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2020財富MPW女性峰會上,攜程CEO孫潔表示企業的管理層要有聲音為女性發聲。
在談到職場媽媽的問題時,她分享了自己曾允許讓還在哺乳期的職場媽媽帶孩子開會,而對此,員工的家人也非常感謝。
一時間,「職場媽媽」這一話題又開始引發了不少人的討論。
因為男女性生理功能的不同,所以男女間註定就會有所不同。尤其在職場上,會更加明顯。
不得不承認,在職場上有一條被大多數人漠視的潛規則:男性可以只專注於事業,但是女性卻往往要在事業和家庭中做出選擇。
當女性選擇回歸家庭,但又因為各種原因選擇重返職場後,才發現脫軌的生活已經讓自己無法正常的適應新的工作模式;
一邊又想工作,一邊又得顧著孩子,原本井然有序的生活也似乎變得面目全非。
生娃後重返職場遇到的困難該如何克服?又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如何既能兼顧到孩子又能讓自己投身工作中?
這一個個殘酷的難題擺在了媽媽們的面前,常常讓她們無所適從,甚至開始懷疑自己。
生育後,女性重返職場門檻變高?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仔細觀察過,在職場中,大多數人對已婚男女都有著非常不同的看法。
對於已婚男性,
在公司領導眼中的初印象是這樣的:成熟穩重,上有老下有小,不敢輕易離職,適合賣命。
在同事眼中的初印象是這樣的:成熟穩重,好男人,顧家。
對於已婚女性,
在公司領導的眼中初印象是這樣的:孩子是請假的唯一理由。
在同事眼中初印象是這樣的:哇,那麼年輕就結婚了;哇,居然是二胎....
已婚女性的年齡越小,同事們因不敢置信而放大的瞳孔也會更大。多希望他們這個眼神能出現在我每次PPT匯報的時候!
所以從初印象開始,有家庭的女性所面對的、承受的東西就會比男性多的多。
不僅如此,只要是女性,就會在職場中被打上各種標籤。
還沒生孩子的女性,已經被打上「以後要請婚假和產假的休假達人」;
生育一個孩子的女性,會被貼上「這是個隨時生二胎的定時炸彈」;
已經生完二胎的女性,就會被貼上「沒有精力工作、孩子最重要」……
還有很多回歸家庭後又想著重返職場的媽媽,因為標籤的影響,經常在面試過程中就屢屢受挫,以致於「油門」還沒來得及踩呢,就熄火下車打道回府。
面試無外乎就是和孩子相關的各種"讓寶媽無比尷尬"的問題:
你這麼年輕就生小孩,誰給你帶?我們公司需要加班,你能適應?孩子生病了,怎麼辦?如何權衡工作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還有些奇葩HR會毫無情商的脫口而出:生過孩子的,你的反應可能沒那麼快哦。
這話說得就好像我沒生孩子前反應就特別快一樣!
到最後,無非就是以「媽媽們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為由,把媽媽們拒絕了。
雖然很多企業在招聘時不會明目張胆的提出不招「媽媽」,但還是會有意篩選掉簡歷中出現「已婚」的求職者,以致於讓很多有能力的女性工作者躺槍,錯失機會。
性別與年齡往往成為了企業招聘的「隱形門檻」,而已婚女性就是門檻中的頂級pass預備員。
這是當下職場女性會面臨的困境,想要一夜之間改變絕不可能。因為企業不是慈善機構,不會因為考慮到公司的某一位職場媽媽而去改變公司的規章制度。
但是有句俗話說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
既然無法改變現狀,那就要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尋找更符合自己的工作崗位。
生娃後重返職場前,你要知道的這一點
前兩天,我表妹找我聊天,她說她很焦慮。
她說孩子現在2歲了,很想找份工作做,但是感覺自己兩年沒有工作了,已經脫軌了,想到要去面試,總是感覺沒人要自己,又想到家裡有孩子,又不能去應聘那些早晚班或者需要加班的崗位。
我發現表妹的這種狀態和很多媽媽都很相似,在很多媽媽帖吧上,時不時就會有媽媽發帖求助,表示生完孩子後想要重返職場的迷茫與不知所措。
「我孩子一歲多了,過完年後開始出來找工作,3天面試了10家公司都沒人要,感覺自己一年多沒上班和社會有很多脫節,也不知道做什麼樣的工作合適!」
「我畢業做了一年的編輯,然後就結婚有了孩子了,懷孕時候怕對著電腦對孩子不好就辭職了,一直到現在在家看孩子,像我這樣的工作時間不長,孩子大了再出來找工作可真難呀,現在又遇上經濟危機,我還要在家再看一兩年孩子,真難!」
「我打算孩子1歲後重新上班,但是我太迷茫了,不知道選擇什麼職業了」
「我是英語專科生,16年畢業以後懷孕生孩子到現在18年還沒有斷奶孩子還是我每天一個人全權負責。我現在很惶恐如何找工作,我也想去外企可是誰會願意我一個沒有工作經驗又生了孩子的媽媽。感覺懷孕生孩子以後我就沒有價值了。」
看到這些問題,我不禁想起了關於我自己的日常。
初中的時候,我的成績非常好,所以剛上高中那會,我就開始思考,自己是考清華呢還是北大呢?結果上了高中後我才知道,我的那點分數簡直是自作多情。
前兩天,我在上班的路上糾結今天要去常吃的早餐店喝粥呢還是腸粉呢?結果到了門口才看到門上赫然貼著一張告示:店家有喜,休店兩天。
不知道你們發現了沒有,很多時候我們的糾結其實都禁不起推敲,我們常常會被提前設想的「不存在的問題」所困擾。
媽媽們在重返職場前也是如此,總是煩惱自己不夠優秀,煩惱自己已經與社會脫軌,但是卻很少去思考自己的優勢、特長。
所以,在重返職場前,與其把時間花費在抱怨社會的不公,不如沉下來思考自己的能力。
重返職場前,自我認知很重要。我建議媽媽們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去思考:
1,你會什麼?
在求職前,先做好自我評估。你一定要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梳理,正確認識自己有哪些經驗、優勢。否則你連自己去哪個職場方向都不知道。
2,你能做什麼?
了解到自己的優勢後,你會對自己有個全面的認知。這個時候你就要開始梳理自己的能力可以從事什麼職業,我建議拿本子記錄下來,對比之後在做刪減。
3,你願意做什麼?
有的媽媽會考慮到孩子或者自身的因素,有些崗位雖然自己能勝任但是不太願意去接觸,所以一定要考慮清楚,把不願意做的職業刪減,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糾結的死胡同裡。
當你評估完自身之後,找到一個能匹配你的要求同時依據你的能力可以達到的工作崗位後,那麼就可以制定落地的實施步驟與方案。
而有的媽媽可能會在評估中發現自己的不足,那麼也可以及時的進行自我能力的提升,充實自己。
很多人說當媽後找工作難,是挺難的,但更多的是難在不適應。
找工作誰不難?很多畢業生剛出來也愁找不到好工作,很多中年男人上了年紀就被公司辭退不也同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而媽媽們除了要適應找工作的難,還要平衡生育後帶來的身體壓力與心理壓力。
但是職場可不理會你的壓力,因為企業老闆的壓力可比你大得多。但是只要有能力,能為公司帶來更好的價值,不管是已婚未婚、男性女性,能找到滿意的工作肯定更加容易。
如果在生娃前,你就是一個平平無奇的打工仔,那麼生娃後重返職場,可能你就要稍微降低一下自己的標準,或者先去提升自己再出來找工作。
有很多媽媽是一畢業就結婚生孩子的,如果是這種情況要重返職場,那麼可以從事自己原本專業相關的行業,或者一些行政、後勤的工作。
有的媽媽想要讓自己有多餘的空閒時間,那麼可以看看自己有沒有什麼特殊技能,比如你會畫畫,會攝影,會修圖,那麼可以自己接私活,慢慢成立個人的工作室。比如你寫作能力很好,那麼可以寫文章投稿等等。
很多時候,我們在還沒開始行動前就給自己設想了各種困難與陷阱,但是你不開始去嘗試,永遠不會知道結局。
人生路上不會一路順風,有坎坷不平,也會有陽光大道,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解決困難,要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只有把時間花費在刀刃上後,慢慢的你就會發現「一步難一步佳,難一步就會佳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