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三連擊: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2021-01-12 文思匯談
總有問號伴隨著我們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在別人突然懵逼的時候,用「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到哪兒去?」來形容他的處境,熟不知這就是哲學上著名的「奪命三連擊」。其實這三個問題有著古老的背景,他們旨在讓人們認識自己,而這三個通俗問題的背後則涉及三個重要的哲學問題,它們分別是: 自我意識的本質問題 ;人的本質問題;自由的本質問題。這是在代表人類發問,也是在代表每一個人發問。一個人從蒙昧中走出來、從沉睡中醒過來的時候,往往會問這三個問題。就像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太陽神的德爾斐神廟中一個神諭所說,「認識你自己」。其實這三個問題每一個問題都可以展開成很大的篇幅,甚至好幾本哲學巨著。我們就粗略談下這三個問題,有什麼不足的地方,還望不吝指教。

我是誰

我是誰

康德曾經講過,當我們第一次正確使用「我」來說自己時,我們面前就升起了一道光。這道光就是智慧,就是「理性之光」。一般在我們三四歲時才能說「我」這個字,之前都是說名字或者別人說什麼我們就說什麼,比如一個小朋友要玩具,大人會說:「給他,給他。」小孩子不會說「給我」,也是學著說「給他,給他」,這意味著他這時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各位也不妨想想自己在什麼時候意識到「我」的存在呢?

當我們觀察外在於我的客體時才會問「這是什麼?」、「他是誰?」但直到有一天,我們會問「我是誰?」,這意味著我們把自己客體化了,這就是自我意識,而自我意識可以用「反思」和「超越」來概括,即「它既是超越的,又是反思的。超越就是超出自身之外,反思就是從外部返回自身。」,從「我」出發,又回到「我」。

按照馬克思的理論來講,自我意識,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個反覆嘗試的過程,甚至原則上說是一個無限深入的過程。每個人對自我的認識都可以看作一個無限深入的過程。你必須把所有的記憶都儘可能保持在心中,並且在實踐中不斷地嘗試,去檢驗自己、考驗自己,在實踐中一次次地刷新以往的經驗,你才能夠比較深刻地把握你自己。

古老的漢語文字

而人自我意識的構成主要來自語言。「人有了語言,構成了自我意識,從此以後就擺脫不了自我意識了,人的任何感知都帶有自我意識的這種統攝的作用。在人的大腦皮層裡形成了一個語言區,它居高臨下控制除了本能以外的一切。大腦裡面的語言區控制著人的思維、活動,他的一舉一動,只要他意識到了,那麼他就有自己的自我意識,就伴隨有自我意識的作用。有人說人的思維就是一種語言思維,即使你有情緒、情感,實際上也是語言在裡面起作用。你有感覺就可以馬上把它變成語言,有些也許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但是你至少能夠說:「這個東西不好說,說不得,說不出來,無以名狀。」我們可以說這是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是什麼感覺你去體會。但是總而言之,它是在語言的控制之下的,人的思維、感覺都在語言的控制之下運作。」

我從哪裡來

哪裡是我來的路?

基本常識上,我們都是由母親生下來的,這是生理學上的認知,但是母親從哪來呢?這樣無窮的追問,便成了達爾文的問題,我們是從猩猩演變而來的,這樣我們就滿足了嗎?當然不,為何人會有這麼多苦惱,這可以說是人的本性,無窮的追問必然導致「形上學」。

按照古希臘哲學家的看法,萬物可能是水、火、土、氣等元素組成的,也可能是數構成的(畢達哥斯拉),後來也有上帝創世說,中國則有女媧造人的神話等。在這裡我不得不提及一點,人類在觀看這些神話的時候,總覺得很荒謬,其實這裡邊包含這人類意識的基本屬性,就像人類在面對科學的解釋的時候也總是不滿意一樣,總是不自覺地往「精神領域」跑,往「形上學」跑,熟不知這些神話至今暗喻著一些我們牽之於「根」的東西,所以不容我們忽視。

上帝創世說

上述的一些關於人的來源總是讓人感覺不是那麼在點上,總是說不到人的「本質」,那我們就拋開時間來說下人的本質。亞里斯多德說「人是邏各斯」,「理性的動物」,為什麼說是人是「理性」的呢?這多少和人類有自己的語言有關,「所謂「理性」,最基本的就是一種把握普遍性的能力,一種使用概念和共相來涵蓋個別和特殊的能力。一個人如果能夠撇開具體事物而上升到普遍規律,不為眼前的感性衝動所支配,我們就說他這個人「很理性」。而人類的語言就是建立在概念和共相之上的,每一個語詞都是共相,對它的內容都有一種超越性。這也是一個人的語言能夠在人與人之間傳遞並被其他人所理解的秘訣。所以黑格爾說過,語言有一種神秘的魔力,能夠把事情顛倒過來,讓普遍的東西凌駕於個別具體的東西之上。」

女媧造人

語言已誕生,那麼反應人類本質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接連而來,那就是精神,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也是認識、意志和情感(這裡就不再展開)。我們生而為人,至少要在三者之中選擇一個。或者追求真理和知識(科學精神);或者追求正義、追求道德和善,為了建立一個正義的理想社會或者為了全人類的慈善事業而獻身;或者追求藝術和美,為之殫精竭慮。在這三者裡面能夠成就一種,那就死而無憾了,這一生作為人就沒有白過。

我到哪裡去

我到哪裡去

我到哪裡去是我自己的選擇,是自由的,但自由的不是隨意的。自由是一個純粹的哲學概念,凡是純粹的哲學概念都是無法定義的,自由如果有定義便不再是自由的。我們往前走的終極目的便是獲得自由,但是時光有限,我們必須做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抉擇。但有一個答案是大家一致認可的,過好這一輩子。按照中國的理解,在完成孝道和人道的基礎上,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分先後,只說結果),這樣才會充實起來。

自由的狂歡

但是我們是否每個人都有必然呢?就是說命運呢?當然人類的歷史發展都有客觀規律,這就是我們的必然,那我們就要消極怠慢嗎?這當然不是的,就像你知道你終究一死,你就不要活了嗎?(雖然很多人很多時候都不覺得自己會死,這是人類的本性,這裡不談)按照恩格斯的話,「認識這些規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就是自由了。

我們的生而為人,本身就是一種限制和必然,首先是物質生活各方面的需要。人要穿衣、吃飯、住房子、利用人緣……所有這些,難道不是一種必然的負擔嗎?人可以不吃飯,那就沒有爭鬥了,如果沒有本能的需要,那麼人就自由了。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如果人沒有欲望,連人這個物種都不會存在。「我們一般理解的自由,就是在這樣一個目的的前提之下,為了滿足這樣一種目的,而利用自然界的一種必然性或必然規律為我們服務。但由於這個目的本身是不自由的,所以這還不是真正的自由。」

自由的自律

康德說「真正的自由就是自律」,即自由有它自身的必然規律,「必然性其實是自由意志的一種外化,自由不僅僅是對必然的認識,或者利用對必然的認識來為我們的必然需要服務,而且自由本身就有它的必然規律。這就是康德的自律,它是一種真正的自由。這就是把自由建立為一種必然的規律,而這種必然規律是不能完全還原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而是超越這兩門科學之上的哲學和倫理學、美學問題,也就是「人文科學」的問題。」一般說來,無論是外部自然界的一般規律,還是道德上的必然規律,都是通過自由意志的自身法則而形成的,否則,就沒有必然的概念,只有偶然的命運。

【參考《哲學起步》,鄧曉芒著】

相關焦點

  • 哲學難題,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來做什麼?我要到哪裡去?
    哲學難題?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來做什麼?我要到哪裡去?基督教理論,我們是上帝造的,我們都是上帝的兒女,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是要用主耶穌的寶血洗淨,我們的罪孽,我們要經過那死陰的幽谷,我們要得到救贖,最後我們要上天堂,在天堂裡和主共同讚美神,佛教理論,我們來自六道輪迴,我們從動物演變過來,我們的個體是有佛緣的人,我們在這世界上修煉,我們最後成正果,修煉成佛,要到西天極樂世界去,道教理論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西方哲學之問,東方政事之本
    黃建平/文 人生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作為一個哲學命題,最早是由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提出的。我沒去過西方,不太了解歐美等國普通民眾的文化狀態。其實我們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並不習慣這樣的終極追問。
  • 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問過自己:「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其實,有一句話已經很好的問答了這個問題,這句話就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從哪裡來的「來」只不過是某一個時空的剛剛開始,到哪裡去的「去」只不過是某一個時空的剛剛結束,因為人只不過是時空的產物,而時空又是無窮無盡的。搞不清這個問題,對個人來講,人生定會是一塌糊塗的;對家庭來講,定不會懂什麼叫家和萬事興;對企業老闆來講,企業一定不會做到長青。
  • 哲學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到哪去?
    這一天,對於古希臘而言,是非常具有劃時代的一天,殘陽如血餘暉映照在了大地上,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緩緩地抬起頭望向天邊,提出了號稱哲學終極的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到哪去?從哲學上來說,「我」是個有限者,有飲食、起居、思想、技能,而且這一切都有限,空間有限,時間有限,地點有限,而且「我」還是一個有來歷的人,人類起源於非洲,「我」來自於父母,來自於國家,來自於文化的灌輸,這一切即有理有據,著實證明「我」確實存在,而且是個群居者,是被別人彼此互認為人的存在,由此得出結論,「我是誰」,是建立在人類歷史與文化,彼此互相肯定而且充滿意識的存在
  • 我是誰,我在哪,誰打我?——從哲學三問到「吃雞」自問?!
    這是西方的一個哲學命題.耶穌說:「我雖然為自己作見證,我的見證還是真的。 因我知道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 你們卻不知道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大概是從這句話 衍生而來的... 「吃雞」遊戲正如日中天,卻不知看見別人日日吃雞,自己個兒心裡是個啥滋味。
  • 《可疑的身份》:餘秀華,我是誰,我來自哪裡,去往何處
    《可疑的身份》:餘秀華,我是誰,我來自哪裡,去往何處靈魂追問,第一個問題,總是,我是誰?許多人對此嗤之以鼻,我是我呀,其實這是一個嚴肅的哲學問題,你到底是誰,難道是一個名字嗎,是一個地域嗎,是一個國籍嗎,當問題的維度越來越多,你突然發現,你並不知道你是誰。人生一世,弄不清楚自己是誰的人,不計其數,有的人苦苦追問,我是誰,我在幹什麼?
  • 賞析高更名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
    高更油畫《我們從哪裡來?.....》正如《麥田上的烏鴉》並非文森特·梵谷的臨終之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也並不是保羅·高更生前最後一幅畫。但是這幅富含哲學意味和神秘主義的《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卻是高更整個藝術家生涯中最知名的一幅大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是高更所創作的最大的一幅油畫,創作於1898年上半年,尺寸為139.1cm*374.6cm,現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 哪裡需要我,我就到哪裡去
    徐永昊:哪裡需要我,我就到哪裡去在抗疫一線,光榮成為預備黨員的徐永昊非常激動,他說:「作為一名醫生,救死扶傷是職責所在。我之前是入黨積極分子的時候,就以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現在光榮地成為一名預備黨員,我更要牢記使命,不辜負組織的期望。」去年6月,徐永昊作為第九批援藏幹部趕赴西藏林芝人民醫院開展為期一年的醫療幫扶工作,於2019年12月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 《塵埃落定》:我是誰,我在哪裡,一個傻子的人生哲學課
    這個傻子,每天早上起來,經常問一個問題:我是誰,我在哪裡。正是他的這種「傻」,比那些所謂的聰明人把問題看得更透、更深、更長遠,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哲學課。01.大家眼中的傻子在前半部分,小說給我們一個感覺,不管在言語行為上還是他人對他的評價,麥其土司家二少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傻子。他從來不會笑,也不說話。
  • 我是誰,我在哪裡
    我是誰,我在哪裡作者:陸輝朗誦:詩韻我活著但靈魂卻在漂流一次又一次試圖停留時光匆匆人海如潮落葉隨風一次偶然我與網際網路交錯海量信息在電腦手機裡穿梭歲月蹉跎沉溺在虛擬的世界大腦儲存不堪負荷仿佛見多識廣但渴望的認知像天邊的雲朵我已迷失在虛構的潮起潮落一次必然我邂逅大數據和雲計算剎那間未知的天窗打開但隱秘空間卻在不斷壓縮雲端霧裡
  • 我是誰?來自哪裡?要到哪裡去?(深度好文)
    我是誰?我來自哪裡?要到哪裡去?此文已把修行終極真相展現的淋漓盡致,絕對深度好文,看此文時,你只需做一個深呼吸,全身放輕鬆,只有輕鬆的狀態能夠最快對接天道,對接本文最深層次的奧秘,讀完你會神清氣爽,豁然開朗,瞬間釋放,身體會感覺無比放鬆,你現在準備好了嗎?
  • 終極拷問重慶摩疆: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我要到哪裡去
    作為一個哲學命題,最早是由公元前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柏拉圖提出的。   一言以蔽之,就是人生終極意義究竟是什麼?   品牌亦如此,那麼品牌終極意義究竟是什麼?   重慶摩疆摩博會首發國貨原創大排量900CC公路巡航MJ917,行業媒體、自媒體及玩家摩友們給出諸多肯定標籤,如良心配置、頂配變標配、匠心之魂、務實造車等,也開啟尋根究底,問重慶摩疆到底新品牌還是老品牌,說對重慶摩疆既熟悉又陌生,在此官方來一次自我終極拷問。
  • 我和我的學校 | 我在哪裡,北大就在哪裡
    我和我的學校 | 我在哪裡,北大就在哪裡 2020-12-01 0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命運把我放在哪裡,我就落在哪裡
    她一生命運跌宕,卻以詩性的人生態度凝練出「弱德之美」,她說,「弱是你取一個弱的姿態,我有自己的持守,不會隨波逐流去改變。」《命運把我放在哪裡,我就落在哪裡》撰文/楊瑜婷1939年一個秋寒的傍晚,北平城內一座四合院的花園裡,一個15歲的少女,看著一隻伏在地上將死的蝴蝶,覺得「生命是如此之短促,如此之脆弱」。
  • 終極回答人生哲理三大問,我是誰?我在哪裡來?到哪裡去?(上)
    大家好我是喜歡追尋真理,探索真諦,推崇愛意的秦阿弟。我的人生目標是成為一名開創性的新一代哲理聖人我是誰以我為例,我來回答:我是誰?我是我爸爸媽媽愛情的結晶,創造出來的智慧藝術品。我爸爸媽媽創造出來的智慧藝術品就是我。我就是智慧藝術品。因為在我的認知觀念、理念裡。我的組成分為兩部分。物質形態的我和意識形態的我,合二為一,組成了現在的我。物質形態的我和意識形態的我缺一不可。
  • 《可疑的身份》:餘秀華,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在幹什麼
    《可疑的身份》:餘秀華,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在幹什麼身份,是一個人的社會屬性,處於什麼階層,幹什麼工作,有多高的收入,往往就是一個人的身份標籤,在所有的標籤裡,詩人最尷尬,說是文人,好像比文人差一點,說是個體戶,又比個體戶文雅一點,而談到收入,大多數詩人,只能呵呵。
  • 中醫戰「疫」人物專訪|吳定紅:哪裡需要我,我就到哪裡去
    「我在堅守崗位的同時,也想在這場戰『疫』中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作為駕駛員的吳定紅,想像著自己開著救護車轉運新冠肺炎的病人奔赴在戰場上的情景,久久回不過神來。於是,吳定紅寫下了馳援湖北的請戰書,並時刻最好了出徵的準備。
  • 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曾經有一首歌這樣唱到:「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好像一隻蝴蝶飛進你的窗口……」,歌手毛阿敏在八八年春節晚會上演唱的這首《思念》,可以說在當時紅遍了大江南北,就是現在,有時我們也會經常不經意地唱上一句「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一句「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不僅僅是問候,有時還代表了疑問。
  •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到哪裡去?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這不是我們有生以來一直苦苦思索的問題嗎?在一幅畫中能找到答案嗎?1891年時,保羅·高更因厭倦充滿淺薄物質主義的現代文明,毅然將自己放逐到了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與當地土著一起在熱帶叢林裡過活。到了1897年,高更已患上危及生命的傳染病,生活在困苦之中。
  • 抱著我去哪裡哪裡是什麼歌?《你是我的唯一》歌詞完整演唱者
    進度按時間以來,在抖音上面有一首歌十分的火,在這首歌當中有一句歌詞是:抱著我去哪裡哪裡,這是一首什麼歌呢?據悉,這首歌的名字叫做《你是我的唯一》,一起來看一下這首歌的演唱者及歌詞介紹。  1、抱著我去哪裡哪裡是哪首歌  「抱著我去哪裡哪裡」是歌曲《你是我的唯一》當中的一句歌詞,演唱者是陶鈺玉 (YOUTY Tao)/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