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時常加班,所以回家總是在晚上,習慣了晚歸。初秋的夜晚,開始有了明顯的涼意。天氣好的時候,還能遇上明月當空的情景,淡淡的月色,與路燈相映成趣,慢慢走上一段路,有種很特別的心情。
細細一算,中秋已是近在咫尺,等月亮一圓,中秋節就到了。
其實,初秋與中秋,並無太大區別,都有著濃濃的秋意,只不過中秋多了一層濃濃節日氛圍。在一年的四季更替中,中秋一過很快就是重陽,深秋來臨,真正到了秋風掃落葉的時候。
因此眼下的這個時節,也可以說是最為愜意的季節,該成熟的都已成熟,該綻放的也盡情綻放,春去秋來,花開花謝,說不盡的秋天好景致。
隨著中秋節的臨近,節日的氣息開始漸濃,小街小巷商場裡月餅提前上了架,家鄉的朋友也打來電話詢問中秋回不回家過節。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若論氛圍最為濃厚的,除了春節就是中秋了,中秋節有著特別的意義,是團圓的節日。一到中秋,吃月餅、賞明月、話團圓,那時必不可少的環節,大家都可以美美地享受一回歡聚的樂趣。
在我的家鄉,中秋節前後,正是忙碌的收穫季節,門前院後的核桃、板慄、向日葵都已成熟,從樹上自然脫落。在中秋節這天,人們習慣把這些堅果、水果,還有月餅用簸箕端上來一大籮,一家人圍坐在院子裡,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也許不過如此。
對於長期在外的遊子,那種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受,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強烈。對於我來說,雖然每個中秋都會有一個小長假,但多半是不會選擇外出遊玩的,因為每年的這個時候,回家鄉就是最為愜意的事情。
還記得小時候,物質很匱乏,中秋吃月餅就是我跟弟弟心中最幸福的時刻。為了買到便宜的月餅,都是父親在中秋當天臨近傍晚的時候才上街去買,買來的月餅有五仁、棗泥、玫瑰等。那時候的月餅,印象中又硬又幹,儘管不怎麼好吃,但仍吃得津津有味。
反而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面對琳琅滿目的各式月餅,卻很少吃了。
工作以後,每年老家的月餅都是由我來購置。每到中秋,都不會忘記捎回軟軟甜甜的月餅,有鮮花餅、火腿餅、大餅,盒裝的、散裝的,都讓父親嘗一嘗。
成家以後,中秋假期,都要與愛人帶上小孩趕回老家,一來為了團圓相聚,一家人一起過中秋,二來讓父親與他的孫女多聚一聚,一解父親心中對孫女的想念。
中秋,有最真摯的親情,有最美好的回憶,也有最深情的祝福。過中秋的那種心情,或許只能用才子蘇東坡的詞語來表達:「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