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會尊重長輩,說話總是沒大沒小怎麼辦?從小的教育不能少

2021-01-09 仁王無雙流

如何讓孩子養成文明用語,禮貌做事的行為習慣?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從小被寵愛長大,不僅生活衣食無憂,父母老人對他們也是愛護有加,但是這樣就很容易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可能會不懂得尊重別人,沒大沒小。

在家裡的時候這種情況如果很明顯,到了外面之後他們可能也會不懂禮貌,面對這個問題家長會很頭疼,道理誰都懂可是用在孩子身上可能就不管用。

孩子不懂禮貌不懂得尊重別人,對他們將來長大之後的影響是很不好的,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的沒大沒小呢?

表達方式有問題

當孩子與別人意見不同的時候,他們會發表自己的看法,但說話的時候並不會顧及說話方式,甚至會帶有一些攻擊性的詞語,這些話在別人耳中聽起來就會覺得孩子說話沒規矩。

喜歡挑戰權威

還有的孩子因為家庭成長的原因,特別喜歡和家長抬槓,挑戰權威,這就說明家庭環境中很多時候父母都是寵著孩子的,導致沒有人在孩子心目中是值得被尊重,失去了大人的權威之後,孩子就會很容易在家裡肆無忌憚沒大沒小。

證明自己的存在感

還有的孩子是想要體現出自己的存在感,於是就會在家裡故意說一些讓父母生氣的話,因為家長發怒也會將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

心直口快

還有的孩子並不是故意說一些沒大沒小的話,只不過是心直口快,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但不會顧及對方的感受。

一個處理不好自己和他人關係的人,一個因為說話而得罪別人的人,將來不管是在學校還是進入社會,對於孩子的未來都是很不利的,將會嚴重影響社交關係。

那麼當孩子出現沒大沒小,沒有規矩的時候父母應該如何處理這件事,將孩子引導成為一個懂禮貌會說話人見人愛的好孩子呢?

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在他們說出一些傷人的話,或者是做出不尊重別人的行為時,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會對別人造成的不好的感受。

家長在和孩子表述的時候要注意語氣語調,最好不要用責備的方式,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說出他們做錯的地方。尤其是當孩子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錯誤的時候,家長的語氣很重要。

通過故事講道理

年紀小的孩子都是喜歡聽故事的,家長可以通過繪本或者是動畫片的形式,來讓孩子意識到講禮貌的重要性。

要讓他們知道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對方的尊重,不能隨便看不起別人,更不能對長輩或者是老人用不尊敬的方式和語氣說話。

不管什麼年紀的孩子都有很強的自尊心,如果只是單純的說教或者講道理,他們可能未必聽得進去,相反用講故事的方式,能夠更加委婉地指出孩子的問題,而且可以注意在一些平常的日子寓教於樂,這樣會更加自然。

或者可以通過遊戲,角色扮演的方式來讓孩子在場景中體會被不尊重的人心裡是什麼樣的感受,這樣他們就能夠學會換位思考,下一次就會感同身受地用更加禮貌的方式去對待別人。

教給孩子正確的表達方式

大多數孩子對別人不尊重未必就是故意的,而是他們不知道正確的表達方式應該是什麼樣的,因此父母在平時他們說話不妥當的時候,教給他們如何正確地說話做事,而不僅僅只是批評。

有的時候孩子只是在模仿別人怎樣說話,而並不知道這樣說話做事不妥。

養成文明禮貌說話做事,需要家長平時多這樣做:

1.做出好榜樣

孩子在學齡前大部分時間都是和家長相處,所以要注意父母的榜樣作用,孩子的很多不懂禮貌,不尊重人的行為都是模仿大人學來的。

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忽視自己的言行,在任何時候都要意識到要給孩子做出榜樣。

2.及時糾正

很多孩子不尊重人的習慣都是因為在一開始的時候沒有得到糾正導致的。

因此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任何沒規矩的行為和語言的時候,就要馬上及時糾正。如果說從小就沒有養成不良習慣的土壤,孩子長大之後肯定就不會有這樣的壞毛病。

如果從一開始就沒有人對孩子說他這樣的做法是錯的,長大之後他們就會很難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就更不要提改正了。

3.制定規則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小家長就要制定一些家規讓孩子遵守,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因為孩子的撒嬌和哭鬧就妥協。

對於孩子來說規則能夠讓他們更加清楚行為和語言的邊界在哪,對他們的成長是很有利的。

孩子需要自由地發展,但同時也需要一些條條框框讓他們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用規矩去管教孩子,當他們觸犯規則的時候,可以適當地採用懲罰的方式來糾正行為。

4.鼓勵孩子禮貌言行

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家長要及時地給予鼓勵和表揚,讓他們知道懷有感恩之心地對待周圍的人和事。

所謂正面管教,就是不斷強調孩子的積極言行,當孩子習慣做對的時候,就不會再去做錯的了。

鼓勵和表揚能夠增加孩子禮貌言行的內驅力,當他們不再用估計激怒家長的方式來獲得關注的時候,自然就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強化孩子的自尊意識,讓他們知道尊重別人才能換來被尊重。

孩子3-6歲,這段時間都非常喜歡聽故事,因為寶寶的大腦對聲音特別敏感,接收的也特別快,你可以每天抽出20分鐘給孩子講一個甚至幾個睡前故事,既能讓孩子安安靜靜入睡,又能間接性的提升寶寶的想像力,開發孩子的右腦,讓孩子更聰明。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長成什麼樣,取決於父母如何教導!尤其在3-6歲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優秀人格、優秀品德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多數父母忙於工作,缺失了很多對孩子的陪伴和教導。

父母再忙我們也要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有套繪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讀給孩子聽,分享給大家,尤其對3-6歲的孩子很有幫助。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作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作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

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59元全套10冊兒童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7塊錢,不過就幾根棒棒糖或者一頓早餐的價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吃過就忘,可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有需要購買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以下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要怎麼教孩子學會尊重?
    2,環境影響當然不是所有處在情緒中的孩子都會用頂撞人,有些孩子就算不爽,頂多是沉默不說話擺臭臉,甚至你讓他說也說不出來,不會亂懟人這麼過分。當然,壞榜樣也可能是孩子身邊的小夥伴或者素質不高的長輩。簡而言之,就是如果孩子身邊的人朝夕相處的人總是說話沒好氣,語氣尖刻,常用反問句,那就不能怪孩子有樣學樣啊!要不然人們也不會總把「個人修養禮貌」這類事和「家教」聯繫在一起。
  • 最成功的教育,是培養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
    他的父母總是慈祥地看著他,還驕傲地說,現在的孩子,懂得真多啊。  那天從見到小外甥起,他說的幾乎每一句話都是帶著諷刺挖苦的意味。  都說童言無忌,可是語言對人的傷害與難堪,並不會因為說話人的年齡小而減少。  不會好好說話的孩子,一開口就輸了。  別人甚至不用細聽他們的內容,只要通過他們的語氣和姿態,就知道他們難以掩飾的惡意。
  • 寵溺孩子無異於在害他,真正聰明的父母,從小會給孩子立下規矩
    因此真正愛孩子的父母,絕對不會無原則地順著孩子,一定會從小給孩子立下以下的規矩:1、要講禮貌小孩子的是非觀還沒有完全建立好,不知道怎麼分辨對錯。他們看到什麼或者聽到什麼都會去學習,這也是小孩子學習的一個過程。他們無意識的模仿,不經意間就會學到一些不太禮貌的言語或行為。
  • 最成功的教育,是養出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
    由於媽媽工作忙,趙楚萇從小跟姥姥一起長大。 姥姥的溺愛縱容,讓他變成了一個說話沒大沒小的孩子。 他玩iPad的時候,躺在床上一個姿勢,一玩就是三個小時。 姥姥進來叫他,他用一句「你聽不懂人話啊」就把姥姥懟了出去。
  • 婆婆總是怪我沒教養?婚姻裡對長輩的的尊重,從不等於忍讓
    面對婆婆總是嫌自己沒有教養,在她的教育裡,她學會的更多的是順從,從來沒有想過反駁長輩,因為曾經有人告訴過她這是對長輩的不夠尊重。婚姻裡對長輩的尊重從來不等於忍讓,而是一種站在你我平等的位置上進行的交流和溝通。01在我們慢慢成長的過程當中,很多的人選擇了自己想要的愛情,但是遺憾的是最後沒有選擇自己想要的婚姻。
  • 請長輩帶娃總是有矛盾 隔代教育需要注意點啥?
    所以現在的隔代相處和隔代教育就成了普遍現象,隔代教育的矛盾也慢慢浮現出來。生活中也會聽到媽媽抱怨:孩子的一些壞習慣都是爺爺奶奶給慣出來的,說了很多遍就是不聽。但是自己又不能辭職全職帶娃,需要長輩的幫助,內心很矛盾,不知道該怎麼辦。
  • 長輩們的教育觀念惹爭議,如果你遇到這種爭執,你該怎麼解決?
    「媽,你不給他時間練習,他永遠不會自己做好的。」在第三代教育問題上,我們和家裡的長輩總是有分歧和分歧。為什麼父母和孩子有不同的想法?老人們認為他們做了幾十年的父母,比我們更有經驗和權威。老人們認為既然孩子們得到了他們的照顧,他們就應該無條件地相信他們,無條件地接受他們的教育方法。
  • 《銀河補習班》:長輩的影響力,是讓晚輩從小練好童子功
    作為長輩,都希望晚輩將來能學有所成、出人頭地,為家族爭光、為老師長臉。在傳統教育裡,只要孩子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成績優秀,最好能出類拔萃,就是好孩子。於是,他們想盡辦法讓孩子進各種補習班,以提高孩子的成績和能力。他們將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讀書。
  • 為什麼我們反感長輩的「教育」?要不要一鍵定製孩子的完美人生?
    好的教育不應該按自己的意願去教導孩子,應該是從孩子角度出發,給他們自由的空間,去長成自己的樣子,而非長輩希望的樣子。 二、方式 很多長輩教育子女的方式就是控制+轉移焦慮。
  • 孩子說話總是卡殼、遲鈍怎麼辦?提煉孩子語感可不止是增加閱讀量
    ,高情商和社交能力不賴的孩子往往更受歡迎,在工作和學習上也更容易獲得他們的幫助,都說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實際上一個會說話的人同樣也會愛笑、運氣不差。 比如以下幾種常見情況: 1)孩子沒有說話的語言環境 在現如今流行的教育裡,幾乎大部分父母對孩子都了如指掌,孩子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兒、甚至是一句積極哼哼,父母都知道他們想要做什麼,甚至還要爭著搶著去幫孩子去做這件事情,如果孩子需求沒有經過語言表述就可以達到目的,那麼孩子自然是沒有了說話的語言環境
  • 「你家孩子沒教養的樣子真醜!」孩子動手打長輩,父母責任最大
    孩子在沒有接受教育之前,都會做出一些比較過格的行為,此時家長必須要注意糾正孩子的這些錯誤行為,告訴孩子這些行為是不對的,並教育孩子,讓孩子產生正確的認識。壞習慣、錯誤認識都得引起家長的重視,一次不管,次次受傷,孩子犯的錯,最後都會反饋到父母身上。
  • 孩子在家裡什麼都會說,到外面怎麼問都不回答,為啥?
    正所謂童言無忌,小孩子說話沒深淺,一不小心就會觸及到一些禁忌的話題或者語氣不夠禮貌尊重,譬如說談論家裡隱私,談論屎尿屁,學大人的腔調頤指氣使,說話沒大沒小,等等,讓場面很尷尬,這個時候父母往往會趕緊斥責孩子,閉嘴!沒禮貌!!這樣久而久之,情感上比較敏感的孩子就會發現,自己好像總是容易說錯話,傷害到對方,但是自己又不太能搞清楚,什麼情況說什麼話會傷害對方,所以就傾向於選擇儘量少說為妙。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暴力不能解決問題
    在教養孩子這一條路上,父母遇到過不少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其中最為讓父母頭痛的就是孩子不聽話的問題。小編甚至聽到有父母調侃: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打一頓就好!小編聽到以後只覺得哭笑不得,現在的孩子真的是一個比一個精明,跟爸爸媽媽鬥智鬥勇,有時候真是故意跟爸爸媽媽作對。
  • 嘴笨不會說話,怎麼辦
    相信很多不擅長說話的朋友,也和這位朋友有類似的問題。那如果我們不會說話,怎麼辦?發現問題是可貴的,至少知道自己要努力的方向。最怕就是理智上既不能正視自己的問題,行動上也無動於衷,情感上還自怨自艾。要真正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從WHY(為什麼)、HOW(怎麼做)著手,一一擊破。
  • 孩子偷錢難教育?當父母的不能不管,該咋管呢?
    昨天去姐姐家,看見姐夫在教育孩子,姐姐說,她去超市買東西,剛好碰見孩子在超市門口吃零食,問孩子哪裡來的錢,孩子不願意說,姐姐就帶著孩子回家讓姐夫教育他。姐姐會買一些水果、酸奶給孩子當零食,從來不給孩子零花錢,原本姐姐以為是哪位長輩給孩子買的零食。結果,孩子吞吞吐吐說不出緣由,就斷定孩子是偷的錢。姐姐去看了門口放零錢的地方,發現果然少了很多,孩子不是第一次拿錢了。
  • 孩子不聽話、打家人怎麼辦?教育專家出妙招!搞定孩子太有用了!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父母的態度最好能夠保持溫和,同時,不能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而是告訴孩子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孩子就是在不斷犯錯之後得到成長和磨礪,才能變得做事有方法,心胸開闊處理遇到的難題。第二,看到孩子不正確的行為,及時引導,並且教會孩子正確的做法。
  • 2歲的孩子還不會說話,到底是什麼原因?孩子語言早開發手冊
    朋友家孩子圖圖兩歲了,說話還不是很清楚,鄰居家的孩子一歲半說話都特別清楚,朋友特別著急,問我這種情況怎麼辦?兩歲一個月的孩子還不會說話,真的挺著急,但是請媽媽放心,孩子不會說話,肯定是有原因的。家裡是不是說話的時候會用幾種方言,我朋友家就是這種情況,孩子姑姑說廣東話,爸爸媽媽說海南話,奶奶說四川話,有時候大家還說普通話。各種方言和普通話混合在一起,孩子不知道跟著誰說話,所以孩子乾脆不說話了。
  • 月子裡,長輩總是要給孩子睡平頭,這樣的做法到底行不行?
    將整個愛心獻給孩子,將美好德行傳給孩子。以真正其心,以善誠其意,以美修以行。後來,我看到孩子的後腦勺有點奇怪,就上網查詢相關知識。才發現老人喜歡給孩子當平頭睡,因為這樣看起來更漂亮。但也有一些說法認為,平頭會讓寶寶的臉變大。同時,五官顯得有些扁平。網上更是有網友吐槽,稱他的大臉盤是長輩的傑作。不過,長輩們也認為長得好看,臉大的人看起來會比較有福氣,是很洋氣的樣子。
  • 從小要給孩子立這「5個規矩」,少一個都不行,最後一個很重要
    這種想法雖然也沒有錯,但是父母還是要知道,其中5個規矩是格外重要的,每個父母都要從小教給孩子,少了一個都可能會給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1)尊敬父母和長輩我們常說大部分中國家庭是「421」的模式,所以許多孩子從出生開始就不僅有父母關愛,更是有四個老人將孩子當成心肝寶貝。這就使得部分孩子在「團寵」的情況下,會逐漸養成驕縱的性格,甚至對父母和長輩也習慣於頤指氣使。
  • 當老人愛「護犢子」怎麼辦?聰明的爸媽這樣做,孩子教育不落下
    在和長輩共同居住的家庭中,爸爸對孩子的教育時間更是少之又少,這種現象恰恰是導致家庭矛盾上升以及影響孩子成長的最大因素。所以,要避免「隔代親」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爸爸媽媽達成以下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