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陪寶寶寫日記」。
有一項研究表明,基本上半數以上的人都非常反對公開成績,因為大家覺得這是侵犯了隱私。
在這項調查中,孩子們表示,如果成績不公開的話會好一點,這樣很大程度上可以不用在全班面前尷尬。如果是好學生的話自然沒有問題,但是對於後進生來說是不公平的,這是對他們的一種打擊,自尊心也受到了很大的傷害。但是也有很多網友針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說如果不公布成績和排名,怎麼能夠督促孩子好好學習,也不知道自己的成績在班級或者學校排名如何,這才是對學生的不負責。
那麼,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樣的呢?學校到底應不應該公布學生的排名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個問題吧!
01 學校普遍不公開學生成績。
如今,在新課改的理念的指導之下,很多學校都不公開學生的成績。例如山東的很多學校,只是告訴孩子最後考試考得分數,然後也不公布排名。很多學校也是如此。
因為新課改的理念要求的是保證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有公平的受教育的權利,也應該尊重每個孩子的內心感受。其實,這種理念當然是正確的。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如果不保護孩子的內心感受的話,這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但是,學校普遍不公開學生的成績,真的可以更好地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嗎?這對於每個同學都是公平的嗎?
02 不公開學生成績並不能保護好孩子內心
其實,我們應該從成績的作用來入手,看看成績的作用到底是什麼。
成績和排名的最大的作用就在於定位。因為如今的高考大家都知道,不是按照成績錄取的,而是按照成績的位次來錄取的。也就是說,就算分數很高,但是如果有更多的人在你前面,那成績就僅僅是一個數字。公布成績和排名也就是告訴學生自己的位次在哪裡,這樣才能起到一個激勵的作用,讓學生更好地明白自己的水平,有針對性的進行下一步的學習。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個成語叫做掩耳盜鈴,其實,類似的做法在生活中總是上演,我們說的這個不公布分數,其實就是誤解了保護孩子的內心感受,而淪為一種掩耳盜鈴的行為。看不到差距其實就等於沒有差距,我們也不知道如何更有針對性的去進行下一步的學習。這種方式其實就是典型的掩耳盜鈴,我們應該正視分數和排名的作用。
03 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對待成績和排名
其實,成績和排名不好的同學,公布成績也是對他們的一種激勵。另外,在社會中,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這種問題,那麼社會化的過程也會非常困難。所謂的挫折教育,其實也是讓孩子的內心更加強大,,並且讓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從這個角度看,公布成績和排名,其實也是一件好的事情,關鍵就在於孩子怎麼對待,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讓孩子的內心得到更好地保護。
那麼, 具體應該怎麼做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1)引起良性競爭
孩子的學習中存在競爭是很正常的現象,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們應該做的不是避免競爭,因為社會中充滿了競爭,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競爭。所以,我們的做法應該是如何讓孩子通過正確的方式競爭,也就是良性競爭。
所謂良性競爭其實就是通過正確的方式,手段和途徑去獲得勝利,而不是採用歪門邪道的方式。因此,爸爸媽媽應該告訴孩子競爭是好的事情,可以鍛鍊自己,也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告訴孩子惡性競爭的危害,並且讓孩子遠離惡性競爭。我們通過以身作則或者誘導的方式告訴孩子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好的成績,在成績上應該去攀比,應該去超越並且進行自我實現。這種競爭意識才是正確的。
(2)不過度強調成績排名,讓孩子有進取心就行
另外,也不要過分的強調成績和排名。引導孩子良性競爭,最後的目的不是讓孩子獲得勝利,而是告訴孩子應該有進取心。一味地和別人比較其實也是不對的,而是應該和自己比較,只要相對於原來有進步,爸爸媽媽就不要吝嗇自己的鼓勵,而應該告訴孩子再接再厲,這樣孩子的進取心才能得到更好地保護。
另外,也要經常給孩子做心理工作,不要把成績當成生活中的全部。因為如今的社會看中的不僅僅是成績,更是綜合素質和能力。如果僅僅只有成績好,一些其他的能力不具備,那麼孩子依舊算不上是優秀。所以爸爸媽媽應該重視成績,但是更應該重視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
(3)更重要的是考試後的總結
最後,如果孩子的成績不理想,爸爸媽媽也應該引導孩子去總結不足。因為階段性的總結是最好的反思,反思自己的問題,從而改進自己的學習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孩子可以更加清楚的認識自己,成績的作用也在這裡,告訴孩子出現的問題,查漏補缺, 這樣才能實現進步。這是爸爸媽媽應該在孩子成績不佳的時候引導孩子做的事情。也正是在這種一次次的反思中,孩子才能得到提升和進步。
相信爸爸媽媽都已經知道了如何引導孩子反思自己,最後通過成績為自己定位,引導孩子成為更好地自己了。成績並不是一件壞事情,公布成績也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爸爸媽媽應該認識到這一點。那麼,大家對此還有什麼好的觀點和看法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和一起討論!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