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香港歌神:許冠傑

2021-02-06 港覺

4月12日,香港「歌神」許冠傑在最美的維港景色下開了一場特別的演唱會。

由於疫情的原因,這場演唱會以直播的方式播出,當日線上觀看人數多達225萬人。

演唱會的主題是「2020同舟共濟」,意在為疫情下的所有人打氣。

他抱著一把貼著他偶像貓王照片的吉他,從《獅子山下》、《沉默是金》唱到《同舟共濟》《滄海一聲笑》⋯⋯


一個多小時的演唱會不僅讓人意猶未盡,甚至感覺彷彿一下子回到了粵語歌壇的巔峰時代。

不確定現在的小朋友還知不知道許冠傑,如果沒有聽過其他歌,那也許逢年過節大街小巷都會播的《財神到》能讓他們增添一點熟悉感。


許冠傑在1967年出道,當時適逢英文歌流行,許冠傑與幾位志同道合的「band友」組成「蓮花樂隊」,為鑽石唱片公司灌錄了第一個親自撰寫的作品《Just A Little》,自此聲名大噪。


1971年,許冠傑做電視節目,和哥哥許冠文在香港無線電視主持一個名叫《雙星報喜》的喜劇節目,兄弟兩人面對鏡頭笑料不斷,展現了他們的喜劇天份。


之後在1974年,他們推出電影《鬼馬雙星》,票房驚艷,香港電影節迅速掀起一股許氏兄弟的喜劇旋風。許冠傑乘勝追擊,推出同名唱片《鬼馬雙星》。這張專輯在東南亞狂銷十五萬張,同名主題曲也成為第一首在英國BBC電臺播放的中文歌曲。


電影和唱片相得益彰,讓許冠傑演藝事業風生水起,,先後推出了《天才與白痴》、《半斤八兩》、《賣身契》等作品,銷量都相當優秀。其中,《半斤八兩》至今仍然是最暢銷的粵語唱片之一。


1985年,許冠傑獲得了香港樂壇最高的榮譽大獎『金針獎』,樂壇地位不容質疑。


引退之時,他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辦了41場演唱會,成為了當時的紀錄。

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當時的樂壇主要以國語歌及英文歌為主,粵語歌被認為難登大雅之堂。


用粵語作歌並不受到大家歡迎,甚至可以說是飽受歧視,經常淪為當時年輕人的笑柄。


曾經還發生過粵語廣播劇需要用國語來唱主題曲的荒唐事。


因為生活的艱難,在殖民統治下文化的衝擊,令香港對本土粵語缺乏信心,而年輕人也少了像父輩的故鄉情結,多了對外國文化的嚮往。

而當時的粵語歌也存在很大問題,被稱為「粵語流行曲之父」的周聰坦白承認,「那時的粵語歌曲,實在是粗製濫造,很多時候為了節省製作的費用,不能對音樂或歌唱有很高的要求,即使唱錯了,只要不太明顯,也要照樣出街。」

所以,當時要拯救香港的粵語歌曲,首先要喚醒對本土文化的信心 。


1971年,許冠傑在《雙星報喜》節目中,譜寫了一首主題曲叫《鐵塔凌雲》,以一個香港人遊歷世界、回歸故地的心態,意圖喚醒香港人對本土文化的重視,滲透著濃鬱的香港情懷。


歌詞作者許冠文說,這首歌是在出遊歸港的飛機上寫出來的,當時從飛機上俯瞰整個香港時,不禁感慨,出去走了一圈,還是感覺香港好。

由於《鐵塔凌雲》是第一首為人所熟識、兼召喚香港人身分認同的本地原創粵語歌,所以別具劃時代意義,堪稱許冠傑早期歌曲的代表作。


到了七八十年代,香港社會在震盪中發展,短時間內經濟起飛,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香港從危機走向富足,市民的心態也從只求生存轉為自豪,同時香港人對本土文化的自豪感也日益漸增。 


香港著名詞曲創作人黃霑曾經評價許冠傑,他說:「這樣一位娶洋人太太、讀洋書的現代青年,也帶頭唱粵語流行曲,實在對粵語歌的推廣,起了很大的作用。」


當時社會上仍然對粵語流行曲有很多自卑和偏見,而許冠傑就是消除這些莫名其妙的語言自卑感的重要人物 。


如果放到現在來聽,許冠傑的歌可能聽上去會帶有一點年代感,但這種年代感並不讓人感到過時,反而增添了一種味道。


他的歌曲創作大多旋律朗朗上口,歌詞中常融入口頭禪、俚語等市井用語,通俗易懂,直白並道盡升鬥市民為生活奔波勞碌的辛酸。


我哋呢班打工仔 一生一世為錢幣做奴隸

嗰種辛苦折墮講出嚇鬼 (死俾你睇)


無言獨上西樓 殘月正當頭(心苦透)
何時復與卿遊 腸斷百般愁(空追疚)

出身於草根的他坦白說,自己的作品之所以能大獲成功,主要是能引起聽者的共鳴。


他的歌裡面有一套自己的哲學:樂觀、生動、風趣、鼓勵人努力就會有成績。


許冠傑不僅開創了粵語流行音樂時代,他的歌曲也如同報紙一般,紀錄了香港的成長史和香港人的心路歷程。


在他之前,沒有人願意用這樣的形象站在舞臺上,他吸引了原本鄙視粵語歌的人去聽他的創作,令粵語歌流行了起來,亦是造成香港樂壇本土化重要的一環 。


他持續地寫和唱題材與香港社會息息相關的歌曲,樹立與香港社會脈膊相連的形象。


七八十年代寫打工仔心聲,九十年代初人心惶惶之時唱「香港是我家/怎捨得失去她」的香港情懷,呼籲港人同舟共濟;2003年沙士疫潮後他復出唱《繼續微笑》、《零四祝福你》來振奮低迷的人心。


一聽許冠傑唱歌,立馬能感受到一份真切的本土情懷,他的歌不僅僅是音樂,更是在述說著香港故事。


在他的歌裡,你能聽到濃縮的香港社會百態,即使歷經幾十年,也依然歷久彌新。


許冠傑對香港樂壇,甚至對香港文化所做的貢獻,都功不可沒。


如今年逾七十依然牽掛著香港的命運,並且身體力行,為香港樂壇發光發熱,這或許就是一種香港情懷。

他讓香港樂壇在那個年代開始步入輝煌時期,雖然樂壇如今不復從前風光,但正如許冠傑歌中所唱,「世事如棋局局新」,我們仍會對香港樂壇滿懷期待。

相關焦點

  • 許冠傑「同舟共濟」網上演唱會是否粵語歌的轉機?
    2020年4月12日,香港時間下午5點開始,香港歌神許冠傑舉行2020許冠傑同舟共濟Online Concert,為飽受疫情困撓的人們打氣。    許冠傑首度舉辦網上演唱會義演,活動聯同香港所有電子媒體和新媒體:香港電臺(31)、商業電臺、新城電臺、D100、無線電視(翡翠臺)、有線電視(開電視)、ViuTV、蘋果動新聞、東網電視、AM730、Facebook (許冠傑專頁、健康旦專頁)、YouTube(健康旦)、頭條日報、香港01、明報新聞網在香港時間下午4月12日(周日)下午5點全球直播,據媒體公佈的數字——跨平臺總共有
  • 一代歌神許冠傑
    演唱會的主唱,是久未露面的香港「歌神」許冠傑。 一代歌神再次復出,無數人紅了眼眶。 無炫技的深情演唱,勾起大批聽眾的時代記憶。
  • 許冠傑,一代歌神,變孤獨老人!
    佢,系香港樂壇第一代歌神!如今,歌神老矣,變成孤獨老人~↓↓↓↓↓好多人可能唔知,原來歌神許冠傑仲系一個老廣,佢1948年9月6日出生喺西關嘅多寶路兩歲時先至隨同屋企人到香港定居。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嘅香港,音樂系有分三六九等,老一輩嘅人自然系聽粵曲,是為最高雅;而三四十年代就開始盛行嘅國語歌同樣延續到果一代人嘅聽歌主流習慣;年輕一代受英國殖民文化影響,紛紛以追逐西方英文歌為新潮,會唱一口流利英文歌嘅人自然都會被睇高一線
  • 人物誌;香港第二代「歌神」張學友
    (1976年香港街景;張學友時年15歲。)1976年,時年28歲許冠傑的經典粵語大碟《半斤八兩》,銷量達35萬張,在東南亞賣到要搶,標誌著香港粵語流行歌市場的正式形成,被媒體冠以香港第一代「歌神」(許冠傑和李小龍)17年之後,22歲的張學友接過了這個稱號,成為香港第二代歌神。(學友身高1.76米,作為北方人不算太高。)
  • 香港樂壇的三代歌神,從林子祥到陳奕迅,每個人都自帶防偽標籤
    而能長期保持巔峰狀態,不斷帶來膾炙人口歌曲的,會被捧上神壇,成為歌神。對於歌神這個概念,在這裡有必要解釋下。這並不是某個音樂獎項的頭銜,而是媒體人根據歌手狀態,在報導中賦予他們的頭銜,經過聽眾認可,口口相傳。知道的人多了,「歌神」就成了某位歌手身上的標籤。因為當時香港樂壇最為繁盛,而只有香港媒體人才會搞這種稱號。
  • 一代歌神張學友也有喝醉酒發酒瘋的時候,但這讓後來的他更加謙卑
    張學友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音樂巨星,他的音樂在華人界享有很高的聲譽,被大家尊稱為「歌神」!說起歌神,大家一定想到他的封神之作《吻別》!但是你知道嗎?張學友在還沒有唱《吻別》之前就已經被「封神」了,那他到底是從什麼時候、從哪一首歌曲開始被「封神」的呢?我們一起來找答案吧!張學友,1961年出生於香港,在家排行第二,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
  • 王傑怒罵香港歌壇:姓張的有什麼資格稱「歌神」
    然而偏偏有一個人就是不服,他可不認為張學友是「歌神」。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有「歌壇浪子」之稱的王傑。 王傑在專訪的時候談到內地樂壇的現狀,直言自己很是擔憂,他認為如今的內地樂壇就是在走香港樂壇的老路
  • 歌神許冠傑,為抗疫打氣,古稀之年開線上演唱會
    近日,一代歌神許冠傑在香港舉辦了一場名叫「2020同舟共濟」的演唱會,旨在鼓舞受疫情影響的人們振作起來。演唱會舉行之時,香港還處在限聚令和禁酒令的管制之中,街上空無一人。歌神雖然已經72歲高齡了,但是看起來還是那麼精神,那麼年輕,魅力絲毫不輸當年。這場特殊的演唱會,受到香港數家主流媒體的直播,雖然演唱會現場的觀眾席上無一位觀眾,但線上一天之內卻有超過255萬人在觀看。許冠傑是一代人的回憶,陪伴了一代香港人的整個青春。
  • 張學友說我倆同臺時不要叫我歌神,我會很尷尬,他才是歌神!
    那盤磁帶其實是大陸的盜版磁帶,磁帶上寫著什麼不太記得了,只是恍惚對「歌神」「退出歌壇」幾個字有很深的印象。那是香港一代歌神許冠傑的一盤精選磁帶,我靠它讓餘下的暑假變得生動有趣。這個「一代」不僅是因為他的歌滋養了一代歌迷,包括四大天王在內的諸多明星都是聽著他的歌成長起來的。「一代」還是有開山立祖之意,在他之前,香港人是不唱粵語歌的。
  • 走進張學友在香港的家,女兒整個房間是粉紅色的,歌神也太柔情了
    走進張學友在香港的家,女兒整個房間是粉紅色的,歌神也太柔情了在國內的樂壇裡,能被粉絲稱為"歌神"的我想只有香港的張學友才有這個資格了吧。當年他和黎明,劉德華,郭富城被稱為香港的四大天王,統治了香港樂壇很多年。
  • 梁朝偉:阿SAM許冠傑是我的第二個偶像
    她每次表演時都那麼集中精神,全力以赴。   我欣賞這樣的女子。   當她們很集中精神地思想時,便是她們最美麗的時候。   其實佢真係唔算靚。      第二個偶像   阿SAM許冠傑亦是我第二個偶像。   讀中學時,我剪了個跟他一模一樣的髮型,是長長頭髮的冬菇頭。
  • 「歌神」許冠傑開秀:音樂不止,同舟共濟
    雖然許冠傑今年已經72歲高齡了,但在演出的過程中,光彩依舊,給大家呈現出了「一代歌神」的魅力。粵語流行歌的「開山祖師」許冠傑是70年代最有影響力的香港歌手,他是粵語流行歌的「開山祖師」。在70年代前,整個香港音樂圈由歐美歌和國語歌佔據主流,粵語歌因為缺乏現代流行元素幾乎沒有市場。
  • 一代歌神,曾經獲獎無數,如今不做慈善的張學友過氣了?
    1984年,當時23歲的張學友參加了首屆香港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獲得冠軍,隨後就跟寶麗金唱片公司籤約正式出道。1985年發布第一張專輯《smile》,在香港大賣20多萬張。從第一張專輯後張學友新歌不斷,一直都在出新的專輯,直到1992年「四大天王」的成立,張學友的名氣達到了一個峰值。
  • 鄭中基,一個被喜劇毀了的歌神接班人
    大家都知道,張學友是華語樂壇公認的歌神,幾十年來,不論湧出多少歌壇天王始終都無人撼動他的地位。謝霆鋒不能,周杰倫不能,陳奕迅也不能。但有一個人曾經卻無限接近張學友,他就是如今已經徹底淪為喜劇演員的鄭中基。
  • 人物誌;香港第一代歌神許冠傑|鬼馬雙星|許冠傑|粵語|粵語歌
    許冠傑是粵語流行歌曲的奠基人,開創了香港本地歌曲的新紀元,對粵語歌的推廣和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是締造當代香港流行歌曲的最大功臣。他是香港樂壇自作自唱的先驅,也是在香港紅磡體育館.開個唱的第一人。1976年許冠傑憑藉「賣到要搶」的經典大碟《半斤八兩》讓香港粵語流行歌的市場正式形成,獲得「歌神」稱號。
  • 香港票房榜:「百年周星馳」擊敗成龍、周潤發,卻和「歌神」打平
    他耳目一新的表演方式,一下子抓到了當時香港觀眾的需求,周星馳憑藉《賭聖》和《賭俠》兩部影片,霸佔了1990年香港年度票房排行榜的冠亞軍。而《賭聖》這部電影,更是以4100萬港元的票房,打破了香港本土電影歷史票房排行榜記錄。香港電影素有「東方好萊塢」之稱,這個稱號一方面顯示出了香港電影體系的成熟,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了香港電影的商業屬性。
  • 香港四大天王:張學友,無緣影帝的歌神_騰訊網
    在香港四大天王中,張學友是公認歌唱得最好的一個,他在音樂事業上取得的成就無以倫比,對樂壇的影響力也非同凡響,在華語地區有著「歌神」的稱號。 因為天生暈車暈船,高中畢業後,張學友沒有像家裡其它人一樣成為船員,而是先後在香港貿易發展局和香港國泰航空公司票務處任職。 1984年,在朋友的鼓勵下,張學友參加了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憑一曲《大地恩情》,從50,000餘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獲得首屆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冠軍。
  • 72歲「歌神」許冠傑為抗疫打氣開唱,卻遭「港獨」碰瓷……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香港仍處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下,「歌神」許冠傑2日特地舉辦網上免費演唱會,20首金曲聯唱為港人打氣鼓勁,獲得了255萬超人氣在線觀看,連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也在會議中忙裡偷閒看直播。
  • 香港十大殿堂男歌手排名:譚詠麟與歌神爭第一,劉德華名次墊底!
    1974年由許冠傑主唱的《鐵塔凌雲》,成為代表香港文化的標誌性時代曲。這首歌的歌詞來源很獨特,是許冠傑到世界各地旅遊時寫的,這首歌發行後受到了很大的歡迎,也讓眾多歌手改變了原來唱國語歌的路線,極大地促進了粵語歌的發展。第二名是譚詠麟。譚校長的藝齡橫跨了五個年代,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不但唱片銷售質量高,演唱會開辦的場次也很多。
  • 香港歌神許冠傑舉辦網上演唱會YouTube、Facebook免費直播
    2003 年香港爆發沙士之後,當時已經光榮引退的許冠傑在 2004 年宣布復出,舉行了《繼續微笑會歌神演唱會》為香港人打氣。2020許冠傑同舟共濟Online Concert日期:12/4/2020 星期日時間:香港時間 17:00 同步直播平臺:詳情 7/4 起留意健康旦 Youtube 頻道、健康旦 Facebook 、許冠傑 Facebook、海港城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