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為什麼不愛我們了?「白人至上」的隱形社會體制

2020-12-16 家國視野

「這個國家為什麼不愛我們了」,這是美國NBA快船隊教練弗斯日前針對美國種族不公問題發出的感慨。

在前一篇文章《去過很多國家的我,為什麼最喜歡中國》中,我和大家談到了中國最可愛的地方就是內部的整體「團結」與「和諧」,包括軍民一家、政民同心、民族團結等。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強調過了,這些「中國特色」的和諧畫面是西方社會所欠缺的,尤其是歐美社會並不具備這樣的優勢,甚至可以說是極其欠缺的。

▲此前相關文章中提到的「團結」、「和諧」是中國特色的相關內容。

看到這裡,不少人可能就覺得很奇怪了,因為以往網絡大公知和西方資本媒體所傳達的一直都是「和諧包容」的美麗西方,怎麼到了郎君這裡就變成了「撕裂的西方」了呢?對於這個問題,我想用自己在西方生活多年的經驗回答你:他們在撒謊。

我這人從不憑空說瞎話,西方社會的內部撕裂早非一日兩日。不信你看美國,「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種族平權運動還未冷卻,近日又一起「白人警察亂槍謀殺黑人」的事件再次震驚全球。

▲2020年5月25日,美國非裔黑人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跪殺,引發美國少數族裔「平權運動」。

美國當地時間8月23日,威斯康星州基諾莎的白人警察朝著一名非洲裔美國黑人男子連開七槍,一度致其重傷並面生命危險,後經搶救雖保住了生命,但還是毀了餘生:半身癱瘓。

▲威斯康星州基諾莎白人警察亂槍殺害黑人男子現場。來源:央視新聞。

就像此前的「弗洛伊德事件」一樣,此事也隨即引發了在美少數族裔的大規模抗議。除了民眾層面的示威抗議外,不少美國本土橄欖球隊、NBA籃球隊都加入了「罷賽抗議」的隊伍,而包括勒布朗詹姆斯在內的美國公眾人物也公開表示:延續400年的種族主義問題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了。

▲基諾莎群眾抗議「槍殺黑人」活動現場。

▲NBA多家球隊為表示對種族不公的抗議,宣布罷賽。

其實從「弗洛伊德事件」,到本次的「亂槍射殺黑人事件」,其核心還都只能算是西方社會的「非洲裔革命覺醒」,而受到種族歧視、攻擊更為嚴重的其他少數族裔,多數似乎還在沉默狀態中,飽受「白人至上主義」和「西方至上主義」的折磨。

事實上,非洲裔黑人並不算是歐美社會的「最底層」,飽受西方社會種族主義折磨的,還有華裔、東南亞裔、拉丁裔和中東裔等,幾乎所有非「純血統白人」的族裔,都無法得到真正的「公平對待」,甚至是飽受欺辱。

例如曾震驚歐洲的「326法警槍殺華人案」。

2017年3月26日,法國巴黎19區傳出了泯滅人性的槍聲,華裔男子劉少堯倒在了血泊中,結束了短暫的生命。而令人感到驚訝的是,白人警察槍殺劉少堯的原因,居然只是白人鄰居報警陷害,劉少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拒絕開門,隨後白人警察在沒有搜捕令的情況下破門而入,見正在殺魚的劉少堯手持刀具便不由分說地將其擊斃。

事後,法國警方一直迴避「槍殺華人」的事實,對於少量華人的抗議不予理睬,直到事件發酵,中國政府發聲督促,越來越多的亞裔聚集到巴黎包圍警察局後,法國官方方才出面撤了涉事警察的職務,姍姍來遲地表示「介入調查」。

▲旅法華人包圍巴黎涉事警察局和城市廣場現場畫面。

正如一些人所說,在這起事件中劉少堯有「錯」,錯就錯在他長了一張不是白人的臉,如果他有一張白人的面孔,他肯定有機會解釋幾句,再去怒斥他的鄰居亂報警栽贓,甚至可以起訴報警污衊自己的鄰居。可惜,他是亞裔。

不管是弗洛伊德,還是劉少堯,又或者是那被美國白人警察連開七槍的雅各布·布雷克,他們絕不是第一個受害者,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如果「文明的西方社會」不正視內在的種族歧視性問題,不改革體制矛盾,這樣的情況還會接連上演——人都被活生生打死了,撒謊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歐美社會的種族偏見會這麼嚴重,為什麼自稱「包容」的他們卻做不到「包容」呢?在西方,種族之間為何如此對立?我們往下看:

01傳統思維與宗教因素

西方社會形成如今這種以「白人至上」為主流的「種族對立」局面,是有很重的傳統思想與宗教因素存在的。

2017年美國維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發生「白人至上」騷亂,這不是一時興起的騷亂,而是西方社會長期被壓抑的「白人主義」與「種族對立」的暗處的能量釋放。

▲美國維吉尼亞州「白人至上主義」群體集會「光復白人至上」現場。

▲美國維吉尼亞州白人至上主義者聚集騷亂現場。

其實近幾百年來,隨著以白人為主的近現代工業文明的崛起,白人至上主義就早早成了西方社會的傳統「正道」,因此販賣黑奴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合法合規的,踐踏華人勞工也成了「正當行為」,因為在這種社會氛圍中,除了白人,其他種族都是「低賤」的代名詞。

所以,像美國、澳大利亞這些以白人為主的國家,都曾出現過反人類的《排華法案》。

▲歷史上泯滅人性的西方《排華法案》

我們以美國的《排華法案》為例,這部法律早在1882年就在美國成立,旨在驅逐華人和限制華人的正常行動,在該法律背景下,華人不僅僅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與白人公平競爭,還會因為自己的黃色皮膚而被毒打,甚至連有白人的公交車都不能一起乘坐。

該法案在20世紀中葉被廢除,但美國政府方面直到2012年6月18日,方才在國會通過決議,對罪惡的《排華法案》表示了一定的反思,但其用詞只是輕描淡寫的「遺憾」,而非真誠的「悔過」與「歉意」。

雖然說類似的諸多排華、辱非法案近幾十年都在歐美被廢除了,但沿襲了數以百年計對有色人種的排斥,絕非一日兩日就能根除。就像在中國的文化與教育界中,仍有不少人在美化日本侵華戰爭一樣,在西方也遺留著大量的白人至上主義的擁護者潛藏在各類重要文化行業中,因此才會出現「維吉尼亞州白人至上騷亂」這種事。

▲瑞典官方新聞電視臺節目記者製作視頻內容,通過官方頻道公然辱華,系典型的種族主義、種族歧視性行為。

▲法國青少年教材中,辱華兒歌內容被「正規存在」數十年,直到2018年前後方被華人舉報廢除。

此外,宗教因素也至關重要。歐美社會的群眾多信教,且多為「一神論」,在沒有正確的思想引導下,這種單一的信仰很容易導致他們的思維偏向於刻板與極端,因此就會出現迫害「異教徒」和「其他種族」的情況。

最典型的就是歐洲的中世紀宗教鬥爭,不同教派之間相互屠殺和迫害,例如英國中世紀的「愛爾蘭屠殺」,虔誠的清教徒英軍將領克倫威爾旋帶領英軍入侵愛爾蘭,並隨即屠殺了數十萬愛爾蘭的天主教徒,這在當時都是「常有的事」,如今想想不禁讓人心生膽寒。

到了今天,儘管經過歷史的文明演變,這樣公然的「異教屠殺」和「異族殺戮」已經非常罕見,但以「單一宗教思想」為主的西方社會,依舊很難真正包容不同教派、不同人種的並存,這也可以解釋「美國為什麼容不下中國」了。

今天,在西方社會的宗教思想的影響下,絕大多數的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其實都是「非此即彼」的,簡單地說就是「要麼這樣,要麼那樣,要麼你對,要麼我對」,他們少了中國人常說的「中庸」。因此在許多西方白人看來,別人只要和他們不同,就會被當成「錯誤的異類」。

從思想的本質上來說,西方社會對少數族裔的歧視和排斥,與他們醜化、抹黑中國和中國制度的原因,有「共通之處」:非此即彼的排他性。

02社會制度與群眾因素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的種族對立,往往還源於對少數族裔權益保障的漠視。簡單地說就是,對待白人和對待有色人種等少數族裔的時候,完全是失衡的。

比如,同樣一件事,華裔報警和白人報警,其結果往往會有著明顯的差異。舉個例子,2018年的時候,西歐亞平寧地區一華人學生赴德國途中失聯,親朋好友接連報警都無用,白人警方也一直不予調查,後面直到僑團和使館人員介入,警方方才展開調查。之所以會「遲遲不管」,原因就在於她是「不起眼的少數族裔」。

這裡面的根本問題在於「制度」,西方社會的制度架構還是服務於「主流群體」,統治者和政府工作人員把「主流群體」服務到位了,那麼支持率和好評度自然就上去了。

那麼何為「主流群體」呢?答案很簡單,佔了人口多數的傳統白人群體就是「主流群體」。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和西方社會的「全民表態取其大」的相對單一的形式主義民主形式有著巨大的關係,比如選舉制度,全民公投中投票的絕大多數是白人,那麼要想拿到選票,最主要的當然是「討好白人群體」了,這也就是為何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很多都是「白人至上主義」的擁護者的原因之一了。

而這樣的制度問題,也導致了少數族裔群體往往不能被真正的「公平對待」。因此,黑人也好,華人也罷,最終都成了走上街頭抗議的弱勢群體。

03極端自由與宣傳因素

西方社會的「極端自由」也是其社會撕裂的重要因素。這種「極端自由」不是說西方社會是真的有人文自由,而是指其對錯誤、極端言論的管控過於鬆散,甚至是不管。

比如各類的「白人至上組織」,這種類似的組織廣泛分布於歐美各國,它們不僅僅活躍於網際網路上,甚至還是不是聚會活動,宣揚各種「白人至尊論」。西方政府對此往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極少去強制性管控,以「民主」的名義讓他們鬧騰,畢竟白人選票多嘛。

▲沒有得到合理遏制的、帶有一定恐怖性質的西方「白人至上主義」。

很多公知可能會說「這就是民主自由」,沒準還會誇一誇歐美政府的做法。但試想一下,如果在中國,如果有人宣傳「漢人至上主義」,政府不去管制,公知們會怎麼說?好在中國有個管事的政府,不至於讓這種錯誤的思想泛濫。

此外,西方媒體對於少數族裔母國的醜化,也是其社會內部少數族裔飽受攻擊的重要源頭之一。簡單地說就是,歐美媒體長期對非洲國家、對中國等少數族裔母國的醜化、貶低,加劇了種族偏見,也導致了少數族裔被攻擊的頻率上升。

比如「妖魔化中國」,在妖魔化中國的過程中,西方白人社會曾長期塑造過「傅滿洲博士」的形象,並廣泛傳播於歐美兒童影視熒幕上。這個傅滿洲博士奸邪、歹毒,會迫害「善良的白人」。

從其塑造「傅滿洲博士」的形象初衷來看,其本意是醜化中國這個國家,目的是攻擊東方的中國。但這也以病態的形式在歐美幾代青少年的記憶中留下了對華人的刻板印象,因此「攻擊華裔」、「歧視華人」成為了西方社會最為常見的現象,帶有仇恨性的對立也就此加劇。

類似的情況在今年也出現了,由於西方媒體和政客的錯誤引導,將新冠病毒冠以「中國病毒」和「武漢病毒」進行宣傳,以及大量借疫情對中國展開的抹黑行為,同樣大大傷害了當地的亞裔群體,因此我們才會看見,疫情期間那麼多的針對亞裔的「種族攻擊」事件發生。

這種事情雖然讓人很難理解,至少對於生活在中國這種和諧社會的我們來說,實在感到驚訝。但在西方,這一切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美國總統川普帶頭長期使用「ChineseVirus中國病毒」來稱呼新冠病毒,起到了「營造種族對立局面的良好引導作用」。

04長期競爭與資源因素

西方社會的白人群體,為什麼會和亞裔、非裔等少數族裔形成潛在的「種族對立」局面呢?答案其實很簡單:蛋糕不夠分。

簡單地說就是:隨著長期的移民引入,比白人勤勞且更聰明的亞裔,搶佔了許多就業崗位和精英席位,競爭走了社會財富和優質資源,而比白人更會「按鬧分配」的非洲裔,則在分食白人群體的社會福利。這樣的情況,讓以往慵懶的白人群體非常不滿。

這是每一個「移民社會」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外來的人口帶來人才與勞動力的同時,必然也會帶來競爭與蛋糕不夠分的問題,處理好了,就是穩步向前,處理不好,那就是種族對立,社會會陷入種族鬥爭的糟糕狀態。

今天的美國如此,英國如此,德國如此,那些盲目擴充各類移民的國家都是如此。

▲近年來,西歐地區爆發了多起反移民、反難民大遊行。

寫在最後:

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好不好,有很多評判標準,不過在我看來,「和諧」是最重要的。就好像我們常說的「家和萬事興」一樣,國家也一樣,亂則舉步維艱,和則大步向前。

NBA快船隊教練弗斯說「這個國家(美國)為什麼不愛我們」,我想告訴弗斯的是:不是美國不愛你們,而是一個撕裂的不公社會,根本就不存在有所謂的愛,以往的虛情假意不過好把眾人當成政治工具,要想改變這一切,美國必須進行改革,少數族裔必須團結起來改變「白人至上」的隱性社會體制。

對於美國的少數族裔來說:不革命,無公平,不推翻,無未來。與其聽從那謊話連篇與虛偽的「美式白人至上精神」,不如想想被汙名化的中國是怎麼做到「和諧」與「團結」的。畢竟,牛逼吹得再響,也抵不過「實事求是」四個字啊!

相關焦點

  • 白人至上主義滲透美主流社會
    2019年8月6日,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埃爾 帕索市,人們哀悼槍擊案的遇難者 美國反誹謗聯盟極端主義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2019年美國鼓吹「白人至上」的案例達到2713件,是2018 反誹謗聯盟報告就「白人至上」團體的影響範圍發出嚴重警告,認為他們可以利用社交媒體提供的便利性和匿名性,來傳播其意識形態而不必擔心遭遇抵制。根據其報告,大學校園有大量易受影響、對新觀點持開放態度的年輕人,是「白人至上」宣傳的重點目標,在那裡發生的反對移民、黑人、猶太人、穆斯林等少數群體的宣傳約佔宣傳總量的四分之一。
  • 外國網友:為什麼稱白人為「高加索人」是在不自覺地支持白人至上
    但是,「高加索人 」這個詞根植於白人種族優越感的觀念,我們每一次使用這個詞,都在不自覺地延續著種族主義。 那麼為什麼我被稱為高加索人呢? 在加拿大和美國,"高加索人 "這個詞已經成為描述白人的同義詞。
  • 選擇白人至上還是普世價值,美國似乎走進了一個死胡同?
    白人至上至少在法律法規上是不被美國認可的,因為美國信奉普世價值觀。普世價值觀號召"自由、民主、平等、博愛",宣稱人人平等,各種族之間不論膚色、族裔,都是一家人,都有平等的地位和權利。那麼,美國為什麼要大力提倡"普世價值觀"呢?難道是因為美國人很民主、很人性化嗎?
  • NBA快船隊主教練哽咽道:為什麼我們愛國,國家卻不愛我們
    NBA快船隊主教練哽咽道:為什麼我們愛國,國家卻不愛我們「為什麼我們愛這個國家,但是這個國家不愛我們?」再談到黑人被白人警察射殺7槍的時候,道格.裡弗斯發表一段感人淚下的演講,並哽咽地說出這句催人淚下的話。
  • 紐西蘭恐怖襲擊事件原因解讀-從白人至上手勢到槍手愛玩什麼遊戲
    且兇手把其心路歷程都統統寫在他的宣言裡,在兇案現場也不忘留下寫滿文字的武器裝備,生怕別人不知道他為什麼殺人。這一切是否都只是一個瘋子的癲狂行為,還是背後有深層邏輯?我們不禁要多問幾個為什麼。1,為什麼紐西蘭總理不提槍手的名字?
  • 美國安全部將中國和俄羅斯、白人至上主義者列為三大主要威脅?
    美國無黨派的皮尤研究中心調查了14個國家的14276名成年人,內容是關於新冠大流行的,被調查的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和英國。然後所有的國家對中國的看法都是負面的,中國的聲譽都處於有記錄以來的最低點。
  • 川普為白人至上主義張目!美國騷亂升級:暴露的不止是社會分層
    「白人至上」依舊是美國社會潛規則眾所周知,美國被稱為「移民之國」,早期的移民大都來自於西歐、北歐。從文化以及種族上與第一批殖民者類似,因而並沒有產生種族與文化衝突。此後,美國的移民來源更加多元化,主要是東南歐移民的增加,因此也產生了一定的矛盾。
  • 川普遭遇嚴重指控,女議員公開斥罵:你這個白人至上主義者!
    奧馬爾在MSNBC上說,「我的意思是,這個人是一個白人至上主義者,所以他認為索馬利亞人毫無價值也就不足為奇了。」 她補充說,「明尼蘇達不僅歡迎難民,他們還派了一個人到華盛頓代表他們」,指的是她自己,「我們很清楚,在明尼蘇達州,我們比仇恨更強烈。這就是為什麼他在2016年沒有贏得明尼蘇達,也就是為什麼他不會在2020年贏得明尼蘇達。」
  • 美國大選,白人至上主義遭川普利用,目的只是為了選票
    隨著9月30號美國第一輪總統辯論結束,有關川普拒絕譴責白人至上主義的言論,還是出現在美國社會,很多美國右翼的白人組織對此歡呼雀躍,覺得美國終於可以「撥亂反正」了。 但事實上川普真的支持白人至上主義麼?
  • 白人至上,華裔至二?「黑人生命同等重要」運動下的華人圈異象
    這裡引入一點詞義背景:物理中的 「質量」 ,即是英語中的 「matter」 ;所以當我們說 「Black lives matter」 時,我們表達的是生命的真實之重。Black Lives Matter中並未有直接包含 「同等」 這個詞,那我們為什麼把它翻譯成 「黑人生命同等重要」 ?
  • 白人至上主義者DNA血統檢測:他們沒有那麼「白」
    這意味著這個網站的資料可以追溯到網際網路早期,構成了在線仇恨的深層檔案。為了在30萬成員發布的1200萬帖子中找到相關評論,論文作者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招募了一支團隊,檢索「DNA測試」、「單倍型」(haplotype,基因在一條染色體上的組合)、「23andme」(一家DNA鑑定公司,譯者注)、「國家地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曾開展基因地理工程,譯者注)等關鍵詞。
  • 鍾雪萍:從「白人優勢」到「白人至上」,幾步之遙?
    五年的英美文學助教是怎麼混過來的,我基本不記得太多,但這個回合,從來沒有忘掉過。因為當時就想,哦,這事好像有點敏感,這些年輕人根本不願意面對現實中的種族問題,真的是白白用《奧賽羅》換《哈姆雷特》了。回想那以後至今的教書經歷,無論是在公立大學還是在私立大學,難免會出現關於種族問題的話題。尤其是,種族問題並不只限於美國本土,源頭更是資本主義的殖民擴張。
  • 3K黨前頭目力挺川普,這個白人至上組織到底什麼來頭?
    很多人會疑惑,為什麼川普在疫情期間的消極政策讓數十萬美利堅人處於危險中,還能獲得那麼多選票?這就主要依賴川普的票倉了,紅脖子還有白人至上主義者,這些人一直都是川普的鐵桿支持者。而川普也確實對他的選民負責了,美國優先、重振製造業、中東撤軍都是川普對選民的承諾,而他也確實做到了。
  • 美國土安全部將中國、俄羅斯、白人至上主義者列為「三大威脅」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網站10月5日稱,根據其獲得的美國土安全部首份「國土安全威脅評估」報告,中國、俄羅斯和白人至上主義者被視為對美國國土安全「三大主要威脅」。根據有關報告,對美國構成最大恐怖主義威脅的則是「受意識形態驅動的獨行者和小團體」,種族問題上的暴力極端分子尤其是白人至上主義者將是「持續而致命的威脅」。報告稱,遭白人至上主義組織殺害的人數超過其他任何國內暴力極端組織。除了前述內容,報告還提到其他「威脅」,比如伊朗和朝鮮,「雖然它們的網絡攻擊能力不如中俄」。
  • 亞裔與黑人的對立:白人至上主義利用亞裔推行「反黑人主義」
    「人們甚至不知道什麼是反黑人,」瓦吉說,她是一個苗族美國人。「是的,我們(亞裔美國人)有痛苦,我們遭受壓迫、歧視和種族主義。黑人外在另一個狀況。除此之外,他們與警察的鬥爭,至少在這個國家,已經有400年的控制和佔領歷史。我認為,對我們來說,承認這一點非常重要。」黑人和亞裔社區之間的緊張關係長期存在。
  • 美國土安全部文件草稿:白人至上主義是美國「最致命的威脅」
    雖然三個版本對白人至上主義的語言描述略有不同,但均表明白人至上主義極端分子是美國面臨的最致命的國內恐怖威脅,且在「外國恐怖組織的直接威脅」之上。 這些草稿由美國一名媒體人士首先獲得並與美媒分享。國土安全部發言人拒絕對這一文件及其公開發布時間發表評論。
  • 244年歷史美國,根子就是白人至上主義!華裔須鬥爭才能保護自己
    而最後經過託馬斯·傑斐遜、班傑明·富蘭克林的加工,美國這一新國家的誕生,成為了新教神話的代表,成為現實存在的山巔之城和天選之國,而「一個真正的美國人應該是白人新教徒」的觀點,已經正式確立起來。但是這套體系最大的弊端,就是只適合殖民地開拓,而不適合國家的建構,特別是和美國作為現代國家的成長,產生各種矛盾。美國從殖民地立國,但它當時可沒有能力封鎖邊境,因此大規模的移民一直存在。
  • 從"白人優勢"到"白人至上",幾步之遙?
    五年的英美文學助教是怎麼混過來的,我基本不記得太多,但這個回合,從來沒有忘掉過。因為當時就想,哦,這事好像有點敏感,這些年輕人根本不願意面對現實中的種族問題,真的是白白用《奧賽羅》換《哈姆雷特》了。回想那以後至今的教書經歷,無論是在公立大學還是在私立大學,難免會出現關於種族問題的話題。尤其是,種族問題並不只限於美國本土,源頭更是資本主義的殖民擴張。
  • 打OK手勢被罵白人至上?俄勒岡州緊急闢謠:我們不是種族主義者啊
    一名美國俄勒岡州的警察被指控在塞勒姆的「黑人的日子也是命」活動中打白人至上的OK手勢,但該州警察緊急闢謠稱,這只是一個無害的手勢,希望那些惡搞的人停止繼續惡作劇。 俄勒岡州警方表示,他們已經對一段被廣泛傳播的視頻進行調查,並沒有發現任何不當行為。
  • "OK"手勢不OK?已經成為「白人至上」的仇恨標誌!
    ADL在其報告中說:「至少有一些白人至上主義者將該符號用作白人至上主義的真誠表達。」 (現在OK已經不OK了)ADL表示,雖然並非所有人都表示這個手勢是表達仇恨的,但這個被大家熟悉的手勢符號已經被右翼人士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