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緣專欄:觀照起心動念,時刻皆是修行!

2020-12-16 重樓逾陀

一個來自西藏的故事。

一位法師雲遊四海、廣結善緣,有一天走到一個村莊,看見一間房子正閃閃發光,法師覺得好奇,走進一看:原來有一位老菩薩正在專心恭誦著《六字大明咒》。

法師發覺老菩薩所恭誦的《六字大明咒》發音並不準確,於是進入屋內向老菩薩教導了準確發音後才離開,準備向下一個村莊前進。

臨走前再轉身看這屋子,竟不見屋子發光了!心中頓時恍然大悟,趕緊再回頭進入屋內向老菩薩表示:「您還是依照原來所誦的《六字大明咒》念法吧!我剛剛教您的念法其實是錯的。」

老菩薩高興的再次遵從法師的教導,繼續誦念原本發音的《六字大明咒》。

法師走出屋外後再回頭看看屋子,又見屋內閃閃發光,這才欣然離去。

法師體悟到:「原來真佛就在我們的心中啊!佛不是向外尋找的,凡事皆在我們的心念之間;只要我們對佛一念真誠、不執著於己見,那麼真佛便在你我心中。」

人的身上有陰陽二氣,三魂是陽,七魄是陰,這是與生俱來的。人如果有往修行善途上去開拓,則在身上自然聚足浩然正氣、陽氣;而七魄則每到庚申日,三屍神就會上詣天曹,將你的所做所為無論善惡、你的起心動念,都如如實實的記錄下來,絲豪分明。

凡起心動念,無論善惡,若都以為沒人知道,錯了!一彈指之間有三十二億百千念的念頭細微出現,如果一秒鐘可以彈五次,便有一千六百兆的念頭。這麼多的細微念頭,是連自己都難以察覺的。

起心動念天地皆知,身為一個修學者,更當時刻觀照己心,實地真修,那麼假以時日,自然真佛現前。

觀照起心動念,時刻皆是修行。

相關焦點

  • 佛緣專欄:修行集·正念正知
    專欄19期:佛緣專欄:修行集·正念正知編輯:普寂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珠寶保持正念正知,不單是 老病死重大時刻才需要,平常亦需多加注 意,這就是將修行應用於日常的方法。 當我們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修行,例 如安靜的房間打坐,或是寧靜的寺院裡拜 佛,進行佛事,或是聽經聞法,法喜充滿 等,身心安泰,不期然耽著不舍,尤其當 世間生活遇到挫折,更嚮往於躲起來清修 ,這不是不對,但嚴格來說,這只是一種 躲避。
  • 佛緣專欄:書店與他的一生
    專欄18期:佛緣專欄:書店與他的一生 編輯:浮浮生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珠寶如是經營多年, 各同學先後退股,只剩下他一人獨自經營 ,原因是書店沒有利潤,慘澹經營,且看 不到前景,除了他一人享受那工作外,其 他人皆要為生活奔波,沒有參與,當然享 受不到那份投入及滿足感,久而久之,紛 紛離去,只剩下他一人,節衣縮食去承受 各人的股份。
  • 「佛緣」深厚的人,往往有這三大特徵,具備其中一點就算有佛緣
    但其實佛緣是真實存在的,並不是佛門營銷獲取信徒的手段。所謂佛緣,是心與佛的交流,與佛有感性上的聯繫,且善心較大,對佛法有很深的心念,能夠在修行上快速精進,達到解脫自在。許多人以為這是佛和菩薩庇佑的結果,其實佛和菩薩並沒有這樣的神力。
  • 佛緣專欄:病苦的「觀修」
    唯一能做的是修安忍,更可反省健康時有否利用色身去修行。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快樂 與痛苦也是人生裡必然的,因此,只祈求快 樂,接受快樂,抗拒痛苦,排斥痛苦是無意義 的,也不會成功的。既然如此,不管快樂、痛 苦。來了,啊!就來了。不必歡喜,也不必悲 傷。快樂,我們容易接受,沒有困難。
  • 怎樣修行才能開悟?
    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只因處在佛法的末法時代,佛緣淺薄,世間的功利與攀比心甚重以至人心不古,所以想要在修行上開悟,首先要恢復自性的,清靜心。不用真心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念完還罵人,還生氣,還動喜怒哀樂,喊破喉嚨也枉然,不動念時沒有阿彌陀佛,一起心動念,馬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叫覺得快。果然心地清淨,一天念十聲20聲也行,這功夫用久能綿綿密密日夜不斷。你真幹,三個月就有效果,你會覺得身心愉快,煩惱雜念少了,智慧多了,增長了。
  • 一位方丈說:佛緣深厚的人,往往有這5個特徵,一個也算有佛緣
    提起佛緣,我便想起了去年國慶跟朋友去青島湛山寺的一段經歷。那日,我跟朋友一同進入了一間有臥佛的房間。不知怎麼,我剛在床沿邊坐下,眼淚便不自覺的流了下來,止都止不住。朋友見此,便大聲說我是與佛有緣之人。方丈聽了,笑了笑說:「眾生皆是未覺醒的佛,每個人都有佛性,但卻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佛。因為每個人的佛緣有深有淺,在學佛的過程中,自然會有快有慢,有迷有悟。」朋友一聽,便趕緊求教方丈,自己進房間沒有流眼淚,是否是因為佛緣淺薄?若是如此,平日裡又該如何加深自己的佛緣?
  • 這3種人佛緣深厚,即使不拜佛,佛菩薩也會用心「庇佑」
    佛教認為有佛緣的人,為人謙和有禮,博學多才,能夠破解很多的災難。因此很多人都希望自己也能夠佛緣深厚,讓佛菩薩保佑自己生活和修行,能夠一帆風順,最後度過苦海活得自在。想要獲得佛緣也是如此,修行的「因」一定要修對,就好比種子不是樹的種子,陽光土壤再好也長不出大樹。如果修行,心態不正,方式不對,怎麼努力都是白費的。所以很多人平日裡時常燒香拜佛,但是卻沒能夠獲得佛緣,而這3種人佛緣深厚,即使不拜佛,佛菩薩也會用心「庇佑」。
  • 佛緣專欄:師傅您一生歷經重重險阻,您如何找到支撐下去的力量?
    佛緣專欄70期:您如何找到支撐下去的力量?繼續往前走的時候,我也並不認為心外另有一個神,而是相信我自己修行的方法,可以幫助我走出這些困難。為什麼?因為困難本身是不存在的,困難的存在,主要在於人的心理作用。一個人如果沒有信心,膽怯、害怕,沒有信心往前走,才是真正的困難。做任何一樣事、走任何一條路,只要我們自己有信心,自信心就能夠幫助我們度過一切困難。
  • 判斷一個人佛緣的深淺,就看這7點,看看你佛緣如何
    佛緣,是佛教的專業用語,指人和佛之間某種感性上的默契或親切感。這種親切感佛家解釋為前世的輪迴轉世,或是今生與佛法有很深的默契,一見如故的感覺。佛家有一種說法:「佛是過去的眾生,眾生是未來的佛」,每個人都可能具備佛緣佛性,能否顯現佛緣,受諸天菩薩感召和關照,關鍵在自身與佛的深淺,最終的領悟程度。佛緣深淺決定修行進階速度。佛緣深厚者,學佛悟道很快,在參悟佛法時更容易覺悟;佛緣淺薄者,在修行時坎坷艱難,領悟的慢。
  • 佛說:這4種人,不用拜佛,卻佛緣最深,看看有你嗎?
    佛菩薩慈悲為懷、普度眾生,若眾生有所求,佛菩薩皆應緣予以渡化。那什麼樣的人算是與佛有緣呢?有善根、有智慧的人。沒有佛緣的人,你和他講佛法,他可能根本聽不進去你說的話,甚至還會產生反感的情緒,做出詆毀三寶的惡行,這樣就是造業了,無緣不得渡。佛陀曾經說過:佛是覺悟的人,人是未來的佛。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可成佛。
  • 佛緣專欄:《止觀前行》第一課·內傳之秘〈收攝六根方法及要點〉
    專欄35期:佛緣專欄:《止觀之前行》第一課編輯:難雲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止觀之前行》筆記摘要·第一課止觀是一個修行的項目,是整個佛法的要點。止觀的特點:盡攝佛法的八萬四千法門。止是奢摩他(梵文Samatha),意即止息所有的雜念、妄念。
  • 佛教:這4種人,佛緣深厚,與佛有緣,有你嗎?
    佛陀雖然說過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可成未來之佛,但是絕大多數人的佛性都被自身的欲望煩惱所障弊,五欲六塵,根本認不清自己。這樣的人,越來越障深慧淺,離佛越遠。這一生,要與佛結緣,需要有足夠多的善根與福報,沒有修行的人很難聞到佛法,至於多少劫難、多少輪迴再遇佛得渡,那就要看他自身的因緣了。
  • 佛說,這3種人,天生「佛緣深厚」,佛祖常保佑,有你嗎?
    原因就是各信眾的佛緣不同。我們都知道一句話"佛不度無緣之人",因此,若是一個信眾佛緣薄淺,即使他每日祭拜佛祖,卻也未必能得佛菩薩的全心保佑。事實上,許多人常常將佛緣掛在嘴邊,但究竟什麼是佛緣,卻未必說得清楚。自然,也就無法知道自己是否是佛緣深厚之人,無法判斷自己是否得到了佛菩薩的保佑。那麼,在信眾之間常常提到的佛緣,究竟是什麼呢?
  • 佛緣專欄:依法不依人
    撰文:勝軍每個時代皆有高僧大德出現,領導潮流,帶領大眾修行,幫助大眾渡過難關,解決問題,深 深影向那個時代。因此,期待大德的出現,能夠隨時隨地得到指導,是每個人心裡的渴望。查他們的運作,絕大部分皆可自行運轉,毋須幫忙。 這可看出信心不足,依賴心重。本來依靠偶像是人之常情,不用自己操心去解決問題,也不用負過重的責任。但容易導至盲 目崇拜,失去理性,迷失自己特有的方向。
  • 你的佛緣有多深?看了你就知道了!
    二、放棄非分的欲望是佛緣 佛緣,是少一些強求的欲望。佛經上說,未斷我愛,不如潔淨。愛恨恩仇,皆是情障。當你知道迷惑時,並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今日的執著,可能會造成明日的後悔。
  • 學佛經歷,我的佛緣和外星人有關,與宇宙信息大師神秘接觸
    歡迎關注《大愚侃人生》先聊一下我的佛緣之路。我能夠走入佛門,現在細細想來,其實跟外星人有很大關係,甚至他就是我的佛緣引路人。佛緣和修行之路那好,我就直接道來十年前一段往事。十年前,我根本就不信佛,從來沒接觸過佛經佛法之類的,近三十歲的人了,連寺院都沒進過,更別說佛經佛法之類的了。那個時候,我像其他人一樣,是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
  • 佛緣專欄:老師父的話·護法諸天
    撰文: 浮浮生#佛緣燈明寺後園中,老師父盤坐在一塊大石上,數個小孩在旁玩耍。一隻狗兒走過,被一個小孩抓著尾巴,發出吠叫聲。方丈說牠們皆已升天。每天早晚課牠們必伸直前腿,俯伏在大殿外,功課完畢後總在眾人出來前離去,不會阻礙 驚嚇會眾。寺中出家人出外或回來,一定見到牠們迎來送往至大路前。」「那牠們在那裡吃喝、睡覺呢?」一個小孩天真地問。
  • 佛教:這四種人,不用燒香拜佛,也佛緣極深,看看有你嗎?
    什麼樣的人是與佛有緣、佛緣深厚之人呢?我想可能很多人會說是那些天天到寺院裡燒香磕頭、天天守在佛菩薩像前、日日念佛號的人。其實我們說,離佛菩薩最近,不是表面上距離的遠近,而是內心的距離。《六祖壇經》裡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心中沒有佛、沒有善念的人,天天抱佛的大腿也是無用。
  • 佛緣深厚的人有3個特徵,他們不用燒香拜佛,卻深得佛心
    無佛緣之人與佛之間沒有絲毫的緣分,佛法再精深,他們也悟不到;而佛緣深厚的人如同得到佛的助力,生活處處見禪,修行起來毫不費力。那怎麼樣才算是佛緣深厚呢,佛緣深厚的人有這3個特徵,他們不用燒香拜佛,卻深得佛心。
  • 這種人慧根最高,佛緣深厚,看一看是你嗎?
    《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佛法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我們其實每個人都有慧根,都是與佛有緣之人,只是每個人的慧根高低、佛緣深淺不同而已。這世間有一種人慧根最高,佛緣深厚,看一看這種人是你嗎?我們先來看一看你的佛緣到底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