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博物館大火震驚世界,我們故宮防火怎樣呢?看完你就知道了

2021-02-19 壹脈


這不僅是巴西的災難,更是全人類的遺憾。

9月2日巴西國家博物館大火,2000萬件藏品9成被毀, 200年歷史存檔付之一炬,這個國家也只有500年歷史而已。

中國網友反響巨大,被提及最多的是兩件事:一是純木結構的故宮防火情況;二是當年的火燒圓明園。

兩件事乍看之下並無關聯,但細查一番會發現本質相同:國家窮困。一個貧弱的國家,無法保護任何東西,包括自己的文化和歷史。


就像曾經那場  燒了三天三夜的大火,萬園之園留下的灰燼,是中國歷史恥辱柱上最疼的一根釘子。

巴西學者泣不成聲地說:記錄沒了,標本沒了,歷史也沒了,一切都淪為塵埃,化為灰燼。和火燒圓明園一樣,兩次都是人類的文明之殤。

事發之後,世界才知道堂堂國家博物館,僅有的消防設施就是幾個滅火器,多年缺乏經費,設備年久失修,連消防栓都是壞的。甚至館內清潔工的工資,都是由學者專家們湊出來。大火時最先衝進去搶救東西的,也是工作人員。


但巴西人自己很清楚,現在醫院裡沒有醫生,教師拿不到工資,國家政治不穩,經濟衰退,公共設施大量關閉。

當整個國家都掙扎在泥潭當中時,誰會在意區區一個博物館。

我們該慶幸自己的故宮完好如初。被多次點名的故宮防火究竟如何呢?畢竟這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木質皇宮建築群,意義非同凡響。

· 故宮博物院微博

萬幸,我們1975年,便成立了故宮消防特勤中隊。在他們的嚴防死守下,故宮48年從未出現過火情。他們的要求是萬無一失,因為一失既是萬無。

故宮內94個高壓消火栓,4866具滅火器具,設計好55個滅火方案,都是為了避免巴西如今的悲劇。故宮如果著火,600年的歷史也便斷送。中國剩下的文物,丟不起,也毀不起。

· CCTV-12 《中國驕傲》

· CCTV-12 《 中國驕傲 》

其實紫禁城一直火災頻發。明清2代24朝,400年,有記載的火災就有50多起。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至少被燒了三次。1421年,前三殿被焚、1557年,前三殿、午門被焚、1597年,前三殿、後三宮被焚。

古語有云:福禍相依。匠心獨運的木匠造出無與倫比的木質皇宮,榫卯帶來極好的抗震功能,也導致極易著火的缺陷。一旦失火,牆壁不能阻擋火勢,木製柱梁易斷,整座宮殿會分崩離析。

 

雷電曾是紫禁城火災的最主要因素,而紫禁城防雷能力接近於為零,畢竟那時皇帝還視雷電為天神。電閃雷鳴導致失火的時候,皇帝們幹的最多的事都是三省吾身,祈求上天賜福免災。

再就是寄希望於五行。水克火,水屬黑,因此會在極其怕火的地方用黑色琉璃瓦。比如修編四庫全書的文淵閣,也就是紫禁城的藏書樓,屋頂便是黑色琉璃瓦,寓意以水克火。

 

·《 故宮100 》

對於皇宮這個聚天下之寶的地方,燒一次就損失無數。 紫禁城建成的第二年,太和殿遭遇雷電致火,最後三大殿化為一片焦土,明成祖去世之前都在太和門上朝,沒有財力再修復三大殿。


末代皇帝溥儀  在《 我的前半生 》中提到:建福宮大火過後,內務府找人善後,在廢墟中找到黃金碎片17000兩。

如此昂貴的代價,使得皇宮想方設法加快滅火速度,太和殿門前的金水河  便有著滅火的作用。

紫禁城隨處可見的大缸,名為 「 門海 」,寓意門前有大海,震懾火災。這樣的缸共有308口,每口可儲水約3000升,平時需要專人添滿,每到冬天,為了防止結冰,還要給加炭燒火。

康熙時出現 「 激桶 」,又稱為水龍,說白就是大號的噴水槍。康熙帝設立了火班,又稱激桶處,是紫禁城內的專職防火機構。而現在駐紮在激桶處的,就是開始說到的:故宮特勤中隊。

然而紫禁城中有一個地方  卻十分神奇,這便是欽安殿。別的地方大大小小都失過火,唯獨這裡記錄極少。這是皇帝供奉真武大帝的地方。真武大帝屬水,治火患。

紫禁城大火頻發,卻還始終以木質建築為主,究其原因是當時  真正恐怖的是地震。不同於如今,歷史上的京城,6級以上地震時有發生。

1679年發生8級地震,長城錯位,東山崩裂,京城十萬家,轉盼無完壘。

葉夢珠在《 閱世篇 》中寫到:聲如轟雷,勢如濤湧,白晝晦暝,震倒順承、文武職官、命婦死者甚眾。康熙皇帝甚至下罪己詔反省。


· 電視劇《康熙王朝》

故而對紫禁城來說,防震才是頭等大事。英國曾專門做了紀錄片《 紫禁城的秘密 》來講述皇宮建築中的高超技術。

故宮專家和英國木匠按照1:5的比例,用中國傳統榫卯和鬥拱結構,複製出一棟微縮紫禁城模型,來進行抗震測試。


模型從4級地震開始測試先升到4.5級、5級,再升級到7.5級,9.5級,最後是10.1級。每次持續30秒。


然而它始終是一副,你隨便震,倒了算我輸的模樣。磚倒,牆倒,建築主體就是不倒。

升到10.1級的時候,模型仍然屹立不倒,只發生輕微位移。 屋頂上的榫卯與鬥拱,使木塊間牢固結合,又有鬆動的空間。相互的摩擦和轉動,抵消了地震的衝擊。

而紫禁城的柱子,並非深埋在地基中,都留有移動空間,避免因折斷導致宮殿倒塌,這才有了測試中的輕微位移。

總結下來,就是我們最常說的一句:以柔克剛,剛柔並濟。中國傳統的哲學,已經貫徹到建築當中,這才有了這座600年不倒的皇家宮廷。

因為曾經和現在的守護,我們有緣看到這座宮殿,它會繼續存在很多個600年。巴西博物館失去的已無法挽回,希望我們引以為戒,護紫禁城世世長安、代代周全。


End

真 實 地 記 錄 傳 承 者

【向祖先的智慧致敬  向堅守在文化傳承路上的人致敬】


長按二維碼  關註 ·「壹脈」



相關焦點

  • 巴西博物館的大火敲醒世界警鐘,我們的故宮呢?看完之後你就知道了
    本文授權轉載於匠心之城(jxzc681)9月2日巴西國家博物館大火,2000萬件藏品9成被毀,
  • 巴西博物館一把火燒掉200年歷史...我們故宮呢?看完就放心了!
    來源:匠心之城(ID:jxzc681)9月2日巴西國家博物館大火,
  • 一聽到巴黎聖母院著火,故宮火速開會
    從巴西國家博物館到巴黎聖母院,連連大火讓這些人類歷史文明的寶藏一次次毀之一炬,這讓許多中國網友立馬聯想到了同為世界文化瑰寶的北京故宮。 大家第一時間衝向@故宮博物院 的微博評論區刷屏「防火」二字,提醒其要吸取他國教訓防患於未然,同時為今天(16日)一早故宮博物院迅速召開消防安全緊急工作會議的警覺態度點讚。
  • 世界文化遺產衝繩首裡城大火!700年古蹟被焚毀……
    遊遊依稀記得,去年一場大火,讓有著200年歷史的巴西國家博物館陷入了災難。五個小時內,館內2000多萬件藏品化為烏有,僅10%藏品倖存。 人類學家Mércio Gomes在Facebook上寫道:「我們巴西只有 500 年的歷史,國家博物館就經歷了其中的 200 年。
  • 世界最大規模木結構古建築群如何防火?揭秘故宮特勤消防站
    防火,一直是故宮最重要的任務之一。1975年5月,故宮特勤中隊正式成立,隊員擔負起以故宮為中心,天安門周邊地區3.74平方公裡範圍內的防火滅火、反恐處突和應急救援任務。至今,憑藉著每日的訓練、消防巡查和無數的演練,他們保障故宮多年來未出現過重大火情。消防員們的任務,是把故宮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 故宮博物院珍貴文物眾多,為何沒能擠進世界四大博物館之列?
    然而位居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並有著無數稀世珍寶的中國故宮博物院,為什麼沒有進入世界四大博物館的行列呢?故宮博物院,真的如人所說的一樣「不夠格」嗎?下面我對比世界四大博物館與故宮的數據與文化,來解讀這個問題。
  • 這些世界的「三大〇〇」!在你的旅途中真正見過幾個呢?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的「三大」,可能大家或多或少都會對它們感到一點興趣,那麼你又知道幾個呢?在旅行的時候又去過哪幾個呢? 世界三大瀑布 維多利亞瀑布(津巴布/韋尚比亞)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香港視角演繹故宮文化
    北有北京故宮博物院。雕梁畫棟,堆金彩畫,稀世珍寶,匠人工藝……紫禁城見證六百年歲月流轉,故宮博物院沉澱九十五載寒來暑往,故宮文化凝聚五千年華夏文明之美。南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西眺大嶼,南望港島,上寬下窄,中西合璧……西九龍文化區緊鄰維港,故宮文化博物館2022年預計啟幕,將故宮文化繼往開來,承先啟後。
  • 故宮一馬當先 博物館文創開發井噴
    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博物館,所有藏品中超過90%是珍貴文物,其所保管的國家珍貴文物佔全國定級珍貴文物的42%。除了珍貴藏品在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外,故宮的觀眾規模也為文創推廣提供了堅實的基礎。2018年故宮的年參觀量約為1700萬人次,穩居世界博物館界榜首。
  • 中國三峽裝機容量世界第一,發電量卻比不過巴西?看完你就懂了
    中國三峽裝機容量世界第一,發電量卻比不過巴西?看完你就懂了。 對於三峽其實大部分人印象裡,就只有一個功能那就是發電,而在這一個功能上,似乎也不是很出彩,三峽的裝機容量比巴西水電站多了850千萬,但是在發電量上卻比巴西水電站要少900億,
  • 世界上最受歡迎十大博物館:中國有兩家上榜,沒有北京故宮博物館
    博物館在保護藝術和手工藝品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作為文化集中地,吸引著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們。雖然所有的博物館都有各自的價值,但總有一些博物館比其他的更受歡迎。小編盤點了根據每年的遊客數量,盤點了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十大博物館,其中,中國竟然有兩家博物館上榜。 10.
  • 專訪臺北故宮院長 「朕知道了」膠帶誕生記
    還有不少人將之與臺北故宮的肉形石耳機、翠玉白菜傘、「朕知道了」膠帶紙一一對應,認為「萌是一樣的萌」。不過,說到文創,臺北故宮博物院絕對算得上是先行者。有關翠玉白菜的文創商品多達幾十種臺北故宮博物院名列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有69萬件珍貴藏品。
  • 周邊像故宮博物院這麼好玩兒的博物館,還有好幾個!
    唉唉那邊那個,把你的爪子從畫旁邊拿開!」再再再後來,這才終於變成了「博物館屬於每一個人,我們將竭盡全力為你服務」的樣子。你現在再去大英博物館,肯定不再需要專門開入館申請和邀請信了。而且你要是在館裡仰天長嘯一聲說我看不懂某某某展品,估計會有一群焦慮的museum educator衝上來試圖解救你。好了,說回紀念品。簡單粗暴的說,紀念品商店可以幫博物館賺錢。
  • 故宮養心殿為何總是潮溼陰冷?專家將地磚敲開後,被古人智慧折服
    在我國古時候,古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別是我國最為有名的建築物之一故宮,故宮在我國建築中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每一年前去故宮遊玩的人數不勝數,其實在古時候,故宮並不被稱之為故宮,而是被稱之為「紫禁城」。
  • 700件埃及文物在巴西國博大火中損毀
    埃及文物部6日在一份聲明中說,有700件埃及文物在巴西國家博物館大火中損毀。   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秘書長穆斯塔法·瓦齊裡在當天的聲明中說:「根據初步調查,這場大火波及巴西國博的所有展館,包括藏有700件文物的法老館。」
  • 中國的三大故宮,你知道幾個?他們又分別在哪裡
    說起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物,首屈一指的就是北京故宮,也就是我們口中俗稱的「紫禁城」,坐落在北京中軸線上的這個龐然大物可是最就有中國特色的一座建築物,它也成為了我國對外宣傳的一個標誌性建築,那除了大名頂頂的北京故宮,中國大地上的其他故宮你有知道那個呢?
  • 世界上最長最大「蛇」,護佑故宮已經600多年,如今依舊發揮作用
    如果說故宮裡有一條「巨蛇」,目前它已經600多歲了,大家相信嗎?這條「巨蛇」並不是生物學上的蛇,而是故宮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就是內金水河。從造型來看,內金水河就是一條「巨蛇」,而且還是世界上最長、最大的一條「蛇」。
  • 冷靜一下後,關於澳大利亞大火的幾點思考
    最有名的例子當然是他們的總理斯科特·莫裡森(Scott Morrison),不僅在大火起始後遲遲未有動作,而且聖誕節期間,還如常帶著家人去夏威夷度假。結果當然是莫裡森飽受民眾批評,提早結束假期匆匆回國,而更令我們「迷惑」的是什麼呢?澳大利亞的消防員們,居然也很正常地在聖誕節期間放假。
  • 看看《你所不知道的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怎麼介紹三星堆的?
    博物館不僅是收藏、保管、展示文物的場館,更是連接歷史與當下生活、連接公眾與多元文化的紐帶。希望該書的出版,能讓更多人了解中華大地上燦若繁星的文化遺產,能為保護文化遺產和傳承中華文明發揮積極作用。——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這是單霽翔為《你所不知道的國家一級博物館》一書作序的部分內容截取。這本書中,《三星堆博物館:展現「人與神」的世界》就被收錄其中!
  • 600年的故宮,風華正茂
    「作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承載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匯聚地,如何完整地保護好、研究好、利用好故宮這座寶庫,故宮人一直在一步一個腳印紮實地行進著。」王旭東清晰地知道故宮人身上肩負的歷史使命。把600年的故宮保護好1925年10月10日,在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的基礎上,故宮博物院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