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困戶到「種糧大戶」

2020-12-23 中國青年報

江賢俊為田間管理做準備。

12月10日,全國主流媒體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走進德陽活動進入第二天。廣漢市金魚鎮月灣村「種糧大戶」江賢俊,面對記者採訪侃侃而談。「農資、農機、烘乾設備投入了上百萬元」「流轉200畝土地,今年毛收入能達到40萬元」。

江賢俊的轉變,始於一場農民夜校培訓。他說,從老師的授課中,除了學到農業技術知識,更了解到產業規模化發展的重要性。

產業扶貧,德陽創新走出多條路徑:是大農業企業催化的「種糧大戶」江賢俊,是稻蝦共養基地土地流轉帶來的紅利,還可以是高坪鎮家庭農場創業園的創新實踐。當然,還有更多「密碼」。

貧困戶上完夜校承包土地 今年預計毛收入40萬元

江賢俊是金魚鎮的農民,以往靠在外務工賺錢。因為要照顧重度肺病的父親和殘疾的母親,他選擇了回鄉務農。

江賢俊介紹,他家有3畝多耕地,由於採用傳統的種植技術,一年下來,根本無法存下錢。加上雙親的治療費用,他多年的積蓄被掏空。2014年,江賢俊一家被識別為貧困戶。

2016年,四川艾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流轉了當地的土地,推行新型種植技術進行農業化種植,並在村裡舉辦農民夜校。

通過夜校培訓,江賢俊學到了農業種植技術。在技術員的指導下,當年每畝收成比以往多100多塊錢。嘗到甜頭的江賢俊,當年底便在村裡承包了100畝耕地,進行科學化種植。

「沒有本錢,就去申請扶貧小額貸款。」江賢俊說,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幾次遇到農技和資金難題,都在政府和龍頭企業的助力下,得到解決。2018年,他成功脫貧。五年時間裡,他流轉的土地面積也達到了兩百畝。

今年,將是江賢俊的豐收年。已經累計投資上百萬元的他,不但還完了購置農業機械的款項,全年的毛收入預計能達到40餘萬元。

通過產業扶貧帶動4.7萬戶貧困戶增收

在德陽,產業扶貧促增收,走出了多條路徑。其中,扶貧產業園區、小微產業園、基地的建設起著關鍵作用,流轉土地分紅、園區企業用工,都是解決貧困問題的有效抓手。

在廣漢市高坪鎮,稻蝦共養產業園共佔地5000畝。去年,該基地實現銷售收入5500餘萬元,帶動當地村民人均增收2500元,村集體實現經濟收入50萬元。金光村6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方淑興,將自家土地1.6畝租給基地,每年能獲得租金1600元。

德陽市把「六個精準」要求貫穿脫貧攻堅各環節和全過程,突出抓好精準施策。通過產業扶貧促增收,2020年建成扶貧產業園區144個、小微產業園1821個,發展新型經營主體1503個、扶貧龍頭企業33家、扶貧車間18個、「三品一標」農產品466個,構建扶貧產業「五金」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戶4.7萬戶增收。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 王祥龍 王攀

來源:華西都市報

相關焦點

  • 從貧困戶到投入百萬當「種糧大戶」 產業扶貧中的德陽「密碼」
    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 王祥龍 王攀如果不是江賢俊的自我介紹,你無法相信他在五年前,還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12月10日,全國主流媒體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走進德陽活動進入到第二天。廣漢市金魚鎮月灣村「種糧大戶」江賢俊,面對記者的採訪,侃侃而談。
  • 貧困戶李名興的「逆襲」——建檔立卡貧困戶變種糧大戶
    他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變身種糧大戶,預計今年家庭純收入超40萬元,帶動70多戶貧困戶脫貧奔小康54歲的李名興是瀏陽市高坪鎮石灣村的種糧大戶,他預計今年家庭純收入能超過40萬元。 誰能想到,時間回溯到2014年,他還是這個省定貧困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 種糧大戶鍾育賢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據當地村幹部介紹,鍾育賢沒有上過正規的農業院校,但肯學習,通過參加省市區各類培訓,並在實踐中總結探索,全面掌握了水稻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特別是精通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水稻工廠化育秧、水稻全程機械化作業等現代農業技術,榮獲農業部、省市20多項榮譽稱號,省級種糧大戶。鍾育賢在用心服務「三農」的同時,熱心參與農村脫貧攻堅。
  • 五級代表助力脫貧攻堅|廣東老闆回鄉變成種糧大戶
    為解決糧食生產貸款難、融資難的瓶頸,2011年11月,劉準牽頭與西渡鎮梅花、青木、陡嶺等周邊村8戶種植大戶率先成立衡陽縣富農優質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水田面積3000餘畝,抱團發展糧食生產。合作社在當地農商銀行進行惠農貸款,有效解決了大戶種糧的資金問題。「資金一活,全盤皆活。」
  • 種糧大戶朱紅岸:關愛五保戶 真情暖人心
    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水平)12月17日,雙峰縣走馬街鎮燕巖村的每位五保戶都收到了本村種糧大戶朱紅岸送來的禮物,自家種的大米50斤和食用油一桶,老人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每到一戶,朱紅岸詳細了解他們的生活和身體狀況,叮囑他們注意防寒保暖,保重身體,並送上慰問品。勤勞致富奔小康,致富不忘家鄉人,據了解,朱紅岸九十年代開始在雙峰農機市場從事農機修理工作,從2018年開始回家種田,流轉燕巖、金蚌、金坪、香和等村的耕地,今年種植水稻面積600多畝。
  • 大災大戶種植農業險,讓種糧大戶吃了一顆定心丸
    「有了大災大戶這個種植險,我現在更有信心了,今年又多流轉100多畝土地,繼續擴大種植面積。」泰安市寧陽縣東疏鎮老王莊的種糧大戶王常舜,2020年又擴大了土地流轉面積。提起信心,他說縣裡推出的大災大戶保險,讓他吃了一顆定心丸。
  • 冷水灘這位種糧大戶獲評2020年「湖南省十佳農民」
    比如,從打工仔到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的屈光榮,他帶領全村400戶農民,周邊80戶貧困戶一起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而他也憑著自己的努力與情懷,收穫了省市領導們和社會的點讚及肯定,他先後被授予「2012年冷水灘區十大經濟人物」「2013年冷水灘區十大科技致富帶頭人」「2014年湖南省先進種糧大戶」「全省優秀青年農場主」等榮譽稱號。
  • 這位全國種糧售糧大戶的「接力棒」傳給了誰?
    12月6日,曾先後連續三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種糧售糧大戶」榮譽稱號,多次受到農業部、省政府表彰,領航河南杞縣20多年糧食育種生產行業發展的杞縣裴村店鄉農民許國志激動地說。育良種、提質量、創品牌,不斷培育高產、優質、廣適的新品種是種業的發展基礎。這些年,由誰來接種糧的接力棒?他確實發過愁。
  • 嶽陽:170餘種糧大戶集中「充電」助力糧食生產
    來自平江、汨羅、嶽陽縣、華容、屈原行政區與君山區、經濟技術開發區170餘名種糧大戶參加專業的科技培訓學習。鄧建軍(左3)組織大家學習,傳達國家種糧獎勵政策會上,湖南雄博農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建軍組織種糧大戶們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傳達國家相關獎勵政策,認真分析當前糧食種植的現狀,邀請農業專家就水稻適時播種、田間科學管理等方面的科學種田知識進行講座,種糧大戶們津津有味聆聽,收穫滿滿。
  • 寧鄉壩塘鎮黨員「一對一」服務種糧大戶實現「雙過半」
    近段,在壩塘鎮各村的田間地頭,到處活躍著黨員幹部的身影,黨員們樹黨旗,戴黨徽,亮身份,展形象,他們宣政策、助防疫、問需求,解難題,指導全鎮 193 戶種糧大戶有序開展春耕工作,為全年糧食增產增收助力。他們是壩塘鎮 " 百名黨員聯農戶 " 活動中的聯絡員,也是 " 一對一 " 服務全鎮每戶種糧大戶的貼心 " 田保姆 "。" 請問您家承包的水田有好多畝?能夠落實雙季稻面積多少畝?種子、化肥都備足沒有?還有什麼困難?" 這是聯絡員與聯繫的種糧大戶第一次見面時,必問的四個問題。
  • 種糧大戶康朗恩
    說起景洪市嘎灑鎮曼洪村的種糧大戶康朗恩,許多農技人員和農戶都認識他。他十餘年來一直在從事水稻、玉米規模化種植,每年少百來畝,多則近千畝的水稻、玉米種植規模,是景洪市少有的幾個穩定從事糧食規模化種植農戶之一。
  • 27位種糧大戶競標「搶」種2700餘畝農田
    本報訊 (記者 彭瑜 通訊員 趙軍 吳正遠)2700餘畝高標準農田引來27位種糧大戶競標!12月6日上午,一場特殊的招投標會在梁平區星橋鎮兩路村公共服務中心舉行。27位種糧大戶以競標的方式公開競爭兩路村2700餘畝高標準農田土地的經營權。經過激烈競爭,4位種糧大戶中標,獲得農田5年經營權。
  • 三合:老種糧大戶 喜獲豐收
    近日,天台縣秋糧收穫基本結束,天台縣三合鎮種糧大戶湯兆富喜上眉梢。據悉,湯兆富的高產示範方位於三合鎮大橫村,總面積130畝,實施品種為浙優18,該品種具備高產高收效益,是該縣農技總站推廣的優質品種。「從5月下旬播種到6月中旬移栽到高標準農田,我每天到田地裡查看生長情況。為實現高產,還從山上養羊戶處拉了大量羊糞當做有機肥,高產驗收通過終於放心了。」
  • 江西種糧大戶凌繼河又發年終獎!10年共發3000萬!
    江西種糧大戶凌繼河又發年終獎!10年共發3000萬!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月9日上午,在江西省安義縣鼎湖鎮西路村,當地種糧大戶凌繼河又給農民發年終獎了
  • 寶豐縣鬧店鎮85後種糧大戶王曉鵬種糧機械化帶民一起富
    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丁需學通訊員王騰飛「從一粒種子變成綠色的秧苗,從小苗到抽出了麥穗,每一天都有變化,很有意思。」12月8日,寶豐縣鬧店鎮大張莊村種糧大戶王曉鵬一邊在田間查看小麥的長勢,一邊說。王曉鵬是鬧店鎮屈指可數的85後種糧大戶,他在大張莊村、李官營村承包了210畝農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花生、豌豆等傳統農作物。1986年出生的王曉鵬高個子,有點黑。當地的村民提起他,都會豎起大拇指誇一句:是個「幹家兒」。與很多人一樣,王曉鵬高中畢業後就選擇了外出打工,但終因離家太遠無法照顧老人和孩子,選擇回鄉創業。
  • 青島種糧大戶:誰浪費糧食就來嘗嘗種地的滋味
    原標題:反對浪費糧食種糧大戶吐心聲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鍾迎雪 毛梓權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2013年至2015年的調查顯示,我國食物浪費量約為每年1700萬噸至1800萬噸,相當於3000萬到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
  • 重慶:27位種糧大戶競標「搶」種2700餘畝高標準農田
    2700餘畝高標準農田引來27位種糧大戶競標!12月6日上午,一場特殊的招投標會在重慶市梁平區星橋鎮兩路村公共服務中心舉行。27位種糧大戶以競標的方式公開競爭兩路村2700餘畝高標準農田土地的經營權。經過激烈競爭,4位種糧大戶中標,獲得農田5年經營權。
  • 我市種糧大戶和養豬大戶積極開展春耕生產 提高生豬養殖產能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但季節不等人,我市種糧大戶和養豬大戶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開展春耕生產和提高生豬養殖產能等工作。潮陽絲苗米產業園是我市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之一,三個主體企業耕作總面積超過一萬畝,年產優質水稻約1.2萬噸,輻射帶動周邊農民種糧4萬畝。
  • 從貧困戶到致富大戶的華麗變身
    他們相信可以通過自己的奮鬥,由貧困戶蛻變成致富戶、致富帶頭人,與全村農牧民一起幸福奔小康。  艾山·買買提阿孜木家曾是貧困戶,家中有五口人,夫妻兩人和三個孩子。夫妻兩人雖有勞動力,卻苦於無技術,種地收入平平,發展的養殖業收益低下。2014年,艾山·買買提阿孜木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白良、潭埠、株潭、羅城、嶺東等地的「種糧熱」
    入春後,我縣通過發放惠農政策信息,嚴格落實各項惠農政策,並對連片種植200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進行獎勵,提升農戶種糧信心。白良連日來,白良鎮多措並舉推進早稻種植,清溝、育秧等各項備耕工作如火如荼,一幅幅緊張有序的春耕圖躍然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