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被禁止吃零食的孩子,長大變成啥樣了?「匱乏感」會毀了他

2020-12-22 育兒鋪子

有一位名人說過,存在即合理。但是對很多家長來說,零食的存在就是不合理不應該的。零食,說難聽一點,就是垃圾食品,不僅沒有任何營養不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還總是包裝的花裡胡哨讓孩子們完全失去自控力,就算吃壞了肚子也還要繼續再試試別的。於是很多強硬派家長們出馬了,打著"一切為孩子健康著想"的旗號,對孩子實行了嚴令禁止吃零食的政策。這樣的政策真的是對孩子們好嗎,不被允許吃零食的孩子長大後自由後會變成什麼樣呢?是不是還挺想知道答案的,別急,我們先來看個案例:

小米媽媽就是強硬派中的一員,這其中其實是有原因的,小米爸媽兩個人的腸胃都不太好,家裡還有胃癌史,而且兩人的牙質也都不太好,每年都要跑好幾趟牙科診所,最重要的是,這些生理疾患都是具有一定遺傳性的。偏偏小米從小就對零食情有獨鍾,好幾次吃壞了肚子跑醫院,換牙前牙齒也都是黑的。爸媽擔心小米以後會受到疾病的困擾,索性就嚴令禁止零食再接近小米一步。

這可苦了小米了,看到別人分享零食自己只有幹羨慕的份,聽到別人討論新出的零食也只好默默走開,最難熬的是每當電視上出現零食廣告,他都委屈的恨不得大哭一場。小米媽漸漸發現了不對勁,自從實行了零食禁令,小米每天都沒精打採的,玩遊戲看電視都不積極了,老師也反映小米上課都不愛發言了,考試成績也有所下降,而且最可怕的是,不再吃零食的小米竟然還是出現了腸道問題,上吐下瀉甚至不愛吃飯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難道不吃零食反倒不健康了嗎?

一.一味禁食零食,會讓孩子產生"匱乏感"

什麼叫"匱乏感"呢,其實很好理解。有一句出名的歌詞是這樣唱的: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人類對於自己長期想而不得的東西,非但不會徹底死心放棄,反倒會激起更強烈的"匱乏感",也就是獲取的欲望,於是有的"極端分子"就會不擇手段。家長越不讓孩子吃零食,就越會美化和上升零食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讓孩子越發想要吃到零食,哪怕吃到的嘴裡的味道和想像中的並不一樣,也完全沒關係。

不要奢望孩子會因此死心塌忘掉零食的好,"匱乏感"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累計,不可能完全消失。而最可怕的是,強烈的"匱乏感"對孩子的身心成長都是沒有好處的。下面我們就具體來分析一下"匱乏感"會對孩子造成的可能傷害:

二."匱乏感"會讓孩子變成什麼樣?

1. 比自卑還可怕的負能量

為什麼別的孩子可以隨意吃零食,我卻不行?為什麼電視上都是零食的廣告,爸媽偏說零食是壞東西?類似這種問題孩子是想不明白的,他們非但想不明白,還會有可能想歪,他們可能會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所以爸媽懲罰自己不讓吃零食,是因為爸媽根本不愛自己所以才這樣對自己。這些充滿負能量的想法會久久縈繞在孩子的心頭難以消失,孩子也就有可能變得越發自卑,習慣性自我否定。

2. 物極必反讓孩子更受傷

就像是彈簧一樣,壓的越深彈起來的高度也就越大。家長越是限制孩子吃零食,當孩子得到機會可以吃的時候,就會越不計後果。有一位寶爸就曾分享過,自己小時候因為各種原因也是被限制吃零食,等到青春期離開家獨立生活後,他開始報復性地補償自己,每天都要吃一大堆的零食,結果不僅體重飆升再也沒下來,腸胃也損壞的差不多了,導致現在胃藥不離手。這就是物極必反的原理。

3. 心情不好會更影響健康

不讓吃零食後,孩子往往會變得異常消沉和難過,很多家長認為這是小事並不在意。但是你知道嗎?胃腸器官其實也叫做情緒器官,就是說如果長期心情不好情緒不佳,最直接受到影響和侵害的就是胃腸健康,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患有心理疾病的人都會急速消瘦。因為心情不好,孩子會味如嚼蠟,原本喜歡吃的也會沒了興趣,必然會導致胃腸受損,甚至導致整個內分泌失調,抵抗力下降,生病也就在所難免了。

所以說,想要用控制零食的方式來讓孩子變得健康,是有點一廂情願的想法,孩子可能非但不會健康,還會受到身心的傷害。就算暫時被迫健康了,日後也可能存在隱患。總之對零食的禁止是不甚合理的。

三.對零食應該控制而不是限制,家長們別再執迷不悟了

那麼面對讓人又愛又恨的零食,家長們要如何應對呢?

1.控制量,而不是限制

只要有節制地實用,零食對孩子的健康危害是很小的。家長們與其一刀切似的限制,不如好好和孩子講道理一起制定一個科學健康的控制方案。比如晚上九點後不能吃任何零食,周六日可以適當多吃但也不能超過一定量。這樣不僅可以保證孩子的健康,也可以讓孩子看到父母的愛,有益於加深親子關係。

2.父母以身作則,不要雙標

如今很多年輕父母也都喜歡吃零食吃夜宵,甚至有的父母等孩子睡著後才偷偷拿出零食才解饞。這種雙標的做法實在不太厚道,孩子一旦發現就會對父母感到失望,而且會更加報復性地多吃零食。這時候父母就算再有理,孩子也未必會聽了。

3.教會孩子好習慣,尤其是刷牙

吃零食沒關係,重要的是能否堅持刷牙注重口腔清潔。很多孩子都不喜歡刷牙,父母要多一些耐心,不要急於求成。可以給孩子講述相關的故事,讓孩子意識到刷牙的重要性。

您還有哪些建議和有趣的經歷呢,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孩子從小戴眼鏡,毀孩子的3樣東西,飲食成「始作俑者」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生活中,不管做什麼事情都離不開人的眼睛,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好視力,但依然很多人從小就戴起了眼鏡。有些孩子是因為先天的原因,眼睛可能一出生就有問題,但大部分的孩子則是後天原因形成的,而接下來這位家長,父母都不戴眼鏡,平時也從來不讓孩子玩手機、玩遊戲,孩子卻依然變成了近視。孩子無緣無故成近視,家長知道真相後大為震驚小孫的兒子多多,今年已經6歲了,是一枚妥妥的「吃貨」。
  • 從小喜歡「咬指甲」的孩子,長大會變成啥樣?多半逃不過兩種結局
    ,大家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也會這樣,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兒童啃咬指甲的後果並不僅僅如此,更有著不為人知的危害。 我身邊就有這麼一個例子:表姐家的孩子就非常喜歡啃咬指甲,我去她家做客時,經常能看到他看電視啃指甲、寫作業啃指甲。
  • 媽媽總是不準孩子吃零食,可能造成心理學上的「禁果效應」
    現在的孩子已經不會因為窮買不起零食了,但是媽媽會非常在意,擔心孩子齲齒,擔心孩子只吃零食不吃飯,變胖,也擔心零食裡的各種添加劑,有的媽媽是嚴禁孩子吃任何零食的。心理學上有一種現象,叫「禁果效應」,很多商家會利用這種心理效應做營銷策略,小孩子也不例外,一個勁嚴格地禁止孩子吃零食,極有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禁果效應。禁果效應也叫做"亞當與夏娃效應",就是指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要得到手。
  • 「媽媽,我想吃冰淇淋」,你的答案,關係著孩子一生的幸福
    在網友小的時候,父母嚴令禁止他吃零食,長大後的他卻患上了"囤積"的怪癖,經常去超市帶回大包小包的零食,可是卻總是感受不到滿足。這種"空落落"的感覺,似乎永遠也找不到填滿的方式,而誰能想到,這種空缺感是父母打著"為你好"的名號,對孩子的所有要求都表示拒絕而產生的後果。
  • 李玫瑾:啥樣孩子後勁足?啥樣人45歲後碌碌無為?學歷不是最重要
    而有的孩子小時候是出了名的「混世魔王」,家長口中的「壞小孩」,但卻後勁十足,長大後變成人們口中的「人生贏家」。而有些孩子從小到大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好、聽話、乖巧懂事,但長大後卻沒什麼大出息,40歲後碌碌無為。李玫瑾:啥樣孩子後勁足?啥樣人40歲後碌碌無為?
  • 從小看貓咪長大!呆萌汪模仿折手手姿勢讓人笑:吃到口水
    認識久了會越變越像是真的!網友Jack Liu去年2月撿到一隻被棄養的幼犬,當下立即收編回家,平時Jack Liu也會固定餵養住家附近的浪貓。沒想到有天竟發現這隻幼犬開始學貓「折手手」,讓他忍不住笑說,「相處久了,也有樣學樣~!」
  • 小時候沒有零用錢的孩子長大都怎樣了?小時會管錢,長大才會賺!
    殊不知,「正確使用零用錢」才是幫助孩子樹立金錢觀的第一步,只有小時候會管錢的孩子,長大才會賺錢。他想要什麼我都會給他買呀,小小年紀自己揣著錢再給弄丟了,等上初中了再給他們零用錢更合適。長大後一旦自己手裡有了錢,非常容易形成報復性消費,變成一個不折不扣的購物狂、月光族。
  • 俄羅斯戰鬥民族的零食,長啥樣?
    不得不說,俄羅斯的零食簡直是高甜黨的最愛,下面就跟著瞧妹看看戰鬥民族的零食長啥樣吧!-5-大牛威化又一個會驚豔你的威化,是那種你偶然在同事那裡吃到,會追著問在哪裡買的要連結的威化。俄羅斯的蜂蜜是出了名的香甜,蜂蜜拉絲餅乾用純天然的蜂蜜,吃起來非常地放心。
  • 老年痴呆患者最後會變成啥樣?醫生:一般是這3結局,很少有例外
    有個公益廣告相信不少人都看過,就是一名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不記得回家的路,不記得孩子的名字,甚至連自己叫什麼都想不起來,卻在一個飯桌上面把一盤餃子悄悄的放在了自己的口袋裡,被人發現後他卻笑著說這是他兒子最喜歡吃的。一個連自己都想不起來的人卻沒忘了自己的孩子愛吃什麼。
  • 陶陽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郭麒麟坦言:他讓我感覺到自卑
    別人家的孩子,從古到今都是一個「神奇」的存有。很有可能有些人自小就聽過父母經常讚美他人的孩子怎麼怎麼好,怎麼怎麼出色,相反責怪自己家的孩子如何就不是那般的。有的父母是單純性豔羨,有的父母則是爛泥扶不上牆,時間久了,經常會讓孩子對這一「他人家的孩子」造成豔羨或者反感、厭煩的心理狀態,乃至是「憎惡」。而且父母一味地拉高他人家孩子,抵毀自身的孩子,也非常容易導致孩子的自卑感或者青春期叛逆。演藝圈之中,實際上也是有許多「他人家的孩子」。
  • 鹽吃多會造成腎臟負擔?劉璇禁止3歲兒子吃鹽,老公碎碎念:太慘
    文/小庚庚爸爸當孩子漸漸長大後,餵輔食成了媽媽必做的事情。但最近,體操冠軍劉璇禁止3歲兒子吃鹽吃零食的事引起了寶媽們的注意 ,有人則說孩子鹽吃多了會造成腎臟負擔,這是怎麼回事呢?在教育上,劉璇夫妻的理念都是相同的,即:民主原則,不情緒化,當兒子做錯了也會和娃講道理,但在孩子的飲食上,老公只能聽從老婆的意見。對於兒子的日常吃食上,劉璇做的非常「霸道」,她禁止三歲的兒子吃鹽,當然也不能吃任何零食。
  • 從小就不懂規矩,孩子會變成什麼樣?讓不同的家庭告訴你答案
    從小得到過良好家庭教育,或是沒有人管教的孩子,差別分化其實是很大的,有眼力見的明眼人一看就看得出來。一些孩子小時候家庭缺乏疏忽管理,從小就不給孩子樹規矩,不讓孩子養成遵守規矩的意識,讓孩子變成了不懂規矩,不按規矩做事,不尊重別人,輕視別人,只會重視自己的性格。
  • 假如大熊貓的黑色和白色顛倒會變成啥樣?網友:趕緊給我變回來
    大熊貓之所以這麼受大家的喜歡,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們太可愛了,它們別的不會,就會賣萌,無論是睡覺的時候,還是吃東西的時候。甚至爬樹的樣子,也被網友傳到了網上,一時間引起不少人的關注。不過,這麼蠢萌的大熊貓,假如身上的黑色和白色顛倒會變成啥樣呢?網友看後紛紛表示:造型毀三觀,趕緊給我變回來!
  • 小時候要不到糖的孩子長大後不要了,那麼你會給孩子買糖嗎?
    文丨木棉媽媽吃零食對身體不好,尤其是不要給孩子吃糖果,會讓孩子腦子變笨。那些小時候要不到糖的孩子,長大後不要了!讓孩子吃零食擔心傷身體,不給孩子吃零食,又擔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這屆老媽真是太為難了,那麼究竟要不要給孩子買零食呢?
  • 為什麼孩子在嬰兒時期是媽媽一個人的,可是長大後卻變成了大家的
    為什麼感覺孩子在嬰兒時期是媽媽一個人的,可是長大後就變成了大家的?相信很多寶媽們都是感同身受,這孩子小時候不管幹啥都是媽媽一個人的,可是長大後就突然之間變成了大家的,對此我也是深有體會!記得在大寶滿月後因為老公外出工作,我便回了娘家,在寶寶3個多月時她屋裡的爺爺奶奶老念叨著想她了,讓我帶回來給他們看看,結果回去的第一天兩老兒倒是挺歡喜的,又是逗又是抱的,可這也只是僅限於寶寶不哭不鬧的時候,但凡寶寶一哭鬧立馬就丟到我身上來了,而自打回來的第二天起便都藉口忙該幹啥幹啥去了,有空的時候會跑過來瞅兩眼,而且頂多也就是在吃飯的時候能換換手幫我抱一下而已
  • 小時候好看長大變醜的孩子,通常會有這些特徵,發現一個就要糾正
    執筆:張蒙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雖然說孩子剛出生時一般都看不出長相,但隨著年齡增長,小時候不起眼的娃,長大後反而成了帥哥美女,而有的孩子從小看著漂亮可愛,卻越長越「殘」,讓人大跌眼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什麼寶寶,長大了會變成懶人?這是你家裡的孩子嗎
    過去,他是靠自己穿衣吃飯的,而現在,你不給他穿衣服,他就躺在床上不起來,你不餵他食物,他就在那裡玩餐具。我們家的孩子不能再這樣了,如果讓他懶洋洋地懶洋洋地呆著的話,他長大後一定是個懶漢。別認為我這句話太絕對了,因為懶惰本來就是一種習慣,如果讓我們家的孩子一直懶惰下去,他就會把懶惰這個習慣當成性格的一部分。人們可能不很勤奮,但也不會太懶。懶得做任何事,一事無成。
  • 小時候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以下性格缺陷越明顯,家長別盲目高興
    而一個懂事的孩子,會讓家長省心又驕傲。但真的有天生就懂事的孩子嗎?其實都是在後天生活環境和家長的期待中,被迫成長的懂事。如果我將來結婚有了孩子,我一定不會讓他過早懂事,要讓他像個孩子,成為孩子應該成為的樣子。看完這位網友的留言,心中充滿了心疼。這位網友生活中肯定是家長心裡的懂事孩子,旁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但只有他自己知道,為了這個懂事,他付出了多大的代價,過得有多辛苦。小時候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就活得越辛苦,真相很傷人。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出現這幾種表現,你家孩子中招了嗎
    孩子從小學會餐桌禮儀,出門在外也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對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好處。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家庭已經不重視這種文化,人們對餐桌文化的要求也不那麼嚴格,非常的溺愛孩子,無論他們有要什麼,都會滿足,更別說要求孩子遵守餐桌禮儀。
  • 因「鑿壁偷光」而聞名史冊的匡衡,長大後都幹了啥?別再誤導孩子
    因「鑿壁偷光」而聞名史冊的匡衡,長大後都幹了啥?別再誤導孩子 漢朝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其實小時候刻苦學習的匡衡長大走上仕途之後卻並沒有成為一個好官,而是一個奸臣,他到底做了啥呢?今天野雲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別再誤導孩子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