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杭州市試行班的一則微信群公約在網絡上火了起來,大致內容如下:作為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隱私,不得公布成績排名!此言論被廣泛討論,看看家長怎麼說:
一位小學家長表示,支持學校不公開學生成績排名,這樣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也不會傷害到學生的尊嚴。因為現在的學生都比較敏感,老師對學生素質的判斷又過分依賴成績,這樣惡性循環下去,成績不好的學生大概率會變得自暴自棄。當然,在年級大考面前,還是可以適當的和學生談談所在的排名。
部分家長情緒激烈,強烈反對杭州試行班級的公約,並表示這只不過是現代版「皇帝的新裝」。
教育專家怎麼說?
教育專家表示:按照教育部下達的規定,學生的成績完全可以屬於個人隱私,但是該規定也存在一定爭議。在小學階段,很多地方的中學不是通過考試入學,學校基本上可以做到不公開學生個人成績,但是到了中學階段,學校如果再按照規定做到「不公開、不排名」,家長和學生恐怕第一個不同意。畢竟,知道自己的成績處於哪一個階段,才能更好地做出相應的規劃。
編者總結
不公布成績,不進行優劣對比,這真的是為學生們好嗎?其實不見得!一個學生從小不適應競爭和挫折,大概率是溫室裡長大的花朵,外表很鮮豔,但經不住風吹雨打,只能供人賞玩,沒有頑強的生命力。 家長們願意看到一個這樣的孩子嗎?一個沒有競爭、沒有韌性、沒有適應能力的孩子,這大概率不是我們想看到的。
但是,有一點必須知道,學生成績排名不公開,並不意味老師不知道排名,也不意味家長不關心學生的成績,更不能理解為學生升學不考成績。不公開成績排名只是治標不治本,我們需要做的是盡力改變以下現象:社會只用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唯一準則。成績好並不能代表素質高,成績不好也不能對其全盤否定,這都太過片面。改變教育理念,可能才是踐行素質教育最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