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寫詩就是寫「數學公式」
疫情期間宅家實在無聊,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詩歌的創作吧。
一直以來,初學詩歌的人普遍都有一種困惑,就是為啥寫詩要顧及平仄、押韻、對仗?格律的意義古人已經反覆闡釋無數遍了,這裡不做過多贅述,只是意義再重大,學不進去就是學不進去,很多一開始就很想學習詩歌寫作的朋友,多半卡死在平仄這一關。為什麼不是卡死在押韻、對仗這兩關呢?
押韻太過簡單。勿論大學吧,就是讀過小學、初中、高中的朋友,也都知道押韻大概是怎麼回事,雖然學習詩歌之後,才知道格律詩的押韻多半都是同平同仄一韻到底,而不是平仄混押,但是這個知識點稍微解釋大家就都懂了,學習起來不用太過於勞神。對仗是後續才學的。雖然對仗是格律詩的一大要素,但是初學詩詞的階段,完全可以先寫絕句,絕句是不要求對仗的。絕句熟悉了之後,自然會有很濃厚的興趣去研究對仗,被對仗卡死的說法自然就不是很成立。為什麼是卡死在平仄上面呢?因為寫詩一開始就要熟悉平仄規範,平仄涉及到每一個字,就算最短的五絕二十字,也是字字講究,這其中平仄交替、相反、相粘等說法,反反覆覆頭都繞暈。對於精力不是很集中,容易走神的朋友來說,不消兩三天就自動放棄了。
古往今來,講授詩詞格律的專家、學者、名人多不勝數,有的人專門為此撰書,把格律的學問講個三兩百頁,力求讓初學者理解滲透。殊不知人的記憶具有逆反作用,看得越多越疲勞,越厭倦,越是不想記住。這就是買了很多書,卻一點也學不進去的緣故。
當然,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裡,如果不是甘於寂寞,是沒有多少人肯花心思用很長一段時間去學習文化知識的。這就需要寫書的人探索一種最為簡單易懂的、耗時最少的方式,讓人們短時間內掌握大量信息和知識。想要做到這一點,著實是有難度。
本文所要分享的方法也是一種嘗試,不知道是否適合每一個人,如果能夠讓您輕鬆過了平仄這一關,那麼請記得點讚、收藏、評論下,最重要的還有轉發,讓更多人了解到,這算是對本文的支持吧。如果你感覺一點作用也沒有,就請您無視我的存在,做一隻「呵呵」一笑的大雁從我家門前飄過。
在這裡我們以數學思維來看平仄。
首先強調一點,平仄是不用死記硬背的。如果學習詩詞創作,採取死記硬背的方式,那麼你離放棄就不遠了。那平仄靠什麼來記憶呢?這裡面是有規律的。就像一個數學推導公式,有了前提條件,就能夠推知結果,完全可以做得到,就是說,只要給出第一句的平仄,後面所有句子的平仄就都清楚了,根本不用去背。所以,只需要了解這個推導公式的原理,作詩的時候就不會被平仄阻礙到。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關於寫詩的軟體開發出來了,這些軟體能夠清晰地判斷哪一個字押不押韻,哪一個字平仄有問題,這背後的原因就在於此。
那麼平仄推導公式有什麼原理呢?這裡有六個要素,大致先了解一下,注意,與其花時間一首一首的背誦,還不如花兩個小時把下面這幾個原理搞清楚:
第一、平仄交替。這是指一句之中的平仄是交替變化的,尤其是偶數位置的字,比如第二字和第四字平仄一定要相反,這是在同一個詩句中的情況。一般情況是兩兩交替,但是有時候也有三個平聲或者三個仄聲連在一起。具體什麼時候會連在一起,先把下面幾個要素看完再做分析。第二、相粘。指第二句和第三句前兩個字的平仄一定是相同的。第三、平仄相反。剛才的平仄交替是指一句之中,這裡的平仄相反是針對兩個句子來說,第一句和第二句平仄是相反的。注意了,到了這裡就要仔細區別第二點「相粘」和這一點「平仄相反」的區別了。舉個例子,「相粘」是指第二句和第三句,而「相反」是指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反覆看三遍,看下能不能區分,若還是不能到評論區提問。第四、押韻與平仄的關係。這一點說的是是押韻的位置,押什麼韻這裡不討論,但是涉及到平仄和押韻有關係的地方這裡重點介紹一下,因為平仄推導公式裡面,押韻也是一個決定性因素。作詩押韻一定是在偶數句子的末尾一個字,這個是約定俗成的。在中國傳統美學中,偶數關係極為重要,剛剛說的一句之中偶數位置的字平仄一定要交替,這裡說偶數句子一定要押韻。注意區分,一個是偶數字,一個是偶數句,不要混淆了。押韻這裡最重要的一點是寫詩押韻,一般都是押平聲韻,就是說一般情況下偶數句子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平聲。押韻的字的平仄就是押韻和平仄關係中,最為直接的聯繫。
第五、奇數字的寬嚴——奇偶關係。上面說偶數關係最為重要,換個說法,就是奇數關係稍微弱一點,但也不是全弱。(一)先來看看「弱」。「弱」的意思是,在一句中,奇數字往往平仄可以放寬,該是平聲的時候,變成仄聲了也無所謂,該是仄聲的時候變成平聲了也無所謂;在一首詩中奇數句子只要不押韻,換成哪一個韻母的字都無所謂,這便是詩詞中的奇偶關係。所以在格律詩中,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說法。
(二)再來看看「嚴」。上面就是奇數字的「寬」,那麼奇數字的「嚴」又是什麼情況呢?在一句之中,最後一個字往往都是奇數字,我們看文章的時候都喜歡到末尾找中心觀點,往往最後都是最重要的,所以這最後一個字必然也是極為重要的,不能放寬。所以如果是七言詩,那第七個字一定要嚴格,符合「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說法,如果是五言詩,那第五個字一定要嚴,就只能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了。有些情況下其他奇數字位置也很嚴,在下一點單獨介紹。
第六、最後是避忌要點,避忌根本原因是為了音韻和諧,而不是其他複雜的道理。這一點實際上也是奇偶關係,但是作為一種避忌,單獨列出來。在平仄中有兩個要忌諱的,一個是「三連尾」,一個是「孤平」。具體是怎麼回事了呢?(一)先來看「三平尾」。「三連尾」指的是三個平聲在句子的末尾,或者三個仄聲在句子的末尾,這都是要忌諱的,就是說你可以是「平平平仄仄」,但絕不能是「仄仄平平平」(三個平聲在末尾);你可以是「仄仄仄平平」,但絕不能是「平平仄仄仄」(三個仄聲在末尾)。
(二)再來看「孤平」。「孤平」指的是一句之中除了最後一個字,不能只有一個平聲,或者除了最後一個字,兩個平聲沒連在一起,這種情況也是要避免的。
例一、比如「仄平仄仄平」這一句,除了最後一個字,就只有第一字是平聲,這種情況老師就要打叉了,必須改過來,改成平聲的「平平仄仄平」也可以,改成「仄平平仄平」也可以;
例二、又比如「仄平仄仄仄平仄」這一句,偶數字都符合交替規則,句中也有兩個平聲,但是這兩個平聲是分開的,讀起來也不和諧,所以也不對,算成「孤平」。這種情況就要改過來,改成「平平仄仄仄平仄」也可以,改成「仄平平仄仄平仄」也可以。
上面兩個例子的改法都是在同一句中修改,這種改法叫做「本句自救」。言外之意就是還有一個「對句互救」,就是說如果「本句自救」改一個字會傷害詩意的表達,那不如不改,在對句進行補償就好了。對句如何補償呢?來看下:
例一的「仄平仄仄平」是平聲收尾,說明是押韻的,那麼這一句就是偶數句,假如它是第二句,那麼就在第一句多加一個平聲,嚴格來說他們應該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第二句成了「仄平仄仄平」,就將第一句改成「平仄平平仄」,多了一個平聲,音韻的不和諧就相互抵消了。
例二的「仄平仄仄仄平仄」是仄聲收尾,說明是奇數句子,後面一句嚴格來說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因為第一句只有一個平聲,那麼後一句可以改成「仄仄平平平仄平」,或者改成「平仄平平仄仄平」,多加了一個平聲,也抵消了音韻的不和諧。
到了這裡,平仄推導公式的原理已經介紹完畢,只要對這六大點清晰明了,知道第一句就可以推導出整首詩的平仄。我們接下來試著推理幾個格式:
例一:第一句是「仄仄平平仄」。推導過程如下:
第二句:因為兩句之間是平仄相反的,所以第二句是:平平仄仄平;第三句:因為第二句和第三句要相粘,而第三句是奇數句子不能押韻,所以第三句是:平平平仄仄;第四句:第四句和第三句適應平仄相反,所以第四句是:仄仄仄平平。整首詩連起來就是:
例二:第一句是「仄平仄仄仄平仄」。推導過程如下:
第二句:第一句因為字句需要,第一、三字(奇數字)有所變化,我們還原第一句原來的格式,應該是「平平仄仄平平仄」,那麼第二句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句:因為第二句和第三句要相粘,而第三句是奇數句子不能押韻,所以第三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第四句:第四句和第三句適應平仄相反,所以第四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所以整首詩連起來就是:
看吧,知道第一句真的可以推出全詩的平仄,平仄也不是那麼難的。大家試著推導推導,任意設置第一句,看能不能自己動手把一首詩推出來。
以上是絕句的推導方式,律詩的推導也是一樣的,只不過律詩是八句,而絕句是四句。細心地小夥伴可能發現了,律詩其實就是重複一遍絕句而已,後四句和前四句一模一樣。
這裡有一個特殊的例子,就是第一句押韻的情況。在格律詩中,常常出現第一句押韻的情況,這種變化是被允許的,古人寫詩為了押韻,往往在第一句先押,然後用這個韻統領全篇。也有在中途換韻的,換韻的時候一般奇數句就開始押韻了,但這不是律詩,多半在古風裡面出現。我們只看律詩的情況。來來看這種情況的推導:
例三:第一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推導過程如下:
第二句:我們這樣看,因為奇數句一般不押韻,所以第一句可以把最後一個字改成仄聲,可是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三連尾「仄仄平平仄仄仄」,所以我們要變這三個仄聲中前兩個字的一個為平聲,而根據一句之中平仄交替的原則,偶數位置一定交替,那麼第六個字的平仄就不能改,只能改第五個字。所以第一句還原之後就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由此,第二句和第一句平仄相反,所以第二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三句:因為第二句和第三句要相粘,而第三句是奇數句子不能押韻,所以第三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四句:第四句和第三句適應平仄相反,所以第四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那麼整首詩連起來就是:
我們看到,第一句押韻的時候其實和第四句一模一樣。如果第一句押韻感覺不好推,那麼可以將之作為第四句倒退上來也是可以的。如果是推律詩,就重複一邊上面這四句,把第三句調整為不押韻即可。
如果第一句押韻也算一種格式,那麼格律詩總共有十六種格式,都可以通過以上的推導方法推理出來。平仄如此簡單,我在想如果老師掌握了這個規律,不知道要培養出多少詩人來。至於很多詩句奇數字平仄不是很嚴,我們只要牢牢記住符合以上六大平仄推導原理即可。當然,要寫出好詩,這些遠遠不夠,這就看個人造化了,我們今天只討論平仄。筆者稍後整理有本文加上十六種格式樣本,可供學習參考,製作成了PDF,評論區第一條有獲取方式。
以上就是所有律詩平仄的推導過程,大家可以嘗試推導一下,把你的推導結果放在評論區,待我上線了一一回復。
近期推薦:
詩歌:一位詩人的寫作、投稿、發表、教學、管理經驗,一次讀完
貴州詩詞文化,為什麼在整個清朝三百年達到頂峰,名冠全國?
貴州有兩個詩鄉,一個是授牌,一個是民間公認。詩詞發展如何?
貴州詩詞:這些90後的詩要一口氣讀完。感覺青春、愛情都在裡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