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直播帶貨規範7月施行:刷單、殺雛等亂象或得整治

2020-12-26 澎湃新聞

首個直播帶貨規範7月施行:刷單、殺雛等亂象或得整治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近日,中國廣告協會制定了《網絡直播營銷活動行為規範》(以下簡稱《規範》),7月1日起實施,重點規範直播帶貨行業刷單、虛假宣傳等情況。 

不得虛假宣傳,違規使用極限詞

根據中消協的通報,在今年「618」期間,部分主播特別是「明星主播」在直播帶貨過程中涉嫌存在宣傳產品功效或使用極限詞等違規宣傳問題。

對此,《規範》對直播帶貨宣傳方面做了規範,不得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不得在直播活動中吸菸或者變相宣傳菸草製品(含電子菸)。

值得注意的是,《規範》還指出,在網絡直播營銷中發布商業廣告的,應當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各項規定。

記者觀察發現,目前很多直播帶貨宣傳頁面或者短視頻並不標註「廣告」字眼。乍一看是內容,但實際為宣傳,頭像處還顯示「直播」,點擊進去就是在直播帶貨,而且短視頻內容和直播帶貨內容基本一致。

保護消費者權益,三方都有責

原來很多消費者在直播中買完商品就陷入「三不管」地帶,主播、直播平臺、商家互踢皮球,如何在售後方面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規範》指出,商家應當依法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積極履行自身作出的承諾,依法提供退換貨保障等售後服務。主播在直播活動中做出的承諾,應符合其與商家的約定,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網絡直播營銷平臺應建立入駐主體服務協議與規則,明確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消費者權益保護、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權利和義務。」

北京消協近日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49.12%的受訪者認為平臺、主播和商家都應為直播帶貨行為負責,各自承擔相應責任。但現實中,因為投訴難,有少量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自認倒黴」。

7月或有3個直播帶貨規範執行

中國廣告協會稱,《網絡直播營銷活動行為規範》得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有關單位、中國消費者協會的大力支持,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另外,中新網記者了解到,中國商業聯和會也在牽頭制定網絡直播帶貨標準,預計7月份正式發布執行。其標準包括《視頻直播購物運營和服務基本規範》和《網絡購物誠信服務體系評價指南》。這樣算下來,7月份,直播帶貨行業或有3個規範標準執行。

「由於監管滯後,行業沒有門檻,主播素質良莠不齊,致使三俗內容充斥網絡、虛假誇大宣傳成風、假冒三無產品泛濫、售後服務難以保障。」中國商業聯和會媒購委副會長韓良晨說,隨著標準的執行,未來直播帶貨將有規可循,有據可依。

(原標題:《首個直播帶貨規範7月施行 刷單、殺雛等亂象或得整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直播帶貨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直播帶貨亂象頻出,到了該下痛手整治的關鍵時刻
    這個視頻之所以引發網友的集體共鳴,在於其真正道出直播帶貨的「黑暗面」。直播帶貨的亂象,已經飽受詬病,並受到主流媒體的批評。新華微評就指出,直播帶貨引發的「流量造假」「水軍刷單」「大數據殺熟」等問題暴露了行業發展亂象。可以說,直播帶貨已經到了必須整治的關鍵時刻。
  • 直播帶貨亂象頻出 消費者需謹防「入坑」
    從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11月20日發布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看出,直播平臺觀看人數吹牛、銷售數據「注水」「影響力」指標造假等現象,已形成一條產業鏈。   同時,直播平臺的惡意刷單、花式踢館、虛假宣傳、假冒偽劣產品也成為消費者投訴的重點,嚴重侵害了直播生態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記者注意到,近期的多起明星帶貨「翻車」事件,讓直播營銷陷入信任危機。
  • 成都將對網絡直播帶貨亂象進行整治,這些行為將被嚴處
    人民網成都8月14日電 據成都市場監管官微消息,為整治網絡直播帶貨亂象,規範網絡直播帶貨行為,壓實網絡平臺、平臺內經營者等責任,促進網絡直播營銷健康發展,根據中央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市場監管總局等八部門關於開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工作部署及《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辦公室關於開展網絡直播帶貨亂象整治和規範管理的通知
  • 全國首個直播帶貨規範7月施行 2020年網絡直播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原標題:全國首個直播帶貨規範7月施行 2020年網絡直播行業發展前景分析(附產業鏈)   日前,
  • 直播帶貨亂象調查:究竟誰在渾水摸魚?
    近日,一名商戶發朋友圈稱,11月6日,該公司店鋪參加銀河眾星直播機構旗下藝人汪涵專場直播,開播費10萬元,當天成交1323臺,退款1012臺,退款率76.4%。直播過程中,由於有大量多臺退款單的刷單行為,還受到了平臺方的虛假交易警告。
  • 首個直播帶貨規範施行;B站因用戶上傳電影純音頻被判幫助侵權 |...
    首個直播帶貨規範施行;B站因用戶上傳電影純音頻被判幫助侵權 | 文娛周報 2020-07-04 1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直播亂象頻現,國家出手規範
    11月13日,國家網信辦發布《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定」),其中明確直播營銷平臺應當防範和制止違法廣告、價格欺詐等侵害用戶權益的行為。如果法規一旦實施,吵架式砍價、激化矛盾式劇本賣貨等直播帶貨模式都將被取締。
  • 李佳琦直播間虛假宣傳被罰款,直播帶貨亂象叢生
    越來越多的明星、網紅、企業家一同湧入直播帶貨行業,直播帶貨非常熱鬧,在"熱鬧"的背後出現了眾多亂象。品質控制不嚴格,誇大宣傳,數據造假,售後無法更上等情況。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佔據絕對地位的直播帶貨被虛假數據的陰霾覆蓋,頭部帶貨主播、明星直播帶貨頻頻翻車,直播帶貨數據造假已將成為行業常態。
  • 觸手直播併入快手?監管及行業如何肅清直播亂象?
    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中國遊戲直播平臺活躍用戶規模TOP榜單中,觸手直播活躍用戶規模為423.5萬人,在行業內仍居第三。曾經在遊戲直播「百團大戰」脫穎而出的觸手直播,如何走下神壇?此外,記者注意到,近年來直播亂象頻現,直播帶貨中也存在違規營銷行為。監管及行業如何肅清直播亂象?違規行為將如何受到約束?直播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又將如何?
  • 多方「出手」 規範網絡直播帶貨亂象
    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網上營銷模式不斷創新,網絡直播銷售就是這一創新的突出代表。尤其是今年受疫情影響,導致現實經濟生活發生重大變化,使網絡直播營銷迅速發展成為現階段重要的營銷及引流手段之一。就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人們直觀看到了「直播帶貨」的迅猛勢頭,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 多方「出手」規範網絡直播帶貨亂象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歐雲海/攝「低價」不低、「嚴選」不嚴 直播帶貨亂象頻現2020年「雙十一」遇上風頭正盛的網絡直播,帶貨主播各顯神通、圈粉引流,網絡購物節又有了新玩法。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興業態,創造的經濟價值不可小覷,透過小小的直播間,我國經濟的韌性和新型消費活力再度凸顯。但一些直播帶貨「低價」不低、「嚴選」不嚴,甚至銷量造假等亂象也頻頻出現。
  • 刷單率50%?黃金直播帶貨水太深
    也找過專門的帶貨主播,但結果也一般,GMV達到6位數。直播亂象:誰敢不刷單?「誰敢不刷單?誰敢?」上述黃金品牌代運營負責人如此反問剁椒娛投。雖然中國廣告協會發布的《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已經在7月1日起正式施行,但在直播帶貨領域,買流量、刷單被視為正常的銷售標配。
  • 網絡直播和直播帶貨再出新規,直播帶貨亂象何時休
    隨著網絡直播進入網絡直播帶貨的2.0時代,各種潛在的負面信息也開始逐漸顯露。國家相關部門和各大平臺也正在積極不斷的制定各種相應的網絡直播和直播帶貨規範來應對。
  • 700元/月就能變成帶貨小網紅 刷單等行為讓直播變得魚龍混雜
    對主播來說,直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背後有著常人不知道的艱辛。對網友來說,買主播推薦的東西像是一次博弈,運氣好物美價廉,運氣差可能就是翻車現場。但刷單等行為,讓直播變得魚龍混雜。有刷單販子推出700元/月讓你成為帶貨小網紅。不過,這樣的局面或迎來改變。
  • 15元便可獲得118個贊兩萬播放量和50個分享!刷單造假坑了直播帶貨...
    每日商報訊 11月20日,中消協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據該報告的內容顯示,今年11月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該報告還直接點名汪涵、李雪琴直播帶貨「翻車」和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等。
  • 2020年度中國網絡誠信十大新聞公布 涉及直播帶貨、大數據殺熟等話題
    2020年度中國網絡誠信十大新聞公布 涉及直播帶貨、大數據殺熟等話題 站長之家(ChinaZ.com)12月7日 消息:據網信中國公眾號消息,
  • 明星帶貨亂象成「槽點」 監管重拳出擊規範網絡直播
    數據流量真真假假、售後服務無人買單、虛假宣傳問題高發……  網絡直播爆發式增長,釋放了驚人的消費潛力,但熱鬧背後亂象不止,明星直播帶貨也成了消費維權問題的高發地。  近來,多部門接連發文,重拳出擊遏制網絡直播亂象。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334083條,其中,明星帶貨涉嫌刷單造假成為主要「槽點」之一。
  • 直播帶貨頻翻車,莫讓帶貨變「帶禍」
    而佔到快手電商直播交易額大半個江山的辛巴,在燕窩上也翻了車,其直播間涉嫌虛假宣傳,產品賣了1549.57萬元,但自身也退賠了超過6000萬元。而楊坤帶貨13.5萬元的坑位費,只銷售了3萬元,商家不滿楊坤直播帶貨刷單,直接選擇報警。
  • 「明辨」直播帶貨要分三六九 不是所有的直播帶貨都有價值
    馮同||撰文近日,楊坤直播帶貨網上刷單成為熱議。一篇題為「親歷直播慘案:楊坤帶貨122萬隻剩4萬,招商方堅稱是楊坤刷單」在媒體間廣為傳播,很多人對刷單嗤之以鼻,形成了在市場上的輿論焦點。事由原委很簡單,山東一位阿膠賣家李立,通過第三方經紀公司參與楊坤直播帶貨活動。李立稱,事先在招商承諾銷售額數百萬的誘惑下,分別繳納了10多萬坑位費。
  • 直播帶貨,也逃不過刷單造假
    當數據成為衡量主播們的唯一指標,漲粉刷單曬戰報,沒個上千萬的成績單,誰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直播帶貨圈裡混過。直播也是2020年的超級商業現象。尤其是一場疫情過後,各地政府紛紛出臺了扶持直播帶貨的計劃,直播帶貨的數據也越滾越誇張。上億的戰報,似乎都成了審美疲勞的「平均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