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不準給學生排名,學校給班級排名,難道就不怕傷害教師自尊
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取得好分數,更希望知道自己孩子在班級、學校甚至全區域的成績排名,但是教育部有過明確規定:義務教育階段不得以考試分數給學生排名,一旦排名公布就涉嫌違規。因此,每次考試學生及家長原則上只知道自己的考試分數,至於其他情況是不應該知道的。
關於不準給學生排名這一條,許多老師、家長很是不理解。他們認為成績排名是最能了解孩子學習狀態的一條標準,代表著競爭;「不得排名」其實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中高考最終還不是看排名?但既然有規定,不排就不排吧,明的不行就來暗的。每次重要考試,老師其實都是排名的,只是不公布而已;有家長需要,老師還是願意個別告知的。
不給學生排名是怕傷害學生自尊、怕出事,但是弔詭的是沒有一所學校不給班級排名。每一次考試後,如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試後,每一個班級各科成績及總分的平均分、合格率、優秀率都計算得清清楚楚,都精確到小數點後幾位,每一個「率」下面都清楚地標註著名次,每一個班級下面都赫然寫著任課老師的名字。
給全校每個年級的班級排名,甚至有的地區同一年級所有班級都排名,給班級排名其實就是給教師排名,而且這個排名在全校公開(全區域排名的則在全區域公開)。可以想像,班級成績排名在前的教師自然很高興,但排名靠後的教師日子肯定較為難過了。
其實絕大部分教師工作都是較為用心用力的 ,但班級成績的高低有時並單單靠「教」,還涉及到學生的「學」和家庭教育等等因素;何況班級排名,有時名次雖懸殊,實質相差分值很小,根本算不得差距。可是,這個班級成績排名對教師的影響可謂大了。
首先學校對教師的考核評價一大部分是看這個班級成績,評優評先職稱晉升,哪個不看班級成績?這些都涉及到教師的收入啊;何況這個排名也影響教師在學校的教學聲譽,排名差的教師在學校肯定會被人異樣看待,在家長中的口碑也大打折扣。
其次,這個排名也是發生家校矛盾的一大原因。教師為了讓排名前進一點,往往會加班加點加大教學力度,自然教學力度都會加在學生身上;教師對學生更嚴厲了,學生作業更多了。假如一旦不慎,教師學生沒控制住情緒,矛盾就此爆發。
第三,這個排名大大傷害了教師的自尊心,給教師的心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只要不是混日子的教師,有哪個教師不想自己班級學生考出好成績?為了學生好成績,有多少教師身心俱疲處於亞健康狀態?
既然稱之為排名,有第一名自然會有最後一名,排名不可怕,可怕的是學校以此排名對教師施壓。難道就不怕傷害教師自尊心?當然不怕,在學校領導眼裡,教師是成年人應該承受這點壓力,學校就是要用這種方法強化教師的競爭意識。說白了就是教師是沒有自尊心的。
各位,你們如何看待學校給班級教師排名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