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27位種糧大戶競標「搶」種2700餘畝高標準農田

2020-12-23 中原新聞網

2700餘畝高標準農田引來27位種糧大戶競標!12月6日上午,一場特殊的招投標會在重慶市梁平區星橋鎮兩路村公共服務中心舉行。27位種糧大戶以競標的方式公開競爭兩路村2700餘畝高標準農田土地的經營權。經過激烈競爭,4位種糧大戶中標,獲得農田5年經營權。  在此次競標中,星橋鎮橫山村鄧中,兩路村朱小朋、唐文梅,星橋社區胡富斌等4位種糧大戶以每畝每年支付450元租金、60元工程維護與服務費的價格中標。鄧中從事水稻種植社會化服務多年,這次,他中標了1500畝田地的經營權。他表示,將在這片農田裡安裝智能攝像頭、太陽能殺蟲燈、傳感器等,運用現代農業技術進行耕作。朱小朋是兩路村的養鴨能手。這次,他中標了500畝農田的經營權。朱小朋表示,將利用大田優勢,採取「稻鴨共生」綠色循環種養結合模式進行規模化經營。

兩路村地處梁平城郊,與很多地方一樣,青壯年在外打工,耕地誰來種、怎麼種是個老問題。「全村九成以上村民都同意把土地拿出來。」兩路村黨支部書記杜江東稱,今年,梁平區在兩路村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經過村支兩委合議、黨員和村民代表商議及村民會議決議,決定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相結合,把「小田」改成「大田」,入股集體經濟組織對外公開競爭經營權。「將經營方式從戶戶『小而散』變成大戶『大而專』。」杜江東說。

12月初,兩路村集體經濟組織採取委託流轉或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等辦法集合土地2700餘畝,再整體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改後的土地「確權確股不確地」或變成「一戶一塊地」。最後由村集體採取統一公開競爭經營、集體直營、企業合營、代耕代種、託管經營等多種方式,實現土地流轉型或服務帶動型規模經營。

「這些土地過去是被閒置,現在是種糧大戶『搶』著種。」杜江東稱,把改田與改制結合起來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民有了土地租金和分紅收入,村集體每年也可收入16萬元工程維護與服務費,同時也促進了糧食生產向「七化」目標邁進。 (記者 彭瑜 通訊員 趙軍 吳正遠)

相關焦點

  • 27位種糧大戶競標「搶」種2700餘畝農田
    本報訊 (記者 彭瑜 通訊員 趙軍 吳正遠)2700餘畝高標準農田引來27位種糧大戶競標!12月6日上午,一場特殊的招投標會在梁平區星橋鎮兩路村公共服務中心舉行。27位種糧大戶以競標的方式公開競爭兩路村2700餘畝高標準農田土地的經營權。經過激烈競爭,4位種糧大戶中標,獲得農田5年經營權。
  • ...梁平改田與改制相結合,讓村民從「不願種地」變成「搶著...
    改田,讓「不願種地」變成「搶著種地」「種一畝水稻,就算請機器耕田、收割,自己也要花六七個工,勞心費力只賺四五百元,這個帳算起不划算。」杜江東說,兩路村地處城郊,很多村民都在城裡經商或務工,大多數農民不願意再種地了。「這幾年我們一直在想辦法,但總不能斷了村民的財路,強迫他們回村種田。」
  • 袁州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激發鄉村新活力
    今年3月,這裡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平整了,水渠通暢了,機耕道修整了,適宜種植的作物品種增多了,品質也隨之提高。這是袁州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帶來的可喜變化。近年來,該區以糧食主產區為重點,全面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激發土地活力,夯實糧食豐產底氣。
  • 3000萬畝高標準農田夯實「米袋子」
    (資料圖片 視界網 黃志剛 攝)在全國率先探索「綠色農田」雲夢縣沙河鄉太平村,1000餘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內,生態溝渠縱橫交織,機耕路四通八達,太陽能殺蟲燈整齊排列著。這個冬日,荊楚大地上,一個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正如火如荼開工,掀起秋冬農業開發高潮。
  • 嶽陽:170餘種糧大戶集中「充電」助力糧食生產
    來自平江、汨羅、嶽陽縣、華容、屈原行政區與君山區、經濟技術開發區170餘名種糧大戶參加專業的科技培訓學習。鄧建軍(左3)組織大家學習,傳達國家種糧獎勵政策會上,湖南雄博農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建軍組織種糧大戶們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傳達國家相關獎勵政策,認真分析當前糧食種植的現狀,邀請農業專家就水稻適時播種、田間科學管理等方面的科學種田知識進行講座,種糧大戶們津津有味聆聽,收穫滿滿。
  • 藏糧於技 科技支撐高標準農田建設 一季千斤 兩季噸糧
    「當初一種就是100多畝,我非常擔心自己種不好水稻。」村民吳洪建說。原是超市老闆的他,今年年初,在長嶺村流轉100多畝高標準農田種植雙季稻。如今,他站在高標準農田裡,看著翻滾的稻浪,不再擔憂。29日,記者從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獲悉,截至6月底,全國已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4338.5萬畝,佔年度8000萬畝任務量的54.2%,202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完成過半。
  • 南通搶抓農水建設黃金期 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15日,記者從全市冬春農田水利暨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會上獲悉,截至目前,我市2019年度任務全面完成,2020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完成69%,目前,各地正以「農田建設百日大會戰」為抓手,持續發力,奮戰一百天,加快2020年度項目建設,確保在年底完成80%以上。
  • 南通搶抓農水建設黃金期 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南通網-中國南通...
    南通搶抓農水建設黃金期 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2020-12-17 08:48:45 來源: 當前正是農田和水利建設的黃金時期。
  • 「藏糧於地」的中原擔當:河南省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觀察
    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河南省把建設高標準農田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的具體行動。「十二五」以來,河南省累計投入960億元,建設高標準農田6320萬畝,累計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89億斤,到「十三五」末,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面積將達到7177萬畝。
  • 三合:老種糧大戶 喜獲豐收
    近日,天台縣秋糧收穫基本結束,天台縣三合鎮種糧大戶湯兆富喜上眉梢。據悉,湯兆富的高產示範方位於三合鎮大橫村,總面積130畝,實施品種為浙優18,該品種具備高產高收效益,是該縣農技總站推廣的優質品種。「從5月下旬播種到6月中旬移栽到高標準農田,我每天到田地裡查看生長情況。為實現高產,還從山上養羊戶處拉了大量羊糞當做有機肥,高產驗收通過終於放心了。」
  • 滑縣建成高標準農田134.5萬畝,2020年,糧食總產175.54萬噸,平均單...
    46歲的杜煥永是滑縣煥永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也是一個種糧大戶。2013年,他成立合作社,實行統一經營管理模式,結合農業科技,為農民種地提供技術指導,並在耕、種、管、收等生產環節上全程提供機械化服務。如今,合作社小麥種植基地輻射周邊18個村,入社農民達1500餘人,服務的土地總面積2萬畝。
  • 零陵年近七旬老黨員租種水田1500畝 成「資深」種田大戶
    永州新聞網訊(通訊員 陳斌 楊萬裡)「今年,我在7個村共租種水田面積已達1473畝,比去年多種500餘畝,計劃種植早稻1050畝。」67歲的共產黨員、當了多年村幹部的零陵區大樹腳村種田大戶楊忠慶,一邊給大棚裡的秧苗揭膜通風一邊告訴筆者。
  • 南江縣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89個,整理規模達8.5萬餘畝
    現在小塊田整成連片的高標準農田,田埂也修成1.5米寬的水泥路,『鐵牛』可以直接開下農田,從種到收都是機械化,綜合效益也增加了不少。」近日,在巴中市南江縣長赤鎮建華村,年過半百的村民唐友生看著改造後的高標準農田笑容滿面地說。
  • 種糧大戶提前十天解除隔離 一枚「綠碼」救了700畝麥田
    2月18日中午,湖州南太湖新區楊家埠街道戚家村種糧大戶陳代銀和街道農技人員一起帶著高壓噴霧器來到田間,抓緊給400多畝麥苗除草。陳代銀來自安徽巢湖,2017年以來,他在當地承包了700畝農田。受疫情影響,他直到2月14日才從老家回到湖州。
  • 今年河北省新建高標準農田286萬畝
    走進曹妃甸區第九農場高標準農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大片大片的水稻在風中擺動沉甸甸的稻穗。  曹妃甸區是我省的重要水稻產區。水稻能夠實現穩產高產,得益於當地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據曹妃甸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第九農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規模為一萬畝,通過排灌站、防滲渠和各種閘涵工程及農田線路的建設,水、電、路、渠得到了綜合治理。
  • ...酒泉市肅州區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河西走廊描繪沃野藍圖
    資料圖曾經「地塊塊、矮埂埂、渠彎彎」,如今變成了一畝畝土地平整、設施齊全的高標準農田;皚皚白雪鋪滿了大地,人們忙著利用農閒時節平整土地、開挖水渠……這是初冬時節記者走進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時看到的一幕。肅州區建立了上下聯動、協調推進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組織領導體系,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糧食生產功能區和10萬畝粵港澳「菜籃子」生產供應、8萬畝色素辣椒種植、15萬畝雜交玉米制種、12萬畝蔬菜花卉良種繁育、8萬畝特色林果等特色基地建設目標緊密結合,科學編制《肅州區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以村為單元,按照單個項目區連片規模不低於3000畝,地塊面積不小於10畝的標準,科學設計土地平整、田間道路、
  • 全國明年計劃新建高標準農田1億畝
    《通知》提出,為適應確保國計民生要求,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2021年,全國計劃新建高標準農田1億畝,加快補齊農田基礎設施短板,提升糧食產能。據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較往年增加25%,建設任務十分艱巨。與此同時,還將統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1500萬畝。
  • 種糧大戶鍾育賢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鍾育賢告訴記者,今年,他的1100畝早稻育秧工作已全部到位,只等苗壯時,拋撒至大田。1967年1月出生的鐘育賢,1999年從信用社辭職創建中盛農資公司,任總經理,2009年牽頭成立資陽區中正糧食種植與病蟲害統防統治專業合作社,任理事長至今。當年以農資銷售為主。
  • 福建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超1120萬畝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保護耕地和提升地力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基礎。」17日上午,記者從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福建省耕地保護監督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到2020年,福建全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可超1120萬畝。
  • 寶豐縣鬧店鎮85後種糧大戶王曉鵬種糧機械化帶民一起富
    12月8日,寶豐縣鬧店鎮大張莊村種糧大戶王曉鵬一邊在田間查看小麥的長勢,一邊說。王曉鵬是鬧店鎮屈指可數的85後種糧大戶,他在大張莊村、李官營村承包了210畝農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花生、豌豆等傳統農作物。1986年出生的王曉鵬高個子,有點黑。當地的村民提起他,都會豎起大拇指誇一句:是個「幹家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