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餘畝高標準農田引來27位種糧大戶競標!12月6日上午,一場特殊的招投標會在重慶市梁平區星橋鎮兩路村公共服務中心舉行。27位種糧大戶以競標的方式公開競爭兩路村2700餘畝高標準農田土地的經營權。經過激烈競爭,4位種糧大戶中標,獲得農田5年經營權。 在此次競標中,星橋鎮橫山村鄧中,兩路村朱小朋、唐文梅,星橋社區胡富斌等4位種糧大戶以每畝每年支付450元租金、60元工程維護與服務費的價格中標。鄧中從事水稻種植社會化服務多年,這次,他中標了1500畝田地的經營權。他表示,將在這片農田裡安裝智能攝像頭、太陽能殺蟲燈、傳感器等,運用現代農業技術進行耕作。朱小朋是兩路村的養鴨能手。這次,他中標了500畝農田的經營權。朱小朋表示,將利用大田優勢,採取「稻鴨共生」綠色循環種養結合模式進行規模化經營。
兩路村地處梁平城郊,與很多地方一樣,青壯年在外打工,耕地誰來種、怎麼種是個老問題。「全村九成以上村民都同意把土地拿出來。」兩路村黨支部書記杜江東稱,今年,梁平區在兩路村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經過村支兩委合議、黨員和村民代表商議及村民會議決議,決定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相結合,把「小田」改成「大田」,入股集體經濟組織對外公開競爭經營權。「將經營方式從戶戶『小而散』變成大戶『大而專』。」杜江東說。
12月初,兩路村集體經濟組織採取委託流轉或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等辦法集合土地2700餘畝,再整體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改後的土地「確權確股不確地」或變成「一戶一塊地」。最後由村集體採取統一公開競爭經營、集體直營、企業合營、代耕代種、託管經營等多種方式,實現土地流轉型或服務帶動型規模經營。
「這些土地過去是被閒置,現在是種糧大戶『搶』著種。」杜江東稱,把改田與改制結合起來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民有了土地租金和分紅收入,村集體每年也可收入16萬元工程維護與服務費,同時也促進了糧食生產向「七化」目標邁進。 (記者 彭瑜 通訊員 趙軍 吳正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