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王躍工:VR相關技術佔據數字故宮重要一席

2020-12-22 騰訊網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世界VR產業大會雲峰會於10月19—20日在南昌舉行。本次大會採取線上線下同步辦會、國際國內同時設置會場的形式召開。在會上,王躍工發表了題為《邁向未來博物館之路——數字故宮的建設與發展》的主題演講。王躍工表示,無論對於600年的紫禁城還是90歲的故宮博物院,VR似乎顯得有些老脈,卻佔據了故宮數位化建設中的重要一席。

博物館數位化建設勢在必行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蓬勃發展,虛擬實境技術逐漸走向成熟,拓展了人類感知能力,改變了產品形態和服務模式。中國正致力於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在這樣一個全新的數字智能時代,博物館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數據深度挖掘和融合應用是主要特徵,智能化和萬物互聯的趨勢正推動博物館創新體系建設、產學研深度融合。做好文物保護和利用傳承,將推動國際傳播能力的建設」王躍工指出。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也是故宮博物館成立的第九十五周年。1925年故宮博物院建立,以明清兩代皇宮和宮廷珍藏文物建立起來的,以宮殿建築群、古代藝術品以及宮廷文化史記為主要內容的國家大型博物館。擁有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是中華民族驕傲所在,也是全人類珍貴的文物遺產。

無論對於600年的紫禁城還是90歲的故宮博物院,VR似乎顯得有些老脈。「故宮博物院一直致力於先進技術保護、研究、展示故宮所珍藏的文化遺產,建設一個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博物館是故宮博物館人的使命」王躍工說道。他認為,故宮博物館不僅需要數位化,更需要藉助數字計劃、網際網路思維在藏品數位化基礎上基於萬物互聯互通的理念,打造面向未來的新型博物館形態。

據了解, 1998年故宮博物院成立數字資料中心,自此拉開了故宮博物院數字建設的序幕。二十年來故宮克服古建遺址中建設的困難,鋪設有線網絡超過50公裡,基本上有線網絡覆蓋全部辦公區域,無線網絡覆蓋90%區域,以及80%以上開放區域,網絡建設為數字故宮建設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VR技術加碼博物館數位化建設

在整個數字故宮體系中,VR相關技術應用佔有重要的一席。據了解,近幾年來,故宮博物院文物三維數據方面已完成1294件院藏文物三維數據採集工作,其中257件符合8K顯示標準的文物數據,這些研究級的三維數據對於文物保護、修復以及研究都將具有極其重要的資源價值。「我們將文物高精度、三維數據放到官網上,目前有220件符合4K顯示標準的文物三維數據通過數字多寶盒平臺向公眾展示。線上月均訪問量達到14萬次以上。我們還計劃每年採集製作150件左右的高精度數字文物發布到數字多寶盒等項目中。」王躍工說道。

據介紹,從2000年開始,故宮還持續採集並積累院內古建三維數據資源,完成了用於數據展示紫禁城72萬平方米全景三維數據,687萬平方米清代皇城全景數據,以及超過6萬平方米重點宮殿區域高清三維數據採集工作。此外還拍攝記錄了故宮大建工程中23個區域古建修繕過程,素材時長超過900小時。

王躍工表示,這些高精度三維數據可開發為交互巨長版作品、VR頭盔、VR眼鏡項目等。根據得到的數據,故宮製作了三大殿、十個區域的節目,部分還增加了體感交互等體驗性較強的項目,參與到各個重要的展會活動當中。

通過採集完成一千七百四十三個高清全景點位,包括七十八處宮殿建築,故宮製作推出了全景故宮欄目,利用全景VR技術,觀眾不受打擾欣賞360度的故宮實景,覆蓋全部開放區域,甚至可以瀏覽暫時未對公眾開放的區域,疫情期間日均訪問量超過三十萬人次。

博物館數位化建設加速度

數字時代,故宮博物院正在以更積極更開放的姿態,形成產學研用一體化結構,完成從故宮數位化到數字故宮,從把信息化作為輔助工具到全面支撐博物館管理智慧化、服務科技化、運營數位化重要手段,不斷滿足數字時代個性化、互聯化、智能化的需求。

據了解,在已有鞏固數位化建設基礎上,故宮將綜合運用5G、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等數字基礎,結合遺產保護和服務大眾的頂層設計,全面推動一座真正意義數字故宮的建設。「從去年開始故宮博物院逐步開展院內5G網絡的建設,為數字故宮建設提供更強大的支撐和更寬廣的舞臺。故宮遺產監測,文物全流程管理,觀眾服務都將有條件進入智能化管理的全新時空。故宮IT團隊正在結合故宮的特點進行網絡規劃,打造故宮博物院內安全、高效、便捷的信息高速。」王躍工說道。

古建和文物數位化是數字故宮建設的最基本最持久的工作,多達一百八十六萬件套的文物藏品,轄區內文物建築需要持之以恆進行數據信息全方位採集,這也是目前故宮博物院信息化主要基礎工作之一。

面向未來故宮博物院在數位化領域逐漸構建數字文物體系,並將數字文物概念逐漸覆蓋文物數位化保護實踐等工作,建立與文物三維可視化數據為基礎的所有文物數據。例如文獻、文樣、視音頻、化學成分分析、病蟲害數據等等,通過文物統一身份識別可進行正向追蹤、反向溯源、橫向展開、縱向對比文物全信息集合體,為文物智能化應用奠定堅實數據資源基礎。

王躍工表示,在虛擬實境技術應用方面,故宮將進一步挖掘三維數字資源,切實應用AR/VR技術,與古建和文物修復、文物研究、考古、無障礙、觀眾服務等領域。

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將基於分布在故宮各處傳感器實時獲取故宮全體、全城數據,未來通過5G+AR+人工智慧+物聯網對故宮實施智能化監測、預警、幹預。利用5G+AR+人工智慧開展故宮全面、科學、細緻保護工作,從而實現險情可防控、保護可提前的目標。

「我們堅信,新一代的信息技術、智能技術將更加密切地與數字故宮建設跨界融合,並將成為助力故宮事業發展的強大助推力,我們將一如既往以開放的姿態,與國內外文博行業、高校、相關機構開展應用領域的合作創新,共同開創智慧博物館的美好明天」王躍工在演講最後寄語道。

相關焦點

  •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王躍工:一場雪 讓故宮微博粉絲破千萬
    」上,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王躍工圍繞「面向未來的數字故宮」發表演講。今年,故宮博物院95歲了,它的基礎更是有著更悠久歷史的600歲的紫禁城。而在數字時代,這個「老人」藉助數位技術、數字媒體,激發出了無盡的可能。
  • #2020烏鎮時間#故宮博物院憑什麼吸引千萬粉絲?副院長王躍工揭開...
    在11月24日上午,「青年與數字未來「分論壇在烏鎮國際網際網路會展中心舉行。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一躍成為網紅,受到無數年輕人的追捧。雲遊故宮、故宮博物院周邊產品成了「爆款」, 故宮的官網、官微也是大家愛逛的平臺。作為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故宮是如何俘獲年輕人的心?在分論壇現場,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王躍工揭開了故宮「走紅」的秘訣。
  •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北京一場雪,讓故宮博物院微博粉絲破千萬
    新京報快訊(記者 許雯)11月24日,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分論壇「青年與數字未來」在烏鎮舉行。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王躍工在發言中提到,上周六的一場雪讓故宮博物院微博粉絲從948萬漲至1003萬。
  • 王躍工:青年人為「數字故宮」建設注入生機與活力
    人民網北京11月24日電 (慄翹楚)11月24日上午,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青年與數字未來論壇在浙江烏鎮舉行。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王躍工在論壇上表示,故宮擁有世界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和186萬餘件/套文物藏品,它們及其承載的優秀傳統文化,在數字時代藉助數位技術、數字媒體,蘊藏著無盡的可能,為人們的文化生活帶來無盡的知識、樂趣與美的享受。
  • 虛擬仿真展示系統:故宮博物院裡的VR黑科技,讓國寶「活」起來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發展了很多產業,其中嚴肅又活潑的文創周邊受到了廣大網友的喜愛。不僅讓皇帝和娘娘都賣起了萌,還有一群穿著明朝和清朝服飾的憨態可掬的貓貓。在科技方面也一直緊跟潮流。後宮娘娘通過VR技術還和皇帝見了面,指尖相觸,喜笑顏開。
  • 數位技術與博物館跨界融合——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王躍工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蓬勃發展,虛擬實境技術逐漸走向成熟,拓展了人類的感知能力,改變了產品形態和服務模式。中國正致力於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在這樣一個全新的數字智能時代,博物館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數據深度挖掘和融合應用為主要特徵的智能化和萬物互聯的趨勢,正推動博物館創新體系建設,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做好文物保護和利用傳承,推動國際傳播能力的建設。
  • 2020年「宮廷戲曲學術論壇」在故宮博物院舉辦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宮廷戲曲研究所所長王躍工出席論壇,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周華斌,北京市藝術研究所研究員丁汝芹,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廷信,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富連成社葉氏家族後人葉金森,故宮博物院宮廷部館員、宮廷音樂與戲曲研究所秘書劉國梁,故宮博物院宮廷戲曲博士後、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助理張帆,故宮博物院宮廷戲曲博士後、
  • 「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卡」發行儀式在故宮博物院舉行
    2020年9月21日,「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卡」發行儀式在故宮博物院舉行。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王躍工,中國工商銀行高級業務總監宋建華等出席。「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卡」 是故宮博物院與中國工商銀行籤署戰略協議後合作發行的第二套產品。
  • 故宮博物院院長就「開車進故宮」事件致歉 相關負責人停職
    央廣網北京1月21日消息(記者王子衿)迎來600歲「生日」的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故宮)近日因「開車進故宮」事件引發社會高度關注,也引起公眾對故宮文物保護的擔憂。微博截圖繼17日晚間故宮官方微博聲明事件屬實,今後將嚴格管理,杜絕此類現象後,21日凌晨,該微博發布「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向公眾道歉」內容,並稱已對負有領導責任的故宮博物院分管副院長和保衛處處長停職檢查。根據該公告,1月13日,經過故宮博物院批准的閉館日活動有200餘人參加。
  • 故宮博物院再次發表《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向公眾致歉》聲明
    1月21日凌晨,針對@露小寶LL「大奔撒歡兒」事件,故宮博物院再次通過官微發表《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向公眾致歉》聲明,內文稱在1月13日舉辦的閉館日活動中,內部引導車輛停放時,「將原定的西華門內西河沿停車場,變更為午門內金水河南側臨時停車場」,此舉沒嚴格執行報批的接待方案。
  • 故宮發布「數字故宮」小程序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記者施雨岑)在16日舉行的「積跬步 以至千裡——數字故宮線上分享會」上,故宮博物院發布了一款可滿足網際網路用戶一站獲取故宮數字資源需求的數字產品——「數字故宮」小程序。從故宮數位化工作到「數字故宮」的建設,故宮在數字資源採集、管理與應用等方面已積累了20餘年經驗。在分享會上,「數字故宮」技術團隊攜手兩位故宮文物研究專家,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出發,為觀眾展示了更多數字文物資源深度應用的可能。此次發布的「數字故宮」小程序全面整合了故宮在線數字服務。
  • 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晉宏逵:故宮600年營建往事
    晉宏逵,1948年生,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82年畢業進入北京市文物局所屬文物工作隊,歷任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市古代建築研究所副所長、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司副司長兼文物處處長等職,2002年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 故宮博物院院長「凌晨」道歉:副院長停職和非文物!
    沉默4天後,故宮博物院終於拿出了道歉的聲明,這次和上次相比,有了責任到人的處罰,而故宮博物院的道歉也變相地把所有錯誤攬到自己身上,而那名叫露露的女子則啥事沒有,開奔馳進故宮並沒有收到任何懲罰。1月21號凌晨,故宮博物院院長負責人王旭東再一次道歉稱,當天閉館日活動因臨時改變停車位置,接待人員未嚴格執行接待方案,午門金水河停車場那塊是現代材料,多年來一直作為停車場, 還把對此負責的故宮博物院分管副院長和保衛處處長停職。
  • 故宮博物院院長道歉,相關責任人受罰,為什麼輿論還不滿意?
    院長致歉21日凌晨,在社會輿論壓力下,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故宮官博上發布了道歉聲明,全文如下:③ 管理卻有不妥之處,故相關責任人:分管副院長、保衛處處長受到了停職檢查的處罰。輿論不服聲明有理有據,作為新到任的故宮博物院院長、臨時停車場所這一做法沿用多年確實並非王院長「首創」。可是筆者看了各大社交平臺,社會輿論對這一紙聲明竟然更多的是不服、繼續質疑。
  • 「數字故宮」小程序發布
    本報電(記者鄒雅婷)7月16日,「積跬步以至千裡——數字故宮線上分享會」在故宮博物院文化資產數位化應用研究所舉辦。這場分享會通過網絡視頻的形式與觀眾相約於「雲端」,講述「數字故宮」這一年的成長,並發布了一款可以一站式獲取故宮數字資源的產品——「數字故宮」小程序。
  • 故宮博物院與中央民族樂團達成戰略合作 發布《天地永樂·中國節...
    新華網北京11月14日電(邢賀揚)故宮博物院與中央民族樂團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天地永樂·中國節》主題視聽音樂會新聞發布會13日下午在中央民族樂團民族音樂廳舉辦。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婁瑋,中央民族樂團黨委書記劉傑,副團長趙東升,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玉普,副團長趙聰出席發布會。
  • 臺北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館舍天地的執著追求 大千世界的積極互動 ——故宮博物院工作紀略
    對此故宮博物院多次研討決定使用不直射、不發熱的冷光源LED燈,並製作專門的燈架遠離木構建築,將對文物的傷害降到最低,也讓觀眾清晰看到大殿內陳設。經過三年努力,點亮了整個紫禁城。近些年來,故宮博物院一直在努力探索數位化技術,建立了世界先進的端門數字館。觀眾走進「數字建築」、觸摸「數字文物」,與古建、文物親密交互。
  • 朕亦甚想你:專訪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一個高端嚴肅,一個賣萌腹黑,不論「正經與否」 ,都迅速打入了年輕人市場。在數字文創產品方面,故宮博物院不僅推出了「胤禛美人圖」、「每日故宮」等多款APP,微信平臺「微故宮」還設計了「你在宮裡是什麼角色」、「紫荊城物候」等線上遊戲,增強交互性與趣味性。截至2015年底,故宮博物院共計研發文化創意產品8683種。
  • 故宮博物院院長回應火爆特展引發「故宮跑」現象
    「如果說第一次出現『故宮跑』,是因為經驗不足,那麼如果再次出現』故宮跑』和觀眾晝夜排隊現象,則只能說是服務意識的麻木。」昨天(16日),全方位展示近年來故宮博物院提升觀眾公共服務做法的《故宮服務》舉行新書發布會,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會上回應了火爆特展引發的「故宮跑」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