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糧大戶提前十天解除隔離 一枚「綠碼」救了700畝麥田

2020-12-26 浙報融媒體

2月18日中午,湖州南太湖新區楊家埠街道戚家村種糧大戶陳代銀和街道農技人員一起帶著高壓噴霧器來到田間,抓緊給400多畝麥苗除草。

陳代銀來自安徽巢湖,2017年以來,他在當地承包了700畝農田。受疫情影響,他直到2月14日才從老家回到湖州。之後,他就開始了14天的居家醫學觀察。但是農業復產已經迫在眉睫。

楊家埠街道農技員吳斌和陳代銀一起查看麥田生長情況。記者 徐坊 攝

由於前期雨水少,今年老陳的麥田長勢喜人,麥苗已長到15公分左右,綠油油一片。「我原定大年初三回湖州,那時候雜草才兩三公分,除草效果最好,現在已經晚了20天,雜草都已經長到8公分。如果14天觀察期結束就要再晚10天,那時候再打除草劑就真一點用都沒有了。」老陳犯愁:一旦誤了農時,損失會很大。

2月16日,「湖州健康碼」正式上線。楊家埠街道迅速跟進,連夜研究操作細則,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轄區健康碼管控流程,全面實施「綠碼、黃碼、紅碼」三色動態管理。一直和老陳保持聯繫的楊家埠街道農業農村辦主任徐金星馬上指導老陳進行了「湖州健康碼」申報。

「綠碼!」得知可以提前解除隔離,愁眉不展的老陳臉上終於有了笑容,他馬上開始準備復產的相關物資。街道農業農村辦主任徐金星和農技員吳斌也專門趕來。「接下來幾天天氣都不錯,適合打農藥。這周還是除草為主,下周再施肥。」和老陳一起仔細查看了麥田後,徐金星建議道。得知高壓噴霧器不夠,徐金星馬上聯繫了一位還沒回湖的種糧大戶,借來了一臺高壓噴霧器。

據了解,楊家埠街道是南太湖新區內以農業為主的街道,共有糧食作物11833畝,其中小麥種植面積3500畝。包括老陳在內的22家農業大戶,承包了街道90%的農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我們想盡辦法幫助農戶復工復產。」街道農業農村辦主任徐金星說,他們一方面為農戶準備了口罩、體溫計、消毒劑等防疫物資,另一方面積極協調,幫助農戶解決用工、機械設備調配等問題。

相關焦點

  • 27位種糧大戶競標「搶」種2700餘畝農田
    本報訊 (記者 彭瑜 通訊員 趙軍 吳正遠)2700餘畝高標準農田引來27位種糧大戶競標!12月6日上午,一場特殊的招投標會在梁平區星橋鎮兩路村公共服務中心舉行。27位種糧大戶以競標的方式公開競爭兩路村2700餘畝高標準農田土地的經營權。經過激烈競爭,4位種糧大戶中標,獲得農田5年經營權。
  • 重慶:27位種糧大戶競標「搶」種2700餘畝高標準農田
    2700餘畝高標準農田引來27位種糧大戶競標!12月6日上午,一場特殊的招投標會在重慶市梁平區星橋鎮兩路村公共服務中心舉行。27位種糧大戶以競標的方式公開競爭兩路村2700餘畝高標準農田土地的經營權。經過激烈競爭,4位種糧大戶中標,獲得農田5年經營權。
  • 大災大戶種植農業險,讓種糧大戶吃了一顆定心丸
    「有了大災大戶這個種植險,我現在更有信心了,今年又多流轉100多畝土地,繼續擴大種植面積。」泰安市寧陽縣東疏鎮老王莊的種糧大戶王常舜,2020年又擴大了土地流轉面積。提起信心,他說縣裡推出的大災大戶保險,讓他吃了一顆定心丸。
  • 從貧困戶到「種糧大戶」
    廣漢市金魚鎮月灣村「種糧大戶」江賢俊,面對記者採訪侃侃而談。「農資、農機、烘乾設備投入了上百萬元」「流轉200畝土地,今年毛收入能達到40萬元」。江賢俊的轉變,始於一場農民夜校培訓。他說,從老師的授課中,除了學到農業技術知識,更了解到產業規模化發展的重要性。
  • 寧鄉壩塘鎮黨員「一對一」服務種糧大戶實現「雙過半」
    近段,在壩塘鎮各村的田間地頭,到處活躍著黨員幹部的身影,黨員們樹黨旗,戴黨徽,亮身份,展形象,他們宣政策、助防疫、問需求,解難題,指導全鎮 193 戶種糧大戶有序開展春耕工作,為全年糧食增產增收助力。他們是壩塘鎮 " 百名黨員聯農戶 " 活動中的聯絡員,也是 " 一對一 " 服務全鎮每戶種糧大戶的貼心 " 田保姆 "。" 請問您家承包的水田有好多畝?能夠落實雙季稻面積多少畝?種子、化肥都備足沒有?還有什麼困難?" 這是聯絡員與聯繫的種糧大戶第一次見面時,必問的四個問題。
  • 嶽陽:170餘種糧大戶集中「充電」助力糧食生產
    來自平江、汨羅、嶽陽縣、華容、屈原行政區與君山區、經濟技術開發區170餘名種糧大戶參加專業的科技培訓學習。鄧建軍(左3)組織大家學習,傳達國家種糧獎勵政策會上,湖南雄博農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建軍組織種糧大戶們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傳達國家相關獎勵政策,認真分析當前糧食種植的現狀,邀請農業專家就水稻適時播種、田間科學管理等方面的科學種田知識進行講座,種糧大戶們津津有味聆聽,收穫滿滿。
  • 種糧大戶鍾育賢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鍾育賢告訴記者,今年,他的1100畝早稻育秧工作已全部到位,只等苗壯時,拋撒至大田。1967年1月出生的鐘育賢,1999年從信用社辭職創建中盛農資公司,任總經理,2009年牽頭成立資陽區中正糧食種植與病蟲害統防統治專業合作社,任理事長至今。當年以農資銷售為主。
  • 種糧大戶康朗恩
    說起景洪市嘎灑鎮曼洪村的種糧大戶康朗恩,許多農技人員和農戶都認識他。他十餘年來一直在從事水稻、玉米規模化種植,每年少百來畝,多則近千畝的水稻、玉米種植規模,是景洪市少有的幾個穩定從事糧食規模化種植農戶之一。
  • 青島種糧大戶:誰浪費糧食就來嘗嘗種地的滋味
    原標題:反對浪費糧食種糧大戶吐心聲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鍾迎雪 毛梓權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2013年至2015年的調查顯示,我國食物浪費量約為每年1700萬噸至1800萬噸,相當於3000萬到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
  • 三合:老種糧大戶 喜獲豐收
    近日,天台縣秋糧收穫基本結束,天台縣三合鎮種糧大戶湯兆富喜上眉梢。據悉,湯兆富的高產示範方位於三合鎮大橫村,總面積130畝,實施品種為浙優18,該品種具備高產高收效益,是該縣農技總站推廣的優質品種。「從5月下旬播種到6月中旬移栽到高標準農田,我每天到田地裡查看生長情況。為實現高產,還從山上養羊戶處拉了大量羊糞當做有機肥,高產驗收通過終於放心了。」
  • 寶豐縣鬧店鎮85後種糧大戶王曉鵬種糧機械化帶民一起富
    12月8日,寶豐縣鬧店鎮大張莊村種糧大戶王曉鵬一邊在田間查看小麥的長勢,一邊說。王曉鵬是鬧店鎮屈指可數的85後種糧大戶,他在大張莊村、李官營村承包了210畝農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花生、豌豆等傳統農作物。1986年出生的王曉鵬高個子,有點黑。當地的村民提起他,都會豎起大拇指誇一句:是個「幹家兒」。
  • 江西種糧大戶凌繼河又發年終獎!10年共發3000萬!
    江西種糧大戶凌繼河又發年終獎!10年共發3000萬!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月9日上午,在江西省安義縣鼎湖鎮西路村,當地種糧大戶凌繼河又給農民發年終獎了
  • 我市種糧大戶和養豬大戶積極開展春耕生產 提高生豬養殖產能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但季節不等人,我市種糧大戶和養豬大戶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開展春耕生產和提高生豬養殖產能等工作。潮陽絲苗米產業園是我市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之一,三個主體企業耕作總面積超過一萬畝,年產優質水稻約1.2萬噸,輻射帶動周邊農民種糧4萬畝。
  • 23年耕耘堅守,全國種糧大戶這樣詮釋「粒粒皆辛苦」
    八月,春收秋種的季節,全國種糧大戶、汕頭市潮陽區錦灃種養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林宋文像往年一樣忙個不停,皮膚黝黑的他頂著烈日,帶著工人插完剩下的部分稻秧,又來到晚稻田間巡看剛插不久的秧苗的狀況。日復一日、周而復始,今年是林宋文種植水稻的第23個年頭,自1997年開始種糧以來,他的種植規模逐漸擴大,從最初的10畝地擴增到如今的6000多畝。
  • 這位全國種糧售糧大戶的「接力棒」傳給了誰?
    12月6日,曾先後連續三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種糧售糧大戶」榮譽稱號,多次受到農業部、省政府表彰,領航河南杞縣20多年糧食育種生產行業發展的杞縣裴村店鄉農民許國志激動地說。育良種、提質量、創品牌,不斷培育高產、優質、廣適的新品種是種業的發展基礎。這些年,由誰來接種糧的接力棒?他確實發過愁。
  • 常州種糧大戶王海斌:產業融合發展...
    20年來,他從種糧大戶,到創辦農機專業合作社,再到構建糧食生產經營全產業鏈,已蝶變成為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帶頭人。他打趣地說,自己如今是一位「現代農業兵」。 而在老家溧陽,老人婦女守著幾畝地,辛辛苦苦賺不到錢,還有很多人把戶口遷到城裡不願耕田,本應是風吹稻浪的田野大多被拋荒,他便萌生了「要讓田地重新恢復生機」的念頭。   2000年起,王海斌陸續把村裡拋荒的120畝土地「撿」來耕種,他為提高生產和經營效率,開始添置和應用農機,一邊積極流轉村民的閒置土地,一邊擴大種植規模。   2006年,溧陽市海斌農機專業合作社註冊成立。
  • 五級代表助力脫貧攻堅|廣東老闆回鄉變成種糧大戶
    為解決糧食生產貸款難、融資難的瓶頸,2011年11月,劉準牽頭與西渡鎮梅花、青木、陡嶺等周邊村8戶種植大戶率先成立衡陽縣富農優質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水田面積3000餘畝,抱團發展糧食生產。合作社在當地農商銀行進行惠農貸款,有效解決了大戶種糧的資金問題。「資金一活,全盤皆活。」
  • 種糧大戶朱紅岸:關愛五保戶 真情暖人心
    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水平)12月17日,雙峰縣走馬街鎮燕巖村的每位五保戶都收到了本村種糧大戶朱紅岸送來的禮物,自家種的大米50斤和食用油一桶,老人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勤勞致富奔小康,致富不忘家鄉人,據了解,朱紅岸九十年代開始在雙峰農機市場從事農機修理工作,從2018年開始回家種田,流轉燕巖、金蚌、金坪、香和等村的耕地,今年種植水稻面積600多畝。作為新型職業農民,朱紅岸夫婦不僅掌握了科學的種植技術,成為貧困戶勤勞致富的引路人,而且知感恩有愛心,其善舉得到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
  • 「80後」田保姆種糧記(危中尋機·農業邁向高質量)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從「有沒有」到「好不好」,透過這位「80後」田保姆的種糧故事,感受到田野裡的新動能正在集聚。一畝地上的兩本帳田保姆託管,省心省力省錢,種糧成本能減少150元農機來回奔走,層層水花飛濺……正值插秧時節,四川鄰水縣增產村的田間又忙碌起來。
  • 解除隔離健康寶仍為「黃碼」?北京教育考試院回應
    如果解除隔離後,健康寶仍顯示「黃碼」,不是「綠碼」,該怎麼辦?北京教育考試院表示,如果社區已經解除了隔離,考生的健康寶還是顯示「黃碼」,要及時聯繫所在社區,確認社區已經通過社區系統對自己進行解除隔離。如考生確認社區已經通過社區系統對自己解除了居家隔離,根據實際情況,可在1至3小時後,退出健康寶小程序,重新登錄後即可擁有「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