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不懂規矩,孩子會變成什麼樣?讓不同的家庭告訴你答案

2020-12-16 90育兒

從小得到過良好家庭教育,或是沒有人管教的孩子,差別分化其實是很大的,有眼力見的明眼人一看就看得出來。一些孩子小時候家庭缺乏疏忽管理,從小就不給孩子樹規矩,不讓孩子養成遵守規矩的意識,讓孩子變成了不懂規矩,不按規矩做事,不尊重別人,輕視別人,只會重視自己的性格。

這些都是家庭教育出現的毛病,不同的家庭教育會教出不同的孩子,不同程度失敗的家庭教育,也會在孩子身上有所體現。到底如何從小做好孩子的家風教育,傳承一個好家風給孩子呢?

萌萌已經6歲了,但是6歲的萌萌,現在都不願意自己拿筷子和勺子吃飯,都要父母喂。父母稍微兇一下,爺爺奶奶出來護著,萌萌又被爺爺奶奶喂,自己根本不願意動手吃飯,非常懶惰。萌萌的父母總覺得孩子還小,不用教太多規矩,不聽從鄰居的勸告

其實,從小不懂規矩的孩子,以後行事做人都不會講究大家心中的規矩,被大家所排斥和邊緣化。從小家庭溺愛的孩子,凡事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看得太重。而從小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以後出了社會好好做事,好好做人,可以服眾。

怎麼樣給孩子樹立家庭中的規矩

1.生活規矩

生活上首先給孩子規定生活規矩,孩子幾點上床幾點睡覺,早晚必須刷牙,睡覺之前必須洗澡,在家必須穿拖鞋,這些都是生活規矩。生活中的事情大多數都是小事情,但是只有做好小事情的人,以後其他方面才不會出錯,孩子從小就有生活規矩,知道怎麼收拾,知道怎麼照顧自己,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有個時間概念是好事情。

2.做人規矩

孩子要有做人的規矩,知道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事不能做的。從小孩子就要有道德意識,知道不可以欺負別人,不可以打架,不可以偷盜行竊。從小就有做人規矩的孩子,長大以後才會遵守社會的道德規範,這樣就避免了孩子走上歧途。有強烈的道德感的孩子,以後也不會出現比較大的人品問題。

3.學習規矩

規定孩子學習的時間,規定孩子學習必須有的效率,讓孩子知道每天在學校必須聽老師的話,回到家必須乖乖的做完作業才可以玩,這是學習規矩。一個從小有著良好學習規矩的孩子,長大以後成績也差不到哪裡去。

都有著學習規矩的孩子,學習是非常自覺的,是非常主動的,不太需要大人操心,這是因為父母在小時候就把孩子的學習概念教好了,把孩子的學習規矩培養好了。所以長大了大人反而省心了,所以小孩子不要看他小,學習規矩要從小樹立。

怎麼用家風教育孩子

1.父母言行一致

想要通過好的家風去教育一個孩子,想要家庭有一個良好的教育孩子的氛圍,那麼父母的言行首先就要一致,比如父母希望孩子早睡早起,父母首先就要早睡早起。父母希望孩子回到家裡可以快快做作業,那麼父母回到家也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不是一回到家就躺著。

2.代代相傳

好的家庭教育塑造出來的家風,是可以代代相傳,成為幾代人的精神財富的。父母把孩子教育好了,孩子以後自己成家立業之後又把自己的孩子教好,一代一代的下來,幾代人的精神面貌都會很不錯。

不一樣的家庭教育教育出來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塑造的良好家風,對於家庭而言更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有的孩子吃了飯就跑,不知道幫著父母收拾,有的孩子從小不喜歡學習,回到家,就躺著玩手機。這和父母平時的行為影響,以及服務平時給孩子帶來的觀念都是相關的。

3.堅持不懈,長此以往

想要家風教育和影響孩子可不是一天就能照的好的,而是一年兩年的時間。在這期間父母都必須堅持不懈,要求孩子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並且不能鬆懈,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是鬆懈偷懶的一面。父母的一分鐘的放縱很可能會給孩子留下一個印象,父母都放鬆了,我也可以放鬆一會兒,反正也無所謂。

而且父母對自己的要求首先就要嚴格,這樣父母才可以嚴格的要求孩子,孩子也會服氣。時間長了,遵守家庭的規矩,已經成為孩子日常的習慣了,長此以往下來孩子自然就有了好習慣。

相關焦點

  • 從小要給孩子立這「5個規矩」,少一個都不行,最後一個很重要
    而我們身邊的每個父母也會從小給孩子「立規矩」,這些規矩小到有關衣食住行,大到有關道德品質,幾乎都有所涉及。許多父母就會認為,隨著孩子的長大,有些規矩孩子將來自然會懂。這種想法雖然也沒有錯,但是父母還是要知道,其中5個規矩是格外重要的,每個父母都要從小教給孩子,少了一個都可能會給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 寵溺孩子無異於在害他,真正聰明的父母,從小會給孩子立下規矩
    因此真正愛孩子的父母,絕對不會無原則地順著孩子,一定會從小給孩子立下以下的規矩:1、要講禮貌小孩子的是非觀還沒有完全建立好,不知道怎麼分辨對錯。他們看到什麼或者聽到什麼都會去學習,這也是小孩子學習的一個過程。他們無意識的模仿,不經意間就會學到一些不太禮貌的言語或行為。
  • 從小給孩子立10條規矩,少1條都不行,爸媽要牢記,第10條能保命
    現在很多父母真的是想盡辦法去照顧孩子,在生活上對孩子無微不至。但是無數的例子告訴我們,過度寵愛孩子,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當他們長大之後,就會在困難面前低頭,容易受到嚴重打擊。有些人會因為父母的保護而肆無忌憚,犯了大錯,才知道後悔莫及。家裡的孩子都是大人的希望,沒有一個家長不希望孩子出人頭地。
  • 陶虹制定「餐桌禮儀」竟寫滿整張紙:孩子的吃相裡,藏著你的家庭教養!
    很多家長私信問Professor:怎麼體現出一個孩子有沒有家教呢?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Professor 在知乎上看到了一條#有哪些好的家庭教育的例子#的話題,有許多高贊回答,其中最令Professor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小男孩吃飯的視頻。
  • 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大都來自這5種家庭
    積極和睦的家庭羅蘭說:「開朗的性格不僅可以使自己經常保持愉悅,而且可以感染你周圍的人們,使他們也覺得人生充滿了和諧與光明。」如果父母經常會當著孩子的面抱怨和吵架,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巨大的傷害。父母對他從小的培養就是鼓勵他多讀書。他的父母開了一間小書店,從小就在店裡長大的鹿澤宇經常可以接觸到不同的書籍。深知讀書重要性的父母從他很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教他讀書,從一個一個的漢字到一整段句子,一點一點地教他。
  • 不是規矩難成大器,3招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在中國傳統家庭中,很多家長為了樹立威信經常少言寡語、不苟言笑,與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從而讓孩子產生敬畏,以為這樣就是給孩子立規矩了。然而,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在家長面前老實巴交,一旦離開家長的視線,就會變成另一個人,甚至於做違法犯罪的事情。
  • 慣子如害子,有遠見的父母,都會給孩子立下這10個規矩!
    同時教育孩子,不可以打架罵人,不可以說髒話,見到人要打招呼,要做一個講禮貌的孩子。2、必須懂得孝敬長輩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在很多家庭,往往是以孩子為中心,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比較自私,更不懂孝敬為何物。
  • 李玫瑾坦言:發現孩子有這4種舉止,該打就打!教育孩子從小開始
    李玫瑾教授舉過這樣兩個對比的例子,也很貼切:「男孩三四歲跟你鬧,這孩子鬧吧,他能怎麼跟你鬧?大不了在地下打滾。但是等他十四歲了,這個孩子還會跟你鬧,他會怎麼跟你鬧?第一,他離家出走;第二,他跳樓自殺,還有服毒自殺。」
  • 在孩子6歲前立下5個規矩,孩子長大會感激你,父母千萬別心軟
    我們經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在這個社會上更好的生存,那麼就要遵守這個社會的規則。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對待孩子也是要這樣的,人的習慣和性格都是從小逐漸養成的,我們要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給孩子立下規矩,會讓孩子終生受益。李玫瑾長期研究青少年心理,她在育兒方面也有自己的見解,曾經給很多的父母解疑答惑。
  • 孩子不會尊重長輩,說話總是沒大沒小怎麼辦?從小的教育不能少
    如何讓孩子養成文明用語,禮貌做事的行為習慣?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從小被寵愛長大,不僅生活衣食無憂,父母老人對他們也是愛護有加,但是這樣就很容易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可能會不懂得尊重別人,沒大沒小。在家裡的時候這種情況如果很明顯,到了外面之後他們可能也會不懂禮貌,面對這個問題家長會很頭疼,道理誰都懂可是用在孩子身上可能就不管用。
  • 太陽若是熄滅後,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大數據告訴你答案!
    太陽對於地球的意義,不言而喻,如果未來有一天,太陽真的熄滅後,地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大數據告訴你真實的答案。具體是怎麼回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說空氣,陽光,水分等,因此太陽對我們作用至關重要。
  • 奶奶和孫子當街對打:沒有規矩的愛和教育,毀掉的不僅是一個孩子
    《家庭教育》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放肆。」如果家庭教育中,沒有了規矩會是什麼樣子呢?不懂得控制情緒一生氣,不分場合、不分對象,互相拿對方撒氣;孩子不尊敬老人,老人沒有教育方法,兩人毫無規矩。兩個人失態的行為,透露著背後毫無章法的家庭教育,平時隨意隨性,關鍵時刻拿出大棒亂打一氣。而這樣教育下長大的孩子,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 10年後,優秀的孩子多來自這7種家庭,你複製的孩子「亂碼」了嗎
    父母關係和睦、互相尊重,對孩子而言,這種潛移默化的習慣也會讓孩子內心充滿愛。長大了,TA也會將這個「模板」帶到TA的家庭中。03 懂尊重的家庭一個幸福的家庭,首先應具備一種擰成一股繩的凝聚力。在這個環境中,每個人的意見和建議都不應該被忽視。我們總不自覺地說「小孩子懂什麼?」
  •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作為父母的你知道嗎?
    這兩個作者的文風不同,卻都給了我關於愛情的美好憧憬。尤其是在當媽後,丫頭才知道,青春文學中也有著生活的影子。這不,簡安桀和封瀾(《應許之日》的女主)的對比,就讓我知道了面對我們的孩子,我們一定要養成他們樂觀、自信、果敢且不服輸的品質,從小將怯懦、敏感的惡魔從他們的靈魂深處驅走。看過《何所冬暖,何所夏涼》的寶寶都知道,安桀的靈魂深處有著強烈的不安。
  • 筠州家庭家風家教微課堂(一百二十三)「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
    這兩種觀點聽起來都有些道理,但問題就出在這些父母處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綜合考量,而是在「愛孩子」與「立規矩」之間做起了單選題。這種非此即彼的選擇,必然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過度愛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沒規矩,不懂禮貌不懂尊重;後者則讓孩子謹小慎微、循規蹈矩。家長們有必要認識到:規矩和愛本來就是統一的。
  • 如何讓孩子從小把學習當回事?道理我都懂,行動還是差個「實際」
    手機和遊戲可以在時間的穿梭裡給我們帶來不同新鮮的體驗,這份新鮮和變幻多端就像是會上癮一樣觸動著我們的神經,因此想要讓孩子把學習從小當回事、就應該讓孩子對這件事情上癮,說到這裡可能很多家長壓根就沒有底氣,讓孩子對學習上癮這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道理我都懂裡、往往在行動方面還是差一個「實際」沒有到位。
  • 如果讓5歲的孩子解釋下雨,你覺得他會給出什麼樣的答案?
    心想剛才怎麼喊你回來吃飯,你都不願意。這一下雨,不用喊你比誰回來的都快!看來,下雨比誰的面子都大。說起下雨,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小插曲。前段時間,剛巧也是一個下雨天,哪天不知怎麼回事,我和女兒就談論起下雨來了。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第一次聽她解釋天為什麼會下雨,她便給了我很大的驚喜。
  • 教育孩子可以用懲罰的方式嗎?怎樣既不傷害孩子又教孩子守規矩?
    因此,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首先要給孩子立好規矩,告訴孩子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行為是允許的,哪些行為是不允許的。當孩子能夠理解規矩的含義的時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來討論:遵守規矩,會得到什麼樣的獎勵;如果破壞了規矩,將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 「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父母的一次次袒護,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無視規矩,甚至在破壞規則的邊緣瘋狂地試探。可是事後,她並沒有指責兒子的不是,反而安慰樂樂說:「下次媽媽帶你去遊樂園玩,那裡的滑梯更有趣。」為此,必須要在孩子「第一扇窗戶被打碎」時,及時修好它,否則還會有第二塊、第三塊……破窗效應的威懾力很大,它是具有誘導化、擴大化的,直接會影響孩子的未來發展。特別是在孩子的是非觀和價值觀尚未完全建立前,他們行為習慣的可塑性很強,作為父母只有引導好,才能讓他們從幼苗變成參天大樹。
  • 從小被禁止吃零食的孩子,長大變成啥樣了?「匱乏感」會毀了他
    但是對很多家長來說,零食的存在就是不合理不應該的。零食,說難聽一點,就是垃圾食品,不僅沒有任何營養不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還總是包裝的花裡胡哨讓孩子們完全失去自控力,就算吃壞了肚子也還要繼續再試試別的。於是很多強硬派家長們出馬了,打著"一切為孩子健康著想"的旗號,對孩子實行了嚴令禁止吃零食的政策。這樣的政策真的是對孩子們好嗎,不被允許吃零食的孩子長大後自由後會變成什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