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像故宮博物院這麼好玩兒的博物館,還有好幾個!

2021-01-16 果殼

曾幾何時,博物館商店是那麼一種無比乏味的存在。在一間又一間陰暗的小房間裡,堆著即使打折也沒人買的展覽畫冊,印刷質量惡劣的明信片,板著臉的售貨員,還有來路可疑的兒童玩具(塑料制恐龍蛋或者薄如蟬翼的金屬書籤,上面有垂頭喪氣的金陵十二釵或者水滸108星)。


吶,作為一個在博物館學專業混了5年的門外女漢子,有一件醜事我得先說在前面:從前的博物館大都是很傲嬌的。這個傲嬌病從牛津的阿什莫林到倫敦的大英甚至到我們的南通博物苑都染上了;對於自己的觀眾,全世界的博物館態度頗為統一——之前網上有個段子講各大宗教對自己信徒的態度的,據說道教的是「愛信信,不信滾,不要打擾我飛升」……嗯,以前的博物館多少有點兒類似。

最早的時候,很多博物館是精英和特權階層的後花園,戴著禮帽的紳士進得,滿面塵灰的礦工進不得;後來變成,受過良好教育的聰明人進得,目不識丁的進不得;再後來又變成,「我不管你進不進得,你看得懂你就看,你看不懂關我鳥事。唉唉那邊那個,把你的爪子從畫旁邊拿開!」再再再後來,這才終於變成了「博物館屬於每一個人,我們將竭盡全力為你服務」的樣子。

你現在再去大英博物館,肯定不再需要專門開入館申請和邀請信了。而且你要是在館裡仰天長嘯一聲說我看不懂某某某展品,估計會有一群焦慮的museum educator衝上來試圖解救你。

好了,說回紀念品。簡單粗暴的說,紀念品商店可以幫博物館賺錢。和中國同行不一樣,許多國外博物館早就過了由政府全權支持的好辰光了。更多的時候,政府只願意支付掉一部分的運營費用(譬如維護藏品的錢),其他的方面就得靠博物館自己想辦法了。更要命的是,許多博物館還不收門票(這點在英國尤為突出),即使收也不可能一人一萬歐元,所以除去從土豪、土豪機構、社會機構以及其他渠道得到的捐助外,從博物館商店賺來的錢也變得非常重要。


圖為布魯克林博物館的紀念品商店。

此外,也是拜整個博物館界風氣轉換所賜。之前觀眾想什麼,對博物館來說是壓根不重要的事情。在小部分人心裡,在展廳裡遊蕩來遊蕩去的觀眾哪有千百年前的青銅器重要啊。謝天謝地博物館終於意識到出售有趣的、高質量的博物館周邊是一種親民討巧的做法,既能滿足大家對紀念品的熱愛,也算是把自己之前的傲嬌身段往下拉個幾層。

不過,博物館還是要愛惜自己的羽毛的。一瓶礦泉水賣兩百八的情況當然是不可以發生的,再敢忽略觀眾對大家不理不睬更是要被國際博協點名批評寫檢討的。好在全世界的博物館才終於意識到之前的他們就是託爾金老爺爺筆下那些喜歡躺在金山銀山上打瞌睡的巨龍,任世人垂涎欲滴,我自酣睡不醒——其實自己的肚皮底下壓的是那麼一大堆寶貝!於是大家開始奮力挖掘,看看能從庫藏裡倒騰出些什麼好東西來。


這一倒騰不要緊,其結果就是呼啦啦出來了許多業界好手,每個館的風格還都不太一樣。

首先要說的就是在微博大熱的北京故宮周邊(可以搜索@故宮淘寶)了。從時間節點上來看,故宮博物院的起步是晚了些,不過後起之秀有後起之秀的優勢。最近北京故宮博物院發力頗狠,也是譁啦啦出了一批好東西。反正皇城範兒不用白不用。

尚方寶劍原子筆,大腦洞小朋友必備佳品。我小時候要是有這個東西我可以捏著它演一整天的腦內小劇場。

故宮頂戴花翎官帽傘。大夏天的,麻麻再也不用擔心我上朝時會被曬到了!

故宮創意行李牌,公交卡套:奉皇上旨意出京,望各單位予以方便。

朝珠耳機:皇上訓話太久太羅嗦?有它在不用愁!

「朕就是這樣漢子」摺扇:多少有點和對岸致敬的意味在。

"步步生蓮「涼拖,原型如下圖。比起花盆底,當然是人字拖比較人道些。

最後是藻井傘,所謂別有洞天者是也。

更早一些在大中華地區火得要命的,將臺灣小清新之魂貫徹得淋漓盡致,而且還偶爾走點日系惡搞風的就是臺北故宮博物院。

看看人家的網絡商城廣告圖,將該館的設計路線總結得很是到位啊!


之前「朕知道了」紙膠帶,這可能是近幾年臺北故宮最成功的文創產品之一了。紙膠帶本來就是熊熊燃燒著小清新之魂的文具,成本低,製作方便,該產品本身不但把我們親愛的四爺成功繞進去(本來作為一個workaholic,至少在影視劇方面,他一直沒有自己的老爹和自己的兒子那麼受寵。好不容易出了個甄繯傳,結果被塑造成個被一群女人玩來玩去的倒黴蛋……),而且還自帶天生的廣告功能(小明:誒小紅你貼在本子上的膠帶是什麼啊,好口愛。小紅:是在臺北故宮買的誒,你喜歡這卷送你啊);它的重量又輕,遊客搬個幾十卷回家當禮物根本毫無壓力,最後的結果就是從對岸紅到這一岸,還讓無數設計師扼腕(靠他們連奏摺都好開發出個周邊還是不是人啊)!

嘗到了甜頭的臺北故宮後來又開發出了更多的紙膠帶系列,什麼快雪時晴帖紙膠帶,青銅器紋紙膠到等等,但我估計王羲之是打不過雍正爺的——很簡單,不是每個人都認得出右軍先生都寫了些什麼的,但幾乎人人都識得「朕知道了」這四個字啊。越是淺顯易懂且與生活相關的,接受度當然也就更高。

去年臺北故宮腦洞一大還開了《唐人宮樂圖》的玩笑。這是一幅描繪晚唐時女子熱熱鬧鬧喝茶聊天聊八卦的作品,若干年前臺北故宮做了個動態的宮樂圖廣告,但是他們很顯然並不滿足……於是有一天他們發現其中一位唐代胖美人兒的髮型很有特色……



然後就變成現在這個處處透露著怪意但是讓人很想買回來犯二的作品。

但是我們不能把臺北故宮的文創釘死在惡搞上,事實上,該館還販售其他氣質高雅的商品,譬如下面這套以宋徽宗的瘦金體為創作靈感的餐具組。由設計師kate chung設計,純西式的刀叉組合配上宋代的風雅,貌似這樣的東西只能用來切切小羊肩和黑松露,直接拿來舀隔夜泡飯的話會被宋徽宗大人的鬼魂追著打屁股。這裡直接照抄網站上的商品簡介:


「瘦金體書,特徵是筆畫細瘦,在轉折處,將藏鋒、露鋒、運轉、提頓等痕跡強化並保留下來,那就成為瘦金書的基本筆畫架構。如寫一橫,起筆觸是尖,先斜下,而後橫行,收筆留有一頓點,即是特點之一。」

以人話版本翻譯如下:看圖即可。

接下來是海外組。

大英博物館佔著天時地利人和,借著館藏來自世界各地的優勢,討盡了設計開發上的便宜。該館的文創產品有兩大特色,一個是把某件藏品當作super star,拼了命地開發;譬如鎮館之寶羅塞塔石碑,作為一塊歷史意義大於美學意義的大玄武巖石頭,它在文創產品上的老大地位倒是不可撼動。光我自己見過的就有羅塞塔石碑拼圖、筆記本、筆(鉛筆原子筆鋼筆)、錢包、卡套、電腦包、滑鼠墊、T恤、傘、單肩背包、雙肩背包、鎮紙、茶巾、圍裙、隔熱手套、杯子(玻璃杯瓷杯隨行杯)、杯墊、海報、明信片、鑰匙圈、甚至還有發洩海綿……

羅塞塔石碑u盤

當然,除了羅塞塔石碑,大英還圍繞著自己的其他館藏開發過系列產品;這種做法在國外的博物館界頗為流行,譬如西班牙的普拉多美術館就有《宮娥》系列產品或者戈雅系列產品;羅浮宮還直接把主意打到瑪麗安託瓦內特和拿破崙身上過。這樣做的好處一個是省力,直接拿館藏品的圖片往現成的商品上印就好了,再者麼,有名的館藏一般傾慕者眾,大家買起周邊來也開心(猜猜是誰買了羅塞塔u盤茶巾發洩海綿海報明信片並且樂此不疲地到處炫耀的?)

羅浮宮的筆記本加磁鐵套組。此畫是拉斐爾的「La Donna velata」,創作於1512年至1518年間。

大英博物館的另外一個特色就是喜歡結合館藏開發有英國特色的產品;以下是兩組傑出代表:

這一組維京橡皮小鴨和日本武士小鴨還有羅馬以及古埃及小鴨兄弟……大英博物館方面的推銷噱頭是」和歷史一同洗個澡「。舉世皆知這個國家的人們喜歡在白色的浴缸裡漂上幾個黃色的呱呱叫的橡皮小東西,這是無數小孩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以及無數成年人浴室裡不能示人的小秘密。啊,多麼美好啊,那些只有你和小鴨鴨一起共度的浴室時光~

至於接下來這本書,可以說是我目前最為喜歡的大英博物館文創產品:

圖片來源:嗯,我家……

噹噹!古埃及象形文字版peter rabbit!

在這一把上,大英博物館完全贏得了我的心!

peter rabbit(中文名翻作彼得兔)是英國的國民童話代表,哪怕不是鐵桿粉絲,至少也知道該系列的第一個故事,關於彼得兔是如何不聽兔子麻麻的話,非要跑到鄰居Mcgregor先生家偷吃蔬菜結果差點反被煮了吃的故事。而大英博物館的埃及學部又是歷史悠久聲名遠揚,再沒有比這樣的合作更萌翻天的了。

接下來是我的私貨時間。如果本身的館藏比較單一,譬如說99%的藏品都是書,那又該怎麼賣周邊呢?以我之前實習過的大英圖書館為例:該館的紀念品商店除了售書售文具賣賣一些書蟲需要的小玩意兒之外,還很擅長圍繞著展覽引進相關商品。譬如最近館裡在辦哥特文學展,那麼你就會在它的商店裡看到黑色包裝的唇霜和香水

黑色,酒紅色和血紅色的唇膏以及指甲油,供你化妝成一枚標準的gothic girl:


蕾絲手套,烏鴉羽毛頭箍以及黑色蠟燭:

怎麼能沒有酒?哥特文學好伴侶,苦艾和bloody mary:

以備有靈感時奮筆疾書,化身博士牌鉛筆:

以及吸血鬼專用,「天黑了再叫醒我」牌眼罩:

對的,這些都是一家國立圖書館所販售的產品(的一部分)。周邊賣到這個樣子,那才能算像樣啊。

最後請讓我以一組大都會博物館販售的華麗珠寶作為這篇漫長讀圖文章的結尾。以館藏古董為靈感設計的首飾一直是女士們的心頭好;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英國的v&a這樣收藏有大量珠寶首飾的博物館都很擅長於此道。玻璃匣後面的真傢伙是沒指望到手了,好在還有這些複製品可以讓人圓個夢。

(這裡所有首飾的中文名字都是我亂取的)

Lily of the Valley 空谷幽蘭 胸針 受珠寶大師Peter Carl Fabergéde的作品啟發而成。

American Oval Cabochon Necklace 美國麗人 蛋白石項鍊。受Meta K. Overbeck,Tiffany公司最著名的珠寶設計師之一的作品而作。

Peacock Feather Brooch 孔雀翎 飾針。法國新藝術派風格。受館藏啟發而作

最後從業內一位老師微博裡偷來的一張圖以及他的翻譯來做結尾:(微博名請@老潘之一)

「關於博物館商店,一位13歲的美國小妹是這麼說的:博物館啊,都是無聊透頂的地兒,哪有人樂意去。我爹我娘還有那些老師,非得趕鴨子般把我們往那裡趕。唯一的好事兒,就是你能在博物館商店買東西。(博物館學家老爹:感謝我家閨女富有挑戰和啟發性的言論,並感謝她有意願改變上述看法)」

我的意見是,人家小妹子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還有什麼好多的呢?不管你喜不喜歡博物館,博物館商店總歸是可以去看看的嘛!

繞不開的買買買,剁不完的手,現在連博物館都來插一腳了!


不相干的東西嚴絲合縫拼在一起就覺得爽,是強迫症嗎?


相關焦點

  • 博物館和博物院有什麼區別?故宮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級別一樣嗎
    比如故宮博物院是中央部委級;山西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河北博物院是省級;西安博物院是地市級;良渚博物院是縣級,它們都叫做博物院。為什麼有的叫博物院,有的叫博物館,這還要說到對它的英文名詞「museum」的翻譯。博物館本身是西方近代社會的產物,最早的博物館是阿什莫林博物館,它在1683年創立於英國牛津。
  • 同屬中國三大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居然是親戚!
    我們都知道,南京有個南京博物院,臺北有個臺北故宮博物院。但關於這兩個博物院有什麼交集,卻少有人知道。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寫的便是與這兩個博物院相關的一個機構,叫中央博物院,它在當年是一個理想的時代產物。
  • 更名「華夏博物館」?民進黨要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黑手了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將改隸屬於臺文化部門管轄,引起爭議。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疾呼要三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關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爭議,經常圍繞在文物歸屬以及文物背後象徵的意義。這次有心人卻從組織改造下手,傳出將改隸臺文化部門,並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臺行政機構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要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
    本文轉自【海外網】;原標題:【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惹非議 院長忙否認】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 海外網11月30日電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的那些奇珍異寶們
    臺北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很文藝的城市,這裡不僅有美味的食物,還有數不盡的展覽。我一直很想去臺北故宮博物院 ,對那裡的文創產品垂涎已久 。對,是垂涎已久,都說中國的故宮文物一半在北京,一半在臺北 ,那麼臺北之行一定要來到這裡。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臺北故宮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島內上周傳出臺北故宮博物院將由原來隸屬於臺行政主管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歸屬於臺文化主管部門的三級機關,甚至還傳出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去中國化」,引發輿論熱議。
  • 看展1小時,周邊買半天,博物館商店才是真寶藏!
    △ V&A 商店掠影 像近些年引領時代潮流的故宮博物院,跨界、文創元素玩得飛起!就這麼打眼一瞧他們的商店,你都以為自己在置身在另一個美術場館裡。 疫情當道,出不了國又想看去逛逛博物館周邊可怎麼辦?
  • 故宮博物院珍貴文物眾多,為何沒能擠進世界四大博物館之列?
    冬宮由著名的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最初是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館。1922年,正式建立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藏品有即有義大利達·文西的兩幅《聖母像》、也有拉斐爾的《聖母聖子圖》和《聖家族》等極為均極珍貴的名畫。另外,展廳中的一個玻璃櫃中有一尊彼得大帝的臘坐像,臘像的頭髮是彼得大帝本人的真發。
  • 臺北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華夏博物館」?馬英九:我不贊成,毫無必要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期傳出將改隸文化部門,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臺當局行政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引發兩岸輿論議論。中國國民黨方面則表示,臺北故宮博物院併入文化部門勢必縮編職能,試問未來如何支撐臺北故宮博物院各項專業的重要工作?若民進黨當局基於政治因素或意識型態考慮,而縮減故宮的層級與員額,國民黨將全力捍衛。除了社會輿論熱議,目前更傳出故宮院內人心惶惶。
  • 朕亦甚想你:專訪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那時我們的故宮商店,一是缺少真正自己研發的文化產品;二是不像是博物館的商店,營銷環境不好,文化氣息少。那時有人給我們出了主意,說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值得借鑑,讓我們去學習一下。臺北的故宮銷售裡商品琳琅滿目,很多都是他們自己研發的產品。有的實用性強,趣味性強,還有的和家庭生活相關。那邊的院長親自推廣一款「朕知道了」字樣的紙膠帶,賣得很好。
  • 輿論壓力大 臺北故宮博物院 「叫停 」改名
    臺海網12月1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將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消息披露後,島內輿論猛烈抨擊,質疑民進黨當局「臺獨」幻想作祟。迫於壓力,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昨天緊急出面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爭議緣起:傳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臺媒日前爆料,為配合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組織改造」,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降級為「文化部」的下屬三級機構。消息傳出後,有人認為這會「矮化」臺北故宮博物院。
  • 數位技術與博物館跨界融合——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王躍工
    在這樣一個全新的數字智能時代,博物館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數據深度挖掘和融合應用為主要特徵的智能化和萬物互聯的趨勢,正推動博物館創新體系建設,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做好文物保護和利用傳承,推動國際傳播能力的建設。
  • 虛擬仿真展示系統:故宮博物院裡的VR黑科技,讓國寶「活」起來
    虛擬仿真展示系統:故宮博物院裡的VR黑科技,讓國寶「活」起來提起博物館,大家可能想到的都是展示櫃裡各種各樣的文物,還有大名鼎鼎的故宮博物院。近年來故宮博物院發展了很多產業,其中嚴肅又活潑的文創周邊受到了廣大網友的喜愛。不僅讓皇帝和娘娘都賣起了萌,還有一群穿著明朝和清朝服飾的憨態可掬的貓貓。在科技方面也一直緊跟潮流。後宮娘娘通過VR技術還和皇帝見了面,指尖相觸,喜笑顏開。
  • 這回,「臺獨」選擇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手
    明末清初,在收藏的基礎上故宮博物院被建立,為保護其收藏的文物不被破壞,在二戰前夕,故宮博物院不得選擇將文物南遷,運送到上海、南京等地。直至1947年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才運回南京。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數千箱文物運往臺灣,而後成立臺北故宮博物院。
  • 攻略 | 北京故宮博物院
    午門周邊的公共運輸車站:天安門東停靠的車輛:1、120、2、52、59、82、99、夜1、夜2、夜17路、觀光1線、觀光2線公共汽車和1號地鐵線午門周邊的公共運輸車站:天安門西停靠的車輛:1、5、52、99、夜1、觀光1線、觀光2線公共汽車和1號地鐵線神武門(故宮博物院的北門,自2011年7月2日始只作為觀眾參觀出口)與景山公園隔街相對
  • 故宮博物院兩位前院長受聘新職
    故宮博物院兩位前院長近期均受聘新職。據《深圳特區報》消息:12月7日上午,深圳大學博物館(籌)正式揭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楚宏、市文聯黨組書記李瑞琦出席揭牌儀式。原文化部副部長、原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受聘為深圳大學博物館學術委員會主任後發表致辭。 深圳大學官網 圖消息提到:2019年5月開始,深圳大學啟動博物館籌建工作。今年11月,深圳大學博物館(籌)學術委員會和管理委員會成立,原文化部副部長、原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受聘出任學術委員會主任,深圳大學黨委書記劉洪一任管理委員會主任。
  •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王躍工:VR相關技術佔據數字故宮重要一席
    在會上,王躍工發表了題為《邁向未來博物館之路——數字故宮的建設與發展》的主題演講。王躍工表示,無論對於600年的紫禁城還是90歲的故宮博物院,VR似乎顯得有些老脈,卻佔據了故宮數位化建設中的重要一席。數據深度挖掘和融合應用是主要特徵,智能化和萬物互聯的趨勢正推動博物館創新體系建設、產學研深度融合。做好文物保護和利用傳承,將推動國際傳播能力的建設」王躍工指出。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也是故宮博物館成立的第九十五周年。1925年故宮博物院建立,以明清兩代皇宮和宮廷珍藏文物建立起來的,以宮殿建築群、古代藝術品以及宮廷文化史記為主要內容的國家大型博物館。
  • 臺北故宮博物院 「鎮館三寶 」價值連城
    臺北故宮博物院現有書畫、玉器、陶瓷及圖書文獻等歷代珍貴文物藏品近七十萬件,藏品最早可上溯至新石器時代。豐富多彩的藏品每天吸引眾多參觀者。圖為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的明朝仇英的《漢宮春曉》真跡。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的西周晚期的「毛公鼎」。毛公鼎是中國銘文最長的青銅器,上面有499個字,在商周時代算是超長篇的文章了,以前的青銅器都是論字賣價,一個字多少兩銀子,字多了單算,像毛公鼎這樣的就是無價之寶了。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被民進黨當局給改名了嗎?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的著名博物館之一,其中存放了大量歷史悠久的珍貴文物,臺北故宮博物院一直在臺灣享有崇高的地位。但最近,由於民進黨當局不斷在島內推進「臺獨」政策,臺北故宮博物院可能會面臨「改名以及降級」的風險,這令許多人士感到非常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