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績是隱私嗎?
公布成績排名傷害的是孩子自尊心嗎?
近日,杭州濱江區試行班級微信群公約:教師要保護學生隱私,不得公布成績排名、優劣對比。「成績排名」是否屬於個人隱私?專家表示,如果以教育部的規定而言,可以將「成績排名」視為個人隱私,但該規定也存在一定爭議。
有部分表示希望不公開,我們常常聽到左鄰右舍常聊起「別人家的孩子」,包括他們的學習成績、排名等等,由此而產生的糾紛也是非常多的,認為這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學生成績排名的公開,往往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這樣或者是那樣的影響,或者讓學生會對自己的認知產生一定的偏差,現在孩子都是比較敏感的,成績公開對於成績不好的學生會戳傷積極性。為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為了保護家長的自尊心,我們需要像保護學生的隱私一樣,保護學生的成績。
大部分表示建議公開,現在的老師很是為難!學生的成績是家長最關心的,但是又要顧及成績不好的孩子和家長的自尊心。什麼心理啊自卑先放一邊吧,連挫折都經不起,怎麼成長!未來面臨升學的家長,都渴望知道孩子的真實水平,不需要你好、我好、大家好!畢竟中考、高考殘酷的升學率擺在那裡。讓家長、孩子早點認清現實總比藏著掖著要好的多。
也有部分出謀劃策,孩子考的好的家長希望成績公開,臉上有光,而孩子考得不好的家長希望不公開,有傷自尊,而成績一般的家長會覺得公不公開都無所謂。認為平時成績可以不公開,但是所有家長都應該知道孩子在班上及年級的成績排名。孩子的成績只對家長私下公開,包括各科分數,各科排名,班級排名,年級排名,年級及班級綜合排名,家長知道成績排名後,也好根據以往的升學率來對自己孩子進行升學評估。
分數是孩子的,排名是大家的
不公布學生排名,是擔心學生有心理障礙,學校應該對這極少數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輔導,相信大多數學生心理也沒有這麼脆弱。不公開成績排名但可私發,這樣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成績在集體中的大概位置,有一定的參照作用,也不會給學生太大壓力。
公布成績的方式有很多種,即使不完全公開成績,也必須向家長和社會公布考試的相關統計數據。比如,全年級各科平均分是多少,全班的平均分是多少?孩子各科分數在全班和全年級的排名是多少?家長可以不知道別的孩子的成績和排名,但家長有權利知道,一個學校一個班級的教育質量是怎麼樣的,以及自己孩子所處的位置及情況。
成長中逐漸適應社會
學校不給學生排名,社會卻在給學校排名,用人單位更會給每個畢業生排名。大多數學校都在實行績效工資,實行績效工資的時候不給教師排名嗎?要讓孩子在學校成長的過程中逐漸適應社會。
在一個一度鼓勵「狼性文化」的社會氛圍裡,學校不是家庭,社會更不是學校,從家庭到學校到社會,溫情越來越少,競爭越來越多,這是事實,不要遮遮掩掩。適當的保護而不是隱瞞,不要把學生培養成溫室裡的幼苗。
關注孩子整體發展
公示排名,就會分出高低,排位會造成孩子們的心理壓力,也會對排名靠後的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產生影響。家長也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學習方式、學習狀態、學習效果,而不是一味追求成績和排名。
考試成績只是一個絕對的時間點的狀態,沒有絕對的意義。家長和學校應該把學生的成長放在一個更高的位置,根據學生的整體情況進行綜合的評價,包括學生能不能表現出使命感、學習活力、發展潛能等。
問題的核心已經不在成績排名上了,公開不公開,成績就在那裡,不公開排名,初衷確實是保護隱私,幫學生減負,避免更多的超前學習之類的現象。但是這種排名的壓力遲早都會出現,高考就不排名嗎?大學錄取就不排名嗎?你願意在黑夜中賽跑嗎?大概不願意,除非跑得特別差。總之,排名根本就不是一個關鍵的存在,因材施教才是關鍵。
如果真想保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就應該給出多種排名體系。不光是常規學科,還有書法美術,體育,德育等等,讓孩子都能展示自己的優秀一面。引導孩子自己意識到成績的真正內涵是什麼,成績排名的目的是什麼。身為家長,我們有必要幫助孩子樹立清晰的認知,這比隱瞞成績排名更重要。
雖然我們可以選擇比較輕鬆的學習方式,但本質而言,讀書本來就是個吃苦的事。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啦,關注了解更多中高考資訊!歡迎各位小夥伴點讚、收藏、分享、評論哦。
#學生成績排名應該公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