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山 周娜)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昭蘇縣是全國馬匹最多、品種最全的縣,有「天馬的故鄉」之稱。每年7月,昭蘇縣也會如期舉辦「中國新疆伊犁天馬國際旅遊節」。
在昭蘇縣,隨處可以看到很多體格健壯、俊美彪悍的馬匹,時而在吃草、時而奔馳在草原上。相信在這個時候,不少人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問題:這些馬是天馬嗎?到底什麼馬是「天馬」?
提到「天馬」,就得提起「伊犁馬」。據記載,公元前二世紀,烏孫國(如今伊犁地區所在地)常向漢朝進貢良馬——「烏孫馬」(後稱伊犁馬),馬匹外形漂亮,並且力速兼備。漢武帝非常欣賞烏孫馬的優良品質,親筆賜名「天馬」,伊犁昭蘇作為伊犁馬的發源地,從此聞名於世。
如今,昭蘇縣培育的伊犁馬曾作為國禮贈送給摩洛哥國王哈桑二世、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被譽為「中國第一馬」;在全國、全軍及新疆馬術運動比賽中均有驕人成績,銷往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在國內運動馬市場中佔有70%的份額。伊犁馬性格溫馴、列隊整齊、可塑性強,經調教訓練後,曾多次組建地方禮賓馬隊參加重大節慶活動。
儀仗馬隊是一個國家的文化符號和氣質象徵,培育我國儀仗馬品種,豐富國家重大事件的外交禮儀活動,已成為業內人士的共識。
2016年1月11日,中國馬業協會受有關部委委託,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組織召開了「中國溫血馬暨國家儀仗馬選育方案討論會」,成立了中國溫血馬暨國家儀仗馬育種委員會,制定了國家儀仗馬的選育標準,研討了國家儀仗馬選育方案,確立了伊犁馬作為育種基礎的主體地位。
目前,昭蘇縣已制定了「中國溫血馬暨國家儀仗馬育種方案」、「中國溫血馬暨國家儀仗馬育種組織方案」,326匹馬駒完成了育種核心群的篩選,組建了國家儀仗馬先期調訓基礎馬群。
「昭蘇」一詞,古代漢語取甦醒恢復生機之意,蒙古語稱作「蒙古庫熱」,是廟宇之意。該縣位於伊犁州的西南角,汗騰格里峰下,四周群山環抱,形成一個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地理上稱為「昭蘇盆地」或「特克斯川」。它西部與哈薩克斯坦相接,有二百多公裡的邊界線,西南臨近吉爾吉斯坦,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最西南的一個邊境縣,境內有國家一類口岸---木扎爾特口岸。
這裡不僅有廣闊草原和百萬畝油菜花海,還有最原始的古道和細君公主的氣息。孕育著精良的汗血寶馬和歷經千年的天馬文化。此外,還保留有72年歷史的伊犁馬繁育基地——昭蘇軍馬場和伊犁種馬場。
在昭蘇,還有一部分是可以騎乘和產乳的馬匹,屬於「草原馬」,是大多數當地哈薩克族牧民家裡養殖的馬匹。炎炎夏日又渴又餓的時候,買來些嘗嘗「馬奶子」酸奶,味道酸甜、解暑消渴。(馬奶子是發酵過的奶製品,其內含有酒精,不建議在開車過程中飲用。)
近年來,昭蘇縣圍繞「天馬」這一特色資源,建立覆蓋全縣的馬匹改良與專業馬匹調教訓練體系,打造國家最大、最具有影響力的運動馬、旅遊休閒、健康騎乘用馬調教訓練與輸出基地;弘揚馬背文化,樹立「牧歌昭蘇 天馬故鄉」品牌,打造新疆最大、全國知名的馬文化及草原生態旅遊勝地;大力開展馬業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建成牧民轉移就業的重要渠道,從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農牧民增收,保障良好生態環境。
2020年天馬國際旅遊節將首次全程以線上直播形式開展——「節慶漫直播,線上遊昭蘇」;以「賽事+活動+產品+新媒體」的活動矩陣,凸顯文化性、生態性、創新性、互動性,將天馬文化、生態文化、美食文化和旅遊文化融入活動全程。
活動將以開幕式+22項子活動,線下線上互動進行,實現全國各地觀眾線上雲遊昭蘇大草原,直擊「天馬傳奇」故事。
關注「節慶漫直播 線上遊昭蘇」系列報導,相約「雲昭蘇」。美麗熱情的昭蘇在線上迎接你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