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人愛「護犢子」怎麼辦?聰明的爸媽這樣做,孩子教育不落下

2020-12-23 騰訊網

現代家庭中,老人「護犢子」的現象挺常見。很多當了媽後,經常抱怨在家裡只要有老人在就沒法教育孩子,親戚朋友裡面隨便掰個手指頭都能數出一二三四五來。「隔代親」樂了老人和孩子了,苦了當爹媽的,夾在中間裡外不是人。

面對這種現象,很多父母會選擇和老人分開住。但對很多家庭來說這並不現實,畢竟房價物價擺在那兒,父母要上班,孩子沒人帶,老人退休了來帶孩子再正常不過了。但矛盾也是由此產生。咎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老人愛我們,所以更愛孩子

老人們在年輕的時候忙於奔波生計,少不了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心裡諸多遺憾和愧疚。在他們眼裡,孫子輩自己兒女生命的延續,他們想把曾經對兒女的欠缺的愛在孫子孫女身上補回來。自然而然對孫子輩「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

2、老人生活單調,思想傳統

中國的老人在退休後大都選擇為子女分憂,幫忙照顧孩子,很少有自己的生活,也沒有太多的興趣愛好。這導致他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因此會造成過度關注。加上家長平時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和老人溝通交流,時間久了,自然孩子和老人更親,老人就看不得家長打罵教育孩子了。

3、老人性格固執,容易倚老賣老

老人大都在老了以後性格比較固執。他們認為自己年輕時對兒女的教育沒有問題,等到他們老了以後,還會繼續用這種方式幹涉兒女對孫子輩的教育。他們很難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已經落伍,也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最常說的是「嘴上無毛,辦事不牢」,總覺得自己吃的鹽比我們吃的米都多,他們年紀大,所以在教育孩子上比我們更有經驗。

4、老人角色定位出錯

老人一輩子管兒女管慣了。在他們眼裡,我們多大都是孩子,做事容易出錯。老人無法把我們當成獨立的個體來看待,認為自己才是大家長,家庭角色定位有偏差,因此大事小事都要管上一管。即使我們已經為人父母,他們還是認為我們什麼都做不好。因此對我們的教育方式也是諸多看不慣,處處都要幹涉。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爸爸很多情況下都是被動式參與,而媽媽則佔據了教育的主導地位。在和長輩共同居住的家庭中,爸爸對孩子的教育時間更是少之又少,這種現象恰恰是導致家庭矛盾上升以及影響孩子成長的最大因素。所以,要避免「隔代親」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爸爸媽媽達成以下的共識。

1、夫妻雙方達到一致,充分了解「隔代親」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同事女兒快滿三歲,下半年準備去上幼兒園。為了讓孩子更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媽媽開始讓孩子學習自己吃飯和上廁所,這下子婆婆不幹了。天天拉長了臉對著同事,說同事累著孩子了,還說自已一把年紀了,好不容易退休了享受一下含飴弄孫的晚年生活,也被剝奪了。「關鍵是我老公,從頭到尾站他媽那邊。說我對孩子管得太嚴了,真是氣死我了。孩子小正是建立良好行為的時候啊,難道等大了不好管了再來後悔嗎?」

面對長輩,我們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去斥責他們,很多情況下,我們會選擇妥協。而這一切被孩子們看在眼裡,他們很聰明就能知道,只要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的情況下,爸爸媽媽是拿他們沒辦法的。長此以往,孩子更加難以教育。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知道孩子教育的第一執行者,長輩們「護孫心切」他們可能只看到眼前我們對孩子的嚴厲,卻無法考慮到孩子將來的成長。所以我們更應該堅定立場,不能讓「隔代親」影響到孩子的教育,也不能激化長輩和我們之間的矛盾。我們必須清楚的告訴長輩們他們過多幹涉孩子的教育對孩子將來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2、成為神隊友,支持另一半

從教十年,印象最深的是教的一屆大班的男孩。他爸爸和媽媽分別各開了一間公司,照理說這樣的家庭父母肯定是非常忙碌的,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照顧孩子,要麼是家裡長輩代為照顧,要麼是請保姆。

但這個孩子的父母做到在園三年的時間,早上爸爸送,下午媽媽接。去家訪的時候我們才知道他們是和老人住在一起的,但三年我們幾乎沒怎麼見過老人接送孩子。

孩子的爸媽分享他們的教育理念時,著重強調了家庭成員的分工,長輩照顧生活,父母負責孩子的學習和教育。並且當長輩和他們起衝突的時候,他們都是全家一起開家庭會議來解決的,不會讓某一方單獨和長輩爭論。這讓我感觸很深。

現實生活,多少夫妻面對長輩都是能躲則躲,誰都不願意和長輩爭論,而越是這樣,越是沒辦法達到孩子教育上的一致。夫妻雙方必須保持統一戰線,互相成為對方的「神隊友」。作為共同戰鬥在孩子教育第一線的合作者,我們應該提前溝通,保持立場的一致,相互支持和信任,堅定的告訴老人如果真為孩子好,就不能干涉我們對孩子的教育。

3、自己的父母自己搞定

和長輩住一起,最怕的就是發難的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另一半的父母。這種情況下,作為媳婦或女婿的很難和他們溝通,總擔心哪一句話不對,就會引發一場家庭戰爭。

為了避免這種衝突我們應該交換身份,誰的父母幹涉孩子的教育就由誰出面溝通協調,另一半則在旁協助。千萬不要讓媽媽面對公公婆婆,或是讓爸爸面對嶽父嶽母。只要我們堅定意志,便能專心一致地將更多心力放在孩子的教養上。

這裡分享一下我的親身經歷,因為即使成為人母,家裡的長輩們也會和我交流孩子的撫養問題。我的媽媽經常跟我說,她以前是怎麼教育我的,別人家的家長是怎麼教育孩子的等等,這讓我產生了「危機意識」。

為了避免以後孩子出生後出現教育分歧,我開始給她灌輸我的觀點,並向她明確表達如果我遇到問題會主動來請教她,但我希望在我和孩子的爸爸教育孩子的時候,她不要插手。

剛開始我媽挺生氣的,她覺得我是排斥她,在我耐心和她溝通過很多次後,慢慢的不再孩子的教育指手劃腳了。

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夫妻雙方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達了一致,再面對長輩的發難和幹涉,處理起來就會輕鬆很多。如果再努把力,把長輩也拉入自己的陣營,那麼教育起孩子來就會事倍功半。我們可參考以下方法。

1、堅持表示孩子的教育者永遠是父母

長輩喜歡以過來人的姿態高唱「經驗論」,記住,無論他們說得聽上去多麼有道理,始終堅持「我們才是孩子教育的執行者」原則不動搖。不論長輩怎麼幹涉孩子的教育,我們都應該溫和而堅定的表示:「您說的我會考慮,但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由我和孩子的爸爸(媽媽)來商量。請您不要在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打斷我們。」

2、家庭會議,正面交流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既然同在一個屋簷下,為了避免以後因孩子的教育問題激化家庭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醜話說在前頭」,即召開家庭會議,父母和長輩達到一致。

操作起來也不複雜,可以每月一次或是每周一次家庭會議,會議重點圍繞孩子。可以分析孩子最近的表現,如果做得好就鼓勵並繼續保持,如果做得不對或是欠缺的,全家人在父母的帶領下商量對策,然後各自分工最終達到一致。

這樣的會議剛開始會比較難,但只要我們堅持,最終達到目的。長輩也會慢慢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和變化,最終實現全家人的教育理念一致。那教育起孩子來不是更加輕鬆嗎?

3、時刻注意言傳身教的作用

在和長輩們溝通的時候我們要注意的是,不論長輩多麼固執多麼難溝通,作為孩子的第一教育者,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我們的一舉一動孩子都看在眼裡,我們對長輩尊敬,孩子就學習到尊敬。

如果我們對長輩大呼小叫,孩子也會有樣學樣。我們要傳達給孩子的理念是,既尊重長輩但又堅持自己的原則。這樣無形能讓孩子懂得尊重長輩或別人,也會保持自己的主見,不會輕易被別人動搖。

總而言之,不管是我們,還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大家的出發點都是對孩子的愛。我們無法避免長輩因為太愛孩子而寵溺他們,我們要做的是面對孩子的教育絕不妥協,畢竟這關乎孩子的一生。長輩可以在生活上提供我們經驗和幫助,在教育上我們應該和他們達成一致,各司其職互相理解和支持。成為孩子教育路上的友好合伙人。

相關焦點

  • 家長:「對與不對,這犢子我是護定了!」,「破門而出」
    然而,隨著文化的延伸,「護犢子」接近了護短,改變了它原來的意思。可是,生命需要強大,更需要獨立。想想老鷹鍛鍊小鷹的飛翔能力,當小鷹稍微能煽動翅膀的時候,母鷹就會將小鷹推向懸崖,只要沒有摔死,可以自己飛回來的小鷹,才是母鷹心目中合格的老鷹。儘管如此,母鷹仍然不會停止這樣的訓練。
  • 孩子愛撒謊怎麼辦?聰明媽媽這樣做,比任何批評打罵都管用!
    孩子愛撒謊怎麼辦?聰明媽媽這樣做,比任何批評打罵都管用!昨晚,有位媽媽在群裡訴說了自己這兩天的煩惱。6月2號,全市幼兒園都開了學,家裡的二寶也送進了幼兒園。雖然孩子最後把玩具還回去了,但我還是擔心他以後還會再犯,所以這幾天也在尋思自己應該怎樣做,才能教好孩子。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之前那個在媽媽懷裡甜甜笑著的小天使,開始學會說謊了。
  • 熊孩子電梯搗亂老人「護犢子」,女孩一招反制,網友:幹的漂亮
    教育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家長可能都不清楚,尤其是很多老人帶著的孩子不僅不會教育,還很很容易把孩子寵溺過頭,讓孩子沾染很「毛病」。而每每孩子犯了錯誤,老人們總會不出所料的來一句,「他還是個孩子。」可真就因為是個孩子就能不教育了嗎?小孩子犯錯淘氣就不用教育懲罰了嗎?
  • 孩子調皮搗蛋怎麼辦?吼叫、說教都不可取,聰明家長這樣做
    2、家人對孩子比較寵溺一方面可能是父母對孩子比較寵愛;另外就是所謂的「隔代親」,爺爺奶奶比較溺愛孩子,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樣就可能導致孩子得寸進尺,不服管教。孩子調皮怎麼辦從某個角度來說,調皮淘氣是孩子天真、幼稚、活潑的表現,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舉動。大家還記得愛迪生小時候孵蛋的故事嗎,曾經被傳為佳話。反而,如果孩子一點都不調皮,孩子多半是呆板的;也可能是他身體不舒服了。所以,我們要善待調皮的孩子。
  • 一寫作業家裡雞飛狗跳,孩子不寫作業不愛學習,聰明的爸媽這樣做
    一、孩子不愛寫作業,家長只能垂頭喪氣大學同學在朋友圈裡發表關於孩子寫作業的說說,還附上了兩張圖片,一張是一碗炒飯還有一張是寫作業的孩子, 據說當天晚上十點多女兒終於願意寫作業了。同學在自己孩子願意寫作業後才給孩子吃的飯。
  • 孩子犯錯屢教不改怎麼辦?聰明的美國人這樣做!
    每個父母幾乎都會遇到孩子不聽話的問題,但有的孩子教育一兩次就會改正,而有的孩子卻屢錯屢犯,屢教不改,甚至挑戰長輩的底線。面對這種情況,如何有效勸導孩子,如何克制負面情緒與孩子溝通,實實在在難倒了很多父母。1、孩子因何不聽管教?
  • 孩子愛哭怎麼辦?不說「不許哭」,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世上有兩類完全相反的孩子,一類孩子特別活潑好動,也比較粗神經。另一類孩子,是比較敏感的,遇到一些事情就愛哭,容易多想。當你們的孩子是第二種,比較敏感愛哭的孩子時,當他們哭的時候,會怎麼對待他們呢?有些家長往往缺乏耐心,不勝其煩,會呵斥他們「不許哭」,威脅他們再哭就「收拾你」。
  • 為什麼寶寶睡覺愛「舉手」?這3個原因是關鍵,聰明爸媽都懂得
    這3個原因是關鍵,聰明爸媽都懂得對於所有的媽媽來說,孩子在還沒出生的時候就會開始擔心各種問題,比如孩子出生後會長得像自己還是像爸爸?孩子萬一顏值很低怎麼辦?孩子要是不聽話怎麼辦?這些假設相信在所有的父母腦海裡都出現過,直到孩子出生之後,父母還是會擔心很多問題,其實這都是父母愛孩子的表現,因為在乎所以才會擔心。
  • 為什麼來幫忙帶娃的老人,嚇壞了孩子和孩子媽?
    真心爸媽一直反對這種方式,除了認為老人沒有幫子女帶孩子的義務、兩代人育兒理念上的差異會帶來很多家庭矛盾、影響育兒品質,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祖輩除了給孩子帶來愛,還可能帶來嚴重的心理傷害,讓爸爸媽媽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遭受的創傷,重新回到自己的孩子身上。01 / 不斷吵架的祖輩和暴躁易怒的祖輩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角色,通常為他們戴上「慈愛」的光環。
  • 這3種老人帶的孩子,不僅聰明機靈,情商也特別高,建議收藏
    很多老人退休後沒事情做,也願意和自己的孫子孫女在一起,自然就承擔起照顧孩子的重任了,不過,有的老人因為文化水平低,或者不願意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經常會和孩子的父母產生衝突。實際上老人帶孩子,就是有好有壞的,不過,通常來說,讓這三種老人去帶孩子,帶出來的孩子不僅非常的聰明機智,而且情商會很高,能夠被周圍的人喜歡。
  • 家有蘇大強這樣的老人該怎麼辦?子女能不能教育老人?
    而他,曾經是一位品學皆優的孩子,因為父母對他管理方式的不當而輟學。有好心人跟孩子說找找關係能給他父母減減刑,遭到孩子的拒絕,他說:就讓他們在裡面呆著吧,讓政府教育教育吧!這個問題下面有很多答案,大概率都是家裡有特別不懂事的老人。其實不用看網上別人的故事,在我們的周圍也不乏有這樣的老人。
  • 愛你就不允許別人欺負你的4大星座男!獅子護犢子,天蠍不能惹
    有的男生很霸氣,像小說中的那種霸道總裁似的,對待自己的女朋友佔有欲很強,保護欲也很高,那麼愛你就不允許別人欺負你的4大星座男有哪些呢?快來看看你家那位有沒有上榜吧!NO.1獅子男——特別護犢子獅子男生高傲自信,他們覺得對的就一定是對的,他們覺得錯的誰說對的都還是錯的,獅子特別專注且堅信自己的想法,在愛情裡也特別如此,只要是自己的女朋友,那她做什麼都一定是正確的,所以獅子男真是特別護犢子型,護短護到家了。
  • 12歲男孩被誤打掌摑鎖喉拎舉,為何家長的護犢子心理難溝通解決?
    毫無疑問,一方面壯漢這樣的方式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也是不能做的,另一方面即便不該做,也出手了,暴力了,解恨了,當時誤認了對象,按照常理,打錯了人,壯漢就應該對人家道歉的,可是據報導,壯漢在如此的暴力之後,居然龜縮了起來,連對自己做錯事,認錯人,暴力毆打人的錯誤行為,都沒有勇氣來道歉,這是非常不男人的行為,也是非常不應該的,打人時候的那股子勇氣跑哪兒了呢?
  • 國家隊後衛被教育 阿聯看呆了 杜峰落選賽別護犢子啊
    10中1,國家隊後衛被連續教育,阿聯看呆了,杜峰落選賽別護犢子啊!京粵大戰,真的是精彩諷刺,真的是回味無窮,現在想起來都非常激動,最終本場比賽,靠著威姆斯常規時間的最後的逆天2分,是讓廣東進入了加時賽,說實話,真的是太精彩了。
  • 名記稱東契奇是聯盟裡最愛抱怨的人,庫班爆粗回應在線護犢子
    他在一檔節目中表示東契奇已經成為NBA最愛抱怨的球員之一。但只看到這些,就說東契奇現在是聯盟最愛抱怨的球員就太偏頗了。實事求是的講,聯盟裡愛抱怨的人不在少數,只盯著東契奇看就沒意思了。作為聯盟最護犢子的老闆,庫班當然要站出來維護自己球員的聲譽。
  • 對自己的孩子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孩子一有錯,就想揍他,怎麼辦?
    孩子一有錯,想必十個爸媽有九個會控制不住,就想揍一下自家娃。但每次一揍完又特別後悔不該打他。正所謂「打在娃身上,疼在為娘心。」打了孩子吧,怕這娃以後會怕自己,又或者變本加厲有逆反脾氣,不打吧,又怕教不好娃,到底該怎麼辦呢?
  • 孩子哭鬧不止怎麼辦?聰明媽媽教你用這一招,就解決
    最近有位寶媽正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很是煩心,而讓這位寶媽如此煩心的是,孩子經常性地會哭鬧,當遇到不開心、不順意的事情的時候就會亂發一通脾氣之後大哭不止,真是很讓人頭疼。對於這位寶媽來說,前幾天就剛剛因為孩子哭鬧不止的事搞得家裡都焦頭爛額的。
  • 孩子偷錢,媽媽竟這樣做,比打罵更有效的教育!
    很多孩子都曾偷偷地拿過家裡的錢,即使是最聽話的孩子也可能做過這樣的事情。孩子這種行為的背後,體現著「所有權」概念的缺乏。當爸爸媽媽發現孩子偷錢之後該怎麼處理,這篇文章或許能給你一點啟發。
  • 李玫瑾:提高3-8歲孩子的思維能力,聰明爸媽只要做對這1件事
    不論孩子是否聰明,主要原因是他們是否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而父母要使孩子變得聰明而聰明的最基本方法就是發展思維能力。美國心理學家班傑明(Benjamin)認為,研究表明,孩子發展思維能力的最佳時間是在孩子8歲之前。
  • 孩子只看手機不看書怎麼辦?培養閱讀習慣要趁早,聰明家長這樣做
    孩子只看手機不看書怎麼辦?培養閱讀習慣要趁早,聰明家長這樣做現在工作生活樣樣離不開手機,即使只是下樓買瓶醬油,都要用手機付款。家長尚且如此,也難怪孩子有樣學樣,每天捧著手機玩個不停了。發現孩子的閱讀興趣家長再跟孩子聊天時,大可留意一下孩子平日裡提及什麼話題最多。比如孩子對機械、航天之類的感興趣,家長對症下藥,孩子的閱讀興致自然也不會低。也可以多帶孩子去圖書館,讓孩子自己挑選愛看的書,在圖書館的氛圍裡,孩子更容易養成專注、認真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