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出手」 規範網絡直播帶貨亂象

2020-12-17 中國經濟網

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網上營銷模式不斷創新,網絡直播銷售就是這一創新的突出代表。尤其是今年受疫情影響,導致現實經濟生活發生重大變化,使網絡直播營銷迅速發展成為現階段重要的營銷及引流手段之一。就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人們直觀看到了「直播帶貨」的迅猛勢頭,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歐雲海/攝

「低價」不低、「嚴選」不嚴 直播帶貨亂象頻現

2020年「雙十一」遇上風頭正盛的網絡直播,帶貨主播各顯神通、圈粉引流,網絡購物節又有了新玩法。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興業態,創造的經濟價值不可小覷,透過小小的直播間,我國經濟的韌性和新型消費活力再度凸顯。但一些直播帶貨「低價」不低、「嚴選」不嚴,甚至銷量造假等亂象也頻頻出現。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生活頻道了解,中國消費者協會2020年開展了《網絡直播侵害消費者權益類型化研究》,在對網絡直播銷售行為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對其中侵害消費者權益的現象進行系統性梳理並予以類型化研究,歸納出虛假宣傳、退換貨難、銷售違禁產品、利用「專拍連結」誤導消費者、誘導場外交易、濫用極限詞、直播內容違法等七類網絡直播銷售中存在的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的主要類型。所以,如今發展迅猛的直播帶貨,加強監管治理已成為當務之急。

多方「出手」規範「直播帶貨」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生活頻道近日獲悉,國家市場監管總局11月6日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據市場監管總局廣告監督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意見》充分考慮網絡直播營銷活動屬性特點、行業現狀、監管制度等,以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明確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中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對指導基層執法和促進行業規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意見》要求,創新監管理念,積極探索適應新業態特點、有利於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監管方式,依法查處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中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侵犯智慧財產權、破壞市場秩序等違法行為,促進網絡直播營銷健康發展,營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此外,11月13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發布通知,就《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規定,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從事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不得發布虛假信息,欺騙、誤導用戶;不得虛構或者篡改關注度、瀏覽量、點讚量、交易量等。該規定是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發布的,就是說對平臺提出了直播營銷要求,這對規範平臺直播營銷行為,避免出現虛假信息和數據造假,欺騙和誤導用戶等將起到約束作用,是「直播帶貨」進一步朝著法治化邁進的一個重要步驟,對直播帶貨這個新生事物也將產生積極影響。

長久以來,直播平臺從運營者到直播營銷員等,其從業營銷服務一直存在諸多問題,如果不加以規範,必將影響該行業的健康發展。而通過多部門相繼出臺相關法規加強監管治理,就是要確保直播營銷行業更加健康、長久的發展,使其變得越來越好。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多方「出手」規範網絡直播帶貨亂象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歐雲海/攝「低價」不低、「嚴選」不嚴 直播帶貨亂象頻現2020年「雙十一」遇上風頭正盛的網絡直播,帶貨主播各顯神通、圈粉引流,網絡購物節又有了新玩法。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興業態,創造的經濟價值不可小覷,透過小小的直播間,我國經濟的韌性和新型消費活力再度凸顯。但一些直播帶貨「低價」不低、「嚴選」不嚴,甚至銷量造假等亂象也頻頻出現。
  • 多方出手規範直播帶貨亂象,有望告別野蠻生長
    事實上,當直播帶貨、網紅帶貨「火了」後,引發的相關問題值得關注。比如吳曉波「新國貨首發」專場,付60萬的「坑位費」,最後只售出15罐奶粉;小瀋陽直播賣白酒,當晚下單20件,第二天退貨16件;葉一茜賣單價200多塊的茶具,90萬人觀看,成交額不到2000塊;黃聖依賣5個杯子收10萬坑位費等,都引發全網熱議。中消協發布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中,點名汪涵、李雪琴直播帶貨「翻車」和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等。
  • 直播亂象頻現,國家出手規範
    直播帶貨將迎來第一次最嚴苛的監管。直播帶貨的興起2005年,「久久情緣」這個交友平臺以秀場模式開啟了直播先河,此後,在線直播行業先後經歷了秀場直播、遊戲直播、短視頻直播三個階段。直播也從PC端轉向移動端。
  • 首個直播帶貨規範7月施行:刷單、殺雛等亂象或得整治
    首個直播帶貨規範7月施行:刷單、殺雛等亂象或得整治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近日,中國廣告協會制定了《網絡直播營銷活動行為規範》(以下簡稱《規範》),7月1日起實施,重點規範直播帶貨行業刷單、虛假宣傳等情況。
  • 直播帶貨亂象頻出,到了該下痛手整治的關鍵時刻
    近日,一段「陳胖胖直播帶貨」的視頻在微博、B站、虎撲等平臺非常火爆。在視頻中,這些人用極為誇張的表演手法,重現了直播帶貨中那些匪夷所思的橋段。聲嘶力竭的喊價、十克拉南非糖心鑽價格從98000元降到98元、化妝為部落人出鏡、女助理呼天搶地助演……這些都讓網友大呼精彩。這段諷刺直播帶貨亂象的視頻,無疑是非常到位的。
  • 帶貨主播「轉正」 直播行業當更規範
    像莊若娜這樣的網際網路營銷從業者,獲得了「官方認證」,迎來了規範發展的新時期。一個社會的職業體系從來就是不斷演變的——部分傳統職業逐漸消失,一些新職業不斷湧現。這幾年,網絡直播帶貨風生水起,帶貨主播成為正式職業,並不讓人意外。這既有利於網絡主播的個人發展,對於直播帶貨行業的發展來說,也是巨大的利好。
  • 網絡直播和直播帶貨再出新規,直播帶貨亂象何時休
    隨著網絡直播進入網絡直播帶貨的2.0時代,各種潛在的負面信息也開始逐漸顯露。國家相關部門和各大平臺也正在積極不斷的制定各種相應的網絡直播和直播帶貨規範來應對。
  • 明星帶貨亂象成「槽點」 監管重拳出擊規範網絡直播
    數據流量真真假假、售後服務無人買單、虛假宣傳問題高發……  網絡直播爆發式增長,釋放了驚人的消費潛力,但熱鬧背後亂象不止,明星直播帶貨也成了消費維權問題的高發地。  近來,多部門接連發文,重拳出擊遏制網絡直播亂象。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334083條,其中,明星帶貨涉嫌刷單造假成為主要「槽點」之一。
  • 成都將對網絡直播帶貨亂象進行整治,這些行為將被嚴處
    人民網成都8月14日電 據成都市場監管官微消息,為整治網絡直播帶貨亂象,規範網絡直播帶貨行為,壓實網絡平臺、平臺內經營者等責任,促進網絡直播營銷健康發展,根據中央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市場監管總局等八部門關於開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工作部署及《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辦公室關於開展網絡直播帶貨亂象整治和規範管理的通知
  • 電商帶貨迎強監管 多方連出重拳遏制網絡直播亂象
    近一個月來,多部門接連出手規範網絡直播。國家廣播電視總局11月23日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
  • 直播帶貨亂象,正被強力遏制,舉報難、取證難將成過去式
    文|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網際網路和遊戲產業觀察者)日前,央視評主播賣假燕窩事件:別讓無序的「帶貨」給中國製造轉型升級添亂。而在此前,對於直播帶貨亂象的監管,已經在路上。
  • 李佳琦回應直播帶貨新規 三大舉措嚴打直播行業亂象
    處於風口之上的直播帶貨越來越受到監管和輿論的挑戰,直播行業不僅不是法外之地,更是加強監管嚴打種種直播亂象的聚焦點。近日,李佳琦回應直播帶貨新規,表示將會遵守直播新規,對喜歡自己的消費者負責,更會對直播帶貨運營團隊嚴家規範。
  • 直播帶貨大勢所趨,從亂象回歸本質
    然而,從11月20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點名汪涵、李雪琴、李佳琦直播間,到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官網發布的《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作為2020年最大的風口之一,甚囂塵上的直播帶貨似乎終於進入了冷靜期。
  • 網絡直播帶貨國家最新政策迎來嚴監管!
    2020年因為疫情的突發,讓直播帶貨成為時下最流行的零售模式,於是直播帶貨也就出現了許多行業亂象,比如直播間存在機器刷量數據造假現象以及「買完不讓換」等問題。因為這些亂象,相關監管部門也在陸續豐富關於網絡直播帶貨的相關行為規範,下面小編為大家具體整理直播帶貨新規具體內容都有哪些?
  • 網絡直播亂象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
    【關鍵詞】直播帶貨  網絡亂象  虛假宣傳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直播帶貨是利用網際網路平臺,通過直播對相關商品提供近距離展示、導購以及諮詢答覆等服務。今年7月1日,《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正式實施,這是國內出臺的第一個關於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的專門規範。行為規範指出,網絡直播營銷主體不得利用刷單、炒信等流量造假方式虛構或篡改交易數據和用戶評價,不得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這意味著,人氣、流量並不是商品銷量的保證書,只有全面、真實、準確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才能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 李佳琦直播間虛假宣傳被罰款,直播帶貨亂象叢生
    越來越多的明星、網紅、企業家一同湧入直播帶貨行業,直播帶貨非常熱鬧,在"熱鬧"的背後出現了眾多亂象。品質控制不嚴格,誇大宣傳,數據造假,售後無法更上等情況。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佔據絕對地位的直播帶貨被虛假數據的陰霾覆蓋,頭部帶貨主播、明星直播帶貨頻頻翻車,直播帶貨數據造假已將成為行業常態。
  • 羅永浩說做直播如履薄冰,直播帶貨強監管規範加速進行時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中國網絡購物用戶達7.49億,直播電商用戶規模達3.09億,佔網購用戶的41.3%,佔直播用戶的55%。直播帶貨火爆發展的另一面,直播數據造假、虛假宣傳、產品質量問題、售後服務無門、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等亂象叢生。
  • 廣電總局出手,網絡直播帶貨要被「重點管理」了
    最近一段時間,直播行業並不好過。先有汪涵、李雪琴、李佳琦直播間被中消協點名,後有辛巴帶貨翻車,賠款6200萬。帶貨刷單、售後差、大數據殺熟、觀看人數造假......直播行業在野蠻生長。雙11期間,這種亂象更是引發了監管部門的「雷霆之怒」。這是怎麼回事呢?
  • 直播帶貨亂象頻出 消費者需謹防「入坑」
    如何規範網絡直播帶貨行為,防止消費者掉入直播營銷陷阱,成為普遍關注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1月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臺了《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明確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中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特別是明確直播營銷活動中網絡平臺和網絡直播者的法律責任和義務。   直播帶貨維權輿情有哪些?
  • 羅永浩直播「翻車」,直播帶貨還需規範
    即將過去的2020年見證了直播帶貨產業的蓬勃發展,「直播帶貨」被《咬文嚼字》編輯部評選為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之一。據報導,在今年的「雙11」期間,僅10月21日預售開啟當日,李佳琦和薇婭直播間的觀看人數便雙雙破億,兩人直播總銷售累計相加達到70億元。在今年6月,廣州還舉辦了首屆直播節。