是精神的存在。而且作為思考和思想的物化,這是一種永恆的生命價值和生命存在。」對於「教師應該如何寫作」,高老師主張「真誠地寫自己的生活和思想」。
  • 散文隨筆:四季變奏曲
    大地啊,山川,沒有什麼言說,熱鬧的來,寂寞的去,一片陽光一顆小草,那片月光裡沒有任何的消息。世事如浮塵,熙來攘往的人群,各自忙碌自己的前程,奔走自己的生活。遊走的時光,遺失的青春角落裡,那張揉的皺皺巴巴的破爛不堪的,灑滿年輕歡笑和淚水的青春潑墨畫,沒了顏色。
  • ​陳定乾:姜畲白菜|散文苑
    明代李時珍引陸佃《埤雅》說:「菘,凌冬晚凋,四時常見,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謂之白菜。」所以白菜也稱之為「菘」菜。白菜19世紀傳入日本、歐美各國。如今的白菜種類很多,北方的白菜有山東膠州大白菜、北京青白、東北大矮白菜、山西陽城的大毛邊等。南方的白菜是由北方引進的,其品種有烏金白、蠶白菜、雞冠白、雪裡青等,都是優良品種。白菜為東北及華北冬、春季主要蔬菜。
  • 教學經驗的智慧總結——評《幽蘭隨筆》
    餘三定姚嶸作為一位資深、優秀的高三語文老師,她著的《幽蘭隨筆——一位高三語文老師的教育情懷》,凝結了她平常從事教學和教研工作的心血,是她獨立思考的成果,是她教學經驗的智慧總結。該書由三編組成,各編表現出各自的特質和特色:第一編「語文教材的創造性解析」,主要顯示出著者對語文教材解析的獨特見解;第二編「高考作文的深度性探索」,主要是著者對高考作文的體驗性探索;第三編「閒情逸緻的原創性抒寫」,由若干散文和詩歌組成,展現了著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審美情趣和詩意地棲居。
  • 《竹海文藝》第1629期‖上海分社社長劉俊萍:隨筆(散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竹海文藝,ID:zh-wy201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隨筆文/上海分社社長:劉俊萍(上海)圖片:網絡夢想雖小,也需要細心呵護,只要不停澆灌我用紗布小心翼翼地將它們包裹,內心的悸動就像是給一個新生兒穿衣,充滿了無以言說的喜悅和對未來美好的希冀。如今,它們越來越蔥蘢,離花期也越來越近了!我想,所謂夢想,也像是水仙花小小的根莖吧?
  • 王路梅:愛情的模樣|散文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文學天空散文隨筆
  • 散文| 王金勇:緣分的天空
    兩口子從最初的新婚燕爾如漆似膠,到磕磕絆絆的七年之癢八年之痛,再到對接得嚴絲合縫,直至融為一體誰也離不開誰……你說,突然失去了根植在生命裡的東西,誰又能輕易適應呢?睹物思人,傷心欲裂,我們坐在陽光下也會倍覺寒冷,縱算高壽又怎能抵已死的心?有一天,我們痴呆了,老態龍鍾地留著口水卻渾然不覺,又有誰會不離不棄地用心區擦拭呢?緣來緣去緣如水,惜緣隨緣莫攀緣!
  • 蔡維忠的散文世界
    這樣一位科學家,近年來成為美國《僑報》及《北京晚報》的專欄作家,散文發表於《當代》《散文》《光明日報》《讀者》等海內外報紙雜誌,隨筆集《美國故事》深受讀者喜愛。蔡維忠足跡遍布幾大洲,從紐約的長島,到大海彼岸的家鄉。他喜歡穿越在時空的隧道裡,寫自己遇見的人、看見的事,洞察世界的前因後果,揣摩地球和人類命運的未來。
  • 韓國傳統中秋 VS 疫情下的中秋
    它的「地位」可以說和中國春節甚一樣,甚至更加隆重,象徵著豐收和感恩,在節日習俗上也和中國有很多不同。今天小就編要為大家介紹一下,韓國的中秋節。同時秋夕也被叫做中秋節,因為秋天可以分為初秋、中秋、終秋三個節氣。秋夕在陰曆8月屬於中秋,所以起了這個名字。秋夕對於韓國人來說,不僅代表著豐收,同時也代表著感恩,是個非常隆重的傳統節日。所以,8月中旬的當天,公主和婦女們通宵達旦跳著圓圈舞,眾人一同賞月、歡慶. " 後來慢慢演變成秋夕,到了朝鮮時代,中秋已經成為韓國最重要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