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載道 博採眾長 我在天馬故鄉等你開啟一次領略涼州文化風採的...

2020-12-22 澎湃新聞

說起武威這個美麗之地

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

中國旅遊標誌之都

絲路重鎮、河西四郡......

沒錯,武威就如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

而想要真切感受這顆明珠的璀璨

莫過於走進當地的博物館

去觀察、去傾聽、去發現!

天馬行空 自在武威

武威市博物館

武威市博物館新館佔地面積36861.5平方米,整體建築為地下局部一層,地上三層、局部四層,建築面積19821.77平方米,是集文物陳列展覽、文物庫房、學術交流、辦公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博物館。

市博物館現館藏可移動文物46111件,其中一級文物170件,二級文物274件,三級文物592件。館藏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漢簡、漢唐木雕、西夏木板畫、西夏文文獻、明代大藏經、清代水陸畫以及各個歷史時期的佛教文物、少數民族文獻文書等館藏文物特色鮮明,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藏品總量僅次於甘肅省博物館和甘肅簡牘博物館。

市博物館現有基本陳列《武威歷史文物展覽》一個,其以「河西都會 天馬故鄉」為主題,共有七個單元,集中展出武威出土的以齊家文化玉器、漢代木雕、隋唐墓志銘、西夏文泥活字佛經、元青花瓷等為代表的各時期文物600餘件。此外,設有專題展覽《天梯神韻 涼州佛光--天梯山石窟專題展》,分為四個單元,共展出北涼時期壁畫13件及其他時期壁畫共58件,唐塑明妝塑像2件,及宋塑、明塑佛像、菩薩像、佛頭等彩繪塑像共19件,另有石造像塔5件,共計展出文物81件/套。

自2019年5月18日開館試運行至今,全館共接待觀眾9萬多人,同時自開館試運行以來,市博物館還舉辦《敦煌藏經洞流失海外珍品複製品展》、《儒風蔚然——武威儒學文化展》、《塔映燈輝—涼州會盟暨藏傳佛教文物展》等臨時展覽7個。

地址:武威市涼州區天豐街23號

聯繫電話:0935-2228884

雷臺漢文化博物館

武威市雷臺漢文化博物館,位於武威市涼州區北關中路257號,是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的出土地,獲得多項省級頭銜,現有「天馬西來--雷臺漢文化陳列」和「涼州詞陳列展」,展出雷臺漢墓出土及武威兩漢時期各類珍貴文物200餘件(套)。

地址:武威市涼州區北關中路257號

聯繫電話:0935-2215852

西夏博物館

武威市西夏博物館位於武威文廟東南角,建於 1999 年,是以集中展示西夏時期武威乃至整個甘肅西夏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專題性博物館。館藏西夏文物是研究西夏歷史文化的珍貴資料。設有《西夏歷史文物陳列》和《西夏佛教文物展》2 個基本陳列。下轄武威文廟和大雲寺及唐鍾2處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武威市涼州區崇文街181號

聯繫電話:0935-2368131

涼州會盟紀念館

涼州會盟紀念館於2004年8月正式對外開放,佔地面積4800平方米,展廳分為上下兩層。分涼州會談、白塔寺文物、涼州風情、薩班與闊端會盟蠟像、藏族風情等五個展廳,同時設有多功能報告廳一座,是省內較早的一座具有藏、蒙、漢民族特色的紀念館。展出文物158件套。

地址:武威市涼州區武南鎮白塔村十組

聯繫電話:0935-2736599

五涼文化博物館

武威市五涼文化博物館位於武威市的地標建築南城門樓,佔地面積2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152平方米,是一座收藏、研究、展示和宣傳五涼文化的專題博物館。

五涼歷史文化展依據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上續漢魏、西晉之學風,下開魏齊隋唐之制度,承前啟後,繼絕扶衰,五百年間延綿一脈」的學術觀點,將農耕文化、遊牧文化和西域文化三個源頭融匯一體,制度文化、學術文化和大眾文化三個層次貫通一線,展示五涼文化在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歷久彌新的璀璨光芒。

五涼歷史文化展常規展覽面積2290平方米,分為五個展廳,以前涼、後涼、西涼、南涼、北涼為重點展覽時期,以同時期的文物為主要展品,並輔以該時期的標準器進行展覽,共展出文物藏品139件。常規展覽通過「政權興替、民族融合」「經濟繁榮、貿易暢通」「名門著姓、文化傳承」等十二個單元,全面、立體、真實地展示了五涼文化的考古成果和遺產價值,體現了五涼文化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獨特貢獻。

地址:武威市涼州區南大街民主路南城門樓

聯繫電話:0935-2212272

古浪戰役紀念館

古浪戰役紀念館位於古浪縣城西南角,紀念館以「西風烈·戰旗紅」為主題,設置8個部分,採用多種方式,以翔實的史料、新穎的形式展示了西路軍當年在河西古浪、高臺等地浴血奮戰的悲壯戰史,展示了西路軍不怕犧牲血站到底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和英雄事跡,同時反映了黨中央和河西各界人士救助罹難的西路軍將士的感人事跡。

地址:武威市古浪縣公園路

聯繫電話:0935-5121133

八步沙六老漢治沙紀念館

八步沙林場是甘肅首個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八步沙六老漢治沙紀念館」以《綠之夢》為主題,多維度表達八步沙人追逐綠色之夢的家國情懷,多手段展現古浪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畫卷,旨在倡導全社會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展覽分為五個單元,分別是《遺夢•滄海桑田,生態失衡》、《尋夢•篳路藍縷,力縛黃龍》、《追夢•薪火相傳,砥礪前行》、《築夢•篳路藍縷,力縛黃龍》、《圓夢•共襄義舉,同佑綠色》。

地址: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

聯繫電話:13993515634

民勤縣博物館

民勤縣博物館位於縣城南大街景蘇路25號,隸屬於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佔地面積1500平方米,建築面積750平方米,其中文物展廳1座,建築面積400平米,文物庫房1座,佔地面積126平方米。有《歷史文物圖片展》和《民勤人書畫展》等3 個展覽。

地址:武威市民勤縣南大街景蘇路25號

聯繫電話:0935-4122422

民勤鄉村記憶博物館

民勤鄉村記憶博物館位於民勤縣三雷鎮新陶村原三雷中學舊址。這裡集藏品展示、情景體驗、民宿文化、文體活動、教育宣傳、旅遊娛樂等功能為一體,設有生活用品館、生產工具館、紡織服飾館、非遺體驗館、民間工藝館、陶瓷器皿館、人民公社館、紅色珍藏館8個展館,共有藏品4200餘件(套)。

地址:武威市民勤縣三雷鎮新陶村

聯繫電話:15293514888

古浪縣博物館

古浪縣博物館是一座反映古浪鄉土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內設4個展廳(兩個水陸畫展廳、兩個歷史文物展廳),陳列了古浪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的各類文物,內涵豐富、環境清幽。

地址:武威市古浪縣昌松路宣傳文化中心大樓4樓201號

聯繫電話:0935-5127276

天祝縣博物館

天祝藏族自治縣博物館成立於1991年,新館於2018年年底投入運行,位於天祝縣華藏寺鎮城北新區。館舍佔地面積5662平方米,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現有館藏文物756件(套);設《高原春秋——天祝藏族自治縣歷史文明展》和《雪域風情——天祝藏自治縣民族民俗展》2個基本陳列。

地址: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城北新區

原標題:《文以載道 博採眾長 我在天馬故鄉等你開啟一次領略涼州文化風採的文博之旅》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今夜,我可以擁你入懷,那怕被你深埋在涼州的泥土下|「劉愛文」
    涼州印象茶樓,我們相聚,我們是涼州的天馬。       李學輝是涼州的天馬,馬背上馱起《西涼文學》,高聲喊「走出去的才是文學」。他端起酒杯,端起了涼州的城池。       楊若冰是涼州的天馬,馬背上馱起《涼州文藝》。站在祁連雪峰上,親吻著一朵朵雪蓮,唐詩宋詞瞬間如雪,飄落整個涼州大地。        謝榮勝是涼州的天馬。
  • 王其英:展現千年武威的歷史滄桑和文化魅力
    近期我院將陸續推出「涼州文化研究文庫」新出版的部分圖書序言及解讀文章。本期推出武威文史專家王其英為《武威文史散論——天馬長歌》作的序言。千百年來,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各族人民用智慧、勤勞和汗水,共同建設了美麗的家鄉,創造了輝煌的以天馬文化、五涼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邊塞軍旅文化等為代表的涼州文化。
  • 文以載道 書以載道
    張穎    文以載道被古人作為寫文章的原則,認為作文必須弘道,非道不能成文。中國文字催生了書法的誕生,書法與文字相表裡,文字源於古人的生活狀態和思維方式,書法反映書寫者的文化精神。」中國書法能將文字書寫上升為獨立的藝術門類,書以載道的文化傳統至關重要。在我三十多年的書法學習歷程中,逐漸感悟到書以載道是中國書法的重要原則,遂梳理個人學書的歷程,與讀者分享學習感悟。    我自幼酷愛藝術,四歲開始學習柳琴,六歲加入青島市少年宮民族樂團,多次隨樂團參加接待國內外政要的演出,深受專家和領導的喜愛。學習柳琴的經歷,使我對中國傳統文化建立了濃厚的興趣。
  • 知否知否,涼州有座北極宮寺廟 作者:李老先生|天馬競輝2833期
    心星流,金風起,碧雲天,黃花地,這是涼州最美的下鄉尋勝探幽的好時節。歷史文化名城,處處有勝跡。然最具個性最有特色最富內涵之處,從文化包容角度觀之,非北極宮寺廟莫屬。出涼州南門,至高壩右轉溯南營幹渠而上,車行二十分鐘左拐,北極宮即矗立眼前。
  • 涼州文化 | 古寺古臺憶古人
    然而,在大雄寶殿前方東部的空地上,我看到一塊用透明的鋼化玻璃罩著的石碑,上書《成化御敕修海藏寺碑記》,始知面前的石階廊柱、簷頭飛甍已非薩班、闊端時期的遺蹟。元末明初,海藏寺毀於兵燹。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明憲宗朱見深身邊的一位極受寵信的太監來到涼州,見到海藏湖畔的殘壁斷垣,當聞知「此古海藏寺之遺址也」,極為感佩,慨然應諾「是寺之興,我當任之」,於是倡議重新修建。
  • 名家筆下的涼州|徐兆壽:為古中國辯護(上)
    這些廣大的地區在中國古代幾乎統屬於一個大的範疇:涼州。整個五涼時代,這些地區的人們你爭我搶,不斷地描繪著這片變換不定的地圖。如今,那些王侯將相在哪裡?他們的子孫又在哪裡?誰知道呢?我就是從涼州開始認識中國和世界的。十八歲那年,第一次出門,就往西去,順著古絲綢之路,去看天馬,去看古道的轍痕。無邊的憂愁便吹進了我的胸膛。那一年我寫下不少的詩。
  • 大型歷史情景歌舞劇《夢幻涼州》專場演出敬請期待!
    大型歷史情景歌舞劇《夢幻涼州》專場演出敬請期待!《夢幻涼州》專場演出,將於12月25--26日每晚8點,在天馬劇院隆重上演!;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入涼州弘揚佛法,北涼王開鑿天梯山石窟,昭示了武威的包容與開放;美妙絕倫的西涼樂舞、天籟之音霓裳羽衣舞,啟於涼州,興於宮闕,無窮魅力令人痴迷;西藏佛教領袖薩班與西涼王闊端會盟涼州,見證了西藏歸屬中央政府行政管轄,唱響中華民族大融合之歌。
  • 鮮衣怒馬的女副縣長,萬馬奔騰的雪原,天馬故鄉的昭蘇為何如此美
    在她的身後是昭蘇的天馬文化園,當那些天馬在雪原上奔騰的時候,就仿佛是一層棕色的浪從雪地上呼嘯而過,那樣的場景,透過視頻便可以讓人感受到熱血沸騰。關於萬馬奔騰的描寫,我曾在《狼圖騰》一書裡看過,不過那段描寫更多的是寫馬兒被狼群圍攻之後,受驚而發生的。在感受到萬馬奔騰的壯觀的同時,更多的卻是對那些馬兒的命運的擔憂。
  • 從簡牘中探尋涼州葡萄酒的歷史
    葡萄和葡萄酒是西域傳入中國最顯著的物產和文化標誌,也是葡萄酒東傳的必經之路。新疆洋海墓地發現距今4000年的葡萄藤,吐魯番到武威也不算太遠,但是那個地方發現了4000年前的葡萄藤,能不能在我們這兒也發現與葡萄有關的東西,這是我一直很關注的。一直說武威是中國葡萄酒的故鄉,我覺得既然說,就一定要有證據,就要有過硬的鐵證。2019年9月,天祝縣發現吐谷渾慕容智的大墓。
  • 涼州文化 | 涼州攻鼓子與苗莊王的傳說
    在武威市涼州區,有一種聞名遐邇的鼓舞——涼州攻鼓子。涼州攻鼓子是一種鼓樂和舞蹈相結合的民間樂舞,它不僅體現了鼓子威武、浩大的特點,還體現了擊鼓的西北漢子的陽剛之氣。涼州攻鼓子被稱作「中國西部鼓魂」,是涼州區的三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有詩讚曰:「此鼓只應涼州有,隴上難得幾回聞 。」
  • 非遺文化 | 涼州攻鼓淵源考——西涼樂舞的遺存
    當然北魏胡樂又是由涼州及河西傳入的。追本溯源,北魏至唐數百年間宮廷樂舞的源流,均與涼州和河西地區息息相通。」涼州,自古是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之地。五涼時期,涼州成了「中西音樂文化的大熔爐」。前涼張氏政權時期,中原戰亂不斷,大批士族文人紛紛逃難來到涼州居住。這些移民的到來,同時給涼州帶來了中原地區多彩的文化,其中包括一些漢、魏舊曲。
  • 天馬文化 | 馬踏飛燕隨想
    甘肅省內的郵友還自發成立了集郵和研究馬踏飛燕的團體,這當中的人都是馬踏飛燕的鐵桿粉絲,馬踏飛燕的獨特魅力可見一斑,顯然馬踏飛燕已經成為他們文化自信和自強的一面鮮豔旗幟。利用空閒時間我專門去雷臺參觀,想在最原始的古蹟中尋找一些蛛絲馬跡。在雷臺公園得以近距離的觀賞馬踏飛燕。一匹烈馬神俊異常,凌空飛馳,昂首嘶鳴,似乎無所畏懼;而馬的一隻後足踩踏在飛燕之上,令人震撼。
  • 涼州,涼州!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585-涼州 涼州作者:冷夜寒星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涼州,這是一個曾激發沙場將士鐵血豪情的名字,這是一個曾為華夏文化注入新鮮血脈的名字,這是一個曾飽含無數佛教徒偉大宏願的名字,這是一個曾雋永於詩詞曲調豪邁情懷的名字。
  • @新消防員 提前帶你領略新訓隊的風採
    @新消防員 提前帶你領略新訓隊的風採 2020-12-15 0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兼容並蓄,博採眾長——廣州
    廣州是一個博採眾長的城市,既有傳統的沙面老街,也有非常現代的CBD。老街以西洋建築為主,歷經百年滄桑,在0.3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見證著廣州的變遷。沙面又名拾翠洲,在宋、元、明、清時期為中國國內外通商要津和遊覽地。鴉片戰爭後,在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後淪為英、法租界。
  • 涼州文化 | 涼州佛舍利塔——清應寺姑洗塔
    以上資料顯示,涼州清應寺內的姑洗塔是中國最古老的釋迦牟尼真身舍利寶塔之一。而作為周敬王時所建的涼州阿育王建佛舍利塔,它與國內其他佛舍利塔一樣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由於釋迦牟尼佛舍利的存在,涼州姑洗塔曾倍受歷代統治者及佛教信眾的尊崇與膜拜,而姑洗塔所在的清應寺也得到了歷代統治者及當地官員的殊遇。
  • 張國才:隋唐歷史氣象恢弘 涼州文化豐富多彩
    反映了隋唐時期武威是維繫隋唐王朝經營河西、西域的重要基地,同時,以涼州為核心的河西地區,也是隋唐時期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與重要貿易節點,是連接中原與西域的橋梁,中西文化在此交流融合,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河西文化。該論文集內容涵蓋隋唐時期的涼州與河西地區的考古、經濟、民族與多元文化,涼州的地位和影響,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與利用等方面,體現了涼州文化研究的最新水平。
  • 水上人家,領略我們的第二故鄉
    世界那麼大,你想去看看嗎?不,你不想!世界太大,我們沒時間,不過庫爾勒我們還是可以去看看的。利用空閒,讓我們來個短途旅行,一起看看這「水上人家」——我們的第二故鄉庫爾勒。民俗文化館採用情景模擬、實物展示、電腦演示等手段,全方位展示了各民族、各地區相通相融形成的絲路文化、樓蘭文化、香梨文化、石油文化、屯墾文化等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在庫爾勒的融合發展,彰顯了各民族在庫爾勒這塊沃土上交流交往交融中所凝結的「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濃厚感情,民族一家親在這裡得到了厚重體現。
  • 新疆伊犁昭蘇的馬 為什麼被稱為「天馬」?
    ​(谷山 周娜)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昭蘇縣是全國馬匹最多、品種最全的縣,有「天馬的故鄉」之稱。每年7月,昭蘇縣也會如期舉辦「中國新疆伊犁天馬國際旅遊節」。孕育著精良的汗血寶馬和歷經千年的天馬文化。此外,還保留有72年歷史的伊犁馬繁育基地——昭蘇軍馬場和伊犁種馬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