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進校園 課堂上孩子們唱起雨花英烈寫的歌

2020-12-18 荔枝網新聞

  為抓好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有機融入小學學科的課堂教學、德育教育之中,12月14日,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紅色文化進校園」館校合作項目實踐基地掛牌儀式在南京小行小學舉行。

  「假如我為了真理而犧牲,高唱著自由和解放……」當天上午,胸戴紅領巾的南京小行小學三年級學生,在音樂老師馮蘭婷的指揮下,齊聲唱起了雨花英烈趙良璋的原創歌曲《假如我為了真理而犧牲》。這首歌旋律昂揚,歌詞動人,充滿了視死如歸的豪情。

  「這是我們的音樂公開課,也是第一次教孩子們在課堂上唱起雨花英烈的歌曲,效果非常好。」音樂老師馮蘭婷告訴記者,當天的課堂,她準備了兩首趙良璋的原創歌曲——《假如我為了真理而犧牲》和《囚徒之歌》。為了讓孩子們能夠了解歌曲創作的背景,她還搜集了一些關於烈士的小故事在課堂上講解。「事實證明,讓孩子們傳唱烈士的原創歌曲,比單純從課本上學習烈士故事,更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不少家長甚至帶著孩子專門去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學習烈士事跡,從而使得烈士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她說。

  當天,校園裡還展出了《革命烈士別樣風採——雨花英烈文學藝術作品展》,以及學生們以雨花英烈為主題創作的美術作品。讓同學們更加深入地了解雨花英烈故事,感悟「兩高一大」雨花英烈精神。

  據介紹,早在去年10月,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就和小行小學籤訂了共建協議,成為該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定期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紅色主題教育活動。雙方還建立了長效合作機制,將雨花英烈精神紅色元素與學科教育、思政教育有機融合,與課程內容相結合,開發出一系列形式創新,以學生為主體,注重體驗與互動的創新紅色課堂教學方法,深受師生的歡迎和喜愛。

  今後,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還將不斷擴大「紅色文化進校園」館校合作實踐基地的覆蓋面,持續推進「紅色文化進校園」項目,不拘一格講好紅色故事,不遺餘力傳承紅色基因,積極弘揚雨花英烈精神。「我們正在編撰雨花英烈精神故事校本讀物,預計明年九月份就可以發到南京的中小學。並開發了雨花英烈相關的系列研學課程,多媒體互動課件,網上虛擬兒童展館,動畫小視頻等等,打造紅色特色精品示範課堂。」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社會教育部副部長夏和龍說。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沈一秀 編輯/汪澤)

相關焦點

  • 永不消逝的旋律見證英烈初心,6位雨花英烈生前創作了17首革命歌曲
    4月初,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推出的「雨花英烈生前原創歌曲」 專題網頁上線,在埋葬在南京雨花臺的1519位已知姓名的雨花英烈中,首次向社會集中展示6位雨花英烈生前創作的17首歌曲,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讓人們了解到雨花英烈創作紅色歌曲的動人史實。  在戰火紛飛的革命戰爭年代,紅色音樂是號角也是精神旗幟。
  • 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熱血賦長歌——雨花英烈生前原創歌曲『雲...
    央廣網南京8月15日消息(記者楊守華 江蘇臺記者周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在民族危亡的歲月裡,雨花英烈之中的諸多人物挺身赴國難,而他們生前也創作過許多感人肺腑的抗戰歌曲。李劍鋒老人今年已經95歲,他所演唱的這首《新四軍軍歌》是雨花英烈袁國平擔任新四軍政治部主任時,在他的主持下集體創作的。曲調激昂、氣勢磅礴,如今唱來,依舊滾燙。李劍鋒老人激動地說:「把過去咱們的優良傳統一代一代地傳下來,像今天有個5歲的小孩跟我一塊兒唱《新四軍軍歌》,這是最好的傳承,算是第四代。這也是盡我們共產黨員的義務,感到光榮。」
  • 雨花英烈生前創作革命歌曲、2020年度12本好書推薦、「江南之路...
    4月初,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推出的「雨花英烈生前原創歌曲」 專題網頁上線,在埋葬在南京雨花臺的1519位已知姓名的雨花英烈中,首次向社會集中展示6位雨花英烈生前創作的17首歌曲,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讓人們了解到雨花英烈創作紅色歌曲的動人史實。  在戰火紛飛的革命戰爭年代,紅色音樂是號角也是精神旗幟。
  • 巾幗助學|公益課堂進校園
    巾幗助學|公益課堂進校園 2020-12-08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紀念館如何講好紅色故事
    梅園新村紀念館供圖紅色文化,凝結了中國革命歷史的珍貴記憶,是塑造民族靈魂的「精神殿堂」。 在南京6500多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分布著雨花臺、梅園新村、渡江勝利紀念館、紅色李巷等160多處紅色文化資源點。這些紅色資源和它們所承載的革命精神,已經融入城市血脈,成為城市基因,是南京寶貴的紅色家底和精神財富。
  • ...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現場報導
    他完全被中華文化所折服,對中華禮、義、孝、敬有了更多理解。我深深感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是非常必要的。」11月27日,在全國政協「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天津分會場,天津市河西區湘江道小學五年級學生家長劉曉琳說,孩子在學校每周學習古詩文、背誦詩詞、學唱京劇選段,學習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正能量,優秀傳統文化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 紅色歌曲將寫進中小學教材 學生至少能唱20首
    深受市民喜愛的紅色歌曲,今年將走進我市中小學的音樂教材之中。昨天,在全市深入開展「唱讀講傳」活動座談會上,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何事忠表示,我市將推動紅歌進教材、進課堂,確保每個大中小學生會唱20首以上的優秀紅歌。
  • 2020年《紅色傳奇》進校園系列活動持續升溫!
    》進校園系列活動的新看點、紅熱點,點燃了廣大青少年在新時代下傳承紅色基因、感悟紅色精神的熱情。百色市百色市在市第一小學舉行2020年《紅色傳奇》進校園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全市首場雲端研學活動,圖為升旗儀式百色市將開展「紅色課堂」學習分享、「紅色故事」演講、「紅色歌曲」演唱、「紅色畫卷」徵文(書畫)評比、「紅色足跡」研學實踐、「紅色誦讀」主題閱讀等六項活動,並利用專題網頁等平臺,在線開展紅色徵文、書法、繪畫評比活動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
    近日, 全國政協在京召開「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 」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從堅定文化自信高度認識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的重大意義,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整體設計和分類施策相統一、內容優化和形式創新相統一、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相統一,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心田 ,培養富有文化自信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 川劇、梁山燈戲、紅色故事…… 梁平的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紅色...
    據悉,開展「祖國在我劇中·戲劇裡的紅色故事」巡演活動,目的在於讓孩子們看上紅色戲劇,愛上紅色戲劇、演出紅色戲劇,把紅色戲劇送進校園,把紅色種子種進校園,並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我從來沒有看過戲劇,感覺很有意思,有說有唱,而且很搞笑,讓我把故事深深地記在了腦子裡。」二年級四班的陳婭夢說,她覺得小蘿蔔頭很聰明,成功騙過了反動派,完成了媽媽交給的任務。隨後,紅色故事講解員還為孩子們帶來了革命烈士江姐的故事。不少學生表示,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努力學習,長大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 「紅色思政課」搬上舞臺 江姐陳然「走」出課本
    11月29日晚,「紅巖精神進校園—重慶外國語學校主題教育活動」在重慶外國語學校大禮堂舉行,給2000多名師生上了別開生面的一課。江姐、陳然這些光輝的紅巖人物,在舞臺上「活」了起來,以講、誦、展、演等鮮活的舞臺形式,結合歷史圖片和視頻,讓紅色經典故事從課本中走到了學生們身邊。
  • 校園活動 南外雨花國際學校 「崇美尚藝 藝路同行」第二屆藝術節
    校園文化藝術節立足整合現有的校園文化內容,集中在一段時間內形成聲勢和規模,打造文化活動品牌,營造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校園文化氛圍。大家在舒展才華的舞臺上,獲得了更加豐富的藝術滋養。採訪:南外雨花國際學校學生 劉芸妃南外雨花學子在歡樂與微笑構成的舞臺上,舞動激情的青春,讓音符流淌心間。本次藝術節還特別開展了青年藝術家進校園活動,十多名薩克斯團的音樂演奏家給全校師生帶來一場音樂盛宴。
  • 紅色教育 一路前行——許村中心小學紅色教育紀實
    校本課程緊跟停課不停學的步伐,以線上紅色故事為主要形式,開展了5期以「懂家鄉紅色歷史,講家鄉革命歲月」為主題的線上紅色校本教材故事課。以歷史追思捨生取義、為國捐軀的英烈,以故事了解家鄉革命歲月。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世界那麼大,我們要去看看。我們的課堂,不止於教室,最好的課堂在孩子的實踐活動中,在孩子們行走的腳下,在孩子們的生活點滴裡。
  • 傳承紅色文化 弘揚民族精神——安徽省六安市皋城中學體育藝術教育...
    六安皋城中學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為首,以業為重,努力拓展校園文化。學校把更新教育理念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出發點,著重落實: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協調一致,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協調一致,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協調一致,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協調一致。近年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連年攀升,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 平南縣《紅色傳奇》進校園,看點多多!
    唱紅歌、誦經典、繪畫卷、觀影片平南縣《紅色傳奇》進校園系列活動有聲有色課堂上,一個個感人的革命故事直擊心靈;禮堂裡,一首首激昂的紅歌久久迴蕩;長廊兩旁,一幅幅紅色畫卷飽含真誠與敬意……《紅色傳奇》進校園系列活動開展以來,平南縣廣泛組織全縣中、小學開展看紅色影片、講紅色故事、讀紅色經典、唱紅色歌曲、繪紅色畫卷等系列活動,紅色文化滲透在校園的每個角落。
  • 河北青縣:非遺進校園 文化傳匠心
    河北青縣大力推進「非遺進校園」活動,將非遺項目融入鄉土教材,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推動非遺項目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  在河北青縣第二實驗小學的課堂上,京梳子製作技藝非遺第九代傳承人董良正在為孩子們講述「文化自信 傳承之美——榫卯」,隨後把帶來的魯班鎖和榫卯梳子發給孩子們,讓他們一起動手拼插,感受古韻優雅,切身體會非遺手作的樂趣。  青縣第二實驗小學五一班學生 王馨琦  當我剛拿到這個東西時,我感到很新奇,因為從來沒有見過這個東西。
  • 紀錄片《回望美麗——雨花女英烈的故事》開機
    首次集中展現雨花女英烈群體紀錄片《回望美麗——雨花女英烈的故事》開機南報網訊(融媒體記者 王婕妤)  為迎接建黨100周年,進一步用好用活雨花臺豐富的黨史資源,讓雨花英烈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昨天,文獻紀錄片《回望美麗——雨花女英烈的故事》項目開機儀式暨劇本研討會在南京出版傳媒集團青春書店
  • 「天府之歌」進教材了!快來看看未來娃兒在音樂課上唱哪些歌
    走進天府之國,走進夢幻天堂;唱起天府之歌,就唱起美妙樂章……為弘揚中華文明,傳播天府文化,助力成都音樂產業的繁榮發展,讓「天府之歌」走進校園,由成都市音樂影視產業推進辦公室、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指導,成都商報·成都兒童團策劃推出「弦歌天府·校園之聲——2020 年成都市天府文化主題音樂教育系列活動
  • 古老皮影進課堂 從製作到演繹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圖)
    古老皮影進課堂 從製作到演繹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圖) 2016-11-21 15:14:3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